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课件.
8
2.高危因素 ① 年龄:是最显著的有关因素
大于35岁和40岁的妇女妊娠时葡萄胎的发生率分别 是年轻妇女的2倍和7.5倍。
大于50岁的妇女妊娠时葡萄胎的发生率约1/3。
相反小于20岁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② 营养状况与社会经济因素:山区多于城市。
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及其前体胡萝卜素和动物脂肪
ppt课件.
14
完全性葡萄胎组织学特征: ① 可确认的胚胎或胎儿组织缺失 ② 绒毛间质水肿 ③弥漫性滋养细胞增生: ④种植部位滋养细胞呈弥漫和显著的异型性
ppt课件.
15
部分性葡萄胎病理
肉眼观: 仅部分绒毛呈水泡状,合并胚胎或胎儿组织。
胚胎多已死亡,且常伴发育迟缓或多发性畸形。
ppt课件.
16
部分性葡萄胎病理
➢临床特点 :具有较强的亲血管性生物特性,早期
➢
可发生血行转移。
➢病程清楚: 均继发于妊娠后。
➢组织来源 : 源于受精卵分化形成的滋养层。
➢产生激素 : 特异而敏感的标记物—hCG。
➢化疗敏感 : 为妇科肿瘤中对化疗最敏感者 。
ppt课件.
5
葡萄胎
•定义
是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 生、间质水肿,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 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
(一)相关因素
1.发病情况 l 地域差异:亚洲和拉丁美洲发生率较高,日本 约 1.0/500次妊娠,北美和欧洲发生率较低,0.6-1.1/ 1000次妊 娠。 l 国内统计约0.78/1000次妊娠 ,浙江1.39 , 山西 0.29。 l 完全性葡萄胎发生率明显高于部分性葡萄胎 l 葡萄胎可第二次发生,且发病几率比第一次高40倍
葡萄胎属于异常形成的胎盘,并伴有特异性遗传学 异常,与绒毛滋养细胞有关,属于良性绒毛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