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简析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及方法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提问技巧和方法。
1. 简单直观提问:老师可以通过问学生简单明了的问题,检查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通过问“加热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来考察学生对热胀冷缩原理的理解。
2. 列举具体例子提问: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
问学生“你们身边有哪些物体是利用重力而工作的?”来引导他们思考并列举出不同的例子,例如钟摆、跳水、滑翔机等。
3. 推理和判断提问:通过提出一些具体情景或问题,让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
问学生“一个物体沿斜面滑下的速度会变快还是变慢?”引导他们运用斜面上的重力和摩擦力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
4. 案例分析提问:通过给学生呈现一个实际案例,让他们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和解决方法。
通过讲解水箱冷却的原理,并呈现一个水库的溢洪口冷却的案例,问学生“溢洪口冷却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在溢洪口处喷水可以冷却水箱?”5. 质疑和引导提问: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问学生“为什么同样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却不同?”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物体的质量、形状和材料的影响。
6. 设计实验并提问:通过设计一些实验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然后提问他们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悬挂一个弹簧,问学生“当不同质量的物体悬挂在弹簧上时,弹簧的伸长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在进行提问时,老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避免一成不变的提问形式,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和提问,不要急于要求答案。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适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论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摘要】课堂提问也是一种艺术,把握正确的提问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初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教师如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方法教师的提问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向,以及决定着整堂课的教学氛围。
由于初中物理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很多学生容易精神不集中,但是初中物理课程内容也很有趣,它能直观地解释人们生活中很多物理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好课堂提问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经过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本人提出几点具体的物理课堂提问方法:一、把握问题难度找准切入方向提问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然而受传统课堂教学以及物理课堂内容的繁重抽闲的影响,常常让很多学生在上课时间走神,精神不集中,作为教学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找准切入点进行课堂提问。
找准切入点,是指教师的提问既不会太难,而使学生更加丧失学习信心,也不会太容易,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随意,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
同时要把握准确的问题切入方向,比如跟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或者学生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当问题涉及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时,他们的好奇心就会被点燃,追求真相的求知欲望也应运而生了,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非常大的作用。
因此,把握问题难度,找准问题方向进行课堂提问可以有效或与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行为。
同时,教师要善于采用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诱导学生层层深入。
富有趣味性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
例如:在讲机翼升力时,把漏斗倒置过来,乒乓球放在漏斗下,首先问:“从漏斗管向乒乓球吸气,乒乓球会落下来吗?学生都会回答:不会;其次再问:若向乒乓球吹气,乒乓球会落下来吗?大多数学生的回答:会;教师进行演示结果是不会,乒乓球为什么不会落下来呢?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同学们就知道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能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记忆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爱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提问的方法和艺术,所提的问题往往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以致常常陷入课堂提问的误区。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提问是最好的教学反馈方式课堂提问能起信息反馈作用,教师可根据此来诊断学生在课堂学习物理活动中的困难,以及评价学生对物理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灵活调整物理活动结构,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讲《压力和压强》时我制作一块布满细铁钉木板作为钉床,上课时,我用透明塑料袋子装满水,问:水袋放在钉床上,水袋会破吗?学生回答:一定破。
这时,我把水袋轻放在钉床上,又问:扎破没有?学生惊奇回答:没有。
我又将玻璃板放在水袋上,提醒学生,用铁锤砸玻璃板,水袋会扎破吗?等学生议论后回答:肯定破,我就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
结果玻璃破而水袋安然无恙,让学生惊奇万分,不断问:为什么?层层疑问,激发学生思考,赋予学习动机,让学生全身投入本节课学习。
三、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提高了学习自信心,丰富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如我在做演示电磁感应现象实验的过程中,我先用线圈沿着磁感线方向移动,电流表指针没动,问学生:没有电流产生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因为没有切割磁感线。
接着我又让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但我偷偷把开关断开了,学生发现还是没有电流,这时学生来了精神,有疑问的,有偷笑的,有的跑上来想帮忙的,结果发现开关没有闭合,赶紧闭合开关,电流表才动。
简析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及方法5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下面将简析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及方法。
一、提问的技巧1. 启发性提问启发性提问是指教师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采用“你认为为什么会……?”、“如何解释……?”等方式进行提问,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得出答案。
2. 适当引导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
引导性提问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多样性提问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在提问中尽可能多地运用不同类型的提问方式。
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推理性问题等多种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锻炼。
4. 鼓励性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的作用,不要因为学生回答错误而批评或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应该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提问的方法1. 先易后难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熟悉和掌握知识点,然后逐渐提出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分层次提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掌握程度,采用分层次的提问方式。
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对于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基础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
3. 趣味性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采用谜题、有趣的场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提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到乐趣。
4. 反馈性提问在提问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对正确的回答给予肯定,对错误的回答进行指正。
通过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策略物理课堂教学和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一样的,是由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实现教学过程和完成教学目标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教学的预设,直接影响之后的生成。
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及提问方式和提问时机,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所以有经验的老师都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放在课堂提问上。
一、提问激发学生质疑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不会质疑、不能质疑的学生,是不能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所以说有疑才能有思,有思考才会释疑。
在物理学习中设疑、释疑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课堂提问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学生能够质疑和善于质疑,是学习知识的有效保证。
中学生刚刚由小学过渡而来,他们的心智水平依然处在少年向青年过渡阶段,不善于质疑和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都处于低端。
所以教师的点拨和引领显得非常重要。
提问的质疑性就是教师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的时刻,及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非常突出。
如,讲授浮力时,给学生亲自试验的机会,让学生观察木块在水中漂浮、铁钉在水中下沉。
之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钢铁做的轮船在水中不下沉呢?引发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相关,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积极思考,最后形成新的认知。
二、提问促进学生步步深入思考课堂提问是教师预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问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原有的认知基础,层层深入,巧设题目引发思考。
提出的问题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在学生对问题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引领学生不断进入知识的殿堂,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
例如,对电学部分的学习,串联电路的特点是一个知识点,安排一课时的教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首先提问收音机的音量大小是可调的,我们使用的台灯的亮度也是可调的,那么这个变化和什么相关呢?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与电流的强度密切相关。
之后我再进一步提出问题:能够用什么方法改变电流的强度?学生又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有同学就回答可以改变电压或电阻。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智力的大门,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
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就初中物理课堂提问作一些探讨。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
诸如“是不是”、“好不好”、“有没有”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不是不能有而是不能过多,过多的话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这样,问题过难,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单位时间内教育教学的效果。
那么,作为课堂组织者如何充分发挥好课堂提问的效能呢?1.提问要有目的问题设计要目标明确,提问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教学的整体效应。
在教学中,一定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学活动指出方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教师在教学中那种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想在哪问就在哪问的做法应当摒弃。
我们应以问促思,让每一个问题都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以问导学,让每一个问题为教学环节服务,只有做到有的放矢的提问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预先设计好问题也很关键,设计不要太死板,因为有时候学生的提问或讨论会引出未曾预料到的,但是有教学价值的知识点。
实际上,在平时的常态课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即时提出的问题大部分与所学内容没有多大关系,有时令人感到迷惑,所以学生只能用课本上的语句、按照教师的思维去回答问题,这种浅、散、窄且缺乏目的性的提问都是无效的,只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对提高课堂质量起阻碍作用。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摘要: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掌握课堂提问艺术,巧妙运用提问,开启学生心智,提高学生能力,排除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应坚守的原则是:提出的问题应有层次性,问题能联系实际和具有应用性,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提问提问技巧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对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也不一样。
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一、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个体的差异。
因此,不应盲目地为提问而提问,更不应要求所有的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而应考虑内容的难易,根据提问对象的年龄、性格、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如“是什么”的判
别型,这种问题主要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怎么样”的描述型、“为什么”的分析型,这类问题主要针对中等生;“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问题主要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
比如学习《光的折射》之前,先提问: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什么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学生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一般在课本中就能找到准确的答案,主要是概念、定理之类,是最低层次、最低水平的提问,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回忆。
稍微复杂一些的也只是要求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的重述。
这类提问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看起来活跃,双边活动较多,但是缺少高级的思维活动,因此应适当使用。
这样设计的问题,由于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提问要建立在联系实际上
联系日常生活现象,对所学知识进行提问。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遭遇百年大旱灾,为了减小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农户采取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为什么?”“你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跳得更高,更远?”像这样联系实际的提问,不但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自制的小型发电机使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就会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强化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
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
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
这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
我处理这一类问题时,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地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例子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
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又不费力的杠杆分类。
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提问要建立在物理知识的应用性上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激发积极思考,养成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做出正确回答。
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解答。
如果有条件,就可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做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如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分别把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生答:“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到水底。
”再问:“为什么木块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而铁块放入水中却沉入水底?”生答:“铁比木头重,铁的密度大。
”我又追问:“轮船是由钢铁做的,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呢?”学生回答不上来,自然导入了新课。
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问要建立在激发学生思维上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良好的提问环境。
不但要鼓励学生主动地探索和思考,还需要对学生的大胆疑问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提问中感受到思考和获得问题答案的快乐,才会形成主动去提问的良性循环。
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不是对学生灵光乍现的提问直接地给予解答,而是刺激学生思考,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直到问题被一个个地解决。
在教学中,问题的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无法达到的。
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
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蔡苏青.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0(3).
[2]薛建冰.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