八年级历史上册 1.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中图版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面的图片上是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代表签订时的照片。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是一个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我们今天来学习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次被侵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知识讲解考点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2)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
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考点2.《辛丑条约》(1)时间:1901年9月(2)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签订。
(3)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思维拓展】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3、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帝国主义列强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态度反映出的问题实质是A.清政府与列强恢复了友好关系B.慈禧太后置国家、民族于不顾C.清政府已完成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地大物博,慈禧太后慷慨大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影响。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内容教材P20~P23,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辛丑条约》教学目标1.掌握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
重点难点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
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
上面的歌谣就是当时传唱的。
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拼凑起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上的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学生吟唱:“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教师介绍:义和团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义和拳是民间反清秘密结社的一种。
义和拳先在山东冠县一带展开,赵三多领导民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此后不久,义和拳又在茌平、平原、禹城一带活跃起来。
山东巡抚毓贤对义和团采取的政策是由“剿”变“抚”。
英法美等国驻华公使压迫清政府撤换毓贤,改派袁世凯为山东巡抚。
袁世凯到山东站稳脚跟之后,大肆镇压义和团。
义和团在山东无法立足,开始北上,进入直隶,并且不断向北发展,进入京津地区。
(1)义和团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请你说说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学生回答:抗击列强侵略。
反帝爱国运动。
教师过渡: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指侵略者。
八国联军借口义和团损害了他们在华的利益,发动了又一次侵华战争。
多媒体演示: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
多媒体呈现: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图片。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难点:《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 ,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
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小结、过渡: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
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请大家阅读新课,记住课题和标题。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
(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1.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2•根据课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
(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二、《辛丑条约》学生思考回答:1 •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2.22页“活动与探究1 •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3.22页“活动与探究2 •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课题名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熟记《辛丑条约》的内容。
3、分析理解《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学习重点】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高分突破)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20—22页,重点看课本正文的黑体字。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1)完成《高分突破》P14-15页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5分钟)
(2)完成自主学习,并在课本画出答案。
(8分钟)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原因?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国家、指挥者分别是?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
④《辛丑条约》内容?
⑤《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
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15分钟)
合作探究一:《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合作探究二: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谈谈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是怎样一步步加深的?
4、巩固知识点(5分钟)
自背、互背《高分突破》P14页课前预习的知识点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7分钟)
独立完成《高分突破》P15—17页随堂检测及课后作业。
6、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大连市110中学于彦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
本课共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和《辛丑条约》两个子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内容。
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不够全面,学生对那段历史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但对于分析《辛丑条约》带来的影响尚存在一定困难。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此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采取以讲述法为主,辅以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
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
我们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初二学生好奇心强,但兴趣不稳定,逻辑思维日趋发展,又需借助感性材料支持等特点,采取以讲述法为主,辅以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
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课前布置任务,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影视作品当中搜集有关义和团的资料;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及搜集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导入新课:先看一段资料片――中国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庆胜利的资料。
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由此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发散思维,展开小组讨论。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
本课共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和《辛丑条约》两个子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内容。
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不够全面,学生对那段历史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但对于分析《辛丑条约》带来的影响尚存在一定困难。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此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采取以讲述法为主,辅以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
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
我们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初二学生好奇心强,但兴趣不稳定,逻辑思维日趋发展,又需借助感性材料支持等特点,采取以讲述法为主,辅以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
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课前布置任务,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影视作品当中搜集有关义和团的资料;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及搜集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导入新课:先看一段资料片――中国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庆胜利的资料。
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由此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发散思维,展开小组讨论。
历史教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影响及对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
2.教学难点: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背后的历史原因。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3.学生预习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吗?它发生在哪个时期?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列强的侵略野心。
2.讲解战争过程:联军攻陷大沽口,占领天津,进犯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
3.讲解战争结果: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案例分析1.分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经济、文化、社会破坏严重,民族危机加深。
2.分析战争背后的历史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民族矛盾的加剧,列强的侵略。
五、课堂讨论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六、课堂小结2.强调民族觉醒和爱国主义教育。
七、课后作业2.搜集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图片、视频,进行课堂分享。
八、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提出意见和建议。
九、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吗?学生:联军占领了天津,进犯了北京。
教师:很好。
那么这些事件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导致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教师:正确。
这场战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还让我们意识到民族自强的重要性。
八年级上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人教版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教学难点《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教学过程导入新组织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
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小结、过渡: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
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请大家阅读新,记住题和标题。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指导学生阅读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
(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联军名称侵略国占领年代清朝帝、后英法联军英、法860年咸丰、慈禧八国联军英、法、俄、美等900年光绪、慈禧2、根据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
(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二、《辛丑条约》学生阅读21——22页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2、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程标准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及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动手设计“辛丑条约及影响”的知识表格运用图表,比较历次侵华战争,得出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的史实。
比较历次战争签订的条约内容,得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应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正确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知识构建指导指导自读课文,完成下列提纲:时间:1900年6—8月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月发动战争到某某阻击战八国联军经过侵华战争第二阶段:从1900年7月到8月攻陷。
结果:清政府战败,签署《辛丑条约》签订时间:1901年9月签约国:清政府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辛丑条约》主要内容:白、馆、禁、兵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板块体验历史复习提问:1、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什么?清政府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清政府腐败无能。
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从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由此导入新课。
一、八国联军攻占媒体展示:《时局图》(如右图)思考并回答:1、《时局图》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中。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课程标准
(一)内容标准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的暴行。
(2)了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知道义和团是19世纪末反抗帝国主义侵
略的一支重要力量。
(3)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过程方法与能力
(1)比较法:通过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次战争的背景、目的、规模、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认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步步深人,规模逐步扩大,给中国带来的危机也越来越深重。
通过制作《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条约的内容、影响比较简表,分析得出条约的签订与中国社会性质变化密切相关的结论:中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概括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态度的变化,认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
(3)通过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分析,培养分析历史事件并作客观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的变化、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的史实,认识清政府的腐朽反动本质,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是“洋人的朝廷”,要取得民族独立,必须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2)通过了解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树立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3)西方列强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不畏强暴、具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中国人民决不会沉沦下去。
青年学生更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二、教学要点
重点: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在这一单元中所占地位尤为重要。
其重点①是八国联军的侵华史实。
②是《辛丑条约》。
难点:①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的变化。
②《辛丑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与方法: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近代以来有哪些国家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大规模的战争有哪几次?结果怎样?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英法俄日;三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
导入:历史进入20世纪,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
八国联军的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也使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八国联军侵华借口——义和团:
首先,对于“八国联军”要让学生进行识记:“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因祸得福,美日依靠)。
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八国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他们的借口是什么?”(列强在华掀起瓜分狂潮后,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侵略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其中以义和团运动最具代表性。
因此,1900年八国借口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的在华利益,发动了又一次的侵华战争。
)
其次,对于“义和团”指导学生通过读书了解以下几个问题即可。
①义和团是个什么组织?成员有哪些?(民间秘密组织、农民和手工业者;)②义和团的兴起原因是什么?(清末的阶级矛盾)③义和团的壮大原因是什么?(民族矛盾的激化)④它为什么要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被清政府利用。
)⑤你认为应当如何看待在当时情况下的“义和团运动”。
(它是一支比较松散、落后的团体,可以一时抵抗侵略,但最终要失败;但是,它体现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抵抗的巨大力量。
)
2、八国联军侵华过程:
对于八国联军的侵华过程,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册从两个阶段来掌握。
第一阶段:从1900年6月发动战争到廊坊阻击战。
侵略军人数:2000多人,西摩尔(英);进攻路线:大沽——天津——廊坊;中国人民的抗击:廊坊、杨村等地阻击战;结果:侵略军狼狈败回天津。
第二阶段:从1900年7月到8月攻陷北京。
侵略军人数:2万人;进攻路线:天津——北京;结果:7月攻陷天津,8月攻陷北京;原因:侵略军准备充分,在京各国使馆卫兵和传教士积极配合。
中国人民的抗击:义和团和清军围困西什库教堂和外国使馆。
3、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
由于此部分为小字,所以,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为主。
但需要学生掌握三方面:
①北京沦陷后,清朝统治者如何对待?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外逃西安,并在途中下达了对义和团的斩杀令,希望以此换取与侵略军的和谈。
②义和团的命运如何?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问:还有哪一次农民运动的命运和它相似?——太平天国运动;)
③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
对此教师首先指出:联军在攻陷北京后,在中南海设联军司令部,对北京实行各国分区占领,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
然后指导学生在读书后找出:联军在北京犯下了哪些罪行?(从烧、杀、抢、掠几方面来引导学生。
)
4、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侵略者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同时也打击了腐败的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虽然与帝国主义一起镇压了义和团,并且还订立了空前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维持了封建统治,但这更加暴露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使他们看清了清政府把帝国主义“认为慈父,旦夕承欢其膝下”的丑恶嘴脸,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5、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都以农民为主体,采用暴力斗争方式,不同程度上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并且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义和团运动则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无统一的组织、领导,未建立政权。
)
二、《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
要求学生掌握:条约签订的时间、代表和意义。
(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国;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最终结果,而且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都是空前绝后的。
)
2、《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①《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指出:《辛丑条约》的签订影响深远。
虽然这一条约没有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等条款,但却提出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等,表明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侵华的新特点,帝国主义全面掠夺的本质也暴露无遗,清王朝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这一条约的签订,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②比较:《辛丑条约》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总结: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和外交上,《辛丑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较之以前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思考、讨论:“为什么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畅谈感受,借鉴历史】:
进入20世纪后,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清王朝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开始在积极的搜寻救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