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周星驰电影中的无厘头文化
- 格式:pdf
- 大小:803.10 KB
- 文档页数:2
周星驰电影评论周星驰的电影看似肤浅,结构松散,实质是经过精密计算以传统文化周星驰的电影看似肤浅,结构松散,实质是经过精密计算以传统文化为背景批判传统。
最经典的例子是《西游记》,就是以一个极之严肃的话题——孙悟空被唐三藏的紧箍咒逼着去西天取经,用后现代主义的颠覆力量(反智、反理想、反深度)表现出来。
在这个传统文化既定的胁逼背景下,电影里周饰演的孙悟空宁愿沉迷女色也不愿跟唐三藏前去取经,似乎有了较适合的逻辑安排和发展。
而这种浅显的影片恰好击中大多数都市人的神经,让他们的精神得到极大的松弛,又消解了“人在江湖中想实现又总是实现不到”的无力感。
电影中轻佻调侃、玩世不恭的、充满无厘头特色的对白,无疑是窥视人性的欲望与无知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周星驰电影里无厘头文化的得天独厚,以及引人共鸣的杀手锏其实正正是针对传统价值观的纳闷进行彻底推翻。
虽然个中的内容看起来或听起来相当无厘头,然而,读罢《快乐之神周星驰》一书,你也许不难发现,这是一股难以抵挡、甚具颠覆性的文化浪潮。
我常常听到别人评论周星驰电影里的情节很无厘头,究竟无厘头是我们常常听到别人评论周星驰电影里的情节很“无厘头”,究竟“无厘头”是甚么意思?在《快乐之神周星驰》一书中,作者为大家彻底解密,让你从中了解周星驰独步全球的“无厘头文化”是如何练成的。
书中透过周星驰多出为人津津乐道、蕴含“无厘头文化”的电影深刻地折射出,“无厘头”其实是一种借网络自由、娱乐导向和传媒商业推崇等多方面流行因素诱发,意在颠覆传统意义的“文化力量”。
后现代主义者早就对周星驰的电影作过分析,说无厘头就是对陈腐的、封建的、正经的、循规蹈矩的、故作艰深的主流文化进行斩钉截铁的颠覆。
这种被定义为叛逆的,不被正统所能接受的颠覆力量正是时下令人奉为甘之如饴的创新。
无厘头文化里的创新不一定要讲究原创性,其涵蕴的东西也不一定要见得有任何意义,但其运作至少会直接干涉到传统(实际)生活意义的文本,并或多或少带点嘲讽、批判或解构的味道,否则像反对者过分强调的专业、学术、教诲等词,便已然落入俗套了。
浅谈“无厘头”文化摘要:文化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中国现代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最基本的要素。
电影是大众文艺最普通的形式,近二十年来电影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
不去追求对宇宙人生理解的永恒性,而是为工作忙碌的大众提供一种经验上的娱乐和感官上的享受。
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今的香港电影中,著名影星周星驰及其电影无疑是一个最耀眼的亮点。
从《赌圣》到《大话西游》,再到前几年的《长江七号》,这一系列的喜剧电影开拓了电影艺术固有的大众化性质,使得以搞笑为主要目的的“无厘头”式的语言和行为成为国内竞相仿效的时尚。
“无厘头”文化的特点“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言语和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莫名其妙,但并非没有道理。
在《新华新词语词典》里,对“无厘头”的解释为:故意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现象等进行莫名其妙组合串联或歪曲,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目的的方式。
“无厘头”看起来似是而非、前言不搭后语、牛头不搭马嘴,实际上充满了生活的思考与智慧,至少是令缺乏幽默感的语言平添了一分精彩。
从上述短短的几句话可知道“无厘头”的特点是:自由主义、答非所问、疯言疯语、自相矛盾、言不由衷、言不及义、牛头不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出口便是搞笑,在无厘头的辞典里,“玩深沉”成了愚不可及,“搞笑”成了大智若愚。
“无厘头”文化出现的背景对于上一代来说,香港是一处逃避动乱的地方,借来的时间,借来的空间,自然就谈不上归属感。
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新一代,具有较强的本土意思,却又与中国更为疏远。
旧的历史被有意无意地压抑,新的历史意识又无法正常地滋长。
大陆是香港的母亲,近在咫尺却不能关怀照顾,而英国作为香港的父亲,远在天涯却要时时控制,香港一直处于这样的矛盾中,不管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是在每个香港人的心里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无可改变的飘飘状态,造就了香港独一无二漂泊的文化状态。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试论周星驰的无厘头和后现代主义裴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摘 要: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一直以来被关注、研究较多,不少学者认为无厘头属于后现代主义,因此讨论无厘头就兼具讨论后现代主义,讨论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就是无厘头,但笔者认为,这两者并不是一种从属关系,应该分开讨论。
本文试图结合两个事物本身的概念、特点对无厘头和后现代主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周星驰;无厘头;后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3-169-01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利用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电影的新境界,创造了喜剧电影的全新视角。
因此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但焦点往往集中于其无厘头的表演风格和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不少学者都认为无厘头属于后现代主义,但笔者认为,这两者并不是一种从属关系,应该分开讨论。
本文试图结合两个事物本身的概念、特点对无厘头和后现代主义进行分析。
一、无厘头手法无厘头手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电影平民化的表现,通过反映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追求,拉近与普通观影者的距离。
当然,这种无厘头指向的更多是下层百姓,这与当时香港的情况有关。
香港社会绝大多数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不仅处在一个在蕴涵中国文化同时又兼容西方文化的特色地带,这种中西式文化,造就了香港市民新旧交融的思想意识——既对西方的商业文化充斥着欲望,但又斩不断中国传统文化的纽带。
商业化的运作使生活于其中的市民都在为赚钱奔忙,整个香港社会充斥着物欲和急功近利。
相应地,文化便成为休闲、娱乐的代名词。
而对传统文化的牵绊,使香港市民想要发掘人生的价值所在,两者的碰撞从而产生矛盾心理,想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中去发掘、实现人的价值,但面对现实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带来的迷惘和不知所措,于是只能通过无奈的自嘲去掩盖内心的无措。
这一部分人就成为了周星驰电影的主要受众。
因此,无厘头是具有时代性的一种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讨论的无厘头,只是周星驰早期电影的一个特有属性,同时,这种特有属性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而不是周星驰个人的特点。
本文不对周星驰电影进行全面的分析,只是简要论述其“无厘头”风格的转型。
周星驰:“无厘头”[1]艺术的转型言及香港“无厘头”喜剧电影,自然会提及其主演周星驰,他鲜明的表演风格总是主宰影片的基调,形成了经典的“无厘头”风格。
在周星驰主演的影片中,作为演员的他逐渐成为影片的核心,导演等其他主创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他们已经慢慢降级成为每次轮换的道具和增添删改的票房调料,所有人认可的只是“周星驰的电影”。
[2]周星驰原在电视台作儿童节目主持人,1990年他因主演影片《一本漫画走天涯》而奠定了明星地位,并开创了“无厘头”风格。
他的前期作品如《赌圣Ⅱ》(1990)、《整蛊专家》(1991)、《逃学威龙》系列片(3集,1991—1993)、《审死官》(1992)、《鹿鼎记》系列片(两集,1992)、《武状元苏乞儿》(1992)、《唐伯虎点秋香》(1993)等影片不仅屡破香港单片票房纪录[3],而且奠定了其“无厘头”式喜剧的基本形态。
在主题形态上,这类喜剧片对现实、历史中的经典、权威、秩序等统统采取调侃和消解的方式,来契合“九七”前特定时期港人的社会生活方式、焦虑心态和行为价值取向。
具体表现为对现代时尚进行滑稽模仿,对过去经典进行调侃,最终对现代、传统和经典都进行嘲讽和否定。
如《逃学威龙》(永盛、三和,编剧:黄炳耀,导演:陈嘉上,主演:周星驰、张敏)通过警察假扮学生到学校做卧底,实则对现代教育制度和英雄观进行嘲讽和解构;《武状元苏乞儿》(永盛、中国电影合拍公司,编剧:陈建中,导演:陈嘉上,主演:周星驰、张敏)中把现代考试作弊手段搬至古代考文状元的考试现场,把考武艺拍成中国古式谐趣奥运会,对古今中外都进行了一番嘲讽;更有甚者在《唐伯虎点秋香》(永盛、中国电影合拍公司,编剧:陈文强,导演:李力持,主演:周星驰、巩俐)中,江南四大才子竟然扭着时装模特步滑稽不堪,美女都是一些丑八怪,经典文学中的“才子佳人”母体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嘲讽和解构。
《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篇一引言周星驰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审美意义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在电影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及其审美意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揭示其作品背后的艺术魅力。
一、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1. 无厘头喜剧元素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以无厘头为主,通过夸张、荒诞、讽刺等手法,将生活中的琐事、矛盾、冲突以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种无厘头喜剧元素使得观众在欢笑中反思社会现象,进一步增强了电影的娱乐性和思考性。
2. 角色塑造与表演风格周星驰电影中的角色塑造独具特色,往往以夸张的造型、独特的言行举止以及幽默的对话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此外,周星驰本人在表演上也具有独特的风格,他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现角色的喜怒哀乐,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3. 幽默与讽刺并存周星驰电影中的幽默与讽刺并存,通过对社会现象、人物关系、道德观念等进行讽刺和批判,使观众在欢笑中思考社会问题。
这种幽默与讽刺的结合使得周星驰电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周星驰电影的审美意义1. 视觉审美周星驰电影在视觉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灯光效果等方面都体现了导演的审美观念。
通过精美的画面和视觉冲击力,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享受。
2. 情感共鸣周星驰电影以情感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人物塑造,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能在电影中找到共鸣,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温暖和感动。
3. 文化传承与价值观传递周星驰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一部分,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价值观传递的重要使命。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了解到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三、结论周星驰电影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审美意义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其无厘头的喜剧元素、角色塑造与表演风格以及幽默与讽刺并存的特点,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思考社会问题。
文_学术探讨342摘要:电影是一种艺术,喜剧电影则是艺术的一种精华,无厘头喜剧则是喜剧电影的一种神话,周星驰则是神话界的传奇。
对于九七问题产生以后的香港电影来说,周星驰电影是一种文化的景现,运用嘲讽高雅、戏仿拼贴、反讽隐喻、性别错位和重复夸张的独特的无厘头模式,恒定不变的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叙事结构,一枝独秀的话语体系屹立在喜剧电影之巅。
在无厘头搞笑的背后,其努力奋斗的小人物形象,蕴含着中国人最朴实真切的人伦情感,彰显无力自求,诉诸外求的命运。
随着时代的进步,周星驰的电影也迈向新的台阶。
关键词:周星驰;无厘头;叙事结构;精神诉求;审美意义“无厘头”不过是对意识形态压抑的一种短暂性逃避,是主导体制内的一次弱化的狂欢宣泄过程,满足了大众的原始愿望,使现实生活的压抑得到释放,以独特的修辞手法使意识形态在宣泄中得到重塑。
周星驰在无厘头喜剧中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特色,给观众呈现的幽默的背后,也有引发思考的主角的心酸历程,这或许也与周星驰本人的经历有关,另类阐释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
一、镜头下的癫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是他的名字;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是他的性格。
在形式方面,无厘头是他的搞笑形式;在内容方面,对于官员,文人,间谍,侠客颠覆传统的形象和嘲讽高雅的模式,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整体内容以经典人物为依托,作为电影符号随处散发。
1、人物形象的巧妙处理:《行运一条龙》中,周星驰所扮演的情圣,画面上人物身披白色工作服,高速摄影,风吹纸片满天飞,鸽子也飞来飞去,视听符号的传达(英雄人物出场)去人物本身形成反差,所谓的英雄形象也颠覆了在观众心目的早有的形象。
《唐伯虎点秋香》中塑造的是一个追求爱情,伪装成小厮斗华夫人,点秋香的浪漫搞笑形象不堪文人形象,一改传统翩翩公子,舞文弄墨,柳下抚琴的文人墨客。
《国产凌凌漆》中凌凌漆虽然是特工,非但不出色,甚至连候补的资格都没有,影片开场他以一个猪肉贩的形象,更多的笑是来源于眼前的这个猪肉贩与英国著名特工詹姆斯.邦德的绅士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摘要】周星驰是一位以其夸张幽默和无厘头风格著称的电影导演和演员,他的电影在华语电影界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文通过对周星驰电影的背景和特点、幽默元素、文化隐喻、对观众的影响以及在当今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
通过对周星驰电影的独特魅力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揭示了周星驰电影在文化领域所呈现出的重要意义和潜力。
周星驰的电影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观众的审美观和文化态度,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创新中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魅力,展现出了其在电影界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关键词】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文化分析,背景,特点,幽默元素,文化隐喻,观众影响,当今文化,文化影响,独特魅力,发展趋势.1. 引言1.1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周星驰是中国香港著名导演、编剧和演员,以其独特的“无厘头”风格闻名于世。
他的电影作品以幽默搞笑、荒诞离奇的情节和角色塑造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进行文化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和影响。
周星驰的电影背景和特点是本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对其职业生涯和作品风格的综合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
对周星驰电影中的幽默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其中蕴含的独特笑点和创意。
进一步,通过对周星驰电影中的文化隐喻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他的作品中穿插了丰富的文化符号和隐喻,对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和诠释。
本文还将分析周星驰电影对观众的影响,探讨其作品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价值。
结合当今社会文化背景,探讨周星驰电影在当今文化中的地位,探讨其对当代文化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影响。
未来,周星驰电影的发展趋势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以探索其在未来文化走向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正文2.1 周星驰电影的背景和特点周星驰是中国香港的著名导演、演员、编剧和制片人,以其独特的“无厘头”风格和幽默感闻名于世。
周星驰电影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理解引言周星驰是中国香港著名喜剧演员和导演,以其具有鲜明特色的无厘头语言风格而闻名。
他的电影作品中常常运用荒诞搞笑的对白和夸张滑稽的表演手法,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本文将从电影中搞笑语言的特点、剧情与语言的契合、对大众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深入探讨周星驰电影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理解。
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特点1.反常词语与词组–周星驰电影中常用一些与现实世界相悖的词语和词组,如“投胎换命”,给人以荒诞的感觉。
–他善于将一些平凡的词语进行组合,创造出新奇有趣的说法,如“废话连篇,废话连篇,废话连篇”的经典台词就充满了反讽和滑稽。
2.双关与谐音–周星驰电影中常用谐音和双关的手法,来制造搞笑效果。
–他利用汉字的多音多义来创造笑点,使观众在听到某个词时,因为意想不到的联想而发笑。
例如《食神》中,周星驰用“起锅”谐音成“裙裾”,制造了一段搞笑的情节。
3.夸张的表达和夸张的情节–周星驰电影中常常用夸张的表达和情节来制造笑料。
–他通过夸张的动作、表情和言语,将本来平凡的场景变得搞笑和荒诞。
比如《喜剧之王》中的吐口水和抛手机等情节,都让观众捧腹大笑。
剧情与语言的契合1.情节引发的语言笑点–周星驰电影中的剧情往往会引发出搞笑的语言台词。
–他善于将情节与语言相结合,通过剧情中的悖论、冲突和转折,创造出一系列令人发笑的对白。
比如《逃学威龙》中的校长训斥学生的台词:“你个没有文化的动物,睡觉不打呼噜,叫醒你才叫猪!”就是情节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2.角色个性与语言风格的契合–周星驰电影中的角色个性与语言风格的契合,也是该电影无厘头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塑造的角色往往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言谈举止,这种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成为角色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众文化的影响1.无厘头语言风格的广泛传播–周星驰电影中的无厘头语言风格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他的电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都取得了极高的票房,推动了无厘头语言风格在中国的流行,成为中国电影界的独特风格之一。
浅析“无厘头”文化[摘要]在大众传媒蓬勃发展的今天,“无厘头”文化成为了一种引人瞩目的大众文化现象,周星驰就是“无厘头”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言人,他以夸张、讽刺、自嘲等特点为其电影打上了“无厘头”的标签,具体表现在反传统的语言体系和怪诞夸张的形象塑造中,这些因素都成为了“无厘头”风格在电影中得以成功运作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周星驰 无厘头“无厘头”文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九十年代,周星驰和他的电影成为了“无厘头”风格的代言人。
在他的电影中塑造了无数个平民阶层的小人物形象,他们运用夸张讽刺的表演给大众带去欢笑的同时,也深深地反映出当下社会普通人生存的卑微和无奈。
广受欢迎的《逃学威龙》、《国产凌凌漆》、《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喜剧之王》、《食神》等等,让大众体会到“无厘头”文化的狂欢,而“无厘头”这个词语也从一文不名变为尽人皆知。
“无厘头”,“从广州话直译过来的意思是:无端地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或说出莫名其妙的话。
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就是一种语言游戏和刻意的嘲讽;是对规则和逻辑的颠覆;对沟通的轻蔑和对权威的促狭。
”[1]也有评论指出“‘无厘头’与其说是搞笑与讽刺方式,不如说是香港社会心理的体现,民间意识形态的表述。
它旨在解构悲剧与崇高,嘲笑天真和理想,更多地匍匐在现实的大地上,寻求自身的生存之路,体现出大工业化环境中,人性脆弱的处境和无可奈何的心态。
”[2]评论者们从各个角度以周星驰的电影为切入点,对“无厘头”做出了多种解释,一时间“无厘头”文化现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无厘头”的语言具有“无厘头”色彩的语言是周星驰电影中的一大亮点,它同时也是电影的灵魂之所在。
《国产凌凌漆》的片头有一段白衣妓女的台词:“你别以为躲在这儿我就找不到你,没用的,像你这样出色的男人,无论在哪儿,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鲜明、出众。
你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根,神乎奇技的刀法,和那杯dry martlne都彻底地把你出卖了。
78雷 强:浅析周星驰电影中的无厘头文化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是港产喜剧电影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最为重要和突出的电影分支,其影响力相当深远,是周星驰电影的代表性标签。
这一时期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电影,拥有广泛的关注和大量的影迷,同时社会影响力巨大。
纵观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粗俗搞笑,在其表象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无厘头”文化的社会根源“无厘头”一词在今天来说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无厘头”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
其语言和行为都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没有道理。
作为一个地域性的词语,到了20世纪90年代,尤其随着周星驰电影的风靡,“无厘头”一词慢慢被广大青年广泛传播、使用,并被广大青年作为时尚用语。
说起“无厘头”文化的社会根源,就离不开周星驰电影的发源地——香港。
作为亚洲繁华金融中心的香港,到处是高耸如云的摩天大楼、豪华购物广场、灯红酒绿的夜生活,而这些并不是香港人的真实生活。
香港的巴士、地铁、电单车,茶楼市场和租住屋才是香港人生活的真实环境。
周星驰电影里的“无厘头”风格,正是香港人生活境遇的真实写照,符合真实的市民心态。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最为突出的就是小人物的塑造。
这些电影中的小人物,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大都出身低微,同时又都显得精于钻营而不务正业,梦想着一夜暴富,然而世事弄人又遭受各种社会折磨,但不断的遭遇挫折打击着他们,又不失善良的本质。
周星驰电影中的小人物,往往被影迷们所津津乐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小人物的原型就来源于社会中真实的人物,也许就是影迷自己,才使得这些小人物让人如此动容。
二、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表现特点周星驰的电影中,独特的“无厘头”色彩是其电影的一大特色,形成周星驰电影独特的“无厘头”语言特色,并为影迷们津津乐道,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夸张的语言风格和话语体系。
周星驰电影中的语言风格极其夸张但同时也非常口语化,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化表达,这种极端的夸张和生活现实形成强烈的两级差,从而达到一种喜剧化的效果。
在影片《国产凌凌漆》的片头有一段台词:“你别以为躲在这我就找不到你,没用的,像你这样出色的男人,无论在哪儿,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鲜明、出众。
你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根,神乎其技的刀法,和那杯dry martlne 都彻底地把你出卖了。
”如果单看这段文字,你一定会认为是一位女子在赞美她心中无比高大的恋人,而事实出现在银幕上的仅仅是一个卖肉的屠夫而已,这种利用夸张语言造成的强烈反差,语言和影像表达两种完全相反的表达效果,从中产生出强烈的喜剧效果。
然而周星驰电影中表现的不仅仅是语言与画面的反差,其中更有周星驰电影对于正统表达方式的调侃。
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常常出现如“对你的仰慕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这样的台词,这样的表达不仅是简单的戏虐方式,更是对正统话语表达方式的颠覆。
周星驰电影的台词往往逆向表达,情感直接,同时方式独特,将我们在生活中不想或者不能表现的东西表现到极致,同时言语的组织方式也完全不同于正常的语言逻辑方式。
(二)夸张荒诞的表演与离奇的情节。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剧中人物往往有着非常夸张不符合常理的行为,行为举止粗俗、随意。
如《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利用浑身泼满墨汁的祝枝山画成一副水墨山水画。
这样夸张荒诞的表演和段落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比比皆是,让观众捧腹大笑。
这些完全不符合生活逻辑的情节,在周星驰构建的独特的电影空间中都显得合理了,夸张地表达着对所谓“正统”和“传统”文化的重新解构,反映着当时人们的一种特定情怀,不满足于现实,期待超脱现实的意外惊喜,符合特定时期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的感悟和价值取向。
【摘 要】周星驰的电影被广大影迷和影评人称为“无厘头”电影,拥有鲜明的电影风格,在故事情节、叙事风格、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开创了独特的体系风格。
在周星驰电影无厘头风格的背后,却暗藏着最朴实的人文情感,巧妙契合着社会生活中朴实人群的真实情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无厘头文化。
【关键词】周星驰;无厘头;社会根源;文化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078-02作者简介:雷 强(1982-),男,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研究生,中级职称。
浅析周星驰电影中的无厘头文化雷 强(新疆艺术研究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戏剧之家》2019年第24期 总第324期79影视观察(三)颠覆性的影片叙事。
在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中,仿佛没有什么是亘古不变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被打破的。
周星驰的电影往往打破常规,将各种故事、人物、情节相互拼贴,他的叙事策略和观念往往是颠覆性的。
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有很多是对于经典的戏虐,如《国产凌凌漆》《大内密探零零发》,就是对经典间谍电影《007》的戏仿,影片中甚至有相同的出场方式,一样展示的特殊装备,却带给观众完全不同的喜剧效果。
同时,周星驰也拍出过《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这样的电影,乍一看以为是经典的翻拍作品,但其实周星驰只是借用了经典作品的元素而已,在人物、情节、故事上是完全面目全非的解构,完全颠覆观众的心理预期。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非常善于走一条独创的道路,将各种元素、故事、人物、时空拼接在一起,讲述自己的离奇故事,创造出全新的喜剧效果。
三、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特性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中,有为影迷所熟记的台词、铭记的人物、感动的故事,在同时期的香港电影中独树一帜。
为影迷们所接受的仅仅是影片的表象,究其根源,周星驰电影最为独特的应当是它的文化特性。
(一)草根性。
纵观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他的电影题材非常广泛,剧中的人物也是多种多样,但在主人公的设计上,周星驰的电影始终坚持着“平民英雄”这个设定,对平民阶层有着执着的关注。
草根阶层就是社会中的小人物阶层,在社会中没有金钱、地位,面对社会压力他们更多的是无奈和自嘲,以此化解心中的苦闷。
周星驰的电影中对这类小人物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国产凌凌漆》中的后备特工,沦落到卖肉维生;《喜剧之王》中到处谋求演戏的一个“死跑龙套”的临时演员;《少林足球》中的穿球鞋的拾荒者。
这些世俗化的小人物生活在社会底层,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委曲求全,也许他们自私自利、贪图小利,但又绝不是坏人,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又有着善良正直的美德和心中执着的梦想,在关键时刻甚至愿意牺牲自我。
周星驰的电影表达着草根阶层在社会中的无奈,同时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着社会的变迁。
这些小人物的遭遇、困惑、无奈让我们感同身受,了解社会平民阶层的无奈,同时探析他们的情感世界,并被他们真实的情感所打动。
(二)后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中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来反映这个时代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和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
①“无厘头”电影的表演风格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有着惊人的吻合。
从主题角度看,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符合“娱乐至上”的后现代主义精神。
从叙述的角度看,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手法,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将各种各样的元素和片段拼接在一起,这是后现代主要的一种叙事方式。
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时空是可以随意转换的,例如电影《大话西游》借助“月光宝盒”穿梭时空;《赌侠2上海滩赌圣》中通过特异功能穿梭时空来到1937年的上海滩,还遇见《上海滩》电影中的许文强和丁力,虚构与现实,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拼接,再重新组装,具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色。
(三)传统性。
周星驰的电影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但并不是说他的电影是完全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在他的电影中同样有不能忽视的传统文化因素,而这些传统文化因素在他的电影中也潜移默化影响着观众。
周星驰的电影看似是对传统的挑战,是一种颠覆,但在更深的层次中其实是在宣扬传统的伦理道德。
例如《九品芝麻官》中的包龙星一开始见钱眼开、贪图钱财,最终历经磨难为怨妇申冤昭雪。
除此之外,还有《大话西游》中看似玩世不恭的至尊宝,最终表现出对爱情的真切追求。
在周星驰的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表现出对人类真实情感的赞扬。
作为拍给中国人看的电影,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和情感才是我们作为同宗同族的华夏儿女所共同拥有的。
作为香港电影独特一支的周氏幽默,在全新的样式下,其实也有着一颗传统的中国心。
(四)情感性。
周氏喜剧中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气质,给人笑中带泪的情感体验。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故事情节中,有一个经常使用的固定模式,即小人物胸怀远大梦想,却不停被现实打击,被生活折磨,然而主人公总能秉承善良本质、历经苦难,最终修成正果。
这些对于小人物的关注,既表现着周氏喜剧对普通市民的关注,同时也真实表现着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使观众感同身受。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不仅有引人发笑的桥段,同时也能够反映当下都市人生存的困境,符合当下现实生活中人们真实的矛盾的社会心理状态,呈现出一种笑中带泪的独特喜剧风格。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具有相当大的品牌影响力,在香港电影、中国电影产业中都确立了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
其成功的根源在于,在观众与电影之间确立了属于周星驰独有的电影文化,这种电影文化散发着独特的现实主义色彩,构建着一个个鲜活的平民梦想。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喜剧电影类型,把无厘头电影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注释:①[英]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M].华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参考文献:[1]吕佳.论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草根性[J].电影文学,2006(2).[2]尹康庄.无厘头文化探讨[J].暨南学报.[3]杨林霞.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J].电影文学,2015(1).[4]毛琦.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演变与传播[J].电影文学,2013(17).[5]蒋佳.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主义风格[J].电影文学,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