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雕塑作品赏析共53页
- 格式:ppt
- 大小:10.65 MB
- 文档页数:53
“艺术即感情”——法国杰出雕塑家罗丹(AugusteRodin)作品解读罗丹,《巴尔扎克纪念像》,青铜,300cm×120cm×120cm,1897,日本神奈川县雕刻美术馆Balzac(《巴尔扎克纪念碑》),1898,青铜雕塑Boulevard Montparnasse,Paris.欧洲现代雕刻艺术界有三大支柱,最巨大的支柱就是罗丹,其后稍晚是布尔德尔,他几乎是与罗丹同时成长起来的。
最后是马约尔。
由于这三大动力的推动,长期处于沉睡状态的雕刻艺术复苏了,它以精力充沛的形象恢复了青春的活力,近代雕刻之山上又呈现兴旺的景象。
法国诗人里尔克说过:“罗丹是一切。
”意思是说,罗丹用那么多千变万化的雕像在人们面前展现人世间可悲可喜、可爱可怖的众生相,并且让人们窥见生命的真实和艺术创造的意义。
确实,罗丹的雕塑真诚地把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爱与美揭示出来奉献给了人们。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 法国著名雕塑家。
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
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
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他14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走路的人》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
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
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
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2009-06-25 13:41:22)转载▼标签:分类:美学杂想罗丹雕塑思想者地狱之门苦闷文化这幅作品大家不陌生吧,这是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最著名的作品《思想者》。
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巨人,痛苦地俯首坐在那里沉思,把右肘放在左膝上,手托着下巴和嘴唇,审视着下边发生的所有悲剧而陷入绝对的冥想之中。
那压弯的肋骨和紧张的肌肉似乎要被智慧的火花爆炸开来,然而,除了沉思,只有内心的压抑和隐藏的痛苦。
“思想者”原本是“地狱之门”横楣上的一个主雕坐像,是那巨大雕塑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
后来,罗丹又把它制成一件单独的雕塑,并且成为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罗丹用这一形象来象征伟大诗人——但丁,也象征他自己,象征全人类。
对罗丹来说,艺术的美存在于内在的真实表达,为此,他常常巧妙地背离人体解剖学。
它的雕刻作品,无论是青铜雕还是大理石雕,一般采用两种风格:一种是刻意造就粗糙表面和粗旷表面造型的颇有个性的风格;另一种,其特征是抛光的表面和精细的外型。
罗丹的思想与作品是极其一致的,充满了忧郁、苦闷、伤感,及对命运的挣扎。
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负重、现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艺术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表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爆发。
这正是能够启发观众、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
不同视角下的思想者分享:分享到新浪Qing1喜欢阅读Rodin’s The Thinker大概介绍下谁的作品何时做的雕塑的材质动作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巨人,痛苦地俯首坐在那里沉思,把右肘放在左膝上,手托着下巴和嘴唇,审视着下边发生的所有悲剧而陷入绝对的冥想之中。
那压弯的肋骨和紧张的肌肉似乎要被智慧的火花爆炸开来,然而,除了沉思,只有内心的压抑和隐藏的痛苦。
作品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了雕塑家思想的深沉、苦闷和丰富。
罗丹用这一形象来象征伟大诗人——但丁,也象征他自己,象征全人类。
以上是主要中文介绍一楼的缺少雕塑的动作描写复制过来的也要大概看看符合我的要求谢谢提问者采纳2009-01-14 15:15换一个加上动作描写的:Auguste Rodin's sculpture "The Thinker" is known around the world. Hea d in hand, the nude figure sits in intense contemplation, twisting awkwardly to rest his right arm on his left knee. Rodin said of his work, "What makes my Thinker think is that he thinks not only with his brain, with hi s knitted brow, his distended nostrils and compressed lips, but with ever y muscle of his arms, back and legs, with his clenched fist and gripping toes." The Thinker was originally conceived as the central figure for the monumental "Gates of Hell," a commission Rodin never completed. The piece gained its current title when it was exhibited in Paris in 1899.。
《罗丹雕塑欣赏》罗丹即奥古斯特·罗丹。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
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
奥古斯特·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
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
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
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他14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走路的人》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
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
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
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罗丹雕像《巴尔扎克》的整体美-精选⽂档罗丹雕像《巴尔扎克》的整体美罗丹擅长雕刻⼈物,在他所创作的著名的作家及艺术家们⼀系列的雕像当中,《巴尔扎克》当属其中最杰出瞩⽬的作品之⼀。
巴尔扎克裹着长袍昂⾸挺胸仰视前⽅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罗丹是智慧的掌握者,他将巴尔扎克深刻⽽热情的艺术家⽓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是创作的雕像却是没有⼿臂的,这是为什么?最初是⼀个深夜,罗丹完成了巴尔扎克雕像,很激动,找来他的学⽣过来⼀起欣赏雕塑,阅读雕像后的学⽣们对⽼师的创作⾃然是赞不绝⼝,然后⽬光停留在了雕像的⼿臂上,“先⽣,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双⼿”,⼀个学⽣激动地说道。
但是罗丹听到这样的话并不⾼兴。
他再次看着他的⼯作,好像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还叫⼏个门徒,但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同样是雕像的⼿。
罗丹知道这并不是⼀件好事,所以他果断地拿起斧头卸下了巴尔扎克像的⼿。
罗丹认为:巴尔扎克雕像的⼿太突出了已经具有了⾃⼰的⽣命,所以它不会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必须切割它。
⽽因此双⼿被卸下的巴尔扎克雕像更加整体化,也更加具有了⾮凡的艺术感染⼒,成为了罗丹雕塑作品的⼜⼀代表性巨作。
罗丹切断了⼀双“⽆与伦⽐的世界之⼿”,却造就了⼀座更加整体、更加完美的艺术精品。
如果《巴尔扎克》的⼿,因为太突出,⽽影响了整体雕塑作品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抄斧断臂就是为了成就艺术的本⾝。
⼀、《巴尔扎克像》作者介绍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他在雕塑创作中倾注着巨⼤⽽⼜细腻的⼼理影响⼒,被认为是19、20世纪最伟⼤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奥古斯特?罗丹是继菲荻亚斯、⽶开朗琪罗之后欧洲雕塑史上的第三座丰碑。
⼆、《巴尔扎克像》作品赏析罗丹没有把巴尔扎克雕塑成在帽⼦⾥拿着⼀根⽊棍,穿着燕尾服,⼀个严肃的、正在阅读,正在写作或正在思考的⼤作家的样⼦。
总之就是没有像以往雕塑家雕塑历史名⼈或先贤那样把他雕塑成纪念像应有的样⼦,却把他塑造成⼀个邋遢⽽⼜不修边幅的样⼦,加之雕像并不是⽤常规光滑流畅的表⾯来雕刻,⽽是以它原始粗糙的形态呈现给观者,这些⽆疑增加了巴尔扎克的那种艺术家不羁的粗犷之⽓。
奥古斯特·罗丹(1840年—1917年)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塑家,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普通职员的家庭。
幼时家境贫寒,14岁时考入非正规的工艺美术技工学校学习。
19岁起靠制作装饰用的石雕维持生活。
后来给一个雕刻家当助手。
1875年的意大利之行,扩大了罗丹的艺术视野,以后又在法国北部旅行,研究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和雕刻。
所有这些,使他在艺术上获得了很大进步,奠定了他以后雕塑创作的基础。
他早期的作品,如著名的《青铜时代》(1876)等,已表现了他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独特的艺术构思,摆脱了官方学院派的脱离实际的虚假的程式,树立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雕塑作品,如《青铜时代》、《思》、《地狱之门》、《思想者》、《美丽的欧米哀尔》(旧译“老妓女”)、《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像》等。
他的作品的主要特点:一是非常高的艺术技巧,特别是刻画人物心理的技巧;二是对人体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表现能力;三是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
因此,他和古希腊的著名雕刻家菲地亚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被誉为世界雕塑史上三位雕塑大师。
他们的作品标志着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高峰。
《思想者》青铜,198×129.5×134厘米,法国雕塑家奥古斯迪·罗丹创作于1880-1900年,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
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
后来独立出来,放大3 倍。
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
为了这个形象,罗丹倾注了巨大的艺术力量。
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
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
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