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清单统计工具使用手册v1.2
- 格式:pdf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7
1、工具的构成2、数据输入(2013年7月,版本2.1)本工具由六张工作表组成:工具介绍、基本情况、能源消费结构表、能源消费结构附表、排放量估算和 结果分析。
“工具介绍”工作表包含对本工具的目的、使用说明和局限性的介绍。
企业先在“基本情况”工作表填入企业的基本情况,然后将能耗数据输入“能源消费结构表”和“能源消费结构附表”, 本工具会根据公式在后台计算出每一项能源消耗相应的温室 气体排放量并反映在“排放量估算”工作表中。
在“结果分析”工作表里,可以看到按《企业标准》要求格式排列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结果以及相对应的分析图表。
若企业没有输入数据,则不会显示图表。
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使用目的本工具是基于中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表2:能源消费结构表“和”表2-1:能源消费结构附表“的格式编制而成。
本工具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根据国际通用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企业标准》)核算由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CO 2),甲烷(CH 4)和氧化亚氮(N 2O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协助企业识别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本工具随附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指南》)提供了工具计算过程和所采用排放因子数据的说明。
使用说明工具里面并没有涵盖。
本工具涵盖的排放范围可参见《指南》第2章表2.2。
关于范围一、二和三的定义可以参考《企业标准》第四章。
《企业标准》可在以下网址免费下载:Disclaimer: These Spreadsheets and associated materials have been prepared with a high degree of expertise and professionalism, an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preadsheets provide a useful and accurate approach for calcula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However, the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their development, including WRI, WBCSD, and any other organization involved, collectively and individually, do not warrant these Spreadsheets for any purpose, nor do they的排放量。
边框颜色说明:代表只属于XX1厂区
代表XX1和XX2,XX3共用区域
代表完全不属于XX1,完全排除区域
4.1本公司的组织边界的确定是基于控制权原则。
因食堂使用的石油液化气、冰箱、空调及电力等资
源均由承包商控制,宿舍员工使用的石油液化气由员工自行购买,属于其它间接排放,组织无法控制,活动数据不纳入此次盘查。
4.2共用区域分配原则:因公司所有用电、用油主要为生产所消耗,办公及生活区域消耗较少,故所
有用电、用油分配原则以各公司生产车间占用面积比例为原则,九个生产车间中XX1占了五个,
故所有活动数据均须乘以九分之五为XX1活动数据。
2014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主要计算方法
2014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室气体清单范围确定:确定需要计算的温室气体种类和源的范围。
通常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氮氧化物(NOx)、氟利昂气体(HFCs)、气体绝缘开关(SF6)等。
2. 统计能源消耗:收集能源消耗数据,包括能源供应和使用的主要行业、部门和活动。
能源消耗数据通常包括燃煤、石油、天然气等各种能源的使用量。
3. 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统计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工业过程中的燃烧、化学反应过程以及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4. 农业和畜牧业排放:包括农作物生产、农田灌溉、化肥使用、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等。
这些排放主要来自于土壤中的甲烷排放和畜牧业产生的甲烷和氮氧化物等。
5. 废弃物管理:包括城市垃圾处理、废水处理以及工业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6. 温室气体清单计算:将上述数据综合起来,利用国际公认的计算方法和模型,对不同源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估算和计算。
这些计算方法通常基于国家和国际的温室气体清单计算指南,如联合国温室气体清单框架(IPCC)。
需要指出的是,温室气体清单计算方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和科学模型。
因此,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的行业和部门,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上所列只是主要计算方法的一般步骤,实际的计算过程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
EX-ACT用户快速指南评估聚焦农业部门温室气体减排P u b l i c D i s c l o s u r e A u t h o r i z e dP u b l i c D i s c l o s u r e A u t h o r i z e d摘要根据新的《世界银行集团环境战略》(2012),从2014年财年(2013年7月)起,世界银行所有的投资项目都必须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碳足迹测量”)。
事前核算碳收支工具(EX-ACT)将是农业部门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工具。
EX-ACT是一个基于土地的核算体系,估算土地的碳存量变化(即二氧化碳排放量或封存量)以及每单位土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用每年每公顷二氧化碳当量吨数表示。
EX-ACT可广泛运用于农业、林业和土地使用变化领域的发展项目,包括涉及气候变化缓解、牲畜、森林管理、土地用途变化、流域开发、生产系统集约化和粮食安全的项目。
EX-ACT有助于项目设计者评估并优先考虑从经济和气候变化缓解角度来讲效益较高的项目活动。
《EX-ACT快速指南》概述并解释了应用和利用事前核算碳收支工具的方法、结果和数据需求。
本指南是对更全面的《EX-ACT用户手册》的补充,旨在指导世界银行领先用户更熟练地独立使用该工具。
∙EX-ACT网站:/tc/exact∙免费获取工具:/tc/exact/carbon-balance-tool-ex-act∙《EX-ACT用户手册》及《EX-ACT快速指南》:/tc/exact/user-guidelines摘要 (2)1) 概览 (2)2) 事前核算碳收支工具 (2)A.什么是EX-ACT? (2)B.目标用户 (2)C.EX-ACT的基本结构 (2)D.情景构建 (3)3) EX-ACT的结果 (4)A.解释结果 (4)B.利用结果 (7)4) EX-ACT所需数据 (8)A.选择哪些模块与拟建项目相关 (8)B.所需数据概览 (9)5) 构建基本情景 (11)6) 数据录入简要指南 (11)A.下载地址,如何开始 (11)B.导航栏 (11)C.EX-ACT颜色代码 (12)D.概述模块 (12)E.专题模块的数据录入 (13)2012年11月,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一致同意用一套遵循国际最佳实践的既定方法对项目进行温室气体核算。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引用引言: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境挑战,国际社会正在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建设低碳、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温室气体清单是评估气候变化影响的基础,是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基础。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全球最权威的气候变化研究机构,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为各国制定本国清单提供了指导。
本文将对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各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一、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定义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是指根据国家发展和经济状况、能源结构、气候条件等因素,利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对某一特定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识别、汇总、估算、审核、报告和核算的全过程。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包括把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排成清单,并估算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旨在为各国建立和实施清单提供指导,从而推动各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全过程。
- 帮助各国开展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识别、汇总、估算、审核、报告和核算工作;- 推动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使各国能够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促进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提高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调性和效果。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涉及前言、引言、概述、基础数据和情况、温室气体清单的建立、对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评估和管理和最终考虑事项。
具体而言,各部分内容包括:1. 前言前言是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引导部分,主要介绍本指南的目的、范围、使用方式和配套文件。
2. 引言引言主要阐述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背景、工作原则和应用情况。
3. 概述概述部分主要介绍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估算的基本概念、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组成、排放量识别和估算的方法,以及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估算中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4. 基础数据和情况基础数据和情况部分主要介绍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估算所需的基础数据和说明,包括数据来源和收集方法、国家统计信息和能源统计信息、排放因子和不确定性等。
1、工具的构成2、数据输入(2013年7月,版本2.1)本工具由六张工作表组成:工具介绍、基本情况、能源消费结构表、能源消费结构附表、排放量估算和 结果分析。
“工具介绍”工作表包含对本工具的目的、使用说明和局限性的介绍。
企业先在“基本情况”工作表填入企业的基本情况,然后将能耗数据输入“能源消费结构表”和“能源消费结构附表”, 本工具会根据公式在后台计算出每一项能源消耗相应的温室 气体排放量并反映在“排放量估算”工作表中。
在“结果分析”工作表里,可以看到按《企业标准》要求格式排列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结果以及相对应的分析图表。
若企业没有输入数据,则不会显示图表。
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使用目的本工具是基于中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表2:能源消费结构表“和”表2-1:能源消费结构附表“的格式编制而成。
本工具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根据国际通用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企业标准》)核算由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CO 2),甲烷(CH 4)和氧化亚氮(N 2O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协助企业识别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本工具随附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指南》)提供了工具计算过程和所采用排放因子数据的说明。
使用说明工具里面并没有涵盖。
本工具涵盖的排放范围可参见《指南》第2章表2.2。
关于范围一、二和三的定义可以参考《企业标准》第四章。
《企业标准》可在以下网址免费下载:Disclaimer: These Spreadsheets and associated materials have been prepared with a high degree of expertise and professionalism, an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preadsheets provide a useful and accurate approach for calcula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However, the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their development, including WRI, WBCSD, and any other organization involved, collectively and individually, do not warrant these Spreadsheets for any purpose, nor do they的排放量。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1. 背景介绍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管理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指南,以监测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是其中之一,它是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重要工具。
2. 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定义及意义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是对国家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系统监测和报告的指南。
它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帮助国家了解温室气体的排放来源和分布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温室气体排放的监管和减少。
3. 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编制范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编制范围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这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费、农业活动等各个领域。
通过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对各个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监测和报告。
4. 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标准和方法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方法。
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和排放因子,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统计和报告系统,对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监测和报告。
5. 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实施和监管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实施和监管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监测机构和网络,对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
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处罚制度,以促使各个单位和个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6. 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优势和挑战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挑战。
优势在于可以为各个行业和部门提供一套统一的监测和报告标准,促进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的公开透明。
也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数据获取困难、监管不力等挑战。
7. 结语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作为一项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报告工具,对于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州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1. 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各国和各地区都开始重视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和管理。
作为一个州级政府,制定并实施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是非常重要的。
2. 目的本指南的目的是为州级政府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以便编制和管理它们的温室气体清单。
通过编制准确和详尽的清单,州级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控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减少排放量。
3. 温室气体清单的要素州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应包括以下要素:3.1 温室气体种类州级清单应明确列出各种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
可以根据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确定清单中的温室气体种类。
3.2 温室气体排放源对于每种温室气体,应明确列出排放源。
这些源可能包括工业设施、交通运输、能源生产等。
应该尽可能详尽地列出各个领域的排放源,并定期更新清单。
3.3 排放量数据对于每个排放源,应该记录并报告排放量数据。
数据可以基于实际测量、模型估算或行业数据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清单的输出应该包含排放量数据的汇总和统计信息。
4. 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步骤为了达到准确和完整的温室气体清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编制:4.1 数据搜集收集各个排放源的数据,包括直接测量数据和间接估算数据。
可以与相关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4.2 数据记录和验证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包括数据来源、计量单位和时间范围等信息。
同时,需要进行数据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3 数据分析和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各个排放源的排放量。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或模型来辅助分析过程,并生成排放量数据的汇总信息。
4.4 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根据步骤3.1至3.3中的要素,编制出完整的温室气体清单。
清单应具备清晰的结构和易于理解的格式,包括温室气体种类、排放源和排放量数据等。
4.5 清单更新和监测定期更新温室气体清单,以反映最新的排放情况。
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及报告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介绍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及报告标准的概念和应用,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对现代企业在温室气体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通过正确核算和报告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可以为企业合规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及形象塑造做出贡献,同时推动低碳经济转型与能源管理优化。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给出了整篇文章的概述,包括了目标、框架、主题内容等。
其次,在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从基本原理到主要指标和计算方法,并探讨应用范围和限制。
第三部分将聚焦于温室气体报告标准,概述国际标准以及不同行业中的报告要求比较,并探讨标准化过程与发展趋势。
在第四部分,将阐述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的重要性和益处,包括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高企业竞争力与市场形象塑造的作用以及推动低碳经济转型和能源管理优化的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及报告标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概述,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和报告标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应用。
通过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和解释,本文力图使读者对这一领域有更全面、系统且深入的认识。
同时,文章也旨在强调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对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企业竞争力提升以及重点产业低碳经济转型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
2. 温室气体核算方法2.1 基本原理温室气体核算是指通过对企业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定量衡量和计算,以评估企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程度。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国际公认的温室气体测量和计算方法,将所有与企业活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加以汇总。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 等多种气体。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二○一一年五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能源活动 (3)一、概述 (3)二、化石燃料燃烧活动 (5)三、生物质燃烧活动 (19)四、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逃逸排放 (20)五、石油和天然气系统逃逸排放 (21)六、能源部门清单报告格式 (23)七、电力调入调出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核算 (24)第二章工业生产过程 (26)一、概述 (26)二、水泥生产过程 (26)三、石灰生产过程 (28)四、钢铁生产过程 (29)五、电石生产过程 (31)六、己二酸生产过程 (32)七、硝酸生产过程 (33)八、一氯二氟甲烷生产过程 (35)九、其他工业生产过程 (36)十、工业生产过程清单报告格式 (44)第三章农业 (46)一、概述 (46)二、稻田甲烷排放 (47)三、省级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量 (53)四、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 (57)五、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61)六、农业部门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格式 (68)第四章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 (69)一、概述 (69)二、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贮量变化 (71)三、森林转化温室气体排放 (79)四、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清单报告格式 (83)第五章废弃物处理 (84)一、概述 (84)二、固体废弃物处理 (85)三、废水处理 (93)四、清单报告格式 (102)第六章不确定性 (103)一、概述 (103)二、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及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 (103)三、量化和合并不确定性的方法 (105)第七章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08)一、概述 (108)二、质量控制程序 (108)三、质量保证程序 (111)四、验证、归档、存档和报告 (112)附录一:温室气体清单基本概念 (115)附录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汇总表 (118)附录三: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 (120)前言由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已经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目的提供燃料燃烧、工艺过程等的温室气体(GHG)直接排放量以及外购电力/蒸汽的GHG间接排放量计算方法及相关排放因子,并规范GHG管理工作内容和程序。
2适用范围总公司各所属单位。
3编制依据3.1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发改办气候[2011]1041号,20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2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3.3 《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2004,世界资源研究所(WRI)。
3.4 《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和指南》,(ISO14064-1),2006,国际标准化组织。
3.5 《油气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方法学纲要》,2009,美国石油学会(API)。
3.6 《中国海油温室气体盘查报告》,2011,总公司。
4释义4.1 GHG (Green House Gas,温室气体)指大气中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六种主要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 s)、全氟化碳(PFC s)和六氟化硫(SF6)。
本细则中的GHG特指前三种温室气体。
4.2全球增温潜值(GWP)指在100年的时间内,各种GHG的温室效应对应于相同效应的CO2的质量,可用二氧化碳当量CO2e表示。
CO2e = 某种温室气体排放量*该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值(GWP)GWP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本细则中提供的排放因子已考虑不同温室气体的GWP。
4.3 GHG活动水平数据指GHG排放可测量的值,如能源、燃料或电力的消耗量、物质的产生量等。
4.4 GHG排放因子指将GHG活动水平数据与GHG排放相关联的因子。
4.5直接GHG排放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源产生的GHG排放。
本细则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艺生产过程排放、装置部件泄露引起的逸散排放。
IPCC国家温室⽓体清单-V3-⼯业过程与产品使⽤第1章:导⾔第1章导⾔第3卷:⼯业过程与产品使⽤作者1.1 和 1.2 节Jochen Harnisch(德国)和 William Kojo Agyeman-Bonsu(加纳)1.3 和 1.4 节Timothy Simmons(英国)、Jos G. J. Olivier(荷兰)、Domenico Gaudioso(意⼤利)、Michael Gillenwater(美国)、Chia Ha(加拿⼤)、Leif Hockstad(美国)、Thomas Martinsen(挪威)、Maarten Neelis(荷兰)和 Hi-chun Park(韩国)1.5 节Deborah Ottinger Schaefer(美国)参加作者1.2 节Maarten Neelis(荷兰)、Jos G. J. Olivier(荷兰)和 Timothy Simmons(英国)1.3 和 1.4 节Martin Patel(荷兰)第1章:导⾔⽬录1 导⾔...............................................................................................................................................................1.4 1.1 导⾔.......................................................................................................................................................1.4 1.2 ⼀般和交叉性问题...............................................................................................................................1.71.2.1 ⼯业过程和燃料燃烧排放的定义...............................................................................................1.71.2.2 捕获和减排...................................................................................................................................1.71.2.3 前体............................................................................................................................................1.91.2.4 间接 N2O....................................................................................................................................1.91.2.5 国际数据来源.............................................................................................................................1.9 1.3 化⽯燃料⾮能源使⽤的性质...........................................................................................................1.121.3.1 使⽤类型..................................................................................................................................1.121.3.2 考虑原料和还原剂使⽤的化⽯燃料及其 CO2排放..............................................................1.131.3.3 炼油过程中的排放...................................................................................................................1.15 1.4 ⾮能源使⽤中 CO2完整性和分配的质量控制...................................................................................1.151.4.1 导⾔..........................................................................................................................................1.151.4.2 ⽅法的范围...............................................................................................................................1.161.4.3 完整性的质控...........................................................................................................................1.161.4.3.1 CO2完整性检查..............................................................................................................1.161.4.3.2 原料平衡检查..................................................................................................................1.201.4.4 报告和记录分配和完整性的质控...........................................................................................1.241.4.4.1 源于⾮能源使⽤的CO2的分配.............................................................................................1.241.4.4.2 源于⾮能源使⽤的 CO2的完整性........................................................................................1.25 1.5 在质量平衡与排放因⼦⽅式之间选择 ..........................................................................................1.271.5.1 导⾔..........................................................................................................................................1.271.5.2 质量平衡⽅式的优缺点...........................................................................................................1.271.5.3 排放因⼦⽅式的优缺点...........................................................................................................1.29 参考⽂献…………………………………………………………………………………………………..……1.31公式公式 1.1 总原料需求.........................................................................................................................................1.20第3卷:⼯业过程与产品使⽤图图 1.1⼯业过程和产品使⽤类别.................................................................................................................1.6图 1.2使⽤碳氢化合物原料制造产品时⼯业过程的⼀般材料平衡(任意选择的流量⼤⼩)。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二○一一年五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能源活动 (3)一、概述 (3)二、化石燃料燃烧活动 (5)三、生物质燃烧活动 (19)四、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逃逸排放 (20)五、石油和天然气系统逃逸排放 (21)六、能源部门清单报告格式 (23)七、电力调入调出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核算 (24)第二章工业生产过程 (26)一、概述 (26)二、水泥生产过程 (26)三、石灰生产过程 (28)四、钢铁生产过程 (29)五、电石生产过程 (31)六、己二酸生产过程 (32)七、硝酸生产过程 (33)八、一氯二氟甲烷生产过程 (35)九、其他工业生产过程 (36)十、工业生产过程清单报告格式 (44)第三章农业 (46)一、概述 (46)二、稻田甲烷排放 (47)三、省级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量 (53)四、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 (57)五、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61)六、农业部门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格式 (68)第四章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 (69)一、概述 (69)二、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贮量变化 (71)三、森林转化温室气体排放 (79)四、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清单报告格式 (83)第五章废弃物处理 (84)一、概述 (84)二、固体废弃物处理 (85)三、废水处理 (93)四、清单报告格式 (102)第六章不确定性 (103)一、概述 (103)二、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及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 (103)三、量化和合并不确定性的方法 (105)第七章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08)一、概述 (108)二、质量控制程序 (108)三、质量保证程序 (111)四、验证、归档、存档和报告 (112)附录一:温室气体清单基本概念 (115)附录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汇总表 (118)附录三: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 (120)前言由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已经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温室气体清单温室气体清单统计统计统计工具工具使用手册 V1.2目 录一、统计工具相关简介 (2)1.1 统计工具的使用范围 (2)1.2 统计工具的建立依据 (2)1.3 活动水平数据收集及统计流程 (2)1.4 统计工具内容 (2)1.5 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类型 (3)二、统计工具功能介绍 (4)2.1 统计工具封面 (4)2.2二级单位数据表 (4)2.3企业汇总数据表 (10)2.4 GHG清单(1) (11)2.5 GHG清单(2) (12)2.6 排放因子表及全球增温潜势(GWP)表 (12)2.7 过程排放明细表 (13)2.8 逸散排放明细表 (14)2.9废弃物处理明细表 (15)三、统计工具使用手册说明 (16)一、统计工具相关简介 1.1 统计工具的使用范围本统计工具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全资公司、地区公司及控股和参股的有温室气体排放的所有单位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
1.2 统计工具的建立依据本统计工具的建立依据国际标准ISO 16064-1及PAS2050的相关要求。
工具中引用的排放因子和GWP (全球增温潜势)直接或间接来源于IPCC-2006、《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9》及中国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相关数据。
1.3 活动水平数据收集及统计流程 (见图1)图1:活动水平数据收集及统计流程1.4 统计工具内容统计工具由封面及9个SHEET 表组成,9个SHEET表的内容如二级单位识别并确认排放源,收集数据,上报地区公司数据检查,汇总,量化,上报集团总部 企 业汇总各企业数集团总部数据统计与分数据分析下:01 二级单位数据表02 企业汇总数据表03 过程排放明细表04 逸散排放明细表05 废弃物处理明细表06 GHG清单(1)07 GHG清单(2)08 排放因子09 全球增温潜势(GWP)1.5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类型在收集活动水平数据时应先识别排放源和排放源的类型,按标准规定排放源的类型分为:直接排放能源间接排放其他间接排放(不在本次统计范围内)排放源类型见图2。
图2: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类型二、统计工具功能介绍 2.1 统计工具封面企业需在封面填报统计年份、单位名称、单位地址、填报人及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见图3)。
图3:统计工具封面2.2二级单位数据表统计工具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对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的温室气体活动水平数据进行收集。
1直接排放直接排放:: 燃料燃烧燃料燃烧排放排放排放;; 过程排放过程排放;; 逸散排放逸散排放;; 废弃物处理(废气、废水废水、、固体废弃物体废弃物))排放排放。
2能源间接排放能源间接排放::输入输入//输出输出电力电力电力排放排放排放;; 输入输入//输出输出蒸汽蒸汽蒸汽排放排放排放。
3其他间接排放其他间接排放::外购新鲜水产生的排放外购新鲜水产生的排放;; 外购原材料或初级材料所产生的排放所产生的排放;;非本企业机动交通运输工具提供的员工上下班工具提供的员工上下班、、往返和差旅所产生的排放等。
填写单位名称填写单位名称、、地址地址、、编制人员等信息填报统计年份,如2005年二级单位数据表是针对一个企业所有二级单位活动水平数据的收集工具。
每个企业需根据所属二级单位的数量,在统计工具中利用SHEET-[01二级单位数据表]复制相同数量的二级单位数据表。
每个二级单位需按装置识别排放源,并按要求在二级单位数据表 中填写活动水平数据。
在表格左侧填写二级单位名称,例如:第一采 油厂;表格每一列为活动水平数据名称,二级单位应根据实际生产运营情况针对每套装置在相应的单元格填写该装置的活动水平数据(见图4)。
图4:二级单位数据表二级单位数据表中的燃料燃烧栏:只需在相应的燃料栏目中按规定计量单位填写装置的实际消耗量,统计工具会自动计算排放量结果(见图5)。
如填写如填写::第一采油厂活动水平数据名称图5:二级单位数据表中的燃料燃烧栏二级单位数据表中的过程排放栏和逸散排放栏:需填写全部过程排放和逸散排放的每种温室气体排放量统计结果,单位为吨(见图6),具体统计填报详见2.7和2.8章节。
图6:二级单位数据表中的过程排放栏和逸散排放栏二级单位数据表中的废弃物处理栏:需按栏目名称填写相应的活动水平数据或排放量(如图7),具体统计填报详见2.9章节。
燃料燃烧栏燃料燃烧栏::只需填报各种燃料实际消耗量过程排放栏过程排放栏::需填报每种过程排放的程排放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量逸散排放栏逸散排放栏::需填报每种逸散排放的散排放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量图7:二级单位数据表中的废弃物处理栏二级单位数据表中的电力栏:需依据二级单位实际生产运营情况,选择相应的电网并填报输入/输出电量即可,统计工具会自动计算排放量结果(见图8)。
若企业输出电量大于输入电量(即绝对输入电量为负值时),则不计算电力产生的排放(即排放量显示为0)。
二级单位数据表中的蒸汽栏:需依据二级单位实际生产运营情况,选择相应的蒸汽压力(应为实际蒸汽压力或年加权平均值,也可选择临近压力的上限值)并填报输入/输出蒸汽量,统计工具会自动计算排放量结果(见图8)。
废弃物处理栏废弃物处理栏::需按栏目名称填报相应的活动水平数据或排放量图8:二级单位数据表中的电力栏和蒸汽栏填报二级单位数据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①燃料燃烧栏中的耗煤和其它燃料类型、电力栏中的电网类型(全国电网分布区域请参见表1)及蒸汽栏中的蒸汽压力需要按实际生产运营情况在相应的下拉列表中进行选择(见图9)。
电力栏电力栏::只需选择所属电网并填报相应的输入/输出电量蒸汽栏蒸汽栏::只需选择蒸汽压力并填报相应的输入/输出蒸汽量选择燃煤类型选择选择其它其它燃料燃料类型类型图9:二级单位数据表中的注意事项表1:全国电网分布区域图②对于能源间接排放源,原则上由地区公司统一核算能源间接排放量。
③针对每个二级单位可能存在有多个装置排放温室气体,需逐一填写时,在表格行不足的情况下可在相应位置插入行(方法:在行号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插入,确定插入整行后,将上面的公式拖弋至新行),多次插入可产生多个新的行,直到足够填写所有装置为止(见图10)。
选择电网类型 选择蒸汽压力类型图10:二级单位数据表中新增行插入操作④二级单位数据表的表格下方所列为排放因子栏和自动计算结果栏,由统计工具根据填报的活动水平数据自动生成,请不要人为改动(见图11)。
图11:二级单位数据表中的排放因子栏和自动计算结果栏2.3企业汇总数据表企业汇总数据表作用是在企业层面上收集汇总所有二级单位活动水平数据。
企业汇总数据表格式见图12,数据填报方法与二级单位数据表插入行操作插入行操作::选定一行后选定一行后,,点击鼠标右键点击鼠标右键,,选“插入插入””形成新行形成新行,,并用鼠标拖曳上行公式进行复制请不要人为改动图列区域填报方法一致。
根据各二级单位数据表汇总填报企业汇总数据表图12:企业汇总数据表2.4 GHG清单(1)GHG清单(1)是企业按ISO 16064 规定的直接排放源、能源间接排放源搜集汇总所有二级单位的活动水平数据后汇总形成的各类温室气体排放量清单,是企业温室气体盘查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
GHG清单(1)中的所有数据均可由企业汇总数据表直接自动汇总计算得到,不需要企业填报。
GHG清单(1)表格下方所列为各种类型排放源的排放量汇总数据及排放百分比,并可形成饼状图(如图13)。
图13:GHG 清单(1)2.5 GHG 清单(2)GHG 清单(2)是企业按所有二级单位的排放量汇总形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清单,也是企业温室气体盘查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
GHG 清单(2)中的所有数据均可由企业汇总数据表直接自动汇总计算得到,不需要企业填报(如图14)。
图14:GHG 清单(2)2.6 排放因子表及全球增温潜势(GWP )表排放因子表由集团公司统一定期对外发布(见图15),其中给定GHG 清单(2)栏:所有数据由企业汇总数据表自动计算生成计算生成,,无需填报了燃料燃烧、废弃物处理/处置、油气系统逸散、电力、蒸汽等不同类型排放源的排放因子,便于企业对温室气体清单进行校核时使用。
全球增温潜势(GWP)表(见图16)列出了所有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也由集团公司统一定期对外发布。
图15:排放因子表图16:全球增温潜势(GWP)表2.7 过程排放明细表过程排放明细表(见图17)是用于描述、汇总企业所属二级单位的所有过程排放源及排放量的统计表。
过程排放视生产运营情况不同,排放源和排放机理差别较大,计算方法也不同。
填报过程明细表时,需列出所有二级单位每一类过程排放源(不同装置的同种过程排放源可归为一类),对其进行过程排放描述、明确计算方法并统计计算排放量,同时将过程排放源的统计结果填入二级单位数据表中。
过程排放明细表中列出了几种常见的过程排放源,对于没有列出的过程排放源,经确认后可在明细表中自行补充填报。
图17:过程排放明细表2.8 逸散排放明细表过程排放明细表(见图18)是用于描述、汇总企业所属二级单位的所有逸散排放源及排放量的统计表。
逸散排放明细表的填报方法与过程排放明细表填报方法一致。
图18:逸散排放明细表2.9废弃物处理明细表废弃物处理明细表(见图19)是用于描述、汇总企业所属二级单位的所有废弃物处理/处置排放源及排放量的统计表。
废弃物处理排放明细表的填报方法与过程排放明细表、逸散排放明细表填报方法一致。
图19:废弃物处理明细表三、统计工具使用手册说明本使用手册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全资公司、地区公司及控股和参股的有温室气体排放的所有单位进行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时的参考书,是对统计工具的使用说明和详细解释,在修订统计工具时本说明也应做相应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