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职务变动登记表 (1)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2
干部职工调动登记表填表说明干部职工调动登记表共有《干部调动登记表》和《职工调动登记表》等两种,均采用电脑录入后用A4纸打印一式三份.调动手续办理完毕后分别由干部或职工档案、调入单位(县外调入的可根据需要交调出单位所在组织或人事部门)和调入单位所在组织或人事部门各存一份。
现分别对《干部调动登记表》和《职工调动登记表》的填写要求进行说明。
一、《干部调动登记表》的内容要逐项认真填写,不能遗漏,且所填内容应与个人干部档案一致。
1、“姓名”、“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和“入党(团)时间”栏按干部档案中确认的相关信息填写,“出生年月”和各种时间填写方式为:1999。
05,不能填写为:1999年5月。
2、“籍贯”栏填写祖籍所在地。
“出生地”栏填写干部本人出生的地方.县内出生的要填写到镇(乡),不能只填写到县.县外出生的,只填写到县名就可以了。
如:“遵义县南白镇”、“遵义市汇川区"“贵州省金沙县”.3、“民族”栏填写民族的全称(如汉族、回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不能简称“汉”、“回"、“鲜”、“维”等。
4、“学历(学位)”栏填写本人获得的最高学历(学位),“学位"应填写学位证书上的学位名称,并用括号注明在学历后边,如:大学(理学学士)。
5、“专长”栏填写干部熟悉的工作业务及专长。
6、“政治面貌"、“人员类别"、“调出(入)单位性质"和家庭其他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中的“称谓"栏限定了填写内容,填写时点击该栏的下拉箭头,选择相应的内容即可.其中:“政治面貌”的选项为: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共青团员、民革党员、民盟盟员、民建会员、民进会员、农工党党员、致公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台盟盟员和群众;“人员类别"的选项为:公务员,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出(入)单位性质"的选项为:实施公务员法机关、参公事业、全额拨款事业和差额拨款事业;“称谓”的选项为:丈夫、妻子、儿子、女儿、长子、次子、三子、长女、次女、三女、父亲和母亲。
人事档案整理一.人事档案的概念人事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人员经历.德才水平和工作表现的材料,它是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供备查的文字.表格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
人事档案概念的含义:1.人事档案产生的范围——产生于人事管理活动中。
他既是人事档案的产物又是人事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依据。
2.人事档案的内容——反映的是个人德才水平,工作表现。
3.人事档案的保管单位——人事档案的保管单位是以个人为单位,4.人事档案的价值——他是人事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原始记录性和真实性。
注意:人事工作管理性文件材料不属于人事档案档案归档范围,随同本部门的文书档案整理。
二.人事档案的种类人事档案种类主要有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学生档案。
干部档案的内容最全面,管理最为规范。
三.人事档案的特点1.全面性——人事档案是个人信息储存库,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全貌。
2.现实性——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随时了解.掌握.使用人才.合理解决一些个人问题的重要依据,它是直接为现实工作服务的。
3.真实性——人事档案必须做到内容真实,客观地反映每一个人的历史全貌。
4.动态性——人事档案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个人工作活动不断形成新材料,不断收集补充,整理,装订成为个人档案。
5.流动性——由于升学.参军.调动.毕业分配等,个人工作或学习单位的变动,根据档案的管理范围,档案的管理单位要变动,所以说人事档案不是固定的,它是流动的。
6.保密性——人事档案的内容涉及到个人功.过等诸多方面的情况,有的是个人向组织汇报而不能向他人(包括家庭成员)言的内心隐秘等,所以任何人不得泄露和私自保存人事档案。
四.人事档案的属性1.人事档案是以个人为立卷单位,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办法加工整理过的个人档案材料。
2.人事档案是组织上在了解人,使用人过程中形成的,是经组织认可的个人档案材料。
3.人事档案是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等情况的真实记录,是一个人本来面貌的客观反映。
人事档案归类特殊要点三龄两历:1、年龄、工龄、党龄;2、工作经历、学习经历注:1、地厅级以上的材料必须装档;2、个人重大思想汇报不必须装档;3、只要参加工作的必须填,未认可的也填,后面加括号备注“临时聘用”;4、家庭成员:配偶、子女、父母必须填,妻子没工作可以备注“家庭妇女”;5、挂编:必须填写编制单位,后面再加借调单位;6、所有说明必须用党委函头纸填写,加盖党委公章;7、档案原则上一般都按时间前后排序(除了党团材料);8、特殊时有处分材料,必须归入第8类;9、辞退、开除的放入无头档案;10、毕业之前参加工作均为实习。
一、履历材料:1、1999年制的履历表必须补;2、信息必须这回完整;3、有组织审核章;4、本人签字。
注:1、履历表工资项不填;2、当有曾用名时,可以在履历表盖章旁注明“经核实,某某此人与某某本人是同一人”。
二、自传材料:1、自传材料必须是组织要求写得才存档;三、考核、考察、鉴定材料:1、1994年后考核材料必须装档(1994、1995、1996年的考核表可以是说明);2 、其他年限如果考核材料不齐全(考核表),必须补齐;3、入编后考核必须由编制单位来考核。
4、扶贫材料、省级报告必须放入第3类;5、入编的考核材料必须有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省里的章(不入编只有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章)注:1、学习期间的考核材料放到学习材料里;2、调查提纲——给组织的材料不入党;四、学历、职称、科研、培训材料(一)学历材料:1、中专、大专、大学必须填(只有高中学历的,小学、初中必须填);、2、干部身份必须有高中以上学历;3、高中以下学历必须有高中毕业证;4、国外的大学必须有中文学位、学历认证书;5、1977年以后入学的必须有:(1)入学登记表(2)毕业登记表、(3)成绩表(4)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二)职称材料:1、逐级而来;2、职称呈报表、评审表、认定表、证书必须有。
(三)科研材料:1、学术材料被县级以上机关评定的均归档。
干部情况登记表(模板)《干部情况登记表》填表说明注意:字体全部用仿宋GB2312,小四。
1、《干部情况登记表》要逐项认真填写,不能遗漏。
所填写内容要准确无误。
2、“姓名”栏中填写户籍登记所用的姓名。
少数民族干部的姓名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3、“性别”栏填写男或者女。
4、“工作单位及职务”栏中填写干部担任的主要职务,如:“XX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XX县委副书记、县长”等。
5、“出生时间”栏中填写出生年月,格式为“XXXX.XX”。
6、“参加工作时间”栏中填写参加工作年月,格式为“XXXX.XX”。
7、“入党时间”,是中共党员的在“中共党员”栏内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是民主党派的,在“民主党派”栏内填写加入民主党派的名称及时间,无党派代表人士在“民主党派”栏填写“无党派”。
8、“全日制教育和在职教育”填写的具体要求是:(1)“学历”应填写接受相应教育的最高学历。
各类成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应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认可的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接受党校教育的,以各级党校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
不能随意填写“相当××学力”。
规范格式为大学、大专、中专、高中。
(2)“全日制教育”栏填写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最高学历;“在职教育”栏填写以其他学习方式获得的最高学历。
“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填写与学历相对应的毕业院校、系和专业。
(3)在党校学习获得学历的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民教育学历,其中: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填入“全日制教育”栏;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的,填入“在职教育”栏。
另一类是党校学历,均填入“在职教育”栏,并在研究生、大学或大专学历前加“中央党校”或“省(区、市)委党校”。
(4)1970-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填写“大学普通班”学历。
(5)接受学历教育“结业”或“肄业”的,应予注明,如:大学结业、研究生肄业等。
(6)高中及以下学历,“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不填写。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分类干部人事档案正本由历史地、全面地反映干部情况的材料构成,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档案正本材料分类如下:第一类履历材料第二类自传材料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第四类学历学位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第五类政治历史情况审查材料第六类入党入团材料第七类奖励材料第八类处分材料第九类工资、任免、退(离)休等材料第十类其他可供参考的材料第一类履历材料(一)归入本类的材料是记载干部个人经历等基本情况的表格材料:1、干部登记表、简历表、履历表;第二类自传材料(一)归入自传材料的内容如下:1、干部本人历次所写的自传;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一)归入本类的材料包括:1、各种经组织签注意见或认定的自我鉴定材料;2、以鉴定或考察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人员登记表;3、组织上正式出具的鉴定性的干部表现情况单行材料。
第四类学历学位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一)归入本类的材料如下:1、第一小类:学历学位材料。
全日制大学本(专)科学历材料:报考高校学生登记表、高校学生成绩表(试卷不存档)、高校毕业生登记表,高校选拔学生登记表(限于大普),大学本(专)科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在职教育有关材料:学员登记表,学员毕业鉴定表,学历证明,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和干部在职学历学位审批表;2、第二小类:专业技术职务材料。
所有评聘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审批表;3、第三小类:科研学术材料。
4、学习培训有关材料:培训结业成绩登记表,培训鉴定、学员思想小结(结业);第五类政治历史情况审查材料(一)归入本类的材料是反映干部有关政治历史等方面问题的材料:1、审查干部政治历史(党籍、被捕、参加反党团、法轮功、会道门、社会团体、在敌党、军、政、中任职等)问题的调查报告、审查结论、上级批复、本人对结论的意见、检查交待或说明情况的材料、主要证明材料;2、甄别、复查结论(意见、决定)、调查报告、批复及有关的依据材料;3、入学、入党、入团、参军、出国、机要人员、飞行员等政审材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干部爱人情况登记表,高校学生思想品德考查表;4、更改民族、年龄、家庭出身、国籍和更改参加工作、加入党团时间的个人申请、组织审查意见、上级批复以及所依据的证明材料;第六类入党入团材料(一)归入本类的材料是反映干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及民主党派情况的材料:1、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已批准转正的)、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中国共产党党员登记表,不予登记的决定、组织审批意见及所依据的材料;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申请书、团员登记表、退团和超龄离团材料;3、加入民主党派的材料;4、被开除党、团籍的,其入党、团的材料仍保留在第六类,但需在入党、团志愿书封面上注明何年月日经和党委、纪委、团委开除党、团籍。
如何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干部人事档案是记载干部历史情况和现实表现的基本凭证,是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具有现实性、动态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的特点。
借助干部档案,可以全面了解干部的成长经历,把档案记载与现实考察进行综合分析,对干部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评价,可见,干部档案在干部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干部人事档案是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件细则》进行管理的,《细则》经过了多次修改完善,目前,在职的干部档案是按照黑组通字[1998]44号文件进行分类、整理、装订的。
下面就按现行的管理办法,结合工作实际,讲一下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归类、排序和查阅三个方面内容。
一、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归类《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细则》对干部人事档案正本的全部内容划分为十大类,材料的具体归类是:第一类:履历材料。
主要以反映干部本人自然状况、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材料。
如:干部、工人、教师、军人、医务人员等各类人员的履历表、登记表、简历表,学生登记表(没有学习成绩);更改姓名的材料。
通过履历表中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可以推算出干部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学历学位等信息是否合理。
第二类:自传材料。
由本人撰写的叙述自已经历、思想变化过程、家庭和社会关系等情况的材料。
自传的特点是由干部本人撰写的。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
由干部本人或组织撰写的主要鉴定材料和组织上作出的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的正式考核、考察材料,各年度的年度考核登记表、干部任免、调动形成的考察材料。
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
包括记载和反映干部学习、技能、科研水平的各种材料等。
《干部任免审批表》中涉及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习经历、培训等信息都可以在这一类里找到。
第五类:政审材料;更改或认定干部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程序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程序该怎么写?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程序,欢迎阅读!(一)鉴别1查姓名是否一致,防止张冠李戴、同名异人;2判断材料是否属人事档案、是否属本人材料;3查材料是否有重复,是否齐全完整;对头尾不清、来源和时间不明的材料,要查清注明后再归档,凡是查不清楚或对象不明确的材料,不能归档;4查材料是否手续完备;写的材料、填的表格有无自己签名,组织上有无盖章,有无形成日期;凡不符合归档要求,手续不完备的档案材料,须补办完手续后再归档。
(二)分类第一类:履历材料(1)干部、职工、教师、军人、学生等各类人员履历表、登记表、简历表,转业干部服预备役登记表;(2)个人参加革命活动简历材料;(3)更改姓名材料(包括个人汇报、组织批复、旁证材料);(4)其他由本人填写反映个人经历情况的各种表格;(5)履历表、简历表中有组织鉴定的,以履历为主的归第一类(含履历),以鉴定为主的归第三类(含鉴定);(6)后备干部登记表(提拔使用后)。
第二类:自传材料(1)干部本人在各个时期所写的自传;(2)带有自传内容的材料(由本人写的叙述经历、家庭情况、社会关系);(3)业务自传归第四类;(4)入党申请书中有自传性质的材料归二类,在备注栏中注明代自传。
第三类:鉴定、考察、考核材料(1)个人鉴定;(2)干部、教师、党团员、学生各类人员的鉴定材料;(3)毕业、结业、出国、出境、调动、劳动鉴定及其他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性质的材料;(4)党团员民主评议表、民主评议干部的综合材料;(5)干部任职考察综合材料、教职工学年度考核表、年度考核表、领导干部任职期满考核表;(6)离任审计考核材料(干部个人的审计汇报或审计意见材料);(7)高校招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查表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程序。
第四类:学历、学位、学绩、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 (1)中专以上学校的报考表;(2)中专以上学校选拔、保送学生登记表;(3)各种毕业生登记表;(4)学习成绩表、记分册(包括自学考试、业务培训进修、学位考试成绩单);(5)教育部门出具的学历证明材料;(6)学位评定书(决议书),学位申请书(审批表);(7)博士后进站审批表、工作期满出站登记表;(8)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评审表、确认表、套改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审批表、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合格登记表;(9)聘任、解聘专业技术职务(称)审批表、登记表;(10)干部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著作、译著和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的获奖论文及有重大影响的论文目录等;(11)反映干部学历才识、专业技术方面情况的其他材料。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1992.10.29•【文号】[92]人字364号•【施行日期】1992.10.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家公务员管理,档案管理正文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的通知([92]人字364号)院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干部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我院制定了《关于贯彻执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一:关于贯彻执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附二:中国科学院人事档案材料分类表中国科学院人事局一九九二年十月二十九日附一:关于贯彻执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现制定以下实施办法:一、人事档案工作的性质人事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人事、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
人事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管理、组织协调下,实行分级管理,由人事、干部主管部门领导;在档案的保护、保管方面接受同级档案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日常业务工作接受上级人事、干部主管部门的检查、指导。
二、人事档案物管理体制、机构和人员配备根据《条例》第二章第六条关于“干部档案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的原则精神,其具体办法是:(一)我院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为院、分院、所三级管理;(二)人事档案不足50份(人)的单位,其档案按干部管理的隶属关系,由上级主管部门代管(二部、台、站、机关下属单位);(三)为了加强人事档案的统一管理,凡是一个单位的档案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分别进行管理的,都应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四)人事档案被纳入综合档案室管理的单位,其档案应明确专人管理,业务上接受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和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检查指导;(五)院、分院和各单位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每管理一千份(人)档案需配备一名专职干部。
关于干部人事档案报送材的通知各中心校及有关单位:为了保证档案资料齐全,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收集范围,各有关单位需报送各类有关归档材料。
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1、干部履历表。
1999以后填写的干部履历表齐全。
干部履历表(新进及调入员填写)填写内容真实、可靠,所填写各类信息须提供相应证件,确认无误后由填表人签名,审查机关加盖公章。
(由组织上形成的材料应有形成材料的时间并盖组织印章,个人撰写的材料应有形成时间并由本人签字);2、有关证明材料。
学历证明需经省教育部门进行认定,市级以上获奖证件以及其它业绩证明材料如系复印件,须加盖审查部门公章;3、干部任免材料。
1990年以来干部任免材料(包括考察材料)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材料收集齐全;4、工资调资表。
历年各种工资调资表齐全;5、考核登记表。
1993年以后年度考核登记表齐全;6、党团相关材料。
入党、入团(志愿书、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党员登记表)材料齐全;7、借出未归还的档案及时归还;8、档案目录。
2010年最新档案目录以四月份工资表和新分配未上册人员为准。
以上材料报送时间另行通知。
档案先期的整理工作各单位自行整理,准备好后报局人事科,然后统一安排整理档案时间。
附:1、干部档案整理程序及注意要点2、缺失材料的处理办法3、关于学历、学位证书的认证办法郑州市惠济区教育文化体育局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四日附件1干部档案整理程序及注意要点目的:条理、精炼、实用原则:便于保管、利用、不唯形式准备用品:切纸机(多台)、打孔机(1台)、新型卷夹、目录、隔页纸、高丽纸、包边纸、职务变动登记表、胶水等注意事项:保密、安全下手方式:未整理的直接分类,方法是先拿一套隔页纸,再将材料放在每类隔页纸下面,已经整理过的先将零材料插入各大类中,然后再拆开卷细分,最后在分别排序。
干部档案形式:干部档案分正本和副本(当干部提拔后正本需转上级部门管理时才建立正规副本,它是正本中最新的、最主要材料的重复件和复制件的组成),一般副本是正本的重复件和正本归不进去的材料,不需要进行正规的整理,简单分类装订即可。
干部基本情况登记表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联系电话:《干部基本情况登记表》填写说明1、《干部基本情况登记表》要逐项认真填写,不能遗漏。
所填内容要确保准确无误。
2、“出生年月(岁)”栏中填写出生年月和年龄。
年龄是计算到填表当月的实足年龄。
3、“籍贯”栏中填写祖籍所在地,“出生地”栏中填写本人出生的地方。
“籍贯”和“出生地”均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填写。
4、“入党时间”栏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即支部大会吸收为预备党员时间)。
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需在“入党时间”栏内注明民主党派名称或注明无党派,不填写加入民主党派的时间;加入多个民主党派的,须如实填写;是民主党派成员又是中共党员的,在填写党派名称的同时,还要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
5、“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要如实填写,不能随意填写或更改。
填写时,年份一律用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月份一律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972. 05”。
6、“专业技术职务”栏中,填写主管部门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
7、“熟悉专业有何专长”栏中填写本人所熟悉的工作业务及专长。
8、“全日制教育”栏填写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最高学历学位;“在职教育”栏填写工作以来所受教育获得的最高学历学位。
“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填写学历相对应的毕业院校、系和专业。
获得学历但没有学位的或以同等学历攻读并获得学位的,按获得的学历或学位如实填写。
如果一个人同时有这两种情况,且分别为其最高学历、学位,这两种情况均填写。
(见下表)。
9、“现任职务”栏中填写本人现担任的主要职务。
10、“简历”从大、中专院校学习时填起。
前后要衔接,时间不得间断。
在大、中专院校学习的经历,要填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在某院校某系某专业学习,院校、系及专业要填写毕业时的名称(如:1997.09—2001.07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习)。
工作简历要按照本人在不同时期所担任的职务和工作单位的变动情况分段填写。
参加过党校或行政学院学习的,在职攻读学历、学位的,临时离开工作单位连续半年以上的,基层挂职锻炼以及副高以上职称,均应在本简历后注明。
干部情况登记表(模板)《干部情况登记表》填表说明注意:字体全部用仿宋GB2312,小四。
1、《干部情况登记表》要逐项认真填写,不能遗漏。
所填写内容要准确无误。
2、“姓名”栏中填写户籍登记所用的姓名。
少数民族干部的姓名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3、“性别”栏填写男或者女。
4、“工作单位及职务”栏中填写干部担任的主要职务,如:“XX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XX县委副书记、县长”等。
5、“出生时间”栏中填写出生年月,格式为“XXXX.XX”。
6、“参加工作时间”栏中填写参加工作年月,格式为“XXXX.XX”。
7、“入党时间”,是中共党员的在“中共党员”栏内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是民主党派的,在“民主党派”栏内填写加入民主党派的名称及时间,无党派代表人士在“民主党派”栏填写“无党派”。
8、“全日制教育和在职教育”填写的具体要求是:(1)“学历”应填写接受相应教育的最高学历。
各类成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应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认可的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接受党校教育的,以各级党校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
不能随意填写“相当××学力”。
规范格式为大学、大专、中专、高中。
(2)“全日制教育”栏填写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最高学历;“在职教育”栏填写以其他学习方式获得的最高学历。
“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填写与学历相对应的毕业院校、系和专业。
(3)在党校学习获得学历的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民教育学历,其中: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填入“全日制教育”栏;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的,填入“在职教育”栏。
另一类是党校学历,均填入“在职教育”栏,并在研究生、大学或大专学历前加“中央党校”或“省(区、市)委党校”。
(4)1970-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填写“大学普通班”学历。
(5)接受学历教育“结业”或“肄业”的,应予注明,如:大学结业、研究生肄业等。
(6)高中及以下学历,“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不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