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尺度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7
建筑中的建筑物尺度与比例建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它不仅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和结构,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在整体环境中的协调与美感。
在建筑设计中,尺度与比例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建筑物尺度与比例,并分析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尺度的概念与作用尺度是指建筑物在空间上的大小关系,它是建筑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尺度能够给人一种舒适感,同时也能够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在建筑设计中,尺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人的尺度:建筑物的尺度需要根据人的体验来确定。
人的尺度包括身体比例和视觉感受,建筑师需要考虑到人的体验感,使建筑物符合人的尺度,让人们感到舒适和愉悦。
2. 建筑与环境的尺度关系:建筑物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尺度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建筑物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建筑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3. 功能需求的尺度: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对尺度的要求不同。
例如,大型体育馆需要考虑到观众的观看效果,而住宅建筑则需要兼顾居住者的舒适性。
二、比例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比例是指建筑物内部和外部各个部分的大小关系,它决定了建筑物的整体效果和美感。
在建筑设计中,选用合适的比例能够使建筑物更加协调和美观。
以下是比例在建筑设计中的常见应用:1. 立面比例:建筑物的立面是展示建筑物形象的重要部分,合理的立面比例能够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庄重或者轻盈。
例如,某些宏伟的建筑物常常使用较大的立面比例来突出建筑的气势。
2. 空间比例:不同空间的比例选择不同,例如,建筑物内部的走廊与房间的比例要考虑到人的活动和移动。
此外,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比例关系也需要合理安排,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3. 细部比例:细节是建筑物的点睛之笔,合理的细部比例能够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质感和美观度。
例如,门窗的比例、装饰物的比例等都需要与建筑物整体相协调。
三、建筑物尺度与比例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建筑物尺度与比例的应用,以下是几个经典建筑案例的分析:1. 古希腊神庙:古希腊神庙是建筑史上著名的建筑之一,它的尺度和比例都经过精心的计算。
探索现代建筑中的建筑尺度与比例现代建筑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尺度与比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索现代建筑中的建筑尺度与比例,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其影响和重要性。
一、尺度的影响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尺度是指建筑物在空间中的实际大小。
尺度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外观和功能。
不同尺度的建筑物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和空间感受。
1. 建筑与环境的尺度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的尺度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如果一个建筑物过大或者过小,都会破坏周围环境的整体感受。
通过合理选择建筑的尺度,可以使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产生一种融洽的视觉效果。
2. 建筑与使用者的尺度建筑物的尺度也需要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匹配。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比如住宅、办公楼、学校等,其尺度应根据使用者的身体尺寸、活动范围和日常行为习惯来确定。
合理的尺度设计可以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提高建筑物的功能性和效率。
二、比例的重要性建筑比例是指建筑物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正确的比例设计可以使建筑物更加稳定、谐调和美观,给人以视觉上的舒适感。
在现代建筑中,比例的运用是重要的设计原则之一。
1. 比例与形式美比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美感。
建筑物各个部分之间合理的大小和比例可以创造出和谐的视觉效果,使建筑物整体显得平衡和统一。
相反,若比例失调,不仅会破坏建筑物的整体美感,还会给人一种紊乱和不舒适的感觉。
2. 比例与结构稳定在建筑设计中,比例还与结构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合理的比例可以分配荷载,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并能承受各种力的作用。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正确的比例设计至关重要,它可以避免建筑物产生倾斜、变形等问题,确保安全使用。
三、现代建筑中尺度与比例的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尺度与比例的应用是多样而灵活的。
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建筑风格,合理运用尺度与比例,创造出独特而具有艺术性的建筑作品。
1. 尺度与景观融合现代建筑物往往与周围的景观相互作用。
建筑空间尺度详细规划解读摘要建筑空间尺度规划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功能布局、空间分区、环境组织等方面。
本文以一座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为例,从建筑空间尺度规划的视角出发,对该商业综合体的空间设计进行详细解读,探究其中的规划原则和技术方法,以期为建筑空间尺度规划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撑。
1. 功能布局商业综合体包括购物中心、酒店、办公楼等多种功能,因此在空间尺度规划上需要注意功能的有机组合和布局。
在该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中,购物中心、酒店和办公楼三个功能区域分别成为主体空间,而娱乐中心、美食街、停车场则成为辅助空间。
主体空间的功能交叉有机,从而实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而辅助空间的布局则保证了商业配套设施的完备性。
2. 空间分区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分区主要包括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
公共空间包括大厅、走道、广场等,是商业综合体的核心空间,既是空间连接者,也是功能交汇点。
而私密空间则包括商铺、客房等,其功能特点是独立性强、使用场景独特。
在该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中,公共空间布置得相当精细,例如大厅和广场的交错设置、走道的合理划分,这些设计都体现了空间分区的原则和技术方法。
3. 环境组织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环境对城市形象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空间尺度规划中需要注意环境组织的问题。
在该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中,为了强化商业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的互动,设计团队采用了大量绿化和景观装饰。
例如在大厅入口处设置了大型花坛,为空间增添了艺术气息;在停车场顶层设置了休闲花园,为市民提供了类似公园的空间体验。
这些设计既满足了商业综合体的经济效应,也为城市的景观提升做出了贡献。
合理的建筑空间尺度规划能够为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从而实现空间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在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尺度规划中,功能布局、空间分区和环境组织是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它们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需要设计师和相关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秉持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原则,注重空间规划的前瞻性和全局性。
建筑图纸知识:建筑图纸中的尺度和比例建筑图纸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它是建筑师将设计想法具象化的工具之一。
在制作建筑图纸的过程中,尺度和比例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建筑图纸中的尺度尺度是指图纸上表示实际物体大小的比例关系。
图纸尺寸越小,代表的空间尺寸就越大。
建筑图纸中常见的尺度有:1:100、1:50、1:20、1:10、1:5等。
其中,1:100的尺度称为“百分之一尺度”,表示图上的1毫米代表实际尺寸的100毫米(1米),1:50的尺度称为“五十分之一尺度”,表示图上的1毫米代表实际尺寸的50毫米(半米)等等。
建筑师在制作图纸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度。
如果需要描述整栋建筑的外观,则可以选用1:100的尺度;如果需要描述某一局部区域的细节,则可以选用更大的尺度。
二、建筑图纸中的比例比例是指图纸上多个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如,建筑图纸中的建筑物、道路、景观等,它们在图纸上之间的大小比例,就是比例关系。
比例是一种相对的概念,通常用分数或者比值表示。
在建筑图纸中,比例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个建筑体量和空间的协调性。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比例协调和和谐美观,常选择较小的比例。
同时,对于建筑物内部的局部空间,为了清晰表达设计意图,可以采用适当较大的比例。
三、尺度和比例的关系尺度和比例是建筑图纸中最基础的概念,二者有密切的关系。
尺度确定了图纸上的尺寸,而比例则决定了图纸上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制作建筑图纸时,一般先按照规定的尺度绘制图纸,然后依据设计意图,按照比例的关系确定不同元素在图纸上的大小位置。
这两者的合理运用能够保证建筑图纸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四、尺度和比例的应用1.建筑设计阶段:在建筑初始设计阶段,需要绘制各种方案图、示意图和进度表。
这些图纸往往依据不同需求使用不同的尺度和比例来表达设计意图。
2.建筑施工阶段:建筑施工中需要制作各种施工图、构造图和安装图纸,建筑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度和比例,保证施工图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建筑中的建筑尺度与效果建筑是人类对空间的创造和组织方式,而建筑尺度则是建筑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建筑尺度不仅仅是指建筑的大小和比例,更是指建筑与人的互动关系。
在建筑设计中,尺度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地影响人们对建筑的感知和体验,进而创造出不同的建筑效果。
1. 建筑尺度的概念建筑尺度是指建筑物的大小、比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建筑尺度具有双重性,既与建筑物本身的物理尺度相关,也与人类的感知尺度相关。
建筑物的物理尺度是指建筑的实际尺寸,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
而感知尺度则是指人在观察或进入建筑物时所产生的尺度感受。
2. 小尺度建筑的效果小尺度建筑可以给人带来亲近感和温馨感。
小尺度的建筑物通常较为紧凑,与人的身体尺度相对接近,使人们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接受建筑物。
小尺度建筑的空间通常更为私密,能够提供给人们安全感和归属感。
同时,小尺度建筑在塑造建筑氛围和创造亲密空间方面也更具优势。
3. 大尺度建筑的效果大尺度建筑可以给人带来震撼和崇高感。
大尺度的建筑物通常高大、宽广,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给人一种开阔和辽远的感觉。
大尺度建筑通常用于表现权威、尊贵的场所,如宗教建筑和政府建筑等。
此外,大尺度建筑还能在城市中形成地标性的存在,成为城市的象征和标志。
4. 中尺度建筑的效果中尺度建筑通常更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给人带来舒适和方便。
中尺度建筑既不会过于庞大而失去亲近感,也不会过于狭小而缺乏开放感。
中尺度建筑在创造社交空间和活动空间方面比较灵活,能够同时满足个人和集体的需求。
5. 尺度与建筑效果的关系建筑尺度与建筑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恰当地运用建筑尺度,建筑师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建筑效果,达到设计目标。
在室内设计中,通过控制空间大小和比例,可以营造出舒适、温馨或宁静的氛围。
在城市规划中,通过建筑物的高度和比例,可以打造出独特的城市景观。
建筑中的建筑尺度与效果密切相关,它们的合理运用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的体验和意义。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尺度与比例建筑设计是一门兼具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学科,其中建筑尺度与比例作为基础概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尺度与比例的合理运用,能够影响到建筑的外观、功能、体验和空间感,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
一、尺度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尺度是指建筑物在空间中的具体大小,是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尺寸关系之一。
合理的尺度能够影响人们对建筑空间的感知和使用体验。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使用人群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尺度。
1. 建筑外观:尺度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外观形象。
比如在设计高楼大厦时,需要考虑到尺度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使建筑物与周围的景观和谐统一。
2. 建筑功能:尺度与建筑的功能密切相关。
不同功能的建筑,其尺度需求也截然不同。
例如,住宅建筑对内部空间的尺度要求更加注重私密性和舒适性,而公共建筑则需要兼顾空间流动性和使用效率。
3. 空间体验:合理的尺度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空间感受和体验。
人们在不同尺度的空间中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建筑师需要通过对尺度的把握,创造出令人舒适、宜人的空间氛围。
二、比例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比例是指建筑中各个构件之间的大小关系,是建筑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合理的比例设计可以使建筑更加协调、美观和稳定。
1. 整体比例:建筑的整体比例是指建筑的整体形态在视觉上的平衡和和谐。
不同风格的建筑在整体比例上有着各自的要求,如古典建筑强调对称与均衡,现代建筑则更加注重简洁和流线型。
2. 细部比例:除了整体比例,建筑中各个细部的比例也需要被精细把握。
例如柱子的高度与直径、窗户的大小与墙面的比例等。
合理的细部比例设计可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和立体感。
3. 构件比例:不同构件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如门与门框的比例、楼板与柱子的比例等。
良好的构件比例能够保证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总之,建筑尺度与比例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环境和审美要求,合理运用尺度与比例,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建筑作品。
建筑的尺度和比例名词解释建筑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它通过空间的组织和实体的形态来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娱乐等需求。
而其中尺度和比例则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外观、功能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对建筑的尺度和比例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它们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应用。
一、尺度尺度是指建筑物在空间上的大小和比例关系。
在建筑设计中,尺度是驱动建筑物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1.1 微观尺度微观尺度通常指的是建筑物内部的局部细节,如窗户、门、墙壁等。
这些细节的尺度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功能。
例如,窗户的尺寸和位置决定了室内的采光和通风效果,门的尺寸和设定高度则影响着人们进出建筑物的便利性。
1.2 中观尺度中观尺度是指建筑物整体形态的尺度。
它包括建筑物的高度、长度、宽度等。
在规划和设计阶段,中观尺度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需求以及周围环境的要求。
比如,在城市规划中,建筑物的高度尺度需要与周围的建筑物相协调,以保持城市的整体景观和视觉效果。
1.3 宏观尺度宏观尺度是指建筑物在城市和自然环境中的尺度关系。
它将建筑物置于更宽广的背景中观察,包括建筑物与周围街道、公园、山脉、河流等元素的关系。
通过宏观尺度的考虑,建筑师可以在设计中融入环境元素,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和谐一体。
二、比例比例是指建筑元素之间的相对关系。
在建筑设计中,比例常用于描述空间的整体协调性,以及建筑物内部和外部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2.1 建筑比例建筑比例通常指建筑物整体形态的比例关系。
例如,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的比例取决于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审美意向。
比例的选择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又要符合人们对于美的感受。
2.2 空间比例空间比例是指建筑物内部不同空间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的空间比例可以创造出舒适和谐的环境。
例如,大厅与房间之间的尺度关系、走廊和门洞的高度关系等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
2.3 细部比例细部比例是指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细节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建筑中的建筑尺度与空间感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要考虑到空间感和建筑尺度的问题。
建筑尺度与空间感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考虑因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人们对建筑的感知和体验。
1. 建筑尺度与空间感的定义建筑尺度是指建筑物在现实世界中相对于人的尺度大小。
它决定了建筑物的外观和形状,并与人的身体比例相匹配,为人们提供了合适的使用体验。
空间感则指的是建筑物内外所呈现的空间感受,包括宽敞、压抑、通透等感觉。
建筑尺度和空间感是相互关联的,建筑物的尺度大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建筑空间的感受。
2. 建筑尺度对空间感的影响建筑尺度对空间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的比例和形状上。
当建筑物的尺度较大时,人们会感受到宏伟和庄严;而尺度较小的建筑则会给人一种温馨和亲近的感觉。
此外,建筑物的形状也是影响空间感的重要因素。
例如,弧形的建筑物可以产生一种流动感和柔和感,而直线型的建筑则更为简洁和严谨。
不同的尺度和形状设计可以使建筑空间产生不同的感受,充分满足人们对空间的期待。
3. 建筑空间感对建筑尺度的要求建筑空间感的营造需要依赖适宜的建筑尺度。
首先,建筑空间感需要考虑人的尺度和行为习惯。
比如,通道的宽度要适合人的行走,房间的大小要符合人的活动需求。
其次,建筑空间感还需要考虑环境和功能需求。
例如,大跨度的建筑可以提供宽敞的空间感,适合举办大型活动;而小尺度的建筑则更适合私密性较强的功能,如住宅。
4. 建筑尺度与空间感的平衡与创新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需要在满足尺度比例要求的同时,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受。
平衡和创新是关键。
建筑师可以通过运用比例关系、布局设计、光线控制等手段来调整建筑尺度和空间感。
例如,巧妙的底层空间设计可以通过双层高空间、交叉连通等方式增加空间层次感;适宜的采光手法可以改变空间感的明暗对比。
创新的建筑尺度和空间感设计可以激发人们对建筑的兴趣,提升建筑的美学价值。
总结:建筑中的建筑尺度与空间感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尺寸与空间尺度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尺寸与空间尺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合理的尺寸和尺度的选取能够直接影响建筑的形象、使用功能以及用户的体验。
本文将探讨建筑尺寸与空间尺度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应用它们。
一、建筑尺寸的重要性建筑尺寸是指建筑物在平面、立面和剖面上的线性尺寸。
合理的建筑尺寸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各功能区块和空间协调统一、布局合理。
首先,建筑尺寸直接决定建筑物的形象美观程度。
例如,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合理的楼板高度、立面高度以及窗户的尺寸,能够使建筑物在整体上显得协调而不失精致。
其次,建筑尺寸还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设计住宅时,合理的房间尺寸和布局能够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而在办公建筑中,办公室的尺寸和隔间布局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合作氛围。
因此,建筑尺寸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到功能需求和使用者的舒适感。
二、空间尺度的重要性空间尺度是指建筑内部或外部空间中的尺寸比例关系。
合理的空间尺度能够影响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和体验。
首先,在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中,空间尺度的选择能够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和比例感。
比如,在教堂或剧院等宏伟场所,高大的空间高度和宽敞的空间尺度往往能够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给人一种庄重感。
而在咖啡厅或书店等休闲场所,适度的空间尺度能够创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使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其次,在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中,空间尺度也能够创造出不同的城市景观和街区氛围。
通过合理的建筑高度、街道宽度和街道长度的选择,能够营造出独特的城市魅力和舒适的人行环境。
三、合理应用建筑尺寸与空间尺度的原则1. 功能需求先导:在确定建筑尺寸和空间尺度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功能需求和使用者的舒适感,建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 经验和标准参考:建筑设计中存在许多经验和标准可供参考,如人体工程学原理、室内空间尺度设计的标准等。
建筑师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参考这些经验和标准,使得尺寸和尺度选择更加科学合理。
3. 空间的连贯性和变化性:合理的建筑尺寸和空间尺度设计要考虑空间的连贯性和变化性。
建筑尺度的名词解释建筑尺度是指建筑空间的尺寸比例和比例尺的选择,是建筑设计和建筑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尺度的合理把握,可以实现建筑的比例美感,提升建筑物的品质与用户体验。
本文将介绍建筑尺度的几个重要名词解释,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建筑尺度的设计原则和实践应用。
一、建筑尺度建筑尺度是指建筑物在现实世界中的尺寸与设计方案的比例关系。
尺度决定了建筑物在空间中的大小和比例感。
它对于建筑的外观形象、内部布局、空间关系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通常会根据建筑的功能、风格、环境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尺度,以实现设计意图和用户需求。
二、人体尺度人体尺度是建筑尺度中的重要部分,它以人类身体的尺寸作为参考,用来确定建筑空间的大小和比例。
人体尺度是建筑设计师在布局建筑内部空间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运用人体尺度,可以实现人与空间的舒适互动,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合理的人体尺度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开放和包容,增强社交交流的效果。
三、比例尺比例尺是指建筑设计图纸上的表示比例。
常见的比例尺有1:100、1:200、1:500等。
比例尺是建筑师用来表达设计意图和构思的工具之一。
通过比例尺的选择,可以将大规模的建筑设计缩小为可操作和可理解的图纸。
比例尺还可以帮助建筑师和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和监理工作。
四、空间尺度空间尺度是指建筑空间在三维空间中的尺寸。
它包括建筑物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各个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
空间尺度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使用目的来确定合适的空间尺度,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营造出舒适和具有品质的空间体验。
五、形式与功能的尺度关系建筑尺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形式是指建筑的外观、造型和比例,功能是指建筑的使用要求和内部布局。
形式与功能的尺度关系是建筑设计师需要积极探索和平衡的问题。
各类建筑的空间尺度资料1.门高:供人通行的门,高度一般不低于2m,再高也以不宜超过2.4m,否则有空洞感,门扇制作也需特别加强。
如造型、通风、采光需要时,可在门上加腰窗,其高度从0.4m起,但也不宜过高。
供车辆或设备通过的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其高度宜较车辆或设备高出0.3~0.5m,以免车辆因颠簸或设备需要垫滚筒搬运时碰撞门框。
至于各类车辆通行的净空要求,要查阅相应的规范。
如果是体育场馆、展览厅堂之类大体量、大空间的建筑物,需要设置超尺度的门时,可在大门扇上加设常规尺寸的附门,供大门勿需开启时,人们可以通行。
现今建筑内各种设备管井的检查门颇多,它不是经常通过的地方,所以一般上框高与普通门齐或还低一些,下边还留有与踢脚线同高的门槛,其净高就不必拘泥于2m,1.5m左右即可。
2.门宽:一般住宅分户门0.9~1m,分室门0.8~0.9m,厨房门0.8m左右,卫生间门0.7~0.8m,由于考虑现代家具的搬入,现今多取上限尺寸。
公共建筑的门宽一般单扇门1m,双扇门1.2~1.8m,再宽就要考虑门扇的制作,双扇门或多扇门的门扇宽以0.6~1.0m为宜。
供安全疏散的太平门的宽度,要根据计算和规范(有关防火规范)规定设置。
管道并供检修的门,宽度一般为0.6m。
供机动车或设备通过的门,除其自身宽度外,每边也直留出0.3~0.5m的空隙。
附带说一下,供检修的"人孔"其尺寸也不宜小于0.6m×0.6m。
窗的尺寸1.窗高:一般住宅建筑中,窗的高度为 1.5m,加上窗台高0.9m,则窗顶距楼面2.4m,还留有0.4m的结构高度。
在公共建筑中,窗台高度由1.0~1.8m不等,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0m。
至于窗的高度则根据采光、通风、空间形象等要求来决定,但要注意过高窗户的刚度问题,必要时要加设横梁或"拼樘"。
此外,窗台高低于0.8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现代玻璃幕墙中,整块玻璃的高度有的已超过7.2m,那已不属于一般窗户的范围了。
2.窗宽:窗宽一般由0.6m开始,宽到构成"带窗",但要注意采用通宽的带窗时,左右隔壁房间的隔声问题以及推拉窗扇的滑动范围问题,也要注意全开间的窗宽会造成横墙面上的炫光,对教室、展览室都是不合适的。
过道1.过道宽:最窄的走道应该是住宅中通往辅助房间的过道,按《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规定,其净宽不应小于0.8m,这是"单行线",一般只允许一个人通过。
规范规定住宅中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0m的宽度,也只是一人正行,另一人侧身相让的尺寸。
这个尺寸用"不宜小于"是考虑到砖混建筑中,0.24m墙,1.2m中距的过道,净空只有0.96m,不足1.0m考虑的。
高层住宅的外走道和公共建筑的过道的净宽,一般都大于1.2m,以满足两人并行的宽度。
通常其两侧墙中距由1.5~2.4m,再宽则是兼有其他功能的过道,如课间活动、候诊等等。
至于大型公共建筑人流如潮的过道,那就要根据使用性质和疏散要求来决定它的宽度了。
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过道的长短,是否采光等因素都对过道的宽度起到相当的影响作用,一般长的、暗的、双侧有房间或墙壁的过道,都要适当宽一点或采取变换宽窄的手法加以处理,避免又长、又黑、又闷、又窄的过道,但也不能无原则加宽,白白浪费建筑面积。
2.过道高:过道的净高原本随建筑层高而定,设计中通常未予专门的考虑。
当今建筑设备的要求较前普遍了,风管、水管、电气、消防各种管线利用走道上部空间作为"通廊",过道除了供通行之外、往往成为管线的载体,于是过道净高的问题经常出现在设计者面前。
我们把过道的总高分成下面四个部分:①结构高度;②设备管线高度,一般在0.6m左右,视风管的截面、布置方式以及冷凝水管、自动喷淋水管的安排而定;③平顶的构造高度,一般0.05m即可;④净高,这是设计者要认真把握的尺寸,它是决定层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按常规,这个净高度应在2.2m以上为妥,特别是平顶上还有下垂的烟感探头、喷淋水喉时,为避免人手触摸,这个高度要高于普通人摸高2.15m。
现今有时会遇到为了尽量减小层高,将走道净高压缩到2.10m,这恐怕是最小的高度了。
顺便提一句,这么低的吊顶,其质地必需十分精细、否则会有压抑感,过长走道遇此情况,还要从平面上加以宽窄相间的变化处理,以免既压头又单调。
阳台阳台大家都熟悉,但它的栏杆高度在多层建筑中不应低于1.0m,在高层建筑中,则不应低于1.10。
一般高层建筑尽量不设阳台或将阳台封闭,这涉及到大风、大雨以及坠物伤人诸多问题。
女儿墙一般多层建筑的女儿墙高1.0~1.20m,但高层建筑则至少1.20m,通常高过胸肩甚至高过头部,达1.50~1.80m。
这是避免俯瞰时心悸目眩,发生危险而采取的措施。
如果要使平顶上视野开阔,可在1.0m实墙以上加作金属网栏,以策安全。
应该注意的是在标定女儿墙高度时,要扣除隔热保温层及泄水坡升高的构造高度,在高层建筑中,这个厚度往往达0.3m以上。
一些高层建筑,由于设有裙房,将冷却塔设在屋顶上,或者有屋顶网球场之类的设施,把女儿墙做得高过3.0m,也是一种办法。
楼梯楼梯涉及的尺寸数据很多,除大家熟知的踏步的踏面、踢面尺寸之外,梯段的宽度,歇台的宽度,平台下线的净高等也都在规范上有明确规定。
容易被忽视的是:1.楼梯扶手的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室外楼梯扶手高不应小于1.05m。
2.楼梯井宽度大于0.20m时,扶手栏杆的垂直杆件净空不应大于0.11m,以防儿童坠落。
3.楼梯平台净宽除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外,同时不得小于1.10m。
4.梯段宽度在住宅设计中规范有明确规定,在其他建筑中,必须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
公共建筑中表现性楼梯所取宽度尺寸通常都偏大的,但要注意扶手的设置与梯段宽度的关系。
即: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
这里顺便提两个经常要处理的问题:一是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通常采用0.35m和0.125m这两个参数。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允许只设一级踏步,至少要两级,这是因为踏步上下地面的高度相差过小时,行人不易辨别该处有高差,缺乏精神准备,跨出虚步而伤及脚腿。
另一个问题是当利用旋转楼梯作疏散梯时,必须满足踏步在距内圈扶手或简壁0.25m处,其踏面宽不应小于0.22m的要求,这点在防火规范上有明确规定。
电梯、自动扶梯涉及电梯数据最多的是井道、轿厢、机房、地坑、顶层端站高度等,因其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不同而尺寸各异,应根据厂家提供的电梯的土建安装图决定,但有关候梯厅的深度,还是有一个限定,以免过小。
简单说来,住宅电梯的候梯厅深度应不小于电梯中最大一台的轿厢深度,公共建筑中乘客电梯则不小于电梯中最大一台的轿厢深度的1.5倍,多台并列时还不应小于2.40m,多台对列时,不应小于对列电梯轿厢深度之和,也不宜大于4.50m。
病床电梯的规定与乘客电梯相似。
此外,通向机房的通道、楼梯和门的宽度不应小于1.20m,楼梯的坡度不应大于45°以便设备的通过和人员的通行。
近年来,自动扶梯在百货商场、文化娱乐场所以及其他公共活动场所的使用日渐普遍,在建筑设计中,除与生产厂家密切配合外,下列数据应该掌握:1.梯级宽:目前有0.6m、0.8m、1.0m三种,视生产厂家不同其宽度还略有出入。
2.倾角:一般有30°和35°两类。
3.梯井宽度为:单梯:梯宽+0.6m+2×0.4m双梯:2(梯宽+0.6m)+2×0.4m其中0.4m为梯侧至井进之安全距离。
4.梯井长:层高/tanα+(2.0~2.9m)+(2.0~2.3m)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α为梯段倾角。
浴厕有关浴厕的数据很多,主要的有:1.厕所蹲位隔板的最小宽(m)×深(m)分别为外开门时0.9×1.2;内开门时为0.9×1.4。
2.厕所间隔高度应为1.50~1.80m。
3.淋浴间隔高度应为1.80m。
4.并列洗脸盆中心距不应少于0.70m。
5.单侧洗脸盆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5m。
6.双侧洗脸盆外治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
7.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5m。
8.并列小便的中心距不应小于0.65m。
9.单侧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
10.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外治之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
停车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停车问题日趋明显。
有关停车场设计的数据很多,必要掌握的大体有以下几种:1.汽车车型及基本尺寸:应记住一两种典型车型的全长、全宽、全高的尺寸。
如小轿车,以"桑塔纳"为例:长4.55m、宽1.89m、高1.41m,但设计时选用的标准车型尺寸宜为4.9m×1.80m×1.60m;又如客车,其中轻型客车(即通常称为"面包车"),以12座"三菱"为例,其长、宽、与小轿车类似,分别为4.39m,1.69m但要高一些,为l.99m;大客车长度差别大,由7~12m不等,而宽商则多为2.5m、4.0m。
记住这些尺寸,并了解其变化情况,在设计时就不会出现进不去,转不过来等原则问题。
有关这一类数据,为便于统一界定,1988年,公安、建设两部颁发了《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和《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的通知,即[88]公(交管)字90号文件(以下简称"文件"),其中有详尽的要求和规定。
2.车位基本尺寸:车位基本尺寸各国不尽一致,略有大小出入,我国资料、书籍中,也有差别。
在设计时还是应以"文件"的规定为准。
例如垂直式停放时,其车位的长、宽和中间通道宽的尺寸分别为5.3m、2.5m和6.0m。
3.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m):按"文件"规定,小型汽车为7.0m,中型汽车为10.5m,大型汽车为13.0m,铰接车也是13.0m。
4.最大纵坡(%):分为直线纵坡和曲线纵坡,一般小型汽车分别为15和12,中型汽车为12和10,大型汽车为10和8,铰接车为8和6。
同时,为了保证车辆行驶在变坡处不致与地面碰接,在该处往往设有"缓坡段",我国规定缓坡长一般为3.6~6.0m,坡度为坡道纵坡之半。
这里所讲的纵坡系停车库使用,不能与城市道路的纵坡限制混为一谈。
地下停车库车库的类型很多,有单层,多层甚或还有高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