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中考语文浙江专版专题复习五传统文化作业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33.50 KB
- 文档页数:9
2018-2019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一、基础知识运用(每小题3分,共21分).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纵然《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从浩瀚(hàn)星辰中摘取几颗,也足以彰显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奕奕生辉,令观众折(zhé)服。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二、知识积累(第7题每空2分,第8题4分,第九题每小题4分,共24 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愈《马说》).阅读下面这组对话,请结合语境,在横线处以孩子的口吻对父亲进行劝说。
要求表达合理、得体,“哇!又超了一辆‘宝马’!真带劲!”.名著阅读。
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三、古诗阅读(10分).四、文言文阅读(11-12,14题每题3分,13题每题4分,共13分)五、现代文阅读(每小题4分,共32分)六、语言运用(共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踌躇之时,是勇于面对还是暂避锋芒?当曾经的梦想被一点点销蚀,是重手;第三种观点,从作者角度解读,从作者描述于老大的所作所为及人的精神面貌这一角度来谈,体现了作者对民间普通人的俗世情怀。
表达应清楚、简洁、明了。
19.王奶奶,朋友圈具有社交功能,可以发表文字和图片、也可分享文章或者音乐,让好朋友看到你想表达的信息。
20. 利:可以发表文字图片,分享文章音乐,信息来源广泛;利用手机和朋友圈让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迅捷轻松方便。
弊:朋友圈虚假信息较多,辨识难度大;很多人被朋友圈“绑架”,想逃离朋友圈却不能逃离。
(利弊各2分,共4分)21.(1)微信“朋友圈”不可以随意放言、口无遮拦而又平安无忧、任性潇洒,在圈子里同样要自律慎言。
(2)“并不专业,不用防范”,错误,这些信息更具专业性和隐蔽性,严重的还会造成恐慌,扰乱公共秩序,需要防范。
专题复习五传统文化真题精选1.[2017·滨州]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陈涉世家》节选自这部通史。
B.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
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和孙犁的《芦花荡》便是这样的文章。
D.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
“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2.[2017·长沙]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3.[2017·绥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规”指布谷鸟,“鸿鹄”指天鹅;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B.《孔乙己》选自《呐喊》,《海燕》是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C.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字“乐天”,“刘二十八使君”是刘禹锡。
D.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分别是:葛朗台、阿巴贡、夏洛克和严监生。
4.[2017·咸宁]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专题5 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一、[2017·江西]综合性学习。
学校将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写一段150字的宣传文字,以激发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材料一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强书写的美感,增进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材料二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
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三王羲之的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大多是后人摹写、勾填的,或者从石刻上拓下来的。
材料四“校园文化节”期间将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师生书法作品展”“墨香笔会”等一系列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7·绵阳]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专题复习一字音字形真题精选1.[2017·苏州]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平江路,这一条mián( )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yù( )的市井生活气息。
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型的苏式街巷。
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
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sù( )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shì( )雅致的生活。
2.[2017·盐城(改编)]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近日,鸟类专家在大纵湖景区发现了全球性bīn( )危鸟类——堪称“鸟类大熊猫”的震旦雅雀。
震旦雅雀行动敏捷,生活在静mì( )的芦荡深处,喜欢啄食种子和昆虫,叫声qīng( )脆。
目前,多达上百种鸟类qī( )息在大纵湖景区宽阔的原生态芦苇荡里。
3.[2017·东营(改编)]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匆忙奔( )赴南方的雁阵呼唤你怀抱中的鸟儿,金色的风拖yè( )着清凉的尾巴,拂过你斑驳的衣襟,你就知道,那朔( )风凌厉的季节正在逼近,可你只是淡然一笑——你全身心的爱,又一轮结出满树丰硕的梦想;你以宁折勿曲的坚韧,再度hàn( )卫了人格的尊严。
4.[2017·安徽(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计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 )目、宁谧而不沉寂。
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
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 )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
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jiè( )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
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 )明。
5.[2017·张家界]读下面的短文,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专题训练(五) 传统文化|真题精选|1.[2018·广州]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下联:琳琅满架,唯待人求B.上联:远求海外珍本下联:精印人间好书C.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2.[2018·连云港]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
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3.[2018·聊城]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分)(1)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
例如:“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
( )|模拟突破|4.[2018·北京朝阳区一模]书法组的同学搜集到启功先生的两幅书法作品,请你欣赏这两幅作品,完成问题。
(4分)(1)这两幅作品属于书(字体)。
从两幅作品中“必”字第笔的“撇”的变化,可以看出启功先生书法“随心而出”的特点。
(2分)(2)下面是对这两幅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字形点画活泼,字字断开,干净洒脱。
B.刚劲中含娟秀,严谨中有生动,清隽儒雅。
2018-2019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运用(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纵然《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从浩瀚
博大精深、奕奕生辉,令观众折
( )
A.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在村村通的基础上,加强道路质量,提高道路维护。
(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
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
①汉代文学家许慎指出,汉字的构成有“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故虽有名马,
(2)荡胸生曾云,
(1)外貌描写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请阅读
成长路上,面临着很多选择。
无聊之时,是以书会友还是踏青觅春?踌躇之时,是勇于面对还是暂避锋芒?当曾经的梦想被一点点销蚀,是重新定位还是继续前行?选择
20. 利:可以发表文字图片,分享文章音乐,信息广泛;利用手机和朋友圈让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迅捷轻松方便。
弊:朋友圈虚假信息较多,辨识难度大;很多人被朋友圈“绑架”,想逃离朋友圈却不能逃离。
(利弊各2分,共4分)
21.(1)微信“朋友圈”不可以随意放言、口无遮拦而又平安无忧、任性潇洒,在圈子里同样要自律慎言。
(2)“并不专业,不用防范”,错误,这些信息更具专业性和隐蔽性,严重的还会造成恐慌,扰乱公共秩序,需要防范。
22. 能抓住朋友圈的利和弊,言之有理即可
23略。
2018-2019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一、基础知识运用(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纵然《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从浩瀚(hàn)星辰中摘取几颗,也足以彰显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奕奕生辉,令观众折(zhé)服。
B.每当瑞雪初霁(jì),站在宝石山上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
断桥露出了斑驳的桥栏,似断非断,是无数游人锲(qì)而不舍追寻之景。
C.桃李不言下自成溪,最本真的教育在自然。
风扶麦动的田圃(bǔ),静谧无言的白桦,风雪弥漫的山垣,蜩鸣蝈唱的原野,皆胜过强聒(guō)不舍的言语。
D.我们阅读一部优秀的作品,要心无旁骛(wù),潜心阅读。
有时,甚至需要像香菱学诗那样,具有挖心搜(sōu)胆、废寝忘食的精神。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稳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同时,当代社会的传统文化和政治、①经济相互融合、②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可以说,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③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首当其冲的任务。
一个民族是否强盛的重要标志就是民族文化的底蕴深厚与否?④⑴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迫切B.源远流长C.弘扬D.首当其冲⑵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①B.②C.③D.④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好逑:喜欢追求)B.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比:对比,比较)C.未果,寻病终(寻:随即,不久)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澈:空明澄澈).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专题复习五传统文化真题精选1.[2017·滨州]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陈涉世家》节选自这部通史。
B.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
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和孙犁的《芦花荡》便是这样的文章。
D.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
“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2.[2017·长沙]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3.[2017·绥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规”指布谷鸟,“鸿鹄”指天鹅;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B.《孔乙己》选自《呐喊》,《海燕》是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C.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字“乐天”,“刘二十八使君”是刘禹锡。
D.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分别是:葛朗台、阿巴贡、夏洛克和严监生。
4.[2017·咸宁]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繁星》《春水》是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的诗集,其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个方面。
5.[2017·岳阳]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
B.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
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作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C.《五柳先生传》《出师表》《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传”“表”“记”“说”“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
D.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6.[2017·湘西州]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
有一座高山,山顶尖尖,像一支倒上去的笔在天上写字;高山脚下有一片梯田,像横着推过去的一片片树叶,铺满大地庄园,煞是壮观。
上联:尖山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7.[2017·嘉兴]传统文化知识。
八年级学生小芳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国学问题。
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她选哪个最适合?( )A B C D模拟训练1.[2017·徐州模拟]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呼,如“加冠”指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而立”指人三十岁;“不惑”指人四十岁。
B.“社稷”中“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代称国家;“庙堂”是指朝廷;“桑梓”代指家乡。
C.四马一车为“乘”,一人一马为“骑”,“三军”是军队的统称,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
D.“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2.[2017·北京房山区模拟]在“走近清明”主题班会上,小明同学为大家展示了一则趣味对联故事。
请你帮他分析这副对联巧在何处。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
一年清明节,两人路过一湖畔,姓陈的才子吟道:“日临________,清明水底见重阳。
”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________。
”两人不禁相视一笑。
分析:上联巧嵌“__①__”“清明”“重阳”三个节日,下联巧嵌“大寒”“霜降”“__②__”三个节气。
上联是__③__,下联是风霜,景观不同,对比鲜明,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你认为①②③三处填写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端午②小雪③丽日B.①中秋②大雪③丽日C.①端午②大雪③水清D.①中秋②小雪③水清3.[2017·邵阳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表示人进入成年。
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
古时称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B.《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一句中,“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C.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
如“觥筹交错”中“觥筹”,“罍而歌者”中“罍”,“衔觞赋诗”中“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D.在古诗文中常有用某一词来指代某一现象或某一形象、某一场景的情况。
如“三尺”指代“法律”,“寸管”指代“笔”,“杏坛”指代“教坛”,“簪缨”指代“官位”。
4.[2017·邵阳模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两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原创预测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
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B.《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C.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D.加冠,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
2.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有“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之效。
以下古代常用借代匹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婵娟——月亮 B.折柳——思乡C.汗青——史册 D.庙堂——朝廷3.古代女孩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美称,读下面四联诗及对应的四个美称,在括号里写出具体的年龄。
(1)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 )(2)碧玉年华足怨思,珠喉解唱净琉璃——碧玉年华——( )(3)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桃李年华——( )(4)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花信年华——( ) 4.古时书信用毛笔书写,其本身就是一幅作品。
欣赏下面两幅尺牍(部分),选择合适的选项填空。
《丧乱帖》《王英去后帖》《丧乱帖》为唐摹王羲之尺牍,________(体),用笔挺劲,笔法________,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
明文徵明《王英去后帖》,________(体)尺牍,笔画婉转,节奏缓和,在尽心的书写中,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A.楷书 B.行草C.精巧纤细 D.率意天然参考答案真题精选1.B [解析] A项,《陈涉世家》选自《史记》;C项,孙犁的《芦花荡》是小说;D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C [解析] “小明应该属‘羊’”的说法错误,依据十二生肖的顺序可知,小明应该属“鸡”,属“羊”的话就比小华大一岁了。
3.D [解析] 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D项中的“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吝啬人物。
4.B [解析]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5.A [解析] “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分别出自《出师表》和《陋室铭》。
“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但“布衣”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白丁”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
6.梯田如叶,铺满大地一庄园7.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主要涉及古代年龄称谓。
不惑:指人四十岁,所以“不惑岁月”的微信群当以四十多岁的人为主。
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而立:指人三十岁,“而立之家”的微信群以三十多岁的人为主。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弱冠一族”应该多是二十多岁的男子。
根据题干提示,八年级学生“小芳”“她”,可知小芳选择“豆蔻年华”微信群最适合,故选B。
模拟突破1.A 2.A 3.C 4.B原创预测1.D 2.B3.(1)十三四岁(2)十六岁(3)二十岁(4)二十四岁4.B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