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
- 格式:doc
- 大小:226.00 KB
- 文档页数:8
城市公共交通概论
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城市内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包括公交车、地铁、有轨电车、出租车、自行车共享等交通工具和设施。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中最基本、最广泛的交通方式之一,对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主要是以公交车为主,中级阶段则引入地铁、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工具,高级阶段则包括智能交通、绿色交通等新型交通方式。
城市公共交通的优点主要包括:
1. 方便快捷: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到达城市内的各个角落,方便市民出行。
2. 经济实惠:相比于私家车,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票价较为经济实惠,对于一些低收入人群来说也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出行方式。
3. 环保节能: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相对于私家车来说,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对于城市的环保和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4. 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
展。
城市公共交通的缺点主要包括:
1. 拥挤:在高峰期,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容易出现拥挤现象,影响出行体验。
2. 安全隐患: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管理和维护。
3. 不便捷: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站点分布和线路规划可能不够合理,给乘客带来不便。
4.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存在差异,需要加强监管和提升服务水平。
为了解决城市公共交通的问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安全水平等方面的工作。
名词解释一、城市公共交通概述1、城市公共交通:指城市中供公众所乘用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总称。
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按公共交通工具类型划分的各种客运形式。
3、大运量客运系统:城市公共交通中,运送大量乘客的有机总体。
4、快速轨道交通: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轻轨运送方式的快速载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
5、地下铁道,地铁:用于城市的一种速度快、运量大,行车间隔小的电动有轨客运系统,其部分线路设于地下隧道内。
6、单轨运输系统:车厢跨骑或悬挂在架空单轨上,有电子驱动的轨道客运系统。
7、新交通系统系统:新开发的具有高速,准点舒适的污染小的交通方式及其运行服务系统的总体。
8、垂直运送系统:延垂直方向运送乘客的有机整体。
9、应急公共交通系统:在非常时期为应变而组成的临时公共交通系统。
10、城市客渡:在城市区域及临近郊县内,以运送乘客为主,横渡江河,湖泊的水上交通方式。
11、索道缆车客运:在架空钢索为轨道的线路上,以电能为动力由钢索牵引载客工具的运输方式。
12、轨道缆车客运:在坡面铺设的轨道上,以电能为动力由钢索牵引载客工具的运输方式。
13、公共交通信息系统:与公共交通服务有关的信号、数据、显示等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14、公共交通优先:在政策、法规、设施等方面对公共交通的优惠。
15、公共汽车优先通行系统:以各种措施保证公共汽车先于其他车辆通行交通的管理系统。
16、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城市公共交通的经济实体。
17、城市公共交通标志:为便于乘客识别车辆、线路、车站等所设置的各种专用标记。
17、服务质量:在公共交通服务中,安全、迅速、舒适、方便、正点等方面的优劣程度。
18、运送能力:运能配备的质和量。
4、集散能力:集结与疏散乘客流的能力。
5、应变能力:有适应和恢复交通的能力。
二、运营调度管理1、运营调度管理.:指公交企业为了满足市民各种不同出行需要,进行的运输组织工作,这个组织工作就是运营调度管理。
2、运营:指公交企业的客运业务与经营管理,也称营运。
城市公共交通基本知识城市公共交通基本知识第一节公共交通基本知识一、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城市及其所辖区域范围内供公众出行乘用的、经济方便的渚种客运交通方式的总称。
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和电车、地铁和轻轨、出租汽车、轮渡以及索道缆车等客运交通方式。
二、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中的地位㈠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动脉城市公共交通是保证城市居民出行的需要,但其功能成为联结城市各行各业的纽带,担负着城市各类人群流动的集散任务。
在线网组织上,有市区与郊区、郊区与郊区、市区与工业区、工业区与工业区各种线路网,并与铁路、长途汽车、航空、水运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广泛的覆盖网络,四通八达的运营线路构成城市活力的动脉。
由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人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公共交通。
势,是城市各项经济活动,文化活动所产生的人流的载体,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经济中已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它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1906年比利时在天津投资修建了第一条有轨电车后,我国开始有了城市公共交通。
1914年上海出现了无轨电车。
1924年上海、天津又相继发展了公共汽车。
截至建国初期,全国有72个城市,只有26个城市有一些破旧不堪的公共汽车、电车在勉强运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事业也相应的发展起来。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增加了对公共交通方面的投资。
国产解放牌汽车问世,为我国发展客车生产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进口了一些公共汽车,使公交客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无轨电车、水上航线(轮渡)也得到了发展。
十年动乱期间公共交通事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公交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到l986年底全国公交拥有车辆45445辆,比1978年增长1.76倍,客运量为261亿人次,比1978年增长1.9倍,同时拥有出租车5万辆,为城市居民和旅游事业提供服务。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居民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不同的交通工具和运营方式,城市公共交通可以分为多种分类标准。
首先,按照交通工具的不同,城市公共交通可以分为地铁、公交、有轨电车、轻轨、出租车等几种主要类型。
地铁作为城市快速交通工具,具有运行速度快、运力大、路线覆盖范围广等特点,适合于长距离、高密度的客流运输。
公交车则是城市中较为常见的交通工具,其路线网络覆盖城市各个角落,适合于短距离、分散的客流运输。
有轨电车和轻轨则介于地铁和公交之间,既能满足一定的运输速度和运力需求,又能适应一定的路线覆盖范围。
出租车作为一种灵活的交通工具,可以根据乘客需求随时接送,适合于个性化、即时的出行需求。
其次,按照运营方式的不同,城市公共交通可以分为市政运营、民营运营和混合所有制运营几种类型。
市政运营是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进行管理和运营的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属性和政府干预性。
民营运营是由私营企业或个体经营者进行管理和运营的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性和经营灵活性。
混合所有制运营则是市政运营和民营运营相结合的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和监管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和激励作用。
此外,还可以根据公共交通的服务对象和运输需求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可以将城市公共交通分为通勤交通、旅游交通、学生交通、老年人交通等类型。
根据不同的运输需求,可以将城市公共交通分为高峰运输、普通运输、夜间运输等类型。
总的来说,城市公共交通的分类标准是多方面的,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和需求进行划分。
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各司其职,共同构建起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和保障。
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中,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特点和运营模式,合理布局和组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段的出行需求,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七章 城市公共交通
⏹1. 城市交通供给
⏹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义
⏹3.公共交通运营的主要技术特点
⏹4.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的特点
⏹5. 公交线路网规划
⏹6.公交场站
⏹7. 公交换乘枢纽
⏹8.快速大容量交通接运系统
⏹9. 公交规划的评价
⏹10. 出租汽车
⏹1. 城市交通供给
⏹1.1 交通供给的公益性与经济性
⏹交通设施具有公益性与经济性两重属性。
⏹(1)对设施的使用者而言,应更好地提供交通服务,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2)对设施的投资者和运营者而言,应力求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对设施的非使用者而言,应尽量减少负面外部效应,有利于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2 城市交通供给系统
⏹城市交通供给系统可划分为:
⏹(1)步行交通(pedestrian traffic )系统:交通者不依赖于任何交通工具。
⏹(2)个体交通(private transportation)系统:交通者单独使用私人或社会单位的交通工具。
⏹(3)公共交通(public transportation )系统:交通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transit )。
⏹城市公共交通按其行驶的路线可分为街道上的公共交通和街道以外的公共交通。
⏹(4)特殊性交通:缆车、轮渡、行人输送带等,通常也是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
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义
⏹公共交通对合理利用稀缺资源,促进城市的集约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技术服务性能比较
⏹与个体交通相比,公共交通的最大特点是运载能力大。
公共交通因兼具容量较大、速度较高的特点,运输生产效率明显高于个体交通方式。
公共交通门-门的直达性能受到限制,灵活性较差。
⏹2.2投资费用比较
⏹各种交通方式每公里交通设施的建设费用与所提供的运输能力之比:
⏹2.3能源消耗比较
⏹各种交通方式的单位能耗相差很大。
应发展节能型的汽车和节能的交通方式。
几种交通工具单位能耗估计值(克当量石油/公里)
⏹2.4环境影响比较
⏹ ⏹ ⏹
⏹ ⏹
⏹交通对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噪音和空气污染。
,载重汽车引起的振动、交通设施引起的景观破坏等等。
⏹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表现有:C02能诱发温室效应;CO 容易引起人类心脏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不全;铅、氮氧化物、硫化物等都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公共汽车由于载客量大,噪音的社会费用约为小汽车的1/10,其空气污染也较小汽车轻得多。
⏹可见,发展公共交通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也很重要
⏹2.5空间占用
⏹不同的交通方式所需占用的空间大小差别很大。
公共汽车的人均路面需要量最小,能有效地节省道路空间。
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公共交通的发展对促进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公共交通运营的主要技术特点
⏹载客量和速度标志城市客运交通工具客运能力的主要指标。
⏹3.1载客量
⏹车辆的额定载客量,用m表示,主要决定于车厢内的座位数和站立面积的大小。
⏹车辆满载系数η=实际载客量/额定载客量
⏹3.2 速度
⏹公共交通车辆在两个停靠站之间的典型运行情况,可分为起动加速一加速行驶一等速行驶一滑行一制动五个过程。
⏹影响公交车辆在两站之间平均行驶速度的因素(不考虑道路交通的影响)主要是车辆的加速性能和站距。
⏹(1)平均行驶速度由于一条公共交通路线所经过的街道情况很复杂,站距不等,各站之间的平均行驶速度有较大差别。
所以,通常所称的平均行驶速度(V行)是按整路线设计的。
⏹V行=路线长度/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之和
⏹(2)运送速度它是公共交通车辆送运乘客的速度(V送),是衡量乘客在旅途消耗时间多少的一个重要依据。
⏹V送=路线长度/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与各站上停靠时间之和
⏹(3)运营速度它是车辆在路线上来回周转的速度(V营)。
运营速度是用来衡量整个客运企业或某路线上车辆运营情况的,是标志客运工作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
⏹V营=2倍路线长度/车辆在来回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各站上停靠时间与两端始末站停留时间之和
⏹3.3 一辆车的生产率
⏹一辆车的生产率是指一辆车在单位时间内(一小时、一天或一年)所能完成的客运周转量。
⏹客运周转量是乘客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数量和距离的乘积,是客运需求大小的一个指标。
⏹(1)一辆车的小时额定生产率(M1时.额)
⏹M1时.额=mV营(乘位公里/小时)
⏹式中,m——额定载客量(乘位);
⏹V营——运营速度(公里/小时)。
⏹(2)一辆车的小时有效生产率(M1时.效):
⏹实际上,公共交通车辆在路线运营时,不可能在整条路线上都满载,所以,它的小时有效生产率(M1时.效)为:
⏹M1时.效=mη线V营(客公里/小时)
⏹式中,η线——路线平均满载系数。
⏹(3)一辆车一天有效生产率
⏹M1日.效=mη日V营h(客公里/日)
⏹式中,η日——车辆一天的平均满载系数
⏹h——一辆车一天的工作时间,通常约为12-16小时。
⏹如果知道了某条路线上一天的双向客周转量(M日双向),可以估算出完成这些客运任务所需的车数(W行)
⏹W行= M日双向/ M1日效(辆)
⏹3.4 行车间隔时间
⏹公共交通是按一定的行车间隔时间(t间)准时沿规定路线来回行驶的。
⏹公交线路上的车辆数W行(利用上面客运周转量所算得)必须保证t间规定的要求。
⏹ t间 =2 l线60/ (W行V营)(分钟)
⏹式中, l线——路线长度(公里);
⏹ V营——运营速度(公里/小时)。
⏹决定公共交通路线上的行驶车数有两个条件:能完成客运任务;能按t间在路线上周转。
⏹3.5 运载能力
⏹公共交通路线的运载能力(U)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以小时计)沿路线一定的方向(单向)所能运载的乘客数。
它等于车辆的载客量(m)与发车频率(n)的乘积。
⏹ U最大=m最大n最大(人/小时)
⏹式中,m最大按车辆最大载客人数计;
⏹发车频率n=60/t间(车次/小时),其最大值(n最大)必须小于路线上各站点的通行能力(N站),N站=60/t停(车次/小时),即t间>t停。
⏹路线上的发车频率,即所需发出的车次为
⏹n≥Q最大 / m最大(车次/小时)
⏹路线上所需配备的行驶车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