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传导通路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32
神经系统总论一、神经系统区分神经系统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
中枢部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周围部即周围神经系统,分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周围神经按分布,可区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周围神经有运动成分和感觉成分,分别称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或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内脏神经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不受主观意识控制,又称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
植物神经的传出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
二、神经系统组成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种。
树突数量为一个或多个,较短,反复分支,形如树枝状。
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条,长短因神经元异。
1神经元neuron分类依突起的多少:假单极神经元pseudo un ipolar neuron双极神经元bipolarneuron多极神经元mutipolarn euro n依功能: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联络神经元依轴突的长短:Golgi I型(长Golgi II型(短依神经元内所含递质:种类较多神经纤维的类别: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突触syn aps神经元间相联系的接触点即突触。
分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2.神经胶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少突胶质细胞oigodendrocytes小胶质细胞microglia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弧reflex arch: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四.神经系统的术语灰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
白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轴突聚集的部位。
皮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
髓质:脑和脊髓内的白质神经纤维、神经束、神经。
神经核: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
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
第三节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人体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元传至中枢,产生感觉;大脑皮质产生的神经冲动,经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神经冲动所经过的一系列神经元称传导通路nervous pathways其中,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神经元链,称感觉(上行)传导通路;从大脑皮质到效应器的神经元链,称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路(一)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本体感觉又称深部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皮肤的精细触觉指辨别两点间距离和感受物体的纹理粗细的感觉。
二者传导路相同,由三级神经元组成(图1-10-43 )。
1X1 10-43 *伸雷就*;咱館悒觉礼站辿第一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内的大型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在后索内上升。
其中,来自第5胸节以下的纤维形成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纤维形成楔束。
薄束和楔束的纤维至延髓后分别终止于薄束核与楔束核第二级神经元是薄束核与楔束核的神经元,其发出纤维行向腹侧,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的纤维转向上行于锥体背侧中线的两侧,即内侧丘系,向上经脑桥、中脑,最后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第三级神经元是丘脑腹后外侧核的神经元,其发出的第三级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半的皮质。
该传导通路遭破坏性损伤后,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丧失或减退。
(二)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又称浅感觉传导通路,传导皮肤粘膜的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觉,该传导通路也由三级神经元组成(图1-10-44),躯干四肢和头面部传导通路有所不同。
用1 io 11嗚覚、11就觉和粗柱咙札#逋踣1 •躯干四肢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内的小型和中型假单极神经元。
周围突构成脊神经内的感觉纤维,分布到躯干和四肢的皮肤;中枢突通过后根的外侧部进入脊髓后外侧束,上升I〜2脊髓节,然后进入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