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33.01 KB
- 文档页数:18
突破十五语句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顺题型透视文言文翻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知识。
它注重考查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文言文翻译由于涉及知识的广泛性和考查内容的全面性,便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
考生虽然对文言文翻译十分重视,但是在答题过程中常出现重点字词落实不到位,表述句子不通顺的问题。
对此,考生应增强得分点意识,找准关键字词及句式,多方推敲仔细落实;增强语境意识,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做到表意清晰准确、表述通顺规范。
一、五类实词译到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上张仆射①书韩愈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②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
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
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
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
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
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
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
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
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愈恐惧再拜。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有删改) 注①张仆射:张建封,字本立,兖州人。
贞元四年为徐州刺史,徐、泗、凌三州节度使;十二年加检校右仆射,其任命韩愈为徐州节度使推官。
②牒:任命的文书。
(1)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突破十五语句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顺题型透视文言文翻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知识。
它注重考查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文言文翻译由于涉及知识的广泛性和考查内容的全面性,便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
考生虽然对文言文翻译十分重视,但是在答题过程中常出现重点字词落实不到位,表述句子不通顺的问题。
对此,考生应增强得分点意识,找准关键字词及句式,多方推敲仔细落实;增强语境意识,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做到表意清晰准确、表述通顺规范。
一、五类实词译到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上张仆射①书韩愈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②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
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
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
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
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
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
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
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
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愈恐惧再拜。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有删改) 注①张仆射:张建封,字本立,兖州人。
贞元四年为徐州刺史,徐、泗、凌三州节度使;十二年加检校右仆射,其任命韩愈为徐州节度使推官。
②牒:任命的文书。
(1)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20进入高三,同学们实际上已进入高考的临战状态。
首先,应该根据《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以及各项具体的能力要求,对自己作一番对照分析,判定自己的强项是哪些,弱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这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复习。
要重视第五、六两册课本的学习,充分利用这两册课本,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读写能力。
有不少高三同学忽视课本的学习,误以为高考不会考课本而将课本放在一边,这是不恰当的。
在高中语文学习的三年中,如果高三这一年不读课本,不用好课本,实际上就是三分之一的时间不接触新的语文材料,不吸取新的语文营养,其弊病是显而易见的。
再就课本本身而言,其中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以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高考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中的古文司马迁的《史记》、《孟子》这两个专题的文章,是典范的“浅易”古文,与高考的古文阅读密切相关;其中的古代诗歌单元,与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血脉相通。
至于课本安排的多数写作训练,与高考作文也血肉相连。
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学好它、用好它。
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
下面再来谈高考。
一、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高考语文试卷,从考查的内容来看,分为四大块。
下面按照这四大块逐一加以说明。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占30分)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概括起来说,一是“识记”知识。
所谓识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
二是“掌握”技能。
所谓“一定”,是指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所谓“技能”就是实际的语言操作能力。
在这个总要求下,有下列8个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4.辨析并修改病句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6.选用、仿用、变换句式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8.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8个考点,在高考试卷中形成两个题群:第一题群,语言基础题。
2019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古文专项复习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古文阅读 (下)(五)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回答23—26 题。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
从击黥布军,为都尉。
孝文时,嘉迁御史医生。
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行,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医生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是时太中医生邓通方隆爱幸,恩赐累巨万。
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
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荣华之。
至于朝廷之礼,不能够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通恐,入言文帝。
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令人召若。
”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
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
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
”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
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律多所请更改,议以谪罚侵削诸侯。
而丞相嘉自绌①所言不用,疾错。
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
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②。
嘉闻之,欲所以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
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
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
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此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
”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
”至舍,因欧血而死。
谥为节侯。
太史公曰:“申屠嘉堪称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注]①绌:不足,此处指不满。
② 堧垣:宫外的墙。
23.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独爱b.汝第往,吾今令人召若第:姑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弄臣:帝王亲密狎玩之臣 d .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样的一组是()a.①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②其意常在沛公b.①不来,且斩通②固不如也,且为之何如c.①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②山峦为晴雪所洗34567891011132019-07-30第五单元古文阅读(下)(五)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回答23—26 题。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八文言文阅读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为“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就文言文阅读而言,“浅易”一般指选文中的词语多为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文中所涉及的古、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较为常见,对选文的理解不需要过多地了解历史背景及创作背景,而且选文一般属于规范的文言文,具有秦汉散文及唐宋古文的风格。
【真题典例】(2018课标全国Ⅰ,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9分)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随文助读由选文出自《晋书·鲁芝传》可知,本文属于传记类文本。
理解其文意一般需要以下四步:第1步:关注开头,初识主人公形象。
第2步:抓时间、地点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经历。
第3步:关注作者的议论抒情句,把握人物品行。
第4步:巧借内容概括分析题,扫清阅读障碍。
以第3题C项为例,“审时度势,进言劝谏”对应原文“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对应“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和“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一、请解释本课重点词语。
1.秦将王翦破.赵()2.进兵北略.()地3.则虽欲长侍足下..() 4.微.()太子言5.臣愿得谒.之()6.今行而无信.()7.则秦未可亲.也() 8.秦王购.()之金千斤9.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10.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11.秦之遇.( )将军,可谓深.()矣 12.顾.()计不知所出耳!13.可以..()解燕国之患 14.报将军之仇者,何如..?()15.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1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17.樊於期偏袒..()腕而进曰 18.人不敢与忤视..()19.仆.()所以留者 20.以.()次进21.至陛.()下 21.发.()图22.图穷.()而匕首见 23.诸郎中..()执兵24.断其左股.() 25.轲自知事不就.()二、文言知识梳理:A.词类活用现象:1.名词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 ( )②函.封之 ( ) ③发尽上.指冠 ( )2.名词作动词①樊於期乃前.曰 ( )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 )③乃朝服.. ( )3.使动用法(动词、形容词)①自引而起,绝.袖( ) ②断.其左股 ( )4.意动用法(形容词)①太子迟.之②群臣怪.之B.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今义:年长之人。
)4.秦王方还柱走.(古义:今义:步行。
)5.诸郎中..执兵(古义:今义:指中医。
)6.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今义:方位词。
)三、翻译下列句子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019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考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阐析: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
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含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用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
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
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文言实词的复习一不要离开原文(语言环境),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推断实词的含义是最有效的方法。
文言实词主要有三个特点:通假性,单音性,多义性把握古代汉语实词主要通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1.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中,“要”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邀”。
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列入通假字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原来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
如“莫”和“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从意义上看,通假字与本字是无关的,而古字与今字则是有关的。
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约不超过100个,识记起来并不困难。
(核按钮336页)1、文言文的单音性:1.注意文言文词语以单音为主的特点壁有瑕,请指示王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古诗词鉴赏中如何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解答这类古诗词鉴赏题目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以及基本的答题格式。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分清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个概念,从而在实际答题中准确理解题干。
教学重点: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及变式设问、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解答这类题目的一般格式。
教学难点: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式:通过例题验证,运用PPT等电化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将方法与例题、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近些年的语文高考中,古诗词鉴赏之形象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目标,也是高中生失分较多的一个考点。
因为诗词形象包含人物、景物和事物等形象,所以,我们在答题时往往张冠李戴,失去了不该失去的分数,甚为可惜。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如何分清形象,以及如何解答这类题目。
二、分清三类形象。
古诗词形象一般有三类,即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三者是相辅相承的,它们既区别明显,又有相互补充,如景物形象往往表现了人物形象,而事物形象往往又是人物形象的又一种表现。
比如众所周知的《石灰吟》,作品既是吟石灰这一事物形象,其实又是作者于谦借助石灰来表白自己的志向和追求,所以,我们说,这首诗歌的事物形象,其实就是作者人物形象的真实写照。
三、展示PPT。
对照PPT文件,我们来加以解读。
(过渡语略)1.展示真题,解读高考题。
2.展示设问形式及变式设问。
3.对每一种形象答题规范及技巧进行解读。
4.归纳这类题目的答题格式。
5.巩固练习。
四、质疑问难1.还有其他的变式设问吗?有,因为任何一个考点的设问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这个可根据平时的训练加以概括。
2.如何兼顾注释和背景?特别是解答人物形象时,一定要兼顾文下注释和有关的时代背景,因为,这两点对我们的鉴赏大有裨益。
鉴赏时将意象、注释和背景有机结合起来即可。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八文言文阅读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为“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就文言文阅读而言,“浅易”一般指选文中的词语多为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文中所涉及的古、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较为常见,对选文的理解不需要过多地了解历史背景及创作背景,而且选文一般属于规范的文言文,具有秦汉散文及唐宋古文的风格。
【真题典例】(2018课标全国Ⅰ,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9分)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随文助读由选文出自《晋书·鲁芝传》可知,本文属于传记类文本。
理解其文意一般需要以下四步:第1步:关注开头,初识主人公形象。
第2步:抓时间、地点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经历。
第3步:关注作者的议论抒情句,把握人物品行。
第4步:巧借内容概括分析题,扫清阅读障碍。
以第3题C项为例,“审时度势,进言劝谏”对应原文“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对应“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和“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阅读练习4班级姓名评价七、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送杜审舒归里序(清)施闰章杜生审舒齐归,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
杜生谢,且蹙额曰:“先生念我则至矣,然窃疑厚人而忘己也。
”意者太左计。
施子曰:“若以我为过廉乎?予盖天下之贪夫也。
子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口呿色变,久之,曰:“从先生官三年矣,事大小罔弗知也。
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
以币进,则拒之惟恐不速。
焦形槁颜,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病矣。
如是而谓贪,将阳拒而阴纳与?敢问其说。
”施子曰:“噫!何子之泥于言贪也!夫取而不能有者,非贪也;不取而有之,人不能夺焉者,贪之至也。
庄子曰,‘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
子不见夫今之鼎食而覆①餗者乎?戕其躯,籍其家,以沈其宗者,比比矣。
其始不过竞筐篚之私,卒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
夫人捐其所甚爱,至于弃身家,舍妻子,谓之能贪则不可。
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其行若踬,其居若坠,其独处若群窥。
先人后己,亦夷亦惠②,忧谗畏讥,补缺修弊,籝有一金而不知所置。
予盖患得患失,见鄙于尼父③者也。
然而疾风震雷,守之晏如,饱食高坐,进退生徒。
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陈诗书。
搜讨旧籍,累椟连车,寸缣尺楮,并蓄兼储。
盗不睥睨,民不咒诅;人见不足,我见有余,此亦贪之至也。
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
吾目迷五色,而不蒙夫人之诮;行忝颜、闵④,而窃附有道之林。
吾循孔氏之门墙而惴惴然,惧其不能入也。
奉命而出,终事而归,所得侈矣,况敢自以为廉乎!子貌朴而志端,归而修业,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矣,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闻之喜曰:“吾乃知先生之所以为贪。
”于是酌酒别去。
明日,次其语,追而送之济水之上。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注】①鼎食而覆餗:意即由富变穷。
②亦夷亦惠:夷,即伯夷;惠,即柳下惠。
他们被后人尊称为圣之清、圣之和者。
③尼父:指孔子。
④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赆:赠给人路费或礼物b.戕其躯,籍其家籍:登记c.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鄙:见识浅陋d.行忝颜、闵,而窃附有道之林忝:谦辞,表有辱他人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司橐者以匮告②洎牧以谗诛3452019--05文言文阅读练习4班级姓名评价七、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送杜审舒归里序(清)施闰章杜生审舒齐归,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
杜生谢,且蹙额曰:“先生念我则至矣,然窃疑厚人而忘己也。
”意者太左计。
施子曰:“若以我为过廉乎?予盖天下之贪夫也。
子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口呿色变,久之,曰:“从先生官三年矣,事大小罔弗知也。
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
以币进,则拒之惟恐不速。
焦形槁颜,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病矣。
如是而谓贪,将阳拒而阴纳与?敢问其说。
”施子曰:“噫!何子之泥于言贪也!夫取而不能有者,非贪也;不取而有之,人不能夺焉者,贪之至也。
庄子曰,‘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
子不见夫今之鼎食而覆①餗者乎?戕其躯,籍其家,以沈其宗者,比比矣。
其始不过竞筐篚之私,卒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
夫人捐其所甚爱,至于弃身家,舍妻子,谓之能贪则不可。
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其行若踬,其居若坠,其独处若群窥。
先人后己,亦夷亦惠②,忧谗畏讥,补缺修弊,籝有一金而不知所置。
予盖患得患失,见鄙于尼父③者也。
然而疾风震雷,守之晏如,饱食高坐,进退生徒。
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陈诗书。
搜讨旧籍,累椟连车,寸缣尺楮,并蓄兼储。
盗不睥睨,民不咒诅;人见不足,我见有余,此亦贪之至也。
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
吾目迷五色,而不蒙夫人之诮;行忝颜、闵④,而窃附有道之林。
吾循孔氏之门墙而惴惴然,惧其不能入也。
奉命而出,终事而归,所得侈矣,况敢自以为廉乎!子貌朴而志端,归而修业,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矣,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闻之喜曰:“吾乃知先生之所以为贪。
”于是酌酒别去。
明日,次其语,追而送之济水之上。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注】①鼎食而覆餗:意即由富变穷。
②亦夷亦惠:夷,即伯夷;惠,即柳下惠。
他们被后人尊称为圣之清、圣之和者。
③尼父:指孔子。
④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赆:赠给人路费或礼物b.戕其躯,籍其家籍:登记c.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鄙:见识浅陋d.行忝颜、闵,而窃附有道之林忝:谦辞,表有辱他人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司橐者以匮告②洎牧以谗诛3452019--05文言文阅读练习4班级姓名评价七、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送杜审舒归里序(清)施闰章杜生审舒齐归,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
杜生谢,且蹙额曰:“先生念我则至矣,然窃疑厚人而忘己也。
”意者太左计。
施子曰:“若以我为过廉乎?予盖天下之贪夫也。
子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口呿色变,久之,曰:“从先生官三年矣,事大小罔弗知也。
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
以币进,则拒之惟恐不速。
焦形槁颜,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病矣。
如是而谓贪,将阳拒而阴纳与?敢问其说。
”施子曰:“噫!何子之泥于言贪也!夫取而不能有者,非贪也;不取而有之,人不能夺焉者,贪之至也。
庄子曰,‘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
子不见夫今之鼎食而覆①餗者乎?戕其躯,籍其家,以沈其宗者,比比矣。
其始不过竞筐篚之私,卒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
夫人捐其所甚爱,至于弃身家,舍妻子,谓之能贪则不可。
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其行若踬,其居若坠,其独处若群窥。
先人后己,亦夷亦惠②,忧谗畏讥,补缺修弊,籝有一金而不知所置。
予盖患得患失,见鄙于尼父③者也。
然而疾风震雷,守之晏如,饱食高坐,进退生徒。
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陈诗书。
搜讨旧籍,累椟连车,寸缣尺楮,并蓄兼储。
盗不睥睨,民不咒诅;人见不足,我见有余,此亦贪之至也。
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
吾目迷五色,而不蒙夫人之诮;行忝颜、闵④,而窃附有道之林。
吾循孔氏之门墙而惴惴然,惧其不能入也。
奉命而出,终事而归,所得侈矣,况敢自以为廉乎!子貌朴而志端,归而修业,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矣,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闻之喜曰:“吾乃知先生之所以为贪。
”于是酌酒别去。
明日,次其语,追而送之济水之上。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注】①鼎食而覆餗:意即由富变穷。
②亦夷亦惠:夷,即伯夷;惠,即柳下惠。
他们被后人尊称为圣之清、圣之和者。
③尼父:指孔子。
④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赆:赠给人路费或礼物b.戕其躯,籍其家籍:登记c.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鄙:见识浅陋d.行忝颜、闵,而窃附有道之林忝:谦辞,表有辱他人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司橐者以匮告②洎牧以谗诛3452019--05文言文阅读练习4班级姓名评价七、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送杜审舒归里序(清)施闰章杜生审舒齐归,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
杜生谢,且蹙额曰:“先生念我则至矣,然窃疑厚人而忘己也。
”意者太左计。
施子曰:“若以我为过廉乎?予盖天下之贪夫也。
子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口呿色变,久之,曰:“从先生官三年矣,事大小罔弗知也。
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
以币进,则拒之惟恐不速。
焦形槁颜,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病矣。
如是而谓贪,将阳拒而阴纳与?敢问其说。
”施子曰:“噫!何子之泥于言贪也!夫取而不能有者,非贪也;不取而有之,人不能夺焉者,贪之至也。
庄子曰,‘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
子不见夫今之鼎食而覆①餗者乎?戕其躯,籍其家,以沈其宗者,比比矣。
其始不过竞筐篚之私,卒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
夫人捐其所甚爱,至于弃身家,舍妻子,谓之能贪则不可。
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其行若踬,其居若坠,其独处若群窥。
先人后己,亦夷亦惠②,忧谗畏讥,补缺修弊,籝有一金而不知所置。
予盖患得患失,见鄙于尼父③者也。
然而疾风震雷,守之晏如,饱食高坐,进退生徒。
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陈诗书。
搜讨旧籍,累椟连车,寸缣尺楮,并蓄兼储。
盗不睥睨,民不咒诅;人见不足,我见有余,此亦贪之至也。
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
吾目迷五色,而不蒙夫人之诮;行忝颜、闵④,而窃附有道之林。
吾循孔氏之门墙而惴惴然,惧其不能入也。
奉命而出,终事而归,所得侈矣,况敢自以为廉乎!子貌朴而志端,归而修业,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矣,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闻之喜曰:“吾乃知先生之所以为贪。
”于是酌酒别去。
明日,次其语,追而送之济水之上。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注】①鼎食而覆餗:意即由富变穷。
②亦夷亦惠:夷,即伯夷;惠,即柳下惠。
他们被后人尊称为圣之清、圣之和者。
③尼父:指孔子。
④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赆:赠给人路费或礼物b.戕其躯,籍其家籍:登记c.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鄙:见识浅陋d.行忝颜、闵,而窃附有道之林忝:谦辞,表有辱他人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司橐者以匮告②洎牧以谗诛3452019--05文言文阅读练习4班级姓名评价七、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送杜审舒归里序(清)施闰章杜生审舒齐归,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
杜生谢,且蹙额曰:“先生念我则至矣,然窃疑厚人而忘己也。
”意者太左计。
施子曰:“若以我为过廉乎?予盖天下之贪夫也。
子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口呿色变,久之,曰:“从先生官三年矣,事大小罔弗知也。
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
以币进,则拒之惟恐不速。
焦形槁颜,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病矣。
如是而谓贪,将阳拒而阴纳与?敢问其说。
”施子曰:“噫!何子之泥于言贪也!夫取而不能有者,非贪也;不取而有之,人不能夺焉者,贪之至也。
庄子曰,‘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
子不见夫今之鼎食而覆①餗者乎?戕其躯,籍其家,以沈其宗者,比比矣。
其始不过竞筐篚之私,卒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
夫人捐其所甚爱,至于弃身家,舍妻子,谓之能贪则不可。
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其行若踬,其居若坠,其独处若群窥。
先人后己,亦夷亦惠②,忧谗畏讥,补缺修弊,籝有一金而不知所置。
予盖患得患失,见鄙于尼父③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