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方法论对照表
- 格式:docx
- 大小:31.71 KB
- 文档页数:6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8个)(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原理基本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基本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三)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基本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基本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基本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六)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基本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唯物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大全一、哲学原理1.实在性原理:认为存在客观的外部世界,物质和精神是现象背后的本质实在。
2.广义的唯物主义原理:认为物质是一切的基础和源泉,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3.内容优先原理:强调研究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内容和本质,而不仅仅关注其形式和现象。
4.发展原理: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具有历史性和发展规律。
5.对立统一原理: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对立,而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正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6.辩证原理:通过辩证思维和辩证方法来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运动和变化。
7.全面性原理:认为研究和把握客观世界时要全面地考虑各种方面和因素,避免片面和片段化的观点。
8.主体性原理: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过程的基础,认识主体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改变世界的。
9.统一性原理:强调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统一和内在的关联。
10.直观性原理:认为直接感知和直观经验是认识过程的重要基础,通过感性直觉认识和把握世界。
二、哲学方法论1.辩证思维:通过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辨证思维来把握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形而上学思维:通过简单地将事物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解释事物。
3.科学思维:以科学的严谨性、实证性和可证伪性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验证来进行研究和推理。
4.综合思维:通过综合各种角度、因素和因素来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
5.比较思维:通过对比不同事物、观点和理论来进行区分和辨证分析。
6.反思性思维:通过反思和批判性的思考来检验和修正已有的知识和观念。
7.历史性思维: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研究来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8.模拟思维:通过模拟和思维实验来进行理论和假设的构想和验证。
9.系统性思维:构建系统性的概念和理论,通过对事物和问题的整体性和相互关联的考虑来进行分析和解决。
10.实践性思维: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的验证和检验来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理论。
综上所述,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石和指导性原则。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方法论一览一、辩证唯物主义(二三两个单元)(一)唯物论(四五两课)1、物质决定作用原理(调研、客观、实际、国情、省情)【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精神、信念、理论、思想、政策)【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客观性原理(科学+v.规律)【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6、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要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理论创新)【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辩证唯物法(唯物论+认识论)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4个)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意识能动性原理: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该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政治哲学的23个原理方法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3.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具体应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8.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9.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10.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11.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这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12.矛盾的解决形式:矛盾的解决形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的一方或双方融为一体、矛盾双方交错融合。
1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但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14.实践线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5.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16.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的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原理及其方法论(一)唯物论(7个)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就是物质得世界,世界得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得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得指导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得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得发展,错误得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得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得作用,重视精神得力量,树立正确得思想意识,克服错误得思想意识。
(举例:树立正确得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感动中国人物得感人精神)3、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得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得作用。
(举例:家庭实际消费、自身实际就业、省情制定发展战略等)4、规律得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得、本质得、必然得、稳定得联系。
规律就是客观得,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就是不可违抗得。
规律就是普遍得,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得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与把握规律得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得条件与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得关系【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前提与基础,只有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与利用客观规律。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物质与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与运动就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得:运动就是物质得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物质就是运动得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就是错误得。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得眼光瞧问题。
7、运动与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就是无条件得、绝对得,静止就是有条件得、相对得;动中有静、静中动任何事物都就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得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得观点瞧问题,还要瞧到事物相对静止得存在,反对割裂运动与静止得辩证关系。
世界观、方法论对照表
辩证法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联系的观点矛盾的主次方面
发展的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人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内外因关系
矛盾的特殊性量变质变的关系
主次矛盾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
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认识的两次飞跃的发展规律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
透过现象看本质现实和理想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在改造客观实际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勇于实践实现人生价值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两分法方法推动认识的发展坚持群众路线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真理科学理论……
既抓全面又抓重点的指导作用
出发点分析点落脚点。
《生活与哲学》31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又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但人们又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同时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哲学的所有原理及方法论知识点一、唯物论。
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就像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管是山川河流,还是高楼大厦,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可不能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哦。
比如说你要创业,就得先看看市场的实际需求、自己的实际能力这些物质基础。
2.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就像你看到一个红彤彤的苹果,才会有关于这个苹果的各种想法。
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来形成我们的想法;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计划(从实际出发),同时要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正确意识)。
二、辩证法。
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就像我们人类,和周围的环境、其他的生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
比如在保护环境的时候,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看到环境和人类的长远联系。
2.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就像科技在不断发展,以前的大哥大现在变成了智能手机。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创新,积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不要守着老一套,要与时俱进呀。
三、认识论。
1.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并且检验和发展认识;同时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就像做实验,在不断的实验(实践)中得出科学结论(认识),然后用这些结论去指导新的实验。
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29个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涉及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在这里,我将尝试列举29个常见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以便从多个角度全面回答你的问题。
1. 实在论,认为世界上存在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实在物。
2.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精神是现实的基本或最重要的要素。
3. 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源于经验和感觉。
4. 理性主义,认为知识源于理性和思维。
5. 实证主义,认为唯有经验和实证可以作为知识的来源。
6.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
7. 实用主义,强调行动和实践的重要性。
8. 形而上学,研究超越经验的实体和原则。
9. 伦理学,研究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10. 知识论,研究知识的本质和获取方式。
11.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
12. 结构主义,强调结构和系统的重要性。
13.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14. 实体论,研究实体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15. 形而上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原则。
16. 理性主义,强调理性和逻辑的重要性。
17. 实在论,认为世界上存在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实在物。
18. 形而上学,研究超越经验的实体和原则。
19.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精神是现实的基本或最重要的要素。
20. 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源于经验和感觉。
21. 实证主义,认为唯有经验和实证可以作为知识的来源。
22.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
23. 实用主义,强调行动和实践的重要性。
24. 形而上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原则。
25. 伦理学,研究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26. 知识论,研究知识的本质和获取方式。
27.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
28. 结构主义,强调结构和系统的重要性。
29.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这些原理和方法论代表了哲学领域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和理论,它们在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学派中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和影响。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唯物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肯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头脑意识,克服错误的头脑意识。
[错误倾向]:否决否认意识能举措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举措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举措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纪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哲学原理方法论大全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主观主义。
标志词:依据、根据、立足······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计划等原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能动的改造世界,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重视精神作用。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标志词:生态、环保、市场、生产、建设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凡物质必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凡运动必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坚持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5、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的不变论和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而导致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正确对待主观的东西(经验、意识、思想)。
反对主观主义(教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