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金陵》周邦彦词作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8
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1龙虎地,繁华六代犹记。
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起,秦淮日夜向东流,澄江如练无际。
白门外,枯杙倚,楼船朽橛难系。
石头城坏,有燕子衔泥故垒。
倡家犹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
卖花声过春满市。
闹红楼,烟月千里。
春色岂关人世。
野棠无主,流莺成对,街入临春故宫里。
翻译金陵乃位居险要之地,盘龙卧虎,历经六朝风雨。
曾经行人流连的荷塘莲叶今已凋枯殆尽,只有那白鹭洲上一两只正在起飞徒增荒凉的白鹭而已。
秦淮水东流,长江练无际。
金陵城外断木残桩遍地,即使有高大的楼船或战船也无法系桩停泊。
今日的金陵已是满身疮痍、处处狼藉,只有燕子衔泥筑巢。
歌女唱着《后庭花》,不知亡国之痛的人们仍在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街市人声鼎沸,红楼热闹,烟月千里。
春色岁岁虽然有,与人世变幻有何干系呢?野棠无主花散落,流莺对对,飞入那临春阁阁。
注释红衣:指荷叶,喻舞衣或舞裙。
白门:金陵。
枯杙:指枯断之木橛。
临春:陈后主为自己荒唐无度的生活建造的三阁之一的“临春阁”。
赏析《西河》属三叠慢词,这是作者次韵北宋周美成(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的一首和作。
它抒发了明清易代以后作者出自内心的黍离之悲、亡国之痛。
上片总写号称六代豪华的金陵古城已经破败不堪。
念昔日之盛叹今日之衰,为全首词定下了沉痛哀伤的基调。
首句起笔擒题,令一个三字句“龙虎地”,即以诸葛亮的赞语“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突出古城金陵乃位居险要、气象万千之地。
“六代繁华犹记”,这是对古城过去的繁华作空自回顾。
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皆在金陵建都,曾出现那些帝王统治下的繁华景象,故称六化豪华,可是今日词人眼下的金陵城已经“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起”了。
唐赵嘏《长安晚秋》中有“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红衣”指荷叶,喻舞衣或舞裙,故此处写荷塘莲叶今已凋枯殆尽,喻指当时六朝弦歌妙舞的盛况今已不复存在,留下来的只是白鹭洲上一两只正在起飞徒增荒凉的白鹭而已。
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翻译春潮淹没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晖斜照在征虏亭。
蔡洲新草茁壮一片嫩绿,幕府山上仍是烟霭青青。
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险峻的地形。
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听。
注释冶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
冶:一作“台”。
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蔡洲:江中洲名。
蔡:一作“芳”。
幕府:山名。
兴废:指国家兴亡。
人事:指人的作为。
山川空地形:徒然具有险要的山川形势。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
鉴赏“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
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
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
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
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
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
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
诗人说: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
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
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
周邦彦《西河》宋词全文1. 原文西河·金陵怀古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2. 译文南朝金陵兴盛的情景,如今还有谁记得呢?青山环绕着金陵城,江水蜿蜒流过,两岸山峰如美人髻鬟般相对耸立。
陡峭的山崖上,老树倒挂,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莫愁姑娘或许曾在这里系过船艇。
如今,这里只剩下往日的遗迹,苍苍郁郁的树木间,浓雾遮蔽了半边城墙的营垒。
夜深人静时,月光越过矮墙,照进金陵城里,我伤心地望着东流的淮水。
酒旗飘扬、戏鼓咚咚的热闹繁华景象,如今又在哪里呢?想来那依稀可辨的巷陌里,曾是王谢两大家族的府邸所在。
燕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世代,它们一如既往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夕阳下喃喃细语,好像在相互诉说这里的盛衰兴亡。
3. 注释●西河:唐教坊曲。
●佳丽地:赞美金陵繁华美丽之地。
●南朝:指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到580年陈亡,建都建康(金陵)的宋、齐、梁、陈等朝代。
●山围故国绕清江:描绘金陵山川形胜,群山环抱,江水蜿蜒。
●髻鬟对起:以美人头上的“髻鬟”形容山峦,形象生动。
●断崖树、犹倒倚:绝壁上的老树倒挂在山崖之上,强调景色依然,带有历史色彩。
●莫愁:莫愁是流传在金陵的优美传说人物,此处借指金陵的昔日繁华。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王谢:指东晋时代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
4. 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集》传世。
5. 背景故事《西河·金陵怀古》是周邦彦的一首怀古词,创作于北宋末年,词人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一路颠簸来到南京任江宁溧水令。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西河·大石金陵》
原文
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集》传世。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周邦彦著名的怀古诗,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至绍圣三年(公元1096)间,当时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
词人仓猝间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一路颠簸来到南京任江宁溧水令。
作者观景生情,写下了这篇名作。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西河·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西河·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西河·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西河·金陵怀古宋代:周邦彦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译文: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看着金陵这样繁华美丽的地方,有谁还记得南朝的繁华盛世?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昔日的故都尽是一片生机,环形的山峰相对而出。
汹涌的波涛寂寞地拍击着这孤独地城池,小船扬起风帆,静静地驶向远方。
看着金陵这样繁华美丽的地方,有谁还记得南朝的繁华盛世?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昔日的故都尽是一片生机,环形的山峰相对而出。
汹涌的波涛寂寞地拍击着这孤独地城池,小船扬起风帆,静静地驶向远方。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那绝壁上的老树,仍然倒挂在山崖之上,莫愁湖里的小船,是谁把它系在岸边的?如今,这里只剩下往日的遗迹,只剩下郁郁苍苍的树木,浓重的雾气遮住了半个城墙。
深夜,月亮越过城头上的矮墙,照到金陵城里,词人伤心地看着东面的秦淮河。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街市如今在哪里?回想过去,王谢两大家族曾经生活在这里。
那飞翔的燕子不知道如今是何年月,它们一如既往地飞到巷子里,飞入寻常的百姓人家。
夕阳的余晖中,燕子一边飞着一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述说千百年来,这里兴衰变迁的故事。
注释: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jì)鬟(huán)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qiáng)遥度天际。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原文及赏析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译文] 江岸环绕着髻鬟似的山峰相对耸立。
长江的大浪长年累月扑打这座孤独而寂寞的古城张着风帆的船正向遥远的天边驶去。
[出自] 北宋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西河:唐教坊曲。
佳丽地:指江南。
更指金陵。
用南朝奇谢眺《入城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盛事:南朝宋、齐、染、陈四朝建都于金陵。
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长江边相对而屹立的山。
莫愁相传为金陵善歌之女。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燕子不知何世: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1:南朝金陵兴盛的情景,而今谁还能记忆呢?江岸环绕着髻鬟似的山峰相对耸立。
长江的大浪长年累月扑打这座孤独而寂寞的古城张着风帆的船正向遥远的天边驶去。
临水的陡峭山崖上的树好像倒下来靠在崖上.莫愁姑娘或许曾在这里系过艇子吧!一切只剩下陈迹了,但只见郁郁苍苍一派青色,还有那浓雾中露出的半截城垒。
夜半更深,月亮从女墙上升起来,而赏心亭东望著秦淮河。
那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究竟到休息去寻找呢?想来就是东晋时代王谢家族的府居所在。
燕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世代。
燕子在夕阳里喃喃细语,好像也在相互诉说这里的盛衰兴亡吧。
译文2:江南佳丽之地,南朝的繁华有谁还曾记忆?青山围住古城,城下是大江浪滔滔,青翠的.山峰如女子的双鬓相对而起。
喧嚣的怒涛击拍着寂沉廖寞的城池,帆船驰向遥远的天际。
枯树老枝依然倒立般扎根在断崖峭壁上,昔年莫愁女在此曾系过游艇。
往事已逝去,空留下些许旧迹,掩映在郁郁苍苍的树林之中。
《金陵怀古》原文及赏析《金陵怀古》原文及赏析《金陵怀古》原文及赏析1龙虎地,繁华六代犹记。
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起,秦淮日夜向东流,澄江如练无际。
白门外,枯杙倚,楼船朽橛难系。
石头城坏,有燕子衔泥故垒。
倡家犹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
卖花声过春满市。
闹红楼,烟月千里。
春色岂关人世。
野棠无主,流莺成对,街入临春故宫里。
翻译金陵乃位居险要之地,盘龙卧虎,历经六朝风雨。
曾经行人流连的荷塘莲叶今已凋枯殆尽,只有那白鹭洲上一两只正在起飞徒增荒凉的白鹭而已。
秦淮水东流,长江练无际。
金陵城外断木残桩遍地,即使有高大的楼船或战船也无法系桩停泊。
今日的金陵已是满身疮痍、处处狼藉,只有燕子衔泥筑巢。
歌女唱着《后庭花》,不知亡国之痛的人们仍在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街市人声鼎沸,红楼热闹,烟月千里。
春色岁岁虽然有,与人世变幻有何干系呢?野棠无主花散落,流莺对对,飞入那临春阁阁。
注释红衣:指荷叶,喻舞衣或舞裙。
白门:金陵。
枯杙:指枯断之木橛。
临春:陈后主为自己荒唐无度的生活建造的三阁之一的“临春阁”。
赏析《西河》属三叠慢词,这是作者次韵北宋周美成(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的一首和作。
它抒发了明清易代以后作者出自内心的黍离之悲、亡国之痛。
上片总写号称六代豪华的金陵古城已经破败不堪。
念昔日之盛叹今日之衰,为全首词定下了沉痛哀伤的基调。
首句起笔擒题,令一个三字句“龙虎地”,即以诸葛亮的赞语“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突出古城金陵乃位居险要、气象万千之地。
“六代繁华犹记”,这是对古城过去的繁华作空自回顾。
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皆在金陵建都,曾出现那些帝王统治下的繁华景象,故称六化豪华,可是今日词人眼下的金陵城已经“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起”了。
唐赵嘏《长安晚秋》中有“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红衣”指荷叶,喻舞衣或舞裙,故此处写荷塘莲叶今已凋枯殆尽,喻指当时六朝弦歌妙舞的盛况今已不复存在,留下来的只是白鹭洲上一两只正在起飞徒增荒凉的白鹭而已。
周邦彦《西河金陵》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西河金陵》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②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③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④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⑤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⑥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⑦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
⑧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⑨【注释】①金陵:今江苏南京。
②佳丽地:语本南朝齐·谢脁《齐随王鼓吹曲·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自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至589年隋文帝灭陈的一百七十年间,我国南方共经历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
③山围故国:语本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
”髻(ji 记)鬟(huan环):形容长江两岸的青山如美人头上盘结的发髻。
鬟,女子的环形发髻。
④“怒涛”句:语本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
”风樯:乘风鼓帆的船只。
⑤断崖:陡峭的岸壁。
莫愁艇子:语本南朝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许?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莫愁,竟陵石城(在今湖北钟祥)女子,善歌谣。
见《唐书·音乐志》。
后“竟陵”传讹为“金陵”,遂附会为“金陵石城”,诗词中用作故实。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二《昇州江宁县》:“莫愁湖在三山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
”盖出传闻。
艇子,小划子。
⑥郁苍苍:语本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七首其二:“山树郁苍苍。
”垒:指石头城军垒。
故址在今南京城西清凉山。
⑦“夜深”二句:语本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女墙:古城墙顶部呈凹凸形的小墙有射孔,供守城者蔽身作战之用。
淮水:指秦淮河。
参见前贺铸《台城游》词注⑧。
⑧酒旗:酒店的标帜。
戏鼓:杂技戏曲演出时敲奏的锣鼓。
依稀:仿佛。
王谢:见前贺铸《台城游》词注⑦。
⑨“燕子”四句:语本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西河·金陵怀古》诗词翻译赏析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译文] 燕子哪里晓得当今何世,只在那寻常百姓人家的屋檐下两两相对;斜阳中那呢喃燕语,仿佛在叙说这古城的盛衰兴亡。
[出自] 北宋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西河:唐教坊曲。
佳丽地:指江南。
更指金陵。
用南朝奇谢眺《入城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盛事:南朝宋、齐、染、陈四朝建都于金陵。
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长江边相对而屹立的山。
莫愁相传为金陵善歌之女。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燕子不知何世: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1:南朝金陵兴盛的情景,而今谁还能记忆呢?江岸环绕着髻鬟似的山峰相对耸立。
长江的大浪长年累月扑打这座孤独而寂寞的古城张着风帆的船正向遥远的天边驶去。
临水的陡峭山崖上的树好像倒下来靠在崖上.莫愁姑娘或许曾在这里系过艇子吧!一切只剩下陈迹了,但只见郁郁苍苍一派青色,还有那浓雾中露出的半截城垒。
夜半更深,月亮从女墙上升起来,而赏心亭东望著秦淮河。
那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究竟到休息去寻找呢?想来就是东晋时代王谢家族的府居所在。
燕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世代。
燕子在夕阳里喃喃细语,好像也在相互诉说这里的盛衰兴亡吧。
译文2:江南佳丽之地,南朝的繁华有谁还曾记忆?青山围住古城,城下是大江浪滔滔,青翠的山峰如女子的双鬓相对而起。
喧嚣的怒涛击拍着寂沉廖寞的城池,帆船驰向遥远的天际。
枯树老枝依然倒立般扎根在断崖峭壁上,昔年莫愁女在此曾系过游艇。
往事已逝去,空留下些许旧迹,掩映在郁郁苍苍的树林之中。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西河·金陵怀古①周邦彦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②艇子曾系。
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①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南方爆发了农民起义,周邦彦一路颠簸来到南京,词人思及古今,写下此词。
②莫愁:南朝时的民间女子。
乐府《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1、这首词的中阕描写了怎样的现实之景?这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关系?(5分)2、下阕“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句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参考答案】:1、词的中阙描写了:陡峭的山崖边,树木横斜,苍翠茂盛(1分),江雾沉沉,笼罩旧时营垒(1分),夜月的清辉越过女墙,洒在秦淮河上(1分)。
作者借景抒情,用眼前沧凉清冷之景表达内心沧桑悲壮之情(2分)。
2、①用典(化用、隐括亦可)。
诗人用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意,表达今昔沧桑巨变的感慨。
②拟人。
写夕阳中,入巢之燕,呢喃而语,好像在议论朝代更迭。
词人藉此表达盛衰无常之感。
③虚实结合。
曾经繁盛的王谢豪门为虚写,今日燕子飞入寻常人家为实写,以虚衬实,表达昔盛今衰之叹。
(对比或反衬酌情给分)(1点3分,两点即可得满分)【问题】①佳丽地: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②南朝:指偏安江左的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
③山围: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日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④髻鬟:女人的发髻。
此处喻山峦秀美。
⑤莫愁:南朝一女子名。
(1)张炎评论该词说:“采唐诗融化如己出者,事其所长”(《词源》卷下),请就这句话,结合原词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词艺术手法上的特点。
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翻译春潮淹没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晖斜照在征虏亭。
蔡洲新草茁壮一片嫩绿,幕府山上仍是烟霭青青。
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险峻的地形。
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听。
注释冶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
冶:一作“台”。
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蔡洲:江中洲名。
蔡:一作“芳”。
幕府:山名。
兴废:指国家兴亡。
人事:指人的作为。
山川空地形:徒然具有险要的山川形势。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
鉴赏“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
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
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
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
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
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
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
诗人说: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
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
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
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西河·金陵怀今》
周邦彦
美人天,
北晨衰事谁忘?
山围祖国绕浑江,
髻鬟对起。
喜涛寥寂挨孤乡,
风樯遥度地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忧艇子谁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
雾轻半垒。
夜深月过父墙去,
伤口东视淮火。
酒旗戏泄甚处市?
念依密,
望族邻面,
燕子没有知何世,
背觅常巷陌人野。
相对于如说废殁,
斜阴面。
赏析:
此词为咏金陵旧迹,感叹汗青废殁之做。
上片总写金陵形胜,境界旷近,雄浑外蕴露落漠。
“寥寂”两字显露出汗青迁逝,人殁物移,祖国凋敝取孤乡幽寂的荒漠。
外片糅折本地传说并《石头乡》后联,扣松金陵景不雅摅物是人非之感,“断崖”、“旧踪”、“雾轻”,景物涂上一种迷茫色彩。
高片以那边觅恰当年“酒旗戏泄”的富贵市井的感慨发轫,偏重写“望族邻面”的权门旧迹易以寻找,只否依密辨识,宣领人世沧桑之思。
燕子相对于说废殁于斜阴之外,意象极巧,感伤殊深。
齐词
弱化了景物刻画的浑峭、热寂而又欢壮、凄凉之情韵,境界谢阔,内蕴深近。
附件附件附件。
《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试题大全、条据书信、公文素材、方案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ncient poem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letter letters, official documents, project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6篇《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1蟾宫曲·金陵怀古记当年六代豪夸,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商女歌声,台城畅望,淮水烟沙。
《西河·金陵怀古》周邦彦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起首二句化用谢眺《入朝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勾勒出金陵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建康,即金陵,为六朝古都,山川形胜,自古繁华。
“南朝盛事”,指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在金陵的建都史。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繁华早已消逝,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和寂寞。
词人通过这两句词,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繁华不再的惋惜。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这两句词进一步描绘了金陵的山水之美。
群山环绕着故国,江水环绕着金陵城,山与水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长江边相对而屹立的山,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这两句词描绘出了金陵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了金陵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深厚。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这两句词描绘了金陵的江面景色。
怒涛拍打着孤城,发出寂寞的声响,风帆在遥远的天际飘扬。
这两句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烘托出了金陵的凄凉和寂寞,表达了词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这三句词描绘了金陵的古迹。
断崖上的树木依然倒倚,莫愁艇子曾经系过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芜。
这些古迹见证了金陵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感。
词人通过对这些古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过去繁华的怀念。
“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这两句词描绘了金陵的古城墙。
古城墙的遗迹依然存在,但已经被雾气笼罩,半座营垒都被覆盖。
这两句词通过对古城墙的描绘,烘托出了金陵的荒凉和寂寞,表达了词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这两句词描绘了金陵的夜景。
夜深人静,月亮越过女墙,照在金陵城上,词人向东望去,只见淮水东流,一片凄凉。
这两句词通过对夜景的描绘,烘托出了金陵的寂寞和凄凉,表达了词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故国的思念。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西河金陵》原文及赏析《西河金陵》原文及赏析1原文: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诗词赏析:这首词主要是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而成。
其一,《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其二,《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张炎《词源》说:“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诗句,如自己出。
”这首词是怀古咏史之作。
作者面对金陵“佳丽地”,目睹自然界的沧桑,因而引起人事兴衰的感触,抒发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哲理观念,表现了作者追念古昔和寄慨当今的思想情感。
全词共三叠。
第一叠写金陵的山川形胜。
首先点明金陵是一个“佳丽地”,接着以“南朝盛事谁记”一语总括历史兴亡之感。
第二叠写雾夜在断崖边凭吊古迹,曾经系过莫愁佳丽的游艇之树,而今已倒倚,旧迹仍在,可人事已非了。
第三叠写金陵触目荒凉之慨。
从眼前景物中,不见“酒旗”,不闻“戏鼓”,只见寻常巷陌中的燕子对语,引起作者对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无限感慨。
这首词艺术技巧很高,它没有正面触及重大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作今昔对比,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是怀古词中别具匠心的佳作之一。
《西河金陵》原文及赏析2龙虎地,繁华六代犹记。
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起,秦淮日夜向东流,澄江如练无际。
白门外,枯杙倚,楼船朽橛难系。
石头城坏,有燕子衔泥故垒。
倡家犹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
卖花声过春满市。
闹红楼,烟月千里。
春色岂关人世。
野棠无主,流莺成对,街入临春故宫里。
翻译金陵乃位居险要之地,盘龙卧虎,历经六朝风雨。
曾经行人流连的荷塘莲叶今已凋枯殆尽,只有那白鹭洲上一两只正在起飞徒增荒凉的白鹭而已。
西河金陵怀古宋代:周邦彦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译文南朝金陵兴盛的情景,而今谁还能记忆呢?江岸环绕着髻鬟似的山峰相对耸立。
长江的大浪长年累月扑打这座孤独而寂寞的古城张着风帆的船正向遥远的天边驶去。
临水的陡峭山崖上的树好像倒下来靠在崖上.莫愁姑娘或许曾在这里系过艇子吧!一切只剩下陈迹了,但只见郁郁苍苍一派青色,还有那浓雾中露出的半截城垒。
夜半更深,月亮从女墙上升起来,而赏心亭东望著秦淮河。
那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究竟到休息去寻找呢?想来就是东晋时代王谢家族的府居所在。
燕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世代。
燕子在夕阳里喃喃细语,好像也在相互诉说这里的盛衰兴亡吧。
注释西河:唐教坊曲。
佳丽地:指江南。
更指金陵。
用南朝奇谢眺《入城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盛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建都于金陵。
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长江边相对而屹立的山。
莫愁相传为金陵善歌之女。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燕子不知何世: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周邦彦著名的怀古诗,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至绍圣三年(公元1096)间,当时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
词人仓猝间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一路颠簸来到南京任江宁溧水令。
作者观景生情,写下了这篇名作。
赏析词作上片写金陵的地理形势。
开首即以赞美的口吻称之“佳丽地”。
“南朝盛事”,点出南京古来即有盛名,扣题。
起二句为总括。
“南朝”,指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到580年陈亡,建都建康(金陵)的宋、齐、梁、陈等朝代。
以“谁记”提起,加以强调:“南朝盛事”已随流水逝去,人们早已将它遗忘了。
《西河·金陵》周邦彦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西河;金陵》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词。
全词分三片:上片起调至“风樯遥度天际”,写金陵胜境;中片由“断崖树”至“伤心东望淮水”,写金陵古迹并发出凭吊;下片由“酒旗戏鼓甚至处市”至末,写目前景物及千古兴亡之思。
词词没有正面触及重大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作今昔对比,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是怀古词中别具匠心的佳作之一,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
【原文】
西河⑴;金陵⑵
佳丽地⑶,南朝盛事谁记⑷?山围故国绕清江⑸,髻鬟对起⑹;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⑺。
断崖树⑻,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⑼。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⑽。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⑾。
酒旗戏鼓甚处市⑿?想依稀、王谢邻里⒀。
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⒁。
【注释】
⑴西河:词牌名,唐教坊曲。
《碧鸡漫志》卷五引《脞说》:“大历初,有乐工取古《西河长命女》加减节奏,颇有新声。
”又称:“《大石调;西河慢》声犯正平,极奇古。
”《清真集》入“大石”。
三片一百五字,前片六句四仄韵,中片七句四仄韵,后片六句四仄韵。
⑵金陵:古邑名。
今南京市的别称。
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
⑶佳丽地:指江南。
更指金陵。
用南朝齐谢朓《入朝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⑷南朝:南北朝时期据有江南地区的宋、齐、梁、陈四朝的总称。
⑸山围故国:语本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
”
⑹髻(jì)鬟(huán):形容长江两岸的青山如美人头上盘结的发髻。
⑺风樯(qiáng):指帆船。
唐刘禹锡《鱼复江中》诗:“风樯好住贪程去,斜日青帘背酒家。
”
⑻断崖:陡峭的岸壁。
⑼莫愁艇(tǐng)子:语出《莫愁乐》:“莫愁在何许?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莫愁,竟陵石城(在今湖北钟祥)女子,善歌谣。
⑽半垒:指石头城军垒。
故址在今南京城西清凉山。
⑾“夜深”二句:语本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女墙:古城墙顶部呈凹凸形的小墙有射孔,供守城者蔽身作战之用。
淮水:指秦淮河。
⑿酒旗:即酒帘。
酒店的标帜。
唐刘长卿《春望寄王涔阳》诗:“依微水戍闻钲鼓,掩映沙村见酒旗。
”戏鼓:杂技戏曲演出时敲奏的锣鼓。
⒀依稀:仿佛。
王谢:六朝望族王氏、谢氏的并称。
⒁“燕子”四句:语本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白话译文】
金陵,你这“江南佳丽地”,谁还将,南朝盛世记忆?四围不断的青山,周遭环绕的碧水,两岸青山,如同美人的发髻相对挺起。
怒涛拍打着城墙,索寞而孤寂,风帆啊,远远地消失在天际。
那陡峭的断崖岸壁,仍有苍老的枯枝倒倚,当年熟悉的小船儿曾在上面拴系。
而今空有历史的陈迹,苍苍郁郁石头城旧垒,沉入浓浓的雾气。
夜深时,月亮转过凹凸不齐的女墙,回首东望淮水,伤心而痴迷。
那儿是什么闹市?飘动着招展的酒旗,擂响着鼓儿演戏曲?想来当是,当年王谢名门的宅邸。
燕子不知今天为何世何纪,飞入了寻常巷陌,寻常人家的檐底,一对对地,似是闲说兴亡,在斜阳下叹息。
【创作背景】
这首《西河;金陵》是周邦彦晚年的作品。
当时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
在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南方爆发了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周邦彦仓猝间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一路颠簸来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切身体会到农民起义对北宋王朝的巨大冲击,这就不由得使词人产生了“故国”、“孤城”的幽思。
此外,作者在晚年又遭到一次流放,这更使得词人感慨人世沧桑。
这些当是这位多写爱情、羁旅词的词人大发怀古幽思的原因。
【赏析】
这是周邦彦的一首怀古词,作者面对金陵“佳丽地”,目睹自然界的沧桑,因而引起人事兴衰的感触,抒发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哲理观念,表现了作者追念古昔和寄慨当今的思想情感。
这首词隐括了刘禹锡《金陵五题》中最著名的《石头城》、《乌衣巷》和古乐府《莫愁乐》诗意。
一叠从金陵山川形胜说人,便较刘诗华丽雍容。
首句釆自谢朓《入朝曲》诗句,突出金陵之得地利,追起一问,令人遥想其为南朝故都昔日的繁华,已伏后文感慨。
“山围故国”四句化用《石头城》一半诗意,“髻鬟”、“风樯”二句是添加的新词,从总体上展现的是一幅境界阔大高远,江山景物清华的画面,不为梦得所囿。
“孤城”之于“空城”,一字之易,极有分寸;;宋时金陵虽属废都,到底还是北宋一
大城市。
二叠才逐渐聚焦到断崖枯树、孤城女墙等更具有沧桑意蕴的景物上来,这里化用了古乐府“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和《石头城》另一半诗意,写悲凉之雾,遍布秦淮,物是人非,愁上心头。
以上两叠所写,都是金陵的外景,有由远推近的趋势。
三叠便写到金陵坊市,寓不胜今昔之感。
化用《乌衣巷》诗意,但颇有出新。
“酒旗戏鼓甚处市”,就很有北宋的时代感,金陵已从六朝帝王之都变成了北宋商业、消费城市,秦淮河上新添了不少勾栏瓦肆,寻欢作乐的红男绿女都是普通市民,而不是旧时王谢为代表的豪门世族,这是古无今有的新气象(或将此句解为忆昔误);;“想依稀”句中包含有太多的沧桑。
“燕子不知”三句从刘诗来,但刘诗只说“飞人寻常百姓家”,这里却变为更有意味的一幅情景:屋檐下燕语呢喃,好像饱经沧桑的过来人,在斜阳里闲话兴亡呢。
或云北宋危机四伏,作者外放时值方腊起义,遂有吊古伤今之情。
然而此词作年难定,所谓伤今之意,并不像刘诗那样醒豁。
周邦彦能事之一,是能融化古人诗句如自己出,《西河》就是最好的实例,对于刘禹锡的《金陵五题》来说,有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号令一新。
此词艺术特点有:一是结构,变虽好却小的绝句为洋洋洒洒的长调,具有与题面相称的气势感;二是具有北宋时代生活气息;三是句法声情,最短的“佳丽地”,和最末一韵“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各本断句不同,正因为一气蝉联),相差十余字之多,读来疾徐尽变,更觉声情并茂、姿态横生。
这首词是怀古咏史之作,苍凉悲壮,平易爽畅,笔力遒劲,艺术技巧很高,它没有正面触及重大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作今昔对比,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是怀古词中别具匠心的佳作之一。
[4]
名家点评
明代沈际飞:如此江山,还有王者气否?介甫《桂枝香》独步不得。
“王谢”,金陵事。
吴彦高:“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边”逊婉切。
(《草堂诗余正集》)
清代许昂霄:紧括唐人诗句浑然天成。
“山围故国绕清江”四句,形胜。
“莫愁艇子曾系”三句,古迹。
“酒旗戏鼓甚处市”至末。
(《词综偶评》)
清代陈廷焯:此词以山围故国、朱雀桥边二诗作蓝本,融化入律,气韵沈雄,音节悲壮。
(《词则;放歌》)
清代陈廷焯:此词纯用唐人成句融化入律,气韵沉雄,苍凉悲壮,直是压遍古今。
金陵怀古词古今不可胜数,要当以美成此词为绝唱。
(《云韶集》)
近代梁令娴:张玉田谓:“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古人诗句,如自己出。
”读此词可见此中三昧。
(《艺蘅馆词选》)
近代俞陛云:闰庵评此词前二段云:“佳处在境界之高。
若仅以点化唐人诗意论之,尚浅。
”余谓第三段“燕子”、“斜阳”数语,在神韵之远,若仅以点化“王谢堂前”诗意论之,尚浅。
(《唐五代两宋
词选释》)
现代唐圭璋:此首金陵怀古,紧括刘禹锡诗意,但从景上虚说,不似王半山之“门外楼头”、陈西麓之“后庭玉树”搬弄六朝史实也。
起言“南朝盛事谁记”,即撇去史实不说。
“山围”四句,写山川形胜,气象巍峨。
第二片,仍写莫愁与淮水之景象,一片空旷,令人生哀。
第三片,藉斜阳、燕子,写出古今兴亡之感。
全篇疏荡而悲壮,足以方驾东坡。
(《唐宋词简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