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厘头文化以周星驰电影功夫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无厘头”文化摘要:文化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中国现代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最基本的要素。
电影是大众文艺最普通的形式,近二十年来电影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
不去追求对宇宙人生理解的永恒性,而是为工作忙碌的大众提供一种经验上的娱乐和感官上的享受。
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今的香港电影中,著名影星周星驰及其电影无疑是一个最耀眼的亮点。
从《赌圣》到《大话西游》,再到前几年的《长江七号》,这一系列的喜剧电影开拓了电影艺术固有的大众化性质,使得以搞笑为主要目的的“无厘头”式的语言和行为成为国内竞相仿效的时尚。
“无厘头”文化的特点“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言语和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莫名其妙,但并非没有道理。
在《新华新词语词典》里,对“无厘头”的解释为:故意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现象等进行莫名其妙组合串联或歪曲,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目的的方式。
“无厘头”看起来似是而非、前言不搭后语、牛头不搭马嘴,实际上充满了生活的思考与智慧,至少是令缺乏幽默感的语言平添了一分精彩。
从上述短短的几句话可知道“无厘头”的特点是:自由主义、答非所问、疯言疯语、自相矛盾、言不由衷、言不及义、牛头不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出口便是搞笑,在无厘头的辞典里,“玩深沉”成了愚不可及,“搞笑”成了大智若愚。
“无厘头”文化出现的背景对于上一代来说,香港是一处逃避动乱的地方,借来的时间,借来的空间,自然就谈不上归属感。
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新一代,具有较强的本土意思,却又与中国更为疏远。
旧的历史被有意无意地压抑,新的历史意识又无法正常地滋长。
大陆是香港的母亲,近在咫尺却不能关怀照顾,而英国作为香港的父亲,远在天涯却要时时控制,香港一直处于这样的矛盾中,不管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是在每个香港人的心里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无可改变的飘飘状态,造就了香港独一无二漂泊的文化状态。
浅析影片《功夫》的叙事模式2004年上映的华语大片《功夫》不仅以无厘头的搞笑风格和漫画化式的武打动作深深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而且影片中人物角色的塑造和影片的叙事也为其高票房的收入奠定了基础。
从这部影片的叙事来看,和周星驰一般的电影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主人公也就是后来的英雄人物阿星,表现的同样是一个小人物的生活命运。
阿星是一位从小没有亲人,没有家庭的一个人(也或许有,但影片在这并没有交代),在小时候就因为10块钱买了一本如来神掌的书后没有钱去读书,以后逐渐成为了一个以斧头帮名义去生存的街头混混,唯一的朋友就是与他一同去混的兄弟,影片虽然没有对他及他的兄弟过多的家庭背景交代,但我们不难推断出两人的生活背景基本相同。
于是基于两人这种小人物的生活命运,作为主要人物的阿星对这种现实生活的不满并且试图改变去改变,于是两人来到了城市中的“棚户区”,假仗斧头帮的名义来勒索敲诈混口饭吃,不料在猪城山寨中藏龙卧虎勒索未遂却引来了真正的斧头帮,于是三大高手挑战斧头帮的故事展开。
在影片中,一个故事的叙事有着开始——发展——高潮,当然影片在大约20分钟左右的时候是故事开始的筹备阶段,并且已经有开始到发展有了故事情节,有了故事发展的矛盾,在叙事单元中这是影片的发展的准备阶段。
当然,在随着影片的发展,阿星由于给斧头帮惹了是非。
差点被斧头帮处死,阿星于是去找包租婆算账,两人必定也就产生了纠纷,同样的在城寨中的三大高手由于救人显露了功夫被包租婆驱赶,同样产生了纠纷,也就是故事发展中的矛盾。
后来由于纠纷,三大高手要离开猪笼城寨,阿星兄弟们也要分开,进入了叙事中的转移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转移和对抗的阶段是是相互交叉并进的,先是三大高手决斗两大卖场瞎眼高手,后又是杨过小龙女打斗卖场高手,当然这并不是影片所表现得真正高手。
在卖唱高手被打残之后,于是否头帮找到了阿星,让他去就救终极杀人王火云邪神,此刻真正的小人物英雄阿星终于进入了斧头帮,有了靠山,不过在当小龙女大战火云邪神当中,阿星为了救小龙女和杨过而被邪神打残并且剪接的打通任督二脉,影片在此时发展到了到了最高潮,阿星与火云邪神的对战,当然在邪神被打败之后阿星回到了以前帮助过和欺负过的卖糖女那,此时是英雄的回归和影片的结束。
《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篇一引言周星驰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审美意义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在电影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及其审美意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揭示其作品背后的艺术魅力。
一、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1. 无厘头喜剧元素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以无厘头为主,通过夸张、荒诞、讽刺等手法,将生活中的琐事、矛盾、冲突以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种无厘头喜剧元素使得观众在欢笑中反思社会现象,进一步增强了电影的娱乐性和思考性。
2. 角色塑造与表演风格周星驰电影中的角色塑造独具特色,往往以夸张的造型、独特的言行举止以及幽默的对话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此外,周星驰本人在表演上也具有独特的风格,他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现角色的喜怒哀乐,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3. 幽默与讽刺并存周星驰电影中的幽默与讽刺并存,通过对社会现象、人物关系、道德观念等进行讽刺和批判,使观众在欢笑中思考社会问题。
这种幽默与讽刺的结合使得周星驰电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周星驰电影的审美意义1. 视觉审美周星驰电影在视觉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灯光效果等方面都体现了导演的审美观念。
通过精美的画面和视觉冲击力,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享受。
2. 情感共鸣周星驰电影以情感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人物塑造,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能在电影中找到共鸣,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温暖和感动。
3. 文化传承与价值观传递周星驰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一部分,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价值观传递的重要使命。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了解到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三、结论周星驰电影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审美意义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其无厘头的喜剧元素、角色塑造与表演风格以及幽默与讽刺并存的特点,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思考社会问题。
文_学术探讨342摘要:电影是一种艺术,喜剧电影则是艺术的一种精华,无厘头喜剧则是喜剧电影的一种神话,周星驰则是神话界的传奇。
对于九七问题产生以后的香港电影来说,周星驰电影是一种文化的景现,运用嘲讽高雅、戏仿拼贴、反讽隐喻、性别错位和重复夸张的独特的无厘头模式,恒定不变的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叙事结构,一枝独秀的话语体系屹立在喜剧电影之巅。
在无厘头搞笑的背后,其努力奋斗的小人物形象,蕴含着中国人最朴实真切的人伦情感,彰显无力自求,诉诸外求的命运。
随着时代的进步,周星驰的电影也迈向新的台阶。
关键词:周星驰;无厘头;叙事结构;精神诉求;审美意义“无厘头”不过是对意识形态压抑的一种短暂性逃避,是主导体制内的一次弱化的狂欢宣泄过程,满足了大众的原始愿望,使现实生活的压抑得到释放,以独特的修辞手法使意识形态在宣泄中得到重塑。
周星驰在无厘头喜剧中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特色,给观众呈现的幽默的背后,也有引发思考的主角的心酸历程,这或许也与周星驰本人的经历有关,另类阐释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
一、镜头下的癫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是他的名字;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是他的性格。
在形式方面,无厘头是他的搞笑形式;在内容方面,对于官员,文人,间谍,侠客颠覆传统的形象和嘲讽高雅的模式,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整体内容以经典人物为依托,作为电影符号随处散发。
1、人物形象的巧妙处理:《行运一条龙》中,周星驰所扮演的情圣,画面上人物身披白色工作服,高速摄影,风吹纸片满天飞,鸽子也飞来飞去,视听符号的传达(英雄人物出场)去人物本身形成反差,所谓的英雄形象也颠覆了在观众心目的早有的形象。
《唐伯虎点秋香》中塑造的是一个追求爱情,伪装成小厮斗华夫人,点秋香的浪漫搞笑形象不堪文人形象,一改传统翩翩公子,舞文弄墨,柳下抚琴的文人墨客。
《国产凌凌漆》中凌凌漆虽然是特工,非但不出色,甚至连候补的资格都没有,影片开场他以一个猪肉贩的形象,更多的笑是来源于眼前的这个猪肉贩与英国著名特工詹姆斯.邦德的绅士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
电影《功夫》中功夫文化及草根文化分析作者:陆毅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09期周星驰的电影被看作“无厘头”电影的近义语。
《功夫》可以称得上是近些年来周星驰的集大成之作。
《功夫》也被称为一部纯粹的功夫片,是一部向中国功夫敬礼的电影。
本文将掀开《功夫》外表诙谐、搞笑的面纱,力图分析该电影所体现的功夫文化。
并且以《功夫》为例,探讨贯穿周星驰绝大多数电影主题的草根文化。
一、功夫文化(一)传统武侠因素剧中实打实的武戏主要集中在隐居在“猪笼城寨”的阿鬼、咕哩强及裁缝三人身上。
中国功夫的基本元素都能在他们的武术设计上得到体现。
东方近身搏击美学在三人联手打败“斧头帮”喽哕的那场戏里得到充分体现。
阿鬼使五郎八卦棍,抓住一根空中散落的木棍,曲双膝,腾凌空中,昂首舒猿臂,颇有过往电影中黄飞鸿的英姿。
咕哩强使十二路谭腿,也就是中国赫赫有名的“南拳北腿”中的“北腿”。
咕哩强由嵩山少林寺第32代弟子中的佼佼者释行宇扮演,所以其水准已经超过了《少林五祖》的谭腿功夫。
裁缝扮演者是港片中著名武师赵志凌。
裁缝绝学是洪家铁线拳,简称“洪拳”,也就是“南拳”。
洪拳大气磅礴,至硬至刚,一串护腕钢圈上下翻飞,舞得人眼花缭乱。
剧中多次出现含有金庸元素的人物、剧情:包租公、包租婆其实是隐居的杨过、小龙女——出自《神雕侠侣》;包租婆使的是《倚天屠龙记》里的狮吼功;火云邪神最后使出《射雕英雄传》中的蛤蟆功;最后一个乞丐骗小孩子学武功的镜头,竟然一股脑出现了《千手神拳》、《独孤九剑》、《九阳神功》、《一阳指》、《降龙十八掌》五本全部来自于金庸武侠小说的绝世秘笈。
这看上去不成体统的“金庸大杂烩”,实际上体现的是周星驰对经典武侠小说的崇高敬意,对过去武侠小说风靡全港时代的缅怀。
衡量功夫片成败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演员的武艺素质专业程度。
除周星驰、黄圣依外,出现的主要演员基本是全武师阵容。
除上文提到的阿鬼、咕哩强、裁缝的扮演者之外,饰演包租公的元华和洪金宝、成龙是当年“七小福”之一,70年代入行以来出演过超过一百部功夫电影;饰演包租婆的元秋也是元家班“七小福”之一,按辈分还是洪金宝的师姐;饰演火云邪神的梁小龙,曾和李小龙、成龙齐名,世称“三小龙”,曾出主演过《霍元甲》、《陈真》,在80年代是香港最富盛名的武打明星。
浅谈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美学第一篇:浅谈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美学浅谈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美学香港号称“东方好莱坞”,年产电影上百部,大小演员如恒河沙数,但是近二十年来票房榜单上的头把交椅,几乎始终都是“双周一成”(周润发、周星驰、成龙)轮流坐。
这三位票房号召力至高的巨星中,演技多次获得专业奖项承认的,要数周润发和周星驰;有能力独立制作电影,作品能够冠以本人大名的,只有成龙与周星驰;而演出的影片不仅富于个人特色又极具社会代表性,甚至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反复解读的,唯周星驰一人而已。
周星驰自1982年便开始了演员生涯,但是近乎三年的时间都是在跑龙套的岁月当中度过。
最使人熟悉的应该是《射雕英雄传》的「宋兵乙」(两次,都有台词)和梅超风的练功靶子。
直到1989年他才以主角身份演出剧集《盖世豪侠》。
在该剧中演出了他独特的表演风格,被电影人赏识,开始演出电影,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主演《九品芝麻官》、《大话西游》、《食神》、《赌圣》等多部喜剧影片票房多次创造地区记录,可谓是香港电影票房的保证。
同时,他那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文化,成为香港文化的重要一环,但他并不满足,还在继续前进。
他自导自演《喜剧之王》《功夫》等影片。
有香港“喜剧之王”之称,亦是“无厘头”电影始祖,在华人世界具有极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一、“无厘头”的含义探究“无厘头”亦称“无哩头”、“无喱头”。
“无厘头”本是粤语言词,笔者经过整理,从语义学角度对这一语汇进行考察,发现其主要有七种含义:1、从字面意义考查的五种理解一说“厘头”即“来头”,因为粤语中的“厘”和“来”同音,“无厘头”即无端、没有缘由、没有来头、没有来由、没头没脑、莫名其妙。
一说“厘头”即“意义”,就是说了等于没说,说了也是白说,废话。
周星驰的电影在被翻译成英文版时,英文字幕就常译为“nonsense”这个词,“意思就是没有意义,废话”。
一说“厘头”即逻辑,香港文化评论人粱款认为,“无厘头”也就是“无逻辑”,出其不意,上文不对下理的行为、思想和语言”。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摘要】周星驰是一位以其夸张幽默和无厘头风格著称的电影导演和演员,他的电影在华语电影界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文通过对周星驰电影的背景和特点、幽默元素、文化隐喻、对观众的影响以及在当今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
通过对周星驰电影的独特魅力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揭示了周星驰电影在文化领域所呈现出的重要意义和潜力。
周星驰的电影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观众的审美观和文化态度,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创新中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魅力,展现出了其在电影界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关键词】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文化分析,背景,特点,幽默元素,文化隐喻,观众影响,当今文化,文化影响,独特魅力,发展趋势.1. 引言1.1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周星驰是中国香港著名导演、编剧和演员,以其独特的“无厘头”风格闻名于世。
他的电影作品以幽默搞笑、荒诞离奇的情节和角色塑造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进行文化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和影响。
周星驰的电影背景和特点是本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对其职业生涯和作品风格的综合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
对周星驰电影中的幽默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其中蕴含的独特笑点和创意。
进一步,通过对周星驰电影中的文化隐喻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他的作品中穿插了丰富的文化符号和隐喻,对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和诠释。
本文还将分析周星驰电影对观众的影响,探讨其作品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价值。
结合当今社会文化背景,探讨周星驰电影在当今文化中的地位,探讨其对当代文化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影响。
未来,周星驰电影的发展趋势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以探索其在未来文化走向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正文2.1 周星驰电影的背景和特点周星驰是中国香港的著名导演、演员、编剧和制片人,以其独特的“无厘头”风格和幽默感闻名于世。
周星驰电影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理解引言周星驰是中国香港著名喜剧演员和导演,以其具有鲜明特色的无厘头语言风格而闻名。
他的电影作品中常常运用荒诞搞笑的对白和夸张滑稽的表演手法,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本文将从电影中搞笑语言的特点、剧情与语言的契合、对大众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深入探讨周星驰电影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理解。
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特点1.反常词语与词组–周星驰电影中常用一些与现实世界相悖的词语和词组,如“投胎换命”,给人以荒诞的感觉。
–他善于将一些平凡的词语进行组合,创造出新奇有趣的说法,如“废话连篇,废话连篇,废话连篇”的经典台词就充满了反讽和滑稽。
2.双关与谐音–周星驰电影中常用谐音和双关的手法,来制造搞笑效果。
–他利用汉字的多音多义来创造笑点,使观众在听到某个词时,因为意想不到的联想而发笑。
例如《食神》中,周星驰用“起锅”谐音成“裙裾”,制造了一段搞笑的情节。
3.夸张的表达和夸张的情节–周星驰电影中常常用夸张的表达和情节来制造笑料。
–他通过夸张的动作、表情和言语,将本来平凡的场景变得搞笑和荒诞。
比如《喜剧之王》中的吐口水和抛手机等情节,都让观众捧腹大笑。
剧情与语言的契合1.情节引发的语言笑点–周星驰电影中的剧情往往会引发出搞笑的语言台词。
–他善于将情节与语言相结合,通过剧情中的悖论、冲突和转折,创造出一系列令人发笑的对白。
比如《逃学威龙》中的校长训斥学生的台词:“你个没有文化的动物,睡觉不打呼噜,叫醒你才叫猪!”就是情节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2.角色个性与语言风格的契合–周星驰电影中的角色个性与语言风格的契合,也是该电影无厘头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塑造的角色往往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言谈举止,这种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成为角色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众文化的影响1.无厘头语言风格的广泛传播–周星驰电影中的无厘头语言风格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他的电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都取得了极高的票房,推动了无厘头语言风格在中国的流行,成为中国电影界的独特风格之一。
浅析“无厘头文化”——以周星驰电影《功夫》为例
王宇
【期刊名称】《写作:高级版》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文化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与人类的生存关系来看.它是人类能动地适应环境和解决生存问题的手段。
当前中国现代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最基本的要素。
电影是大众文艺最普通的形式.它利用现代工业技术进行批量生产.然后向大众抛售和倾销。
尽管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主流文化的规范.很多作品尤其是早期电影都侧重于展现整体社会面貌,【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王宇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5
【相关文献】
1.浅析周星驰电影中的无厘头文化 [J], 雷强
2.浅析"无厘头"文化——由周星驰的电影说起 [J], 杨贞梅
3.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 [J], 杨林霞
4.“无厘头”语言偏离浅析--以周星驰电影为例 [J], 吴颖;余斌
5.浅析周星驰电影中蕴含的无厘头元素 [J], 高雨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星弛电影《功夫》观后感周星弛电影《功夫》观后感提到周星弛的电影,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无厘头”三个字了。
从《大话西游》到《功夫》莫不如此。
然而,前次再次观看电影《功夫》之后,颇有感触,觉得周星驰的电影实乃正经八百的正统思想与搞笑夸张的细节的完美结合。
甚至有些手法也非常的传统,估计周星弛本个看到大家对他“无厘头”的评价也只能保持沉默,把孤独进行到底。
在电影《功夫》中,一本价值仅值一分钱的《如来神掌》,被卖到了十块钱,并且理由是所谓的骨骼精奇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几乎所有的观众在看到这一幕时都觉得搞笑。
大家都联想到什么,不言而喻。
但贯穿电影的“能力大、责任就大”及电影中主人公的行为无不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注脚。
这说明,在电影中,维护世界和平并非一句笑料。
个中深意耐人寻味。
另外一个细节,即神雕侠侣大战火云邪神,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时,主人公星的表现,先是用一句”打他,还是打他妈的“貌似无比搞笑的话,掩饰了主人公此刻内心的纠结,然后在观众的毫无觉察下,”星“把桌腿打到了火云邪神的头上,此时,观众很少有注意到这一细节的不正常之处,没有人觉得身为斧头帮一员的”星“先是打了帮主,后又打了同伙火云邪神有什么不正常。
这其中,正义与邪恶其实已经深入了观众的心。
在表现手法上,斧头帮的衣着光鲜及内心的丑恶,与猪笼城寨里的人邋遢的外表及内心的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个世界总会有奇迹存在,要永远的保持梦想。
周星驰是谁,一个沉默寡言的天才。
对于周星驰的说法很多,像什么喜剧之王,搞怪明星,无厘头的鼻祖,特立独行的大师,但对于我来说,最喜欢的仍旧是最上面的这条评语。
在我眼中,他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天才,一个充满了美梦和幻想的人。
在现实的世界,这样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
因为他是真正单纯的人,他聪明无比,却又天真的可爱,他可以历经挫折,却又永远的充满梦想,他的内心世界是一片净土,永远都保留着美好和希望。
在周星驰的电影里,透过那片浮哗的喧嚣外表,常常能带给人一种真正的感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