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渠结合灌区节水量计算方法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7.60 KB
- 文档页数:3
人民胜利渠灌区井渠结合灌溉技术初探□王瑞(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摘要:引黄灌区靠近黄河自流灌区,引水便利,灌溉定额高,地下水丰富而不开采,水资源浪费严重;远离黄河的补源区,当地水资源缺乏,地下水超采严重。
因此,引黄灌区采用地下、地上水联合运用是非常必要的,井渠结合技术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节水灌溉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人民胜利渠灌区积累了丰富的井渠结合灌溉经验。
关键词:人民胜利渠;井渠结合;灌溉技术1.井渠结合节水灌溉的优点1.1能保证适时灌溉:长期采用井灌,有水源不足,使地下水出现降落漏斗的可能。
实行井渠结合,就能使井渠有相互调剂补充,这样就能提高农田灌溉的保证率。
1.2能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地下水埋深长期维持在临界深度(2m)以内,在蒸发的作用下,表土会积盐,当耕层土壤含盐量达到3‰时,就会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
在引黄灌区实行井渠结合,渠灌渗漏可以弥补地下水量的不足,井灌又可以控制地下水位的上升,既合理利用了水资源,又能有效地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发生。
1.3减轻引黄泥沙危害,节约用水量:在汛期黄河含沙量大,自流灌区地下水位又高,实行渠井结合,可以节约引黄水量,减少引进泥沙,减轻渠道淤积。
1.4用水管理的需要:人民胜利渠灌区的气候特点是冬春干旱,夏季多雨。
小麦冬灌多在12月上、中旬进行,日平均气温4℃左右,正所谓“夜冻昼消”,出现渠水结冰、闸门冻结等现象。
另外,在汛期常有暴雨出现,此时渠灌,又会加重涝灾。
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改渠灌为井灌,就会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2.井渠结合节水灌溉工程布局同其它灌溉工程规划一样,井渠结合节水灌溉工程也要井、渠、路、林、电统一规划。
2.1工程布局2.1.1灌溉工程2.1.1.1机井密度:机井密度设计考虑了两项原则:一是能够满足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的需要,二是能够维持地下水稳定,不致因超采产生漏斗。
2.1.1.2渠井布置:在渠井结合地区为减少毛渠输水损失,农渠间距以100 ̄400m为宜。
灌区渠系输水系统节水量的几种计算方法张厚玉 1程献国2〔1、黄委会建设与管理局 郑州4500032、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引黄浇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乡453003〕纲要:本文介绍了几种传统的渠道节水量计算方法,在此根基上提出了等效渠系法估量灌区渠 系可能节水潜力的新方法,并用该法对宁蒙相关典型灌区的渠系可能最大节水潜力进行了计算,计算方法简易有效。
要点词 节水量 节水潜力等效渠系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水资源的花费主体。
跟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将是我国近期节水展开和节水投资的要点。
就渠系节水改造而言,主假如对土渠或老化失修渗漏严重的渠道进行防渗办理,减少渗漏损失。
本文将传统的渠道节水量计算方法归纳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在此根基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渠系节水量计算方法――-等效渠系法。
传统的渠道节水量计算方法 直接法直接法是利用渠道衬砌前后渗漏损失量差值作为节水量的一种计算方法,直接法计算渠道节水量的公式以下:W s W b W a(S bS a )LT〔1-1〕3W b3 W a—渠 式中:Ws —渠道节水量,m ; —渠道衬砌前渗漏损失量,m ;道衬砌后渗漏损失量,m 3;S b —单位长度未衬砌渠道渗漏量,m 3/(skm)·;Sa —单位长度衬砌渠道渗漏量,m 3/(skm)·;L —渠道衬砌长度,km ;T —输水时间,s 。
由公式〔1-1〕可知,渠道衬砌前后单位长度渗漏量是计算节水量的要点。
依据单位长度渠道渗漏量计算方法的差别,可将其分为理论公式法和经验公式法二种状况。
〔1〕理论公式法理论公式法是利用灌区渠道的水力因素和土壤物理参数计算渠道理论渗漏量的一种方法。
衬砌前单位长度渠道渗漏量计算公式:11干、支渠:S bK[b21h v (1m 2)2]〔1-2〕h v h ~1.0)H k斗渠以下渠道:S b(BA v h)〔1-3〕A vf(B)h v受地下水顶托影响的渠道:S bw 2S b〔1-4〕式中:K—未衬砌渠道的土壤浸透系数,m/d ;b—渠底宽度,m ;h—渠道水深,m ; 1—渠坡侧向毛管渗吸修正系数,由?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查得;h v—考虑土壤毛管渗吸影响后的渠道水深,m ;m —边坡系数;Hk—毛细管水最大上涨高度,可依据土壤状况由?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查得,m ;B —渠道水面B宽度,m ;A v—系数,取决于m 、 h,可由?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查得;S bw —有地下水顶托状况下,未衬砌渠道每公里渠长渗漏量,m3/s ·km ;2—校订系数,可由?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查得。
发展井渠灌溉的结合提高节水效果摘要:当前各地灌区正在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改造规划工作,要充分考虑井渠结合的优点,把井渠结合应用于灌区改造的实践中,以提高灌区改造的节水效果,防治土壤盐碱化。
关键词:井渠;灌溉;结合;节水1井渠结合的必要性井渠结合的必要性在于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和防治土壤盐渍化。
1.1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大中型灌区经过续建配套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灌溉渗漏损失和浪费,但对改建后的渗漏损失仍不可低估。
原因之一是大中型灌区输水渠线长且渠道级数多,设想一个灌区由5级渠系组成,全部进行防渗处理,每级渠道水的利用率既使能达到0.94,则渠系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73。
二是对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也不能预期过高,一般田间灌溉的水利用率在0.60左右,要达到0.80应该说是偏高的。
若二者均取高限值,则灌溉水的利用率也只能达到0.56。
换句话说渗漏损失将达到灌溉总引水量的44%。
若按现行的节水规范要求,大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50,中型灌区不低于0.60来考虑,则灌溉引水量的40%~50%为无益的损耗。
这部分无益损耗中如果有一半左右为渗漏损失补充地下水,即20%~25%的灌溉引水量将补入地下水。
这部分渠道和田间渗漏损失水量补入地下水,经过回归再利用,对于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作用是很显著的。
如果井灌提地下水量为灌溉补入地下水量的一半,即自渠首引入总水量的1/8,则全灌区水利用率在原有基础上可提高0.10左右。
据有关文献报导,河北省临西县由卫河引水的堤下灌区1986-1987年,灌溉面积8万亩,实测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8,若入井灌提取的灌溉回归水量后,溉水利用系数则0.69,提高了0.21。
井渠结合为灌区水资源的水文循环创造了必要条件,使降水得以蓄存和再利用。
以灌代排,季节性的调控地下水位,汛前腾空地下水库容,最大限度承纳降雨,减轻涝渍灾害。
在西北地区,地下水位汛前控制到5m,在日降雨量150mm 的条件下,已有多处基本上不出现地表径流的观测记录。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灌溉工程设计中的水量计算和灌溉方式选择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利部的工作人员在灌溉工程设计中,需要进行水量计算和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
本文将探讨水利部工作人员在灌溉工程设计中的水量计算和灌溉方式选择的相关问题。
一、水量计算在灌溉工程设计中,准确计算所需的水量是十分重要的。
水量计算可以根据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土壤类型、气象条件等因素来进行。
1. 农作物的生长阶段不同的农作物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根据农作物的生育期,可以将灌溉分为不同的阶段,如播种前浸种期、幼苗期、伸长期、开花期、填实期等。
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水量计算,以确保灌溉效果的最佳化。
2. 土壤类型土壤类型对于灌溉水量的计算也有较大的影响。
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贮水能力和渗水能力,对水分的损失也不同。
因此,在计算灌溉水量时,需要对不同土壤类型的特性进行考虑,以确定适宜的灌溉水量。
3.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于灌溉水量的计算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气象因素,如降雨量、蒸散发量、气温等,直接影响到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作物的生长发育。
在水量计算中,需要对气象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准确判断灌溉水量的大小。
二、灌溉方式选择在灌溉工程设计中,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根据具体的灌溉条件和资源状况,可以进行如下的灌溉方式选择。
1. 传统灌溉传统灌溉方式是指利用人工或动力设备将水源直接引入农田进行灌溉的方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较小的农田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传统灌溉的优点是易于操作和管理,但也存在水资源的浪费问题。
2. 滴灌滴灌是将水通过滴头、滴管等设备,直接滴入植物的根部。
这种灌溉方式可以减少水的蒸发和渗漏,提高用水的利用效率。
尤其适用于果树、蔬菜等需求较高的作物,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
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管理体系研究[摘要] 井渠结合灌溉在我国北方灌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进一步理清了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的内涵,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建立科学的灌溉技术管理体系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管理体系井渠结合灌溉是适合我国北方灌区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
对于提高灌区改造的节水效果,防治土壤盐碱化具有重要作用。
各地灌区结合自身实际也都开展了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改造规划工作,把井渠结合应用于灌区改造的实践中,必将有利于灌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井渠结合灌溉技术概述井渠结合灌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北方灌区在原有渠灌系统基础上发展井灌逐渐形成的。
井渠结合灌溉是通过在引黄灌区的各级渠道边(主要为支、斗渠)打机井抽取地下水,并输送到渠道中,用来灌溉农田的一项节水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灌溉期间不受渠道来水量限制,比较机动灵活,可以对作物进行适量和适时灌溉。
能够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减少渠道引水量,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改良盐碱地有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优点:一是重复利用渠灌的渗漏水,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二是开源节流。
通过打井可以利用灌区的降水和侧向径流对地下水的天然补给,将渠道渗漏和田间灌溉入渗补给的地下水作为灌区新的水源,能够减少自河流或干渠的引水量,从而达到节省地表水资源的目的。
三是把地下含水层作为地下水库,对入渗的地表水进行调蓄,可以供河流来水少的季节或作物需水高峰时期灌溉之用。
四是根据不同季节对地下水位的控制要求,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渠灌与井灌的时间和用水比例,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在利用地下水的同时防止土壤盐碱化,从而起到井排的作用。
五是通过井渠结合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达到节水和防止土壤盐碱化的目的。
渠井结合灌溉的节水措施一般分为3类:一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展渠井双配套灌溉措施,进行井渠双灌,提高灌溉保证率,控制地下水位,减少潜水蒸发并防止土壤盐碱化,对平原灌区水量的季节性调节有利。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灌溉工程设计中的水量计算和灌溉方式选择在灌溉工程设计中,水利部工作人员负责进行水量计算和灌溉方式的选择。
这是一个关键性的任务,因为水量计算和灌溉方式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到农田的灌溉效果和农作物的产量。
本文将探讨水利部工作人员在灌溉工程设计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水量计算的重要性水量计算是灌溉工程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它的准确性对于合理安排农田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
水量计算的目标是确定每个地区灌溉所需的水量,以便合理配置水资源和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水量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土壤类型和土壤水分特性:不同的土壤类型对水的渗透和保水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土壤类型来计算灌溉水量。
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土壤蒸发和作物的水分需求有直接影响。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计算所需的灌溉水量。
3. 农作物类型和生长期:不同的农作物对水的需求也会不同,而且在不同的生长期,农作物对水的需求也有所变化。
因此,在水量计算中需要考虑具体的农作物类型和作物的生长期。
二、水量计算的方法水利部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地调查和采集的数据,采用一些常用的方法来进行水量计算。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量计算方法:1. 蓄水容量法:根据农田的大小、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的需水量来计算灌溉水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农田和需要定时灌溉的作物。
2. 作物系数法: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期,计算出不同时期的作物系数,并结合地区的气候条件来计算灌溉水量。
3. 水平面法:根据土壤的含水能力和灌溉方法,计算出灌溉所需的水量。
以上方法只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水利部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水量计算。
三、灌溉方式的选择水量计算完成后,水利部工作人员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对于提高灌溉效率和节约水资源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灌溉方式:1. 地面灌溉:这是传统的灌溉方式,适用于小型农田和坡地灌溉。
灌区灌溉水资源利用与节约管理研究灌区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灌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管理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针对灌区灌溉水资源的利用与节约管理进行研究,探讨相关措施和方法。
一、灌区灌溉水资源的现状灌区灌溉水资源的现状对于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对灌区的灌溉水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包括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灌区内不同作物的需水特点、灌溉技术和设施的现状,以及水资源的分配情况,从而深入了解现有的问题和挑战。
二、灌区灌溉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有效利用灌区灌溉水资源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
然而,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低水利效益目前,灌区灌溉的水利效益较低,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用水。
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灌溉技术和设施的问题,如渠道和管道的漏水,过量灌溉等。
因此,在灌区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方面,我们需要研究和推广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2. 水资源分配不均衡灌区内水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另一个问题。
一些灌区存在水资源供应不稳定或供水量不足的情况,导致部分农田缺水,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而在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过度分配给灌区,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需要改善灌区内水资源的分配机制,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并避免资源的浪费。
三、灌区灌溉水资源利用与节约管理的措施为了解决灌区灌溉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水资源利用与节约管理: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应该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的研究和推广。
如滴灌、微喷灌、喷雾灌等节水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提高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此外,需要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新技术和设施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2. 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为了改善灌区内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井渠结合灌溉管理模式探讨摘要: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农业方面,井渠结合灌溉技术已渐趋成熟,但井渠结合灌区的运行管理机制尚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文章从井区灌溉管理的具体情况入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井渠结合;灌溉管理;管理模式1井渠结合灌溉发展现状井渠结合灌溉模式在上个世纪发展开来,我国北方一些灌区在原有渠灌系统基础上,适当发展井灌而逐渐形成的,这种灌溉模式便于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重复利用渠灌的渗漏水,提高了供水保证率与水资源利用率,调控灌区地下水位并能有效遏制土壤次生盐渍化,非常适用于水资源短缺地区。
由于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是北方灌区实现农业高效用水的发展方向。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水资源浪费现象有些严重。
水资源的日益紧张给农业灌溉带来了压力,井渠结合开始由以排为主转向以灌为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化运作方式逐步融入到机井的运行管理中,承包、拍卖、股份合作、农民用水协会等管理形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机井的运行管理模式也由政府主导型转变为市场主导型。
2井渠结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机井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使井渠结合灌溉发展迟缓,而其中运行管理费缺乏稳定保障、机井水价偏高是主要影响冈素。
2.1运行管理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机井运转困难,损毁严重。
建设的机井,起初由大队(村)统管、队长兼管,后过渡为管井员专管,运行管理费由政府负担,良好的投入保证了机井的顺畅运转。
但随着国家油电费用补贴办法变动,使机井运行管理补贴中断,机井运行难以维继,最终导致大量机井报废。
机井老损、失效、报废极为严重。
2.2渠、井水水价存在差异,井水水价偏高,影响了农民使用井水的积极性。
枯水年,渠道供水少,井水利用率相对较高。
2.3宣传不到位。
群众对黄河缺水形势认识不足,使用井水积极性不高,机井管理投资人对投资机井的市场前景缺乏信心。
井渠结合灌溉是农业节水的有效途径分析新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深居地球上据海洋最远的一块土地。
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湿气不易进入,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h),降水少,空气干燥。
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植被稀疏,生物生长量低下。
境内有40%的土地是不毛之地,42%有荒漠植被覆盖的土地上,但覆盖率也很低,北疆地区为5%-10%南疆地区仅为5%左右。
新疆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干旱少雨,而木垒县更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属于典型的贫水县。
水利一直是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特别是长期手干旱的困扰,加快发展井渠结合灌溉,将为开源节流,保证农业灌溉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一、发展井渠结合灌溉的必要性木垒县地下水提取量逐年减少,县委也做出明确指示,近几年不准开采一眼新井,对水资源实行全县流域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后,龙王庙水库水按定额进行分配后,照壁山灌区仅占7·4%,而全乡每年的需水量一般在600万m³。
照壁山灌区主产小麦、玉米,每年少则需浇灌5次水,而处于城关区主要作物是蔬菜,每年需浇灌7轮水,用水量特别紧张。
虽然陆续开始为节水做出不懈努力,建设了北闸万亩喷灌,咬牙沟微灌,但是也随着灌区面积不断扩大,新增了7600亩的奇木公路林带和6000亩的咬牙沟微灌,按供水量无法满足灌区农业灌溉要求,更谈不上农作物的适时灌溉。
由于照壁山灌区水资源来源于龙王庙水库水,一座中型水库,库容不过1000万m³,山里来水大,水库容不下,为了水库的安全,不分时间还得尽快泄水,不能合理供给,涝的时候涝,旱的时候极其干旱,造成水资源的很大浪费。
因此合理利用地下水,发展井渠结合灌溉能解决水量问题是很必要的。
二、发展井渠结合灌溉的优势(1)井渠结合灌溉具有开源与节流的双重作用通过井水除可以利用灌区降水和侧向径流对地下水的天然补给外,更重要的是将渠道渗漏和田间灌溉入渗补给的地下水,作为灌区新的水源,减少自流河或干渠的引水量,达到洁身地表水资源的目的。
北方灌区井渠结合灌溉问题(下)张蔚榛六.北方地区井渠结合灌溉、井灌代排的灌排模式1.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灌区的井渠结合灌排模式陕西关中平原等灌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在540 mm左右。
在地下水全淡水区和上淡下咸区,由于灌区地下水有较多的降雨和灌溉水的补给,地下水的可采水量一般可达到地表引水量的40%-60%,适于采用井渠结合、以灌代排、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灌溉排水的模式。
在土壤非盐渍化地区井灌代排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调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灌水量,将来自地表水灌溉的盐分带至深层,并通过调节和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土壤和潜水蒸发,保持根层和耕地盐分平衡,防止返盐。
由于井灌与井排相结合,发挥了垂直排水的作用,在这些地区田间不再需要用于专门排除地下水的毛沟和农沟。
通过水井抽水,地下水位降低,径流减少,排除涝水的要求可以通过排水斗沟和支沟解决。
应当指出,虽然在井渠结合的条件下河水的灌水量减少,但由于灌溉的河水带来一定的盐分,即或在淡水区如无外排的水量仍会造成积盐,因此,在这些地区仍需修建斗沟或支沟,排除地下水,以保持盐分的平衡。
在地下水埋深较大,斗沟和支沟水平排水系统不能起到排除地下水的作用时,从长远看则仍需要专门利用水井抽取一部分地下水(不结合灌溉),通过斗沟和支沟排除区外。
在这种情况下斗沟和支沟没有降低地下水的任务,仅有一定的排除灌溉退水和水井抽出的淋盐地下水的作用,因此,并不需要较大的沟深和断面。
井渠结合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充分利用渠道渗漏水和田间灌溉的入渗水量进行灌溉,解决灌溉季节的缺水问题,同时,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农田灌溉面积上,作物生长季节田面有作物植被覆盖,科间蒸发所占比重和土壤积盐的可能性均较小, 而作物需水又需要有来自地下水的补给,因此,此时地下水位可控制在较小的深度。
秋收以后至春作物生长期以前,土壤蒸发强烈易于积盐,地下水位应控制在较大的深度。
春季地表水不能满足灌溉用水的需要时,为了解决供需矛盾,部分地区需利用地下水灌溉, 或灌溉水的一部分需利用开采地下水补充。
谈谈黄河灌区工程节水量计算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为实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降低灌区用水量,增加灌区节水量对我国水资源管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灌区节水量是通过采取节水、管理、技术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后,用水过程中减少的水量,即节水后灌区渠首(井口)的取水量与节水前取水量之差值,为灌区的节水量。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黄河灌区为例,对渠道进行全面衬砌,通过对渠道衬砌前后单位长度渗漏损失差值的计算,以此确定渠道实施衬砌后工程节水量。
其目的为全面实施用水总量控制,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供借鉴。
1 计算方法采用渠道衬砌前后单位长度渗漏损失差值计算工程节水量。
据《渠道防渗工程技术》中的渗漏损失量计算公式:w节= (S - SF )*L*T式中w节——工程从节水量,万m3;S ——渠道衬砌前每公里渠长渗漏量,m3/s;SF——渠道衬砌后每公里渠长渗漏量,m3/s;L ——渠道长度,kmT——渠道输水时间,根据灌溉制度设计,干渠续灌时间为122天;支渠以下渠道按轮灌组数确定灌水天数,其中:支渠运行时间60天、斗渠运行时间30天。
S=0.0116Kγ2[b+2γ1h(1+m2)1/2]SF=β·SK-—土壤渗透系数m/d,本灌域土质以粉土质砂为主,根据经验值选定;b-—渠底宽度,m;h-—渠道水深,m;m-—边坡系数;γ1-—渠坡侧向毛管渗吸的修正系数,由《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查得1.1~1.4;γ2——地下水顶托系数取值为0.37~0.82。
β-—渗漏折减系数,根据本灌区干渠、支渠采用混凝土板衬砌,塑料薄膜防渗,由《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查得,β取0.5-0.10。
2 实例应用2.1 灌区概况内蒙包头市黄河灌区,位于土默川平原的中西部,是包头市粮食生产基地,由镫口灌区与民族团结灌区组成,该灌区北依京包铁路,南至黄河,西起镫口扬水站,东到哈素海灌区,东经110°8′55″~111°48′00″,北纬40°05′~40°34′15″,东西长100.00 km,南北宽32.30 km,灌区总土地面积214.70万亩,总耕地面积155.12万亩,现状实灌面积66.00万亩,设计灌溉面积78万亩。
北方灌区井渠结合灌溉问题(上)张蔚榛解决我国农业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应是开源与节流并重,而井渠结合既可以可以利用地下水含水层对地面水灌溉补给的地下水进行调蓄,重复利用地表水灌区渠道渗漏和田间灌溉水深层渗漏补给的地下水进行灌溉, 实行地面水地下水联合运用,解决地面水供水与作物需水在季节上的矛盾,达到了开源的作用,又可以显著减少地表水的灌溉用水量和自河流和渠道的取水量,起到节流的作用。
因此,井渠结合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是北方平原渠灌区灌溉节水的重要措施。
我国地域辽阔,灌区的地形地貌、气象、土壤和地下水的补给等自然条件和现有水利设施条件差异很大,灌区井渠结合的方式,对地下水位控制要求,可以开发利用的地下水量与灌区井灌水量与地表水引水量的比例等均有显著不同。
以下将对井渠结合灌溉的有关问题分别进行论述。
一.我国北方平原灌区主要类型我国北方灌区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这一地区的灌溉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地下水灌溉的纯井灌区在降雨比较充足,或有一定的地下水侧向补给来源的地区,如当地地下水资源能满足农业用水要求时,可以采用地下水灌溉,结合工程与非工程(农艺和管理)节水措施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山东桓台创造了半湿润地区井灌的成功经验。
西北地区灌区降雨较少,除山前潜水溢出带侧向补给比较充足和灌溉面积较小的灌区可以采用井灌外,一般不宜采用单纯井灌。
2. 以利用地下水为主,采用沟渠引蓄地面水进行灌溉和补充地下水为辅进行灌溉的以井为主以渠补源灌区在有一定降雨量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在当地水资源不能满足农业用水要求时,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采用井灌与渠灌相结合的方式联合运用地面水和地下水,力求在充分利用本地区水资源的条件下结合非工程节水措施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处于灌区下游有一定地下水侧向补给,并有良好淡水含水层的地区,可以采用以井为主,以渠补源的灌区类型。
除在灌溉季节引用部分地表水灌溉并结合补给地下水外,汛期还可以利用河道沟渠引蓄多余的地表水灌溉和补给地下水。
灌区供水量平衡计算的研究摘要:灌区水量平衡计算的成果,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现有灌区中现有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及供需平衡情况,因此它是选定规划工程和工程规模的重要依据。
文章结合实例,针对灌区供水量平衡计算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灌区;供水量;平衡计算水量平衡是指区域内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在时间、空间、数量和质量上的平衡。
区域可供水量是由若干个单项工程的可供水量组成,根据各单项工程的关系, 把区域分成若干个计算单元。
每个计算单元里, 相互联系的各类水利工程组成一个供水系统, 并按一定的原则和运行方式联合调算。
主要包括大中型水库可供水量、小型水库可供水量、塘坝可供水量和提水工程可供水量共 4 种。
不同水源的可供水量计算方法也各不相同。
1 灌区水量供需平衡计算原则(1)具有骨干调节水源工程的大中型灌区, 应采用长系列时历法, 逐时段进行灌区水量供需平衡演算, 以检验不同设计水平年灌区供水保证程度。
(2)根据灌区水源结构特点, 制定灌区水量平衡计算原则。
一般而言, 灌区不同水源供水优先次序是: 先用调节性能较差的水, 再用调节性能较好的水; 先用基础水利设施水, 再用骨干水源水; 骨干水源与基础水利设施实行联合调度。
(3)根据分区内水源结构及骨干水源调节性能, 确定水量平衡计算时段及计算方法。
一般而言,平衡区内有大中型年(季) 调节水库, 且能够获得长系列分时段的来、用水资料, 应采用月(旬)为时段的长系列时历年法, 逐时段进行平衡计算, 以确定平衡区供水保证程度; 如资料条件有限, 也可采用典型年法, 按历年综合灌溉用水量排频, 选择丰、平、枯3个典型年作平衡计算。
(4)在分区水量平衡计算成果的基础上, 应根据全灌区主要水源的特点, 综合分区水量平衡的成果, 作全灌区水量平衡分析。
灌区规模不大, 主要灌溉水源简单, 基础水利设施分布比较均衡的灌区, 可不分区, 只作整体水量平衡分析。
2 水量供需平衡计算框图灌区水量供需平衡计算过程框图如图1 所示:图1 灌区水量供需平衡计算过程框图3 实例分析某中型灌区位于洛泽河镇,在彝良县的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