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自适应通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39.00 KB
- 文档页数:8
短波通信中的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分析摘要:短波通信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天气预报、信息传递等多个领域都加强了对短波通信技术的应用,因此,提升短波通信信号传输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短波通信技术应用中,需加强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研究,通过对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的有效运用,才能为短波通信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本文对短波通信中的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短波通信;自适应;信道均衡;应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短波通信快速发展,并在多个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的便捷。
短波通信有着很强的自主通信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传输,且资金消耗相对较少,且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完成部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
但从实际应用情况看,短波通信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传输出现失真的情况,甚至可能发生数据丢失问题,进而严重影响短波通信的作用。
因此,短波通信中,还需加强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研究,合理运用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才能更好的保障短波通信的价值作用。
1、自适应均衡器技术概述1.1自适应均衡技术基本原理在自适应均衡技术应用中,相应结构主要有横向结构、格型结构,结合其他一系列延迟线,即可形成相对完整的自适应均衡结构。
横向均衡器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
在自适应均衡技术的具体应用中,为更好的发挥技术作用,还需综合考虑整个平台构建与费用消耗等内容。
线性横向均衡器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结构有着简单方便的特点,且限制性作用也相对较小,同时,其中还结合了前馈延时技术优势,充分运用多项式计算方式,可以实现对相关函数与数据的有效传输。
1.2自适应均衡技术特点数字信号传输中,需充分考虑码间干扰所造成的影响,通常,出现干扰问题时,很容易对数据流中相关数据造成负面的影响,进而出现信号失真问题。
随着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信道均衡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在短波通信中,可以充分发挥自适应均衡技术优势,以避免短波通信中出现信号失真的情况,保证短波通信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
短波通信中的自适应均衡技术研究摘要:文中给出了均衡问题的数学描述,综述了实现均衡的方法,讨论了基于LMS和基于RLS的自适应均衡算法。
关键词:短波通信;自适应均衡;算法短波通信主要使用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划分的九个无线电通信频段中的第7频段——高频频段(包括3至30MHz),因此,短波通信又常称为高频通信。
短波通信可以利用地被,但主要要是利用天波。
无线电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的部分称为地被(或地表波)。
短波地波受地面吸收而衰减的程度,比长波和中波大,而且受地面电气特性的影响也较大,故短波地波只适用于近距离通信。
短波通信技术成熟,传播距离远,不需转发器就可实现超视距通信,体积小、成本低,被广泛地应用于政府、气象、商业等部门。
近年来,卫星、光纤通信等技术发展迅速,可实现大带宽、高质量的远距离传输,在很多性能上优于短波通信,一度出现短波通信受冷落的局面。
但相对于卫星易毁性的缺点,短波通信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具有不易被摧毁的中断系统——电离层,因此短波通信重新被人们所重视。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微处理器的发展和各种新技术如:自适应选频、自适应均衡、自适应速率控制等的应用,使得短波通信在克服多径衰落,改善通信质量,提高频率利用率和可通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
一、短波信道模型在短波信道上现有的被广泛接受的信道模型是窄带小于12kHz。
短波信道为时变多径衰落信道,典型的有:独立瑞利衰落模型、相关瑞利衰落模型、时变多径模型和Watterson模型。
广泛使用的Watterson模型是CCIR推荐的一种短波信道模型,但是它属于窄带信道模型,其有效带宽小于12KHz。
在Watterson模型的基础上人们作了改进,拓展成宽带模型。
但是这些改进的模型都不具有完整的理论分析和实测验证,因而并不具有权威性。
但是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适用的,因此研究这些模型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本文中短波信道模型就是基于Watterson模型建立起来的。
RF-9000F短波自适应数传电台组网方案一、概述:RF-9000F短波自适应电台是我公司独立开发的具有自动选频、数据传输的智能化多功能电台,实现了智能化自适应选频、无线网络寻呼及计算机数据在短波通信网上的高速传输,扩大了短波通信的应用领域,并可实现无人值守和数据文件的自动收发。
他完全改变了传统的短波无线通信电台的工作模式:双方建立通信线路的较好办法是事先预约好频率、时间呼叫表,然后在预约频率监听。
此方法不但工作强度大、费时费力,最可怕的是一旦出现约定频率通联不上,就能造成通信彻底中断。
而RF-9000F短波自适应电台所采用的现代通信中的高频自适应选频技术,则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传播媒质,能够适时地对系统的各个信道进行质量评估,择优选取工作频率进行通信。
免去了因单个频点信号差而失去联系的诸多烦恼。
短波自适应电台能够高效、实时自动选频通信,还可以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传输各种二进制文件及文本文件。
控制设备利用高速DSP专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采用选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克服了在无线信道上传输数据经常遇到的衰落、多径干扰、脉冲干扰、频率漂移等问题,是短波通信新的里程碑。
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我们提出以下组网方案:二、方案介绍:1、在系统中的主要通信地建立中心站,即指挥中心,设置为主台。
2、在各通信地建立分台,设置为分台。
3、主台、分台均设置自己的独立站址号(网内唯一)。
4、主台配置为:RF-9000F 一台, FP-757电源 一台,A-32全向天线一付,PC 机 一套, 通信软件一套。
分台配置为:RF-9000F 一台, FP-757电源 一台,AS-30全向天线一付,PC 机 一套, 通信软件一套。
三、方案框图:图一中心站 分站2 分站3 分站1 分站N四、工作过程介绍:系统主界面如图一所示本方案的工作过程如下:1、主站(设定为200号站)与分站1(设定为202号站)进行自适应通话:首先主站在计算机控制软件中点击“语音通信”该菜单快捷键为(Ctrl+K),鼠标单击该菜单后,弹出一对话框如下:点击“三角形”按扭后,弹出一对话框如下:选择对方站号(202号站),如要进行网呼,则需选择目标网站(300-319),如要进行全呼,则需选择全部站,点击“确定”按钮,弹出一对话框:选择自适应选频键链或指定频道键链单击“确定”后,控制器根据所选择的键链方式进行通话建链,建链成功后计算机喇叭发出声音,此时按空格键后即可通话。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信息化技术应用8 科学与信息化2021年2月上短波通信中的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分析谈新雅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14摘 要 短波通信具备了较强的抗摧毁和自主通信能力,并且其消耗资金相对较少,能够在较短时间之内完成相关信息的传输。
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即使距离较远,也能够完成信息传输工作。
但是任何一个事物在研究过程中,都需要正视其中所存在的弊端。
若想能够有效避免因其弊端存在而导致相关问题的发生,便需要充分借助到均衡技术的优势,降低这些缺陷对工作所产生的影响。
由此可见:研究短波通信中的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希望本篇文章的发表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产生一定启示,以此来推动短波通信的深层次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 短波通信;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短波通信的应用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关系。
当前阶段,在天气预报、信号传递、信号传送等多个领域和行业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在进行短波通信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影响,导致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失真现象,甚至在部分工作环节中还出现了数据丢失问题,严重影响了其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
为此,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结合短波通信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解决,并且结合均衡技术的优势,为短波通信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1 自适应均衡器技术概述1.1 自适应均衡技术基本原理当前阶段,在自适应均衡技术应用中,常见结构主要有横向结构、格型结构,并且通过其他一系列的延迟线相结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自适应均衡结构。
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横向均衡器。
在应用均衡技术工作中,若想能够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便需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平台构建和费用消耗等方面的内容。
线性横向均衡器作为当前阶段工作中应用比较简单方便并且限制性作用较小的均衡器,主要结合了前馈延时技术的优势,并结合多项式计算方式的积极作用,完成对相关函数和数据的传输[1]。
短波通信中的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作者:赵禹智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8期【摘要】社会发展中,信息高速交互需求明显提升,短波通信被渗透在各个领域中。
但是为保证短波信号传输质量,还应确保短波通信期间信道的均衡。
因此,文章对短波通信中,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的实践展开讨论,以此优化短波通信方案,减少短波信道内部的信号干扰。
【关键词】自适应;短波通信;信道均衡;技术引言:短波通信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基本介质为电离层、通信端口的地面。
但随着短波通信渠道的扩展,信号衰落问题尤为突出,要求相关人员应用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针对性解决短波信号抗干扰问题,保证短波通信期间数据、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一、短波通信相关概述短波通信属于无限电通信技术,通信过程中波长通常会控制在10~100m,波长频率在3~30MHz。
相较于中波通信、长波通信,短波可借助天波、物体表面波传播通信数据,且在传播过程中,因短波高频率、易被地面吸收特点,短波通信抗损能力强。
但短波表面波传播距离较短,所以常用语广播设备通信、短距离交互终端通信。
但是在技术人员通过电离层促进短波反射时,短波通信可转变为天波,整体频率增高,继而可在较长距离中连接无线通信装置[1]。
二、短波通信中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需求电离层反射是短波通信的作用机理,并且在电离层支撑短波进行无线通信时,电离层本身的色散、不均匀、随机、各向异性等特点,可确保短波通信稳定性,使其时空性介质不被为外界因素摧毁。
但是,短波传输期间,其传输信道衰落现象明显,信号频率会伴有较为明显的选择性衰落现象,导致通信信号易受干扰[2]。
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是短波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可进一步确保短波信道运行可靠性,减少外部环境、内部码间对通信信道的干扰。
然而在应用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时,仍需基于LS格型算法,改变短波通信系统内信道计算量,优化系统通信信号处理特性,提升信道均衡、自动收敛效率。
在该算法的支撑下,短波通信可借助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快速处理信号传输中的反向误差,灵活运用均衡器,分离信道层数据,保证短波信道内部信号作用的模块性、整体性。
短波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本文在介绍软件无线电基本理论以及在短波电台中频数字化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典型芯片对软件无线电中核心的数字变频技术进行讨论,对原来的模拟通信系统进行更新,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给出一种短波电台中频数字化设计方案,采用短波单边带调制对该方案进行了测试,结果验证了新的短波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在性能指标上有大幅度的提升。
跳频是最常用的扩频方式之一,其工作时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规律进行离散变化的通信方式,也就是说,通信中使用的载波频率受伪随机码的控制而随机跳变。
从通信技术的实现方式来说,“跳频”是一种用码序列进行多频频移键控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码控载频跳变的通信系统。
从时域上来看,跳频信号是一个多频率的频移键控信号;从频域上来看,跳频信号的频谱是一个在很宽频带上以不等间隔随机跳变的。
本设计中的自适应跳频系统是在常规自适应跳频系统的基础上,实时地去除固定或半固定干扰,从而自适应地自动选择优良信道集,进行跳频通信,使通信系统保持良好的通信状态。
也就是说,它除了能实现常规跳频系统的功能之外,还能实现实时的自适应频率控制和自适应功率控制功能。
与定频通信相比,跳频通信比较隐蔽也难以被截获。
同时,跳频通信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即使有部分频点被干扰,仍能在其他未被干扰的频点上进行正常的通信。
由于跳频通信系统是瞬时窄带系统,它易于与其他的窄带通信系统兼容,即跳频电台可以与常规的窄带电台互通,有利于设备的更新。
随着微电子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来存在的频率合成器和跳频同步等难题已经解决,与自适应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跳频系统的性能。
各种新颖的跳频实现方法也不断地被应用,软件无线电的应用为跳频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目前单载波短波通信传输速率已达到9600波特,对均衡的要求很高,若要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已经很难了,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并行体制调制解调器采用OFDM技术,它通过加入保护间隔,能够将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转化为平衰落信道,具有较强的抗ISI能力,降低均衡的复杂度。
论短波频率自适应通信技术作者:胡熠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第29期摘要短波通信是一种无线电通信方式,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灵活等优点,因此是近、中、远距离军用、民用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信数字化、通信系统网络化、通信业务综合化是短波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系统兼容、网络互通以及高可靠性、有效性、强抗毁性,成了通信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
由于短波信道的特殊性,如何实时选频以及频率复用等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
关键词短波;频率自适应;通信技术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起,出于对卫星安全等方面的考虑,短波通信重新受到重视,许多国家加大了对短波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近年来,由于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短波通信技术和装备的更新换代,原有的缺点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克服,通信质量大大提高,形成了现代短波通信新技术、新体制,短波通信正走向复兴。
这其中,最重要和显著的技术进步,就是短波自適应技术。
1 问题的提出有关统计显示,即使在夜间通信环境最坏的情况下,短波频段也有4%左右的无噪声信道,而中午约有27%的信道干扰很小或不存在干扰。
所以,实时避开干扰,找出具有良好传播条件的无噪声信道是提高短波通信质量的主要途径,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采用自适应技术。
2 短波自适应通信的技术发展阶段广义地讲,短波自适应包括频率自适应、功率自适应、传输速率自适应、分集自适应、自适应均衡及自适应调零天线等。
短波自适应通信经历了短波频率管理、2G-ALE两个成熟阶段,正向3G-ALE发展。
2.1 频率管理系统实现短波自适应的基本方法,是利用RTCE技术来测量和分析各种信道参数,根据综合分析和计算结果,建立工作在最佳频率上的通信链路。
根据所采用的技术不同,RTCE可分为电离层脉冲探测、电离层调频连续波探测(Chirp)、导频探测、8FSK信号探测等,其中8FSK探测是目前自适应电台使用最广泛的信号格式。
短波频率管理系统探测结果可以反映整个短波频段的频率资源情况,已经制成商业软件出售。
短波自适应通信方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短波通信作为传统通信方式之一,因其独特的优势,依然在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天,我将结合自己十年方案写作的经验,为大家带来一份关于短波自适应通信的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通信需求日益旺盛。
然而,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短波通信面临着信号衰减、多径效应等问题,导致通信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短波自适应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本项目旨在研究并实现一种短波自适应通信方案,提高短波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技术目标1.实现信号实时监测与调整,适应复杂电磁环境。
2.提高短波通信的抗干扰能力,降低误码率。
3.优化通信协议,提高通信效率。
4.实现自适应功率控制,降低发射功率,延长通信距离。
三、方案设计1.硬件设计发射端:包括短波发射机、功率放大器、调制器等;接收端:包括短波接收机、解调器、信号处理器等;传输介质:短波天线、馈线等;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控制软件等。
短波发射机:选择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短波发射机;功率放大器:选择线性度好、效率高的功率放大器;调制器:选择具有高精度、低误码率的调制器;解调器:选择具有高灵敏度、低噪声的解调器;信号处理器:选择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天线:选择适合短波通信的天线。
2.软件设计(1)通信协议设计:采用自适应调制技术,根据电磁环境实时调整调制方式;采用自适应功率控制技术,根据通信距离和信号质量实时调整发射功率;采用前向纠错编码技术,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2)控制系统设计:采用实时监测技术,实时监测通信信号质量,调整通信参数;采用智能控制算法,实现通信系统的自适应调整;采用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用户操作和维护。
3.系统集成与测试(1)系统集成:将各硬件模块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将控制软件烧录到微处理器中;对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各部分工作正常。
在不同电磁环境下,测试通信系统的性能;对通信系统进行长时间运行测试,检验其稳定性和可靠性;针对不同场景,测试通信系统的适应能力。
短波通信自适应选频的研究通过对短波信道实际采集数据的统计分析,验证了干扰信道条件下频率分布具有“多孔性”和各频点干扰电平具有“瞬时”稳定性,提出基于干扰电平最小的短波自适应实时选频算法。
该算法根据信道的干扰情况自动调节选频门限,能够更精确地反映短波信道干扰情况的实时特性,选频精确度更高,具有抗“突发性”干扰能力。
最后通过实验仿真证明此选频算法是正确的、可行的。
实时选频,短波信道,自适应选频算法,抗干扰通信短波自适应通信技术主要是针对短波信道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频率自适应技术,通过在通信过程中,不断测试短波信道的传输质量,实时选择最佳工作频率,使短波通信链路始终在传输条件较好的信道上。
短波选频的目的是为了在当前十分拥挤的短波干扰信道中寻找出能可靠通信的频率,即“安静信箱”,这就用到了实时信道监测与分析技术。
实时信道监测与分析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干扰信道条件下频率和时间的“多孔性”分布特征,实时寻找未受干扰的“安静信箱”。
然后使用这些被选出的安静信箱进行数据通信。
频率自适应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通信与探测分离的独立系统和探测与通信为一体的频率自适应系统。
融探测与通信为一体的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是近年来微处理器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
该系统对短波信道的探测、评估和通信一起完成,能实时选择出最佳的短波通信信道,减少短波信道的时变性、多径性和噪声干扰对通信的影响,使短波通信的频率随信道变化自适应地变化,确保通信始终在质量最佳的信道上进行。
频率自适应系统根据是否发射探测信号可分为主动选频系统和被动选频系统,主动选频系统需要发射探测信号来完成自适应选频;被动选频系统不需要发射探测信号而是通过某种方法计算出信道中的可用频段,进而在该可用频段内再通过某种算法测量出若干个安静频率作为通信频率。
由于被动选频不需要发射装置,接收简单、成本低。
通常在选择出可用频率(安静信箱)后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是一种瞬间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方式是把自适应选频技术、高速调制解调技术和分组报文及分组跳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高频自适应抗干扰通信系统。
短波跳频电台的自适应调制与解调算法研究短波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无线通信方式,自适应调制与解调算法的研究对于提高通信质量和抗干扰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章将深入探讨短波跳频电台的自适应调制与解调算法,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短波跳频电台在传输过程中遭受多种干扰噪声的影响,如多径衰落效应、多普勒频移、噪声等。
为了克服这些干扰,自适应调制算法被引入。
自适应调制算法通过根据信道状态和噪声水平动态地选择合适的调制方案,从而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短波跳频电台的自适应调制算法。
1. 自适应调制算法的基本原理自适应调制算法是基于感知图谱的,其基本原理是将一系列可能的调制方式映射到感知图谱空间中,通过计算得到每种调制方式的能量分布。
然后,根据通信环境的特点和需求,通过最大化能量分布的方法来选择最佳调制方式。
这种算法能够使系统在不同的通信环境下自由切换调制方式,从而获得更好的通信效果。
2. 自适应调制算法的关键技术在自适应调制算法中,关键的技术包括信号感知、调制方式选择和参数优化。
信号感知是自适应调制算法的第一步。
该过程通过采集信号样本,获取信道状态、噪声水平和干扰程度等信息。
常用的信号感知方法有能量检测法、相关检测法和调制识别法。
根据感知到的信道状态,可以确定合适的调制方式。
调制方式选择是自适应调制算法的核心步骤。
在感知图谱空间中,通过计算每种调制方式的能量分布,可以根据能量分布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
通常采用最大能量法、最小误差法和最大信噪比法等来选择调制方式。
参数优化是自适应调制算法的最后一步。
根据通信环境的特点,通过对调制参数的优化来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
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神经网络等。
3. 自适应解调算法的基本原理自适应解调算法是根据信道状态和噪声水平动态地选择合适的解调方式。
与传统的固定解调方式相比,自适应解调算法能够在不同的通信环境下自动调整解调方式,从而提高解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短波电台自适应的实现作者:庄乾波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5年第14期庄乾波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摘要】本文总结了短波自适应通信的实现过程,并就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短波通信自适应短波电台 508 短波综合业务终端 LQA ALE一、系统概述短波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使用灵活机动、组网性能好的独特优点。
短波自适应通信网是覆盖范围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中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网。
该系统对于提高通信能力和应急通信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短波系统采用了新型自适应控制器,并开发了相应的主控软件,配合508 综合业务终端使用,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综合性能。
二、短波自适应的工作原理短波自适应电台可以通过链路质量分析(LQA)和自动链路建立(ALE)两种重要手段使通信在最佳信道上进行。
2.1 链路质量分析(LQA)链路质量分析是一种实时信道质量估计技术。
对信道LQA 就是对信道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然后对信道的质量进行评分并将信道从最佳到最差排序。
通信时可根据LQA 矩阵中各信道的排列次序,择优选取工作频率。
船与基站主要进行点对点通信,两个电台之间进行双向的LQA 的基本过程如下:第一步,探测呼叫。
主叫台通过某一信道向目标台发出探测信号(包括主叫台和目标台识别地址的编码信号)。
目标台识别后,接受并测量其信号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下来。
第二步,应答。
目标台在同一信道上向主叫台发出应答信号,其中包含来自主叫台探测信号的质量评分信息。
主叫台接受并记录该信息,同时对来自目标台的应答信号的质量进行测量、评分和纪录。
这样,主叫台就掌握了通过该信道双向传输信号的质量评分,从而得到该信道的质量总评分。
第三步,确认。
主叫台再次通过该信道向目标台发出信号,其中包含对该信道的质量总评分信息,从而保证主叫台和目标台关于该信道的质量评分记录完全一致。
至此,对一个信道的双向LQA 过程结束。
双方又开始对另一个信道按上述“探测呼叫——应答——确认”这三个步骤进行双向LQA。
基于传播损耗的短波自适应快速建链短波通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等领域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带宽窄、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然而,由于短波信号容易受到大气层传播损耗的影响,导致短波链路的质量十分不稳定。
基于传播损耗的短波自适应快速建链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
传播损耗使得短波信号的传输距离随着时间和大气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而在传统的短波通信中,建立链路的方式是静态的,即预先配置好一些链路,然后根据通信需求选择其中一个链路进行数据的传输。
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一旦链路的质量发生变化,例如由于大气层传播损耗的影响导致信号强度降低或者噪声增加,就需要重新选择一个新的链路,耗时长且不够及时。
因此,在高强度抗干扰场合下,就需要更快速、更灵活的链路选择。
基于传播损耗的短波自适应快速建链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传播损耗来自适应调整短波通信链路。
当有数据需要传输时,系统会自动调整链路,选择传输质量最佳的链路进行数据传输,避免了传统静态链路的弊端,提高了短波信号的传输效率。
这种自适应调整链路的方式,可以随时根据信号质量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短波通信质量更加稳定。
在基于传播损耗的短波自适应快速建链技术中,传播损耗被视为链路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
通过实时监测损耗值的变化,系统可以自动选择最优的链路。
具体地说,系统利用收发信机之间的传播损耗,计算出每条可用链路的损耗值。
然后,根据损耗值大小即可选择最优的链路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提高了短波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效率。
同时,在链路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的保障。
总的来说,基于传播损耗的短波自适应快速建链技术是一种十分优秀的短波通信技术。
它能够自动调整链路,选择传输质量最佳的链路进行数据传输,避免了传统静态链路的弊端,提高了短波信号的传输效率。
在军事、民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RF-9000F短波自适应数传电台组网方案
一、概述:
RF-9000F短波自适应电台是我公司独立开发的具有自动选频、数据传输的智能化多功能电台,实现了智能化自适应选频、无线网络寻呼及计算机数据在短波通信网上的高速传输,扩大了短波通信的应用领域,并可实现无人值守和数据文件的自动收发。
他完全改变了传统的短波无线通信电台的工作模式:双方建立通信线路的较好办法是事先预约好频率、时间呼叫表,然后在预约频率监听。
此方法不但工作强度大、费时费力,最可怕的是一旦出现约定频率通联不上,就能造成通信彻底中断。
而RF-9000F短波自适应电台所采用的现代通信中的高频自适应选频技术,则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传播媒质,能够适时地对系统的各个信道进行质量评估,择优选取工作频率进行通信。
免去了因单个频点信号差而失去联系的诸多烦恼。
短波自适应电台能够高效、实时自动选频通信,还可以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传输各种二进制文件及文本文件。
控制设备利用高速DSP专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采用选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克服了在无线信道上传输数据经常遇到的衰落、多径干扰、脉冲干扰、频率漂移等问题,是短波通信新的里程碑。
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我们提出以下组网方案:
二、方案介绍:
1、在系统中的主要通信地建立中心站,即指挥中心,设置为主台。
2、在各通信地建立分台,设置为分台。
3、主台、分台均设置自己的独立站址号(网内唯一)。
4、主台配置为:RF-9000F 一台, FP-757电源 一台,A-32全向天线一付,
PC 机 一套, 通信软件一套。
分台配置为:RF-9000F 一台, FP-757电源 一台,AS-30全向天线一付,
PC 机 一套, 通信软件一套。
三、方案框图:
图一
中心站 分站2 分站3 分站1 分站N
四、工作过程介绍:
系统主界面
如图一所示本方案的工作过程如下:
1、主站(设定为200号站)与分站1(设定为202号站)进行自适应通话:首先主站在计算机控制软件中点击“语音通信”
该菜单快捷键为(Ctrl+K),鼠标单击该菜单后,弹出一对话框如下:点击“三角形”按扭后,弹出一对话框如下:
选择对方站号(202号站),如要进行网呼,则需选择目标网
站(300-319),如要进行全呼,则需选择全部站,点击“确定”按钮,弹出一对话框:
选择自适应选频键链或指定频道键链单击“确定”后,控制器根据所选择的键链方式进行通话建链,建链成功后计算机喇叭发出声音,此时按空格键后即可通话。
如果选择的是网呼,则可以与网内各个成员进行通话,如果选择的是全呼,则可与本系统中的各个网内成员进行通话。
2、主站(设定为200号站)与分站1(设定为202号站)进行数据传输:
发送文件
该菜单快捷键为[Ctrl+J],鼠标单击该菜单后弹出一对话框如下:
选中对方站号,单击“确定”键后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
在打开文件对话框中选择要发送的文件,单击“打开”键,弹出一对话框选择自适应选频键链或指定频道键链单击确定后,控制器根据所选择的键链方式进行建链,建链成功后即可开始文件发送;单击“取消”键,则取消上述操作。
对方收到文件后,存在应用程序所在目录下的“JS”子目录的“R+发方站号”的子目录下(如:发方站号为102,则收方收到的文件就存在应用程序所在目录下的“JS”子目录的“R102”子目录下)。
3、其它台站的通信过程与以上方法一样,如分站2与中心站通信,分站1与分站2之间的通信等,这里不再重述。
4、另外本方案中的各站还可实现:报文传输、短消息对话等功能,具体操作参见使用说明书。
五、电台技术指标、各台站天线技术指标、天线的架设:
1、电台技术指标:
1)频率范围:发射: 1.8-29.99999MHz
接收: 0.5-29.99999MHz
2)电台工作模式:单边带(SSB),等幅报(CW),调幅(AM),移频键控(FSK、AFSK)
3) 工作温度: -20℃~+60℃
4) 电压需求: 13.6VDC±15%(负极接地)
5) 频率稳定度:±0.5ppm(-20℃~+60℃)
6) 接收灵敏度: SSB/CW/FSK(10Db S/N) 0.25μV
7) 音频输出:大于3.5W(4Ω 10%)
8) 射频功率输出:SSB/CW/FSK: 100W
9) 麦克风阻抗: 600Ω
10) 自适应容量:网络数≤20 站地址数≤200 单网最大站址数≤30
11) 自适应守侯扫描速率:5频道/秒或2频道/秒
12) 数据传输速率: 2400bps 1800bps 1200bps 600bps 300bps 150bps 75bps (自动升降)
13) 差错控制:前向纠错使用卷积码,维特比译码。
数据分组传输选择重发反馈。
14) 自适应数传调制模式:8FSK和MPSK(M=2,4,8)
15) 极低速数据传输模块,信噪比优于-18dB时,进行短数据信息的传输。
16) 速率有: 800字节/分钟、400字节/分钟、200字节/分钟、100字节/分钟、50字节/分钟。
17) 尺寸(宽×高×长):270×96×271mm
2、AS-30天线: 属短波宽频带天线,可直接与短波电台连接而不用天线调谐器调谐。
主要技术指标:
1)频率范围:2-30MHz
2)额定功率:150W(PEP)
3)输入阻抗:50Ω
4)驻波比:<2:1(典型值)
5)长度:25米
6)承受风力:八级
7)环境温度:-40℃—+65℃
具体架设方法如下图:
方向朝向主通信方向
次通信方向
注:天线应离开障碍物4米以上。
3、A-32天线:短波全频带天线,可水平架设,也可倒“V”架设。
辐射体采用全不锈钢丝组成独特的三线偶极结构,以此
保持了较高的辐射效率和极佳的驻波比。
适合于军警
用,是选频、跳频等先进短波电台配套首选天线。
主要技术指标:
1).频率范围:1.5-30MHz
2.)额定功率:250W(PEP)
3.)输入阻抗:50Ω
4.)驻波比:优于2:1(极个别点除外)
5.)长度:30米
6.)装箱尺寸:1.5*0.35*0.2米
7.)装箱重量:7kg(含25米电缆)
架设方式1:水平架设(方法同上,略)
架设方式2:倒V架设(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