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纵坡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道路纵坡规范道路纵坡规范是指道路纵向坡度的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道路纵坡规范。
首先,道路纵坡是指道路纵向的倾斜度。
它对于道路排水和车辆行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实际需要,道路纵坡可以分为对称纵坡和非对称纵坡两种形式。
对称纵坡要求道路两侧离中线的高度差基本相等,高度差不得超过规定的数值。
通常情况下,对称纵坡适用于平缓的地形,可以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非对称纵坡则要求道路两侧离中线的高度差不相等,一般较陡一侧用于排水和蓄水,较缓一侧用于车辆行驶。
非对称纵坡适用于较为陡峭的地形,可以提高道路的排水能力。
在确定道路纵坡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道路功能:不同的道路功能对纵坡要求不同。
例如,高速公路要求较小的纵坡,以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山区公路则需要适当的纵坡,以适应复杂的地形条件。
2. 水平曲线半径:在水平曲线处,较小的纵坡有助于减小车辆转向时的侧向力,提高行驶的稳定性。
3. 排水要求:道路纵坡的设计要考虑道路排水的需要,以防止积水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4. 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合理的纵坡设计可以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车辆的损坏和疲劳驾驶。
在道路纵坡的施工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纵坡施工检查:施工人员应定期对道路纵坡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 施工材料选择:施工中应选择合适的材料,保证道路纵坡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3. 施工工艺控制:施工中需要控制好施工工艺,保证道路纵坡的坡度和坡长符合设计要求。
4. 环境保护措施:施工中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道路纵坡的设计和施工都需要遵守相关规范和要求,以保证道路的排水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道路纵坡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同时,道路使用者也应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纵坡设计的一般规定与要求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各项规定。
2.为保证汽车能以一定的车速安全舒顺地行驶,纵坡应具有—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及过于频繁。
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缓和坡段应自然地配合地形设置,在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之间,不宜插入最短的缓和坡段,以争取较均匀的纵坡。
垭口附近的纵坡应尽量放缓一些。
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
3.纵坡设计时,应对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妥善处理,以保证公路的畅通和稳定。
4.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微丘区和潮湿地带的路段,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以保证路基稳定。
5.纵坡设计在一般情况下应考虑填挖平衡,并尽量利用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减少借方和废方,以降低工程造价。
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一)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各级公路容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它是公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
1.确定最大纵坡应考虑的因素(1) 汽车的动力特性:要根据公路上主要行驶车辆的牵引性能确定。
在一定的行驶速度条件下确定(2) 公路等级愈高,要求行车速度愈快,但从汽车的动力特性可知其爬坡能力愈低,因此不同等级的公路有不同的最大纵坡值。
(3)自然因素:公路所经地区的地形、气候、海拔高度等自然因素,对汽车行驶条件和爬坡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2.最大纵坡的确定最大纵坡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能、公路等级和自然因素,但另一方面还必须保证行车安全。
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最大纵坡可增加1%。
在非汽车交通比例较大的路段,可根据具体情况将纵坡适当放缓,平原、微丘区一般不大于2%~3%;山岭、重丘区一般不大于4%~5%。
小桥涵处的纵坡可按表1-3-1的限值设计,但大、中桥上的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大于5%;位于城镇附近非汽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桥上及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3%;紧接大、中桥桥头两端的桥头引道纵坡应与桥上纵坡一致。
纵坡设计的一般规定和要求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纵坡设计必需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各项规定。
2.为保证汽车能以确定的车速平安舒顺地行驶,纵坡应具有—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及过于频繁。
尽量避开接受极限纵坡值.缓和坡段应自然地协作地形设置,在连续接受极限长度的陡坡之间,不宜插入最短的缓和坡段,以争取较匀整的纵坡。
垭口旁边的纵坡应尽量放缓一些。
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开设置反坡。
3.纵坡设计时,应对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依据不同的具体状况妥当处理,以保证公路的畅通和稳定。
4.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微丘区和潮湿地带的路段,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以保证路基稳定。
5.纵坡设计在一般状况下应考虑填挖平衡,并尽量利用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削减借方和废方,以降低工程造价。
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一)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各级公路容许接受的最大坡度值,它是公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限制指标。
1.确定最大纵坡应考虑的因素(1) 汽车的动力特性:要依据公路上主要行驶车辆的牵引性能确定。
在确定的行驶速度条件下确定(2) 公路等级愈高,要求行车速度愈快,但从汽车的动力特性可知其爬坡实力愈低,因此不同等级的公路有不同的最大纵坡值。
(3)自然因素:公路所经地区的地形、气候、海拔高度等自然因素,对汽车行驶条件和爬坡实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2.最大纵坡的确定最大纵坡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能、公路等级和自然因素,但另一方面还必需保证行车平安。
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状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最大纵坡可增加1%。
在非汽车交通比例较大的路段,可依据具体状况将纵坡适当放缓,平原、微丘区一般不大于2%~3%;山岭、重丘区一般不大于4%~5%。
小桥涵处的纵坡可按表1-3-1的限值设计,但大、中桥上的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大于5%;位于城镇旁边非汽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桥上及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3%;紧接大、中桥桥头两端的桥头引道纵坡应和桥上纵坡一样。
道路设计最大纵坡极限值
在道路设计中,最大纵坡极限值是指路面纵向的最大高低差值。
这个
数值的限制是为了确保道路的驾驶舒适度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最大
纵坡极限值约定俗成为3%~5%。
为什么需要限制道路的最大纵坡极限值呢?首先,过大的纵坡将会对
驾驶路面的舒适性产生负面影响。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要不停地上下
颠簸,对乘客和司机都会产生疲惫感和不适感,影响到驾驶体验和驾
驶安全。
其次,大的纵坡也会影响到车辆的稳定性和行驶安全。
尤其
在雨雪天气或者夜晚驾驶时,高低差过大的路面容易造成车辆滑动或
者打滑,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因此,世界各国的道路设计规范都对最大纵坡极限值进行了规定。
例
如美国道路设计规范中规定,高速公路最大纵坡不得超过3%,普通干道的最大纵坡不得超过5%。
而中国的《公路工程地质设计规范》中规定,在普通干道和高速公路上,最大纵坡均不得超过4%。
当然,最大纵坡极限值并不是只有一种统一的数字,其实还需要根据
道路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
例如,在局部区域或者特殊情况下,道路的最大纵坡极限值可以适当放宽或者收紧,以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此外,也需要结合当地的交通情况、地质条件和气象环境等因素
进行综合考虑。
总之,最大纵坡极限值在道路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保障道路的通行安全和舒适性,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驾驶体验,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未来,在道路规划和建设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断提高道路的通行安全性和舒适性。
道路纵坡规范道路纵坡规范是指在道路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对道路纵坡的要求和规定。
道路纵坡是指道路纵向的坡度,也就是道路的倾斜程度。
在道路设计和施工中,合理的道路纵坡规范非常重要,可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保障交通的畅通无阻。
首先,道路纵坡规范需要考虑道路的功能和使用情况。
对于高速公路、快速路等高速通行能力的道路,通常采用较小的纵坡。
较小的纵坡可以减少车辆爬坡的能量消耗,提高车辆的行驶速度和燃油利用率。
而对于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对行车速度要求不高的道路,可以适当放宽纵坡要求,以适应道路的特点和使用需求。
其次,道路纵坡规范需要遵循交通安全原则。
纵坡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对交通安全带来影响。
纵坡过大会增加车辆爬坡的难度,尤其在坡度过大的陡坡上,车辆行驶速度可能会变得过慢,甚至导致车辆失控。
纵坡过小则容易引起积水等问题,增加车辆的滑行风险。
因此,在道路纵坡规范中,需要合理控制纵坡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
还需要注意的是,道路纵坡规范需要兼顾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
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由于地形复杂,道路纵坡规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在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缓,通常纵坡可以设置较小,这样可以减小道路对周围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此外,道路纵坡规范还需要考虑交通运输的经济性。
道路纵坡的设置会影响车辆的油耗和运输成本,因此需要在经济和实用的原则下进行折衷。
一般来说,经济性要求道路纵坡的设置尽量平缓,以降低车辆的能耗和运输成本。
最后,道路纵坡规范还需要考虑道路的排水情况。
在设计道路纵坡时,要保证道路能够良好地排水,防止积水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这就要求道路纵坡的设计需要考虑降雨的时候,道路的排水能力和抗积水能力。
总之,道路纵坡规范在道路设计和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合理的纵坡设置可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保障交通的畅通无阻。
在制定道路纵坡规范时,需要考虑道路的功能和使用情况、交通安全原则、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经济性以及道路的排水情况。
公路超高过渡段纵坡设计探讨摘要:公路纵坡特别是超高过渡段合成纵坡取值至关重要,合成纵坡过小导致排水不畅,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六车道以上高速公路尤其应该重视合成纵坡的设计。
本文结合某八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纵坡取值,针对不同纵坡及超高渐变率下的合成纵坡进行分析,探讨公路超高过渡段纵坡设计。
关键词:公路;超高过渡;纵坡截止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高速公路16.1万公里。
根据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新改建高速2.5万公里,其中新建2万公里,扩容改造5000公里。
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随着高速路网不断完善及扩能是重要任务之一,人民对交通出行的要求更高,越来越多的六车道、八车道甚至十车道高速公路走上交通建设的舞台。
本文结合某八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纵坡取值,针对不同纵坡及超高渐变率下的合成纵坡进行分析,探讨公路超高过渡段纵坡设计。
1.超高路段排水分析设置超高的曲线内半幅路面一般横坡都大于2%,排水较为顺畅。
设置超高的曲线外半幅可能存在横坡较小甚至为0%的路段,横坡较小路段的雨水径流基本沿路线纵坡纵向流动,路面径流长度是一般路段的数倍甚至十数倍。
一般路段的路面外边缘一般为土路肩,路面汇水可以直接排出路面范围。
对于中分带设置缘石的路基段及桥梁路段,路面水一般汇流至排水口,通过排水口排出路外,部分雨水被护栏或缘石阻拦而形成反射径流,雨水与反射径流交织后继续沿路面漫流,漫流经横坡为0%以后改变横坡倾向时,可能斜穿至路面另一侧。
超高过渡段外半幅路面雨水径流的路径长度随超高过渡段的长度的增加而增长,路面的雨水径流的流动水膜的累积厚度随雨水径流的路径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水膜过厚,高速行驶车辆将因车轮滑移、方向失控而诱发交通事故,当车辆密度较大时可能发生群体性互相碰撞的交通事故。
3.超高路段设计纵坡研究1)规范规定《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第8.5.3条文说明规定:合成坡度关系到路面排水。
高速公路坡度设计标准一、概述高速公路坡度设计是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标准涉及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道路工程的投资、建设、维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就高速公路坡度设计的标准、影响因素、设计方法以及结论与展望进行探讨。
二、设计标准1、最大纵坡度最大纵坡度是指在设计高速公路时,根据车辆行驶特性、道路等级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所允许的纵坡最大值。
根据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规定,高速公路的最大纵坡度应不大于9%。
在特殊情况下,如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最大纵坡度可适当提高,但不应超过12%。
2、最小纵坡度最小纵坡度是指在设计高速公路时,为了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排水要求等因素所必需的纵坡最小值。
根据我国现行规定,高速公路的最小纵坡度应不小于0.3%。
三、影响设计因素1、车辆行驶特性车辆行驶特性对坡度设计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质量和速度的车辆对坡度的适应性不同。
因此,在设计高速公路坡度时,需要充分考虑车辆的行驶特性,以确保车辆安全、舒适地行驶。
2、道路等级和交通量道路等级和交通量也是影响坡度设计的重要因素。
在交通量较大的高速公路上,为了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和舒适性,需要适当降低最大纵坡度和提高最小纵坡度。
3、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和土壤等。
这些因素对高速公路坡度设计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在山岭重丘区建设高速公路时,由于地形复杂,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以保证车辆的安全和舒适性。
四、设计方法1、平面设计在平面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形、地貌、地质和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线形和确定平曲线半径、超高和加宽等参数。
同时,要确保平纵组合合理,满足行车安全和舒适性的要求。
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是高速公路坡度设计的核心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车辆行驶特性、道路等级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最大纵坡度、最小纵坡度和变坡点位置等参数。
同时,要考虑到排水要求,确保路面不积水。
《高速公路纵坡设计方法与关键指标研究》专题报告一、引言高速公路的纵坡设计是影响车辆行驶安全、舒适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纵坡设计能够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能源消耗。
本报告旨在研究高速公路纵坡设计的方法和关键指标,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纵坡设计方法纵坡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高速公路纵坡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满足道路工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考虑排水要求,保证路面干燥。
纵坡设计的计算方法纵坡设计的主要计算方法包括:百分率法、平均坡度法、按自然山坡展线、定坡定点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地形条件、道路等级和建设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关键指标研究纵坡长度纵坡长度是影响车辆行驶阻力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适当的纵坡长度可以提高车辆行驶效率,降低油耗。
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地形条件、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等因素。
纵坡坡度纵坡坡度是影响车辆行驶阻力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在设计时,应根据车辆的动力性能、道路等级和地形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的纵坡坡度不宜超过3%。
竖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是影响车辆行驶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适当的竖曲线半径可以减小车辆行驶的离心力,提高行驶舒适性。
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地形条件、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等因素。
四、案例分析以某高速公路为例,对其纵坡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确定了最优设计方案。
该方案在满足道路通行能力的同时,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五、结论与建议本报告对高速公路纵坡设计的方法和关键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合理的纵坡设计能够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能源消耗。
为进一步优化高速公路纵坡设计,建议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加强基础研究,完善设计理论和方法;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研究。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纵坡设计:确定道路纵坡的变化规律,使道路能够顺利排水和提供合适的水平净空距离,确保车辆安全行驶。
纵坡设计还需要考虑土壤稳定性、便于排水和排泥、降低耕地损失等因素。
2. 纵断面曲线设计:根据道路设计标准和交通要求,设计合适的曲线,以提供行车的平稳度和安全性。
常见的曲线形状包括圆曲线、抛物线、混合曲线等。
3. 纵断面宽度设计:根据道路等级、交通流量和车速等因素,确定道路纵断面的宽度,以满足车辆通过和安全需求。
道路宽度设计还需要考虑路肩、人行道、自行车道等附属设施的需求。
4. 路堤和路基设计:根据地面地形和地质条件,设计合适的路堤和路基高度和形状,以提供道路稳定性和排水功能。
路堤和路基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土壤的稳定性和加固措施。
5. 路面结构设计:确定道路的路面结构,包括路基、基层、面层等材料的选择和厚度设计,以满足预期的使用寿命、承载能力和驾驶舒适度。
6. 边坡设计:根据路段的地形和地质条件,设计合适的边坡形状和坡度,以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防止坡体滑动或塌落。
7. 排水设计:确定道路纵断面的排水系统,包括沟渠、排水管道、坡面排水设施等,以确保道路干燥、无积水,并防止水流对道路结构的破坏。
总之,道路纵断面设计是为了确保道路的交通功能、安全性和持久性,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交通需求和环境影响等因素,以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道路纵坡计算公式
道路纵坡是指路面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变化,通常用百分比或度数表示。
在道路设计中,纵坡的计算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了行车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道路纵坡计算公式。
1. 斜率计算公式:
纵坡斜率 = (终点高程 - 起点高程)/道路长度
其中,终点高程和起点高程是指道路两端的高度差,道路长度是指两端点之间的距离。
2. 百分比计算公式:
纵坡百分比 = (终点高程 - 起点高程)/道路长度× 100%
这种计算方式更加直观,常用于道路设计中。
3. 度数计算公式:
纵坡度数 = arctan((终点高程 - 起点高程)/道路长度) ×
180/π
这种计算方式则更为精确,适用于高速公路等需要更高精度的道路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道路对纵坡的要求也不同,例如高速公路的纵坡要求较小,而山区道路则需要考虑地形条件等因素。
因此,在进行道路纵坡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类型、车速、地形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舒适性、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 1 -。
关于公路隧道设计中纵坡问题的探讨摘要:隧道在多丘陵地带的投入使用,以及在城市中的应用,一方面大大节约了通车时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另一方面,对于山区,部分地区周边常发生一些地质灾害,比如滑坡、泥石流等,而通过隧道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地区,提高了出行的安全性。
正是位于山区,某些隧道由于地形的缘故,常常需要在隧道中设计纵坡;而在城市中,为了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也常在隧道中加入纵坡的设计。
故本文将就公路隧道中纵坡的设计问题进行相应的讨论。
关键词:公路隧道;设计;纵坡;问题1、国内外对隧道中纵坡设计的现状1.1 国外纵坡设计现状由于隧道本身较为封闭,如果发生事故,位于隧道中的人员的逃生方式有限,所以国外在隧道纵坡设计上,都严格遵循隧道纵坡设计规定,即将纵坡控制在4%以内。
此外,在某些国家,为了减少由于隧道纵坡内发生事故的数量,会在车辆进入纵坡之前,设计检测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车辆超速行驶,或者避免出现车辆超载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提醒驾驶员,提高其警惕性。
但这种发法在车流量较大时不太可取。
而在欧美国家,其在隧道纵坡的设计上,一般会区别对待,对于长纵坡来说,基本都会设计避险车道和爬坡车道;而在短纵坡的设计上,往往会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决定。
1.2 国内纵坡设计现状由于我国对公路交通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在隧道纵坡设计上的相关研究和规范并不十分完善,目前在隧道纵坡的设计大多依据国外的情况作为参考,规定隧道的纵坡设计应控制在0.3%~3%之间,特长隧道的纵坡设计应控制在2%之内,在隧道纵坡的运营上有一定的说明,而在隧道纵坡的安全保障上并无较为详尽的标准。
但还是有一般的保护设计,例如避险车道的设计,在城市隧道前设计减速带等。
2、公路隧道中纵坡设计的问题2.1 不够重视隧道中纵坡设计在纵坡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重视设计的整体性,充分考虑纵坡的坡度以及坡长在实际使用中的影响,此外,还要提前了解隧道纵坡所处的地理环境,对隧道纵坡设计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考虑到位,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为使纵坡设计经济合理,必须在全面掌握勘测资料基础上,结合选(定)线的纵坡安排意图,经过综合分析、反复比较定出设计纵坡。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为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
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坡。
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
越岭线压口附近的纵坡应尽量缓一些。
3.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于、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
4.一般情况下山岭重丘区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
;即纵向填挖平衡设计。
5.平原微丘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或池塘、湖泊分布较广,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上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
;即包线设计。
6.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接线等,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突变。
交叉处前后的纵坡应平缓一些,
7.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公路纵坡设计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①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有关规定,一般不轻易使用极限值
②纵坡应力求平缓,避免连续陡坡,过长陡坡和反坡
③纵断面线形应连续,平顺,均衡,并重视平纵面线形的组合
从行车安全,舒适和视觉良好的要求来看,要求纵断面线形注意有以下几点:
在短距离内应避免线形起伏,易使纵断面线形发生中断,视觉不良;避免凹陷路段,若线形发生凹陷出现隐蔽路段,使驾驶员视觉不适,产生莫测感,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
在较大的连续上坡路段,宜将最陡的纵坡放在底部,接近顶部的纵坡宜放缓些;纵坡变化小的,宜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
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注意与平面线形的关系,汽车专用公路应设计平、纵面配合良好协调的立体线形;
纵坡设计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综合考虑,为利于路面和边沟排水,一般情况下最小纵坡以不小于0.5%为宜,在受洪水影响的沿河路线及平原区低速路段应保证路线的最低标高,以免遭受洪水冲刷,而确保路基的稳定;纵坡设计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利用挖方作就近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接生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
纵坡设计时,还应结合情况,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纵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①准备工作
纵坡设计前,应先根据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面图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并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②标注纵断面控制点
纵面控制点主要有路线起终点,重要桥梁及特殊涵洞,隧道的控制标高,路线交叉点,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和最大控梁标高,沿溪河线的控制标高,重要城镇通过位置的标高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中须通过的控制点、标高等。
③试坡
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和标准,选线意图,考虑各经济点和控制点的要求以及地形变化情况,初步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
试坡的要点,可归纳为前面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线交点几句话。
前后照顾就是说要前后坡段统盘考虑,不能只局限于某一段坡段上。
以点定线就是按照纵面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点,参考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然后用三角板推平行线的办法,移动坡度线,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标准,又保证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最省的坡度线,将其延长交出变坡点初步位置。
④调坡
调坡主要根据以下两方面进行:
⑴结合选线意图。
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相符。
若有脱离实际情况或考虑不周现象,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权衡利弊,决定取舍;
⑵对照技术标准。
详细检查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以及平纵线形组合是否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特别要注意陡坡与平曲线、竖曲线与平曲线、桥头接线、路线交叉、隧道及渡口码头等地方的坡度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调整坡度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延长、缩短、纵坡线和加大、减小纵坡度等。
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为原则,以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相符。
⑤根据横断面图核对纵坡线
核对主要在有控制意义的特殊横断面图上进行。
如选择高填深挖、挡土墙、重要桥涵及人工构造物以及其它重要控制点的断面等。
⑥确定纵坡线
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
所谓定坡就是把坡度值、变坡点位置(桩号)和高程确定下来。
坡度值一般是用三角板推平行线法,直接读厘米格子得出,要求取值到千分之一。
变坡点位置直接从图上读出,一般要调整到整10桩位上。
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路线起点的设计标高由已定的坡度、坡长依次推算而来。
设计纵坡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在回头曲线地段设计纵坡,应先按回头曲线的标准要求确定回头曲线部分的纵坡,然后向两端接坡,同时注意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
⑵平竖曲线重合时。
要注意保持技术指标均衡,位置组合合理适当,尽量避免不良组合情况。
⑶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
如桥头路线设有竖曲线,其起(终)点应在桥头两端10m以外,并注意桥上线形与桥头线形变化均匀,不宜突变。
⑷小桥涵上允许设计竖曲线,为保证路线纵面平顺,应尽量避免出现急变驼峰式纵坡。
⑸注意交叉口、桥梁及引道、隧道、城镇附近、陡坡急变处纵坡特殊要求。
⑹纵坡设计时,如受控制点约束导致纵面线形欺负过大,纵坡不够理想,或则土石方工程量过大而育无法调整时,可用纸上移线的办法修改平面线形,从而改善纵面线形。
(7)计算设计标高
根据已定的纵坡和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则可以计算出未设竖曲线以前各桩号的设计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