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程序(2020年九月整理).doc
- 格式:doc
- 大小:261.50 KB
- 文档页数:9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程序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程序,以强调组织在环境方面的责任,并确保合规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管理制度环境政策- 组织应制定明确的环境政策,包括承诺减少环境污染、资源保护和可持续经营。
- 环境政策应公开,并在组织内外进行传达和培训。
环境目标- 组织应确立可衡量且具体的环境目标,以实现环境政策中的承诺。
- 环境目标应定期评估和修订,并要求员工积极参与和贡献。
环境管理计划- 组织应制定环境管理计划,详细规划环境改善措施和相关程序。
- 环境管理计划应包括资源利用、废物管理、污染防控等方面。
程序环境评估- 任何新项目或变更应进行环境评估,以评估其潜在环境影响。
- 环境评估应包括项目影响评估、环境风险评估等。
环境许可- 组织应遵守相关法规,及时申请和更新必要的环境许可。
- 环境许可应被妥善保管,并定期监测和报告相关数据。
废物管理- 组织应制定废物管理政策和程序,包括废物分类、处理和处置。
- 废物管理应遵守环境法规,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污染防控- 组织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或防止污染物的排放。
- 污染防控包括工艺改进、设备更新、有效监测和持续改善等方面。
责任与监督环境培训- 组织应提供环境培训,确保员工理解环境政策和程序,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 环境培训应定期进行,并记录培训的内容和参与情况。
环境监督- 组织应建立环境监测和评估机制,监控和评估环境绩效。
- 监督结果应进行记录,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改进环境管理。
内部沟通- 组织应建立内部沟通机制,促进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环境信息交流和反馈。
- 内部沟通应不断改进,确保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结论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程序,旨在提供组织在环境方面的指导和规范。
通过遵守本制度,组织将能够履行环境责任,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凡在公司内部或外部从事与环境相关的活动,均须遵守国家、地方和公司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第三条,公司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定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并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公司将加强对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责任感。
第五条,公司将建立环境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环境应急演练,确保在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第六条,公司将积极推行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第七条,公司将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对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八条,公司将加强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环境管理要求,推动他们加强环保工作。
第九条,公司将定期进行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第十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修改,须经公司领导层批准后实施。
以上为环境管理规章制度,望公司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共同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环境管理程序Environment management procedure(IATF16949-2016)1.目的 Objective对工作环境进行管理,以实现产品安全、合法。
Manage the work environment to ensure the products safety and legality.2.适用范围 Applicable Scope适用于影响产品符合性之工作场所的环境控制。
Be applied to the working place environment control.3. 职责 Responsibilities3.1.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公司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和卫生进行管理。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employee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3.2. 工程部:负责工作方法的研究,确定、提供工作环境所需的设施并对这些设施进行维护。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tudy the operation methods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facilities, and maintain these facilities.3.3. 计划物流部:负责仓库物资储存环境的管理与监控。
PMC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management and monitor of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material stocks.3.4. 生产部:负责维持作业现场的清洁卫生,负责生产环境的管理与监控。
Production department: maintain the operation site clean, manage and monitor the production environment.3.5.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内部环境的管理与监控。
环境管理流程环境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识别、评价、控制和监测的过程。
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流程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套完整的环境管理流程,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环境影响。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明确环境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管理程序。
环境管理体系应当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同时,企业应当制定环境管理手册,详细描述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程序,以便员工和管理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其次,企业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新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阶段,企业应当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包括大气、水、土壤、噪音、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评价结果应当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
接着,企业应当建立环境管理计划。
环境管理计划是企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的环境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的具体方案。
环境管理计划应当包括环境目标、环境管理措施、环境应急预案等内容,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环境影响。
随后,企业需要实施环境管理措施。
环境管理措施是企业根据环境管理计划制定的具体行动,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措施。
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档案,记录环境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
最后,企业需要进行环境管理绩效评估。
环境管理绩效评估是企业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企业应当建立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对环境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和环境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环境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推动环境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总之,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流程对于企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环境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环境管理程序1 目的通过对清洁、消杀和绿化工作的控制,确保环境管理符合服务质量的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环境管理工作。
3 职责3.1管理处负责小区内清洁、消杀、绿化养护的日常工作。
3.2环境主管负责对清洁、消杀的日常检查及绿化养护质量的日常检查。
3.3管理处负责对卫生及消杀、绿化的周检、月检工作。
3.4品质督导部负责对卫生及消杀、绿化的抽查工作。
3.5环境主管负责制定重大绿化改造方案。
3.6工程管理部负责对绿化工程的质量评审,审核的重大绿化改造方案。
3.7公司总经理负责审批重大绿化改造方案。
4 程序4.1清洁、消杀和绿化供方的质量评审具体见《供方选择评估控制程序》。
4.2清洁卫生管理4.2.1由环境主管根据业户工作(休息)规律和要求,向清洁工提出清洁时间、路线、频率的要求。
4.2.2环境主管针对卫生工作项目和要求制定适当的巡视路线,并交管理处主任审核,作为日常卫生巡视路线。
4.2.3卫生检查验收分为日检、周检、月检和月汇总,针对所辖范围内相应的项目进行控制,并确认是否按4.2.1提出的要求完成工作。
4.2.3.1日检a)环境主管每天按审核后的巡视路线,对本小区内的卫生工作项目巡视两次。
b)环境主管按日检表所列内容对日常卫生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项目及时提出,并填写《园区保洁工作日检表》。
对严重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项目要及时向管理处主任报告,按《不合格/服务控制程序》执行。
4.2.3.2周检管理处主任每周五按《园区保洁工作周/月检表》的内容对日常卫生工作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项目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2.3.3月检a)每月下旬由管理处对该月卫生状况进行全面检查。
b) 检查要严格执行月检表项目进行检查。
对合格的要填合格,对于不合格的要注明具体不合格的方面。
c)检查完毕要认真填写《保洁工作月检表》,由管理处主任和环境主管签字,说明综合意见,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按照《纠正、预防措施程序》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
环境保护管理程序1. 目的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履行治理环境和减少污染排放的义务和责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 依据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性条例。
2.2 环境保护的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集团内部的环境管理工作。
4. 职责4.1 集团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总裁担任组长,生产副总裁担任副组长。
4.2 技术研发部制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4.3 生产管理部负责集团环境保护的日常管理、监督、考核和评价。
4.4 各工厂负责本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5.工作过程和方法5.1 环境管理组织5.1.1 集团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总裁担任组长,生产副总裁担任副组长。
5.1.2 各工厂成立各自的管理机构。
5.2 环境管理规划5.2.1生产副总裁组织制订集团环境保护和改善的系统规划,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5.2.2集团要处理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及污染事故的发生。
5.2.3建设工业生态,加强厂区环境绿化改造和小区合理布局,完善和提高区域性环境质量。
5.3 标准制定技术研发部根据环境污染因子科目、量值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组织好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制定公司《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5.4 教育宣传生产管理部组织开展全员性环境教育和环境宣传,提高员工对环境的价值和环境污染的认识,激发员工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5.5 环境监控5.5.1生产管理部坚持项目管理“三同时”的制度,组织采用“三新”技术,采用无污染生产工艺,结合综合技术改造,控制和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5.5.2生产管理部组织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转化率与利用率,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5.5.3集团各工厂污染治理设施必须确保完好和随机运行,以达到设计目标和治理效果。
5.5.4集团各工厂要杜绝超标粉尘排放和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污染事故地发生。
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以保证相关部门及岗位能及时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确保环境体系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
适用于******有限公司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
2. 职责2.1****部负责《环境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归口管理。
2.2各相关部门负责作业性文件的归口管理。
3. 工作程序3.1《环境管理手册》的管理《环境管理手册》的编制、审批、发放、评审修订等按《环境管理手册》第一章:“环境管理体系手册管理”的规定执行。
3.2程序文件的管理3.2.1程序文件的编制和审批:3.2.1.1程序文件编制由环境管理者代表组织****部门及相关部门编写。
3.2.1.2程序文件编写完成后,经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执行。
3.2.1.3程序文件属于企业的管理标准,标准编号按企业《文件分类编码规则》文件执行。
3.2.2程序文件的发放3.2.2.1程序文件发放时对文件进行排序编号并加盖红色“受控文件”章和分发部门代码章,并不得再复印。
3.2.2.2程序文件由****部进行归口管理,发放时要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单”。
3.2.2.3程序文件发至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涉及单位,仅受控版本的持有者可得到最新版本。
3.2.3保存各接收部门必须指定专人保管受控文件,文件应当妥善保管,不得复制、损坏、外传、遗失。
3.2.4文件的更改3.2.4.1文件需要更改时,由文件更改提出人或文件更改提出部门的负责人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见附件4)说明更改原因,交****部。
3.2.4.2 ****部负责对文件进行每年一次的评审,将文件修改意见进行分类整理。
文件更改的审核、批准权与文件制定相同。
3.2.4.3 ****部依据文件“文件发放、回收记录单”的名单发放修改后的文件,收回需更改的章、页。
3.2.4.4 各部门管理文件的指定人员,负责更改的换页,注明更改标记和更改生效时间。
3.2.5程序文件换版文件经过多次更改或文件需进行大幅度修改时要进行换版,只有受控文件持有者能得到最新版本。
设施与工作环境管理程序文件文件编号:IQMU-2017B1目的为加强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确保符合产品质量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和控制。
3职责3.1人机资源部负责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维护和管理,使其符合产品要求。
3.2各部门对本部门所属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按规定进行维护及保养。
4工作程序4.1公司各部门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需求,报人机资源部。
4.2人机资源部汇总各部门的需求,召集有关人员讨论,确定出公司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4.3人机资源部将确定出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报总裁批准。
4.4人机资源部按照批准,向各部门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并明确其管理要求。
4.5各部门按管理要求做好本部门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
4.6人机资源部每年要对生产和试验设备制定维护和保养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维护和保养工作。
4.7人机资源部不定期地对各部门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4.8各部门若发现基础设施或工作环境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报告人机资源部予以尽快处理,各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4.9对于某些设备经过维修无法达到规定的要求或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需由使用部门在这些设备上悬挂〃停用〃标识,以防相关人员误用不满足要求的设备。
同时,人机资源部要设法解决生产对该设备的需求。
4.10人机资源部及其他各部门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维护及检查都要保存相应的记录。
5执行本程序所产生的记录■一检测/生产设备申购单IQMII-OI B■一设备制造申请单IQM11-02B■一设备清单IQM11-03B■-设备维护记录表IQM11-04B■一设备、工具/仪器、器具报废申请单IQMll-05B一■设备标识牌一览表IQM11-06B■一通用工具清单IQM11-07B■一设备使用记录表IQM11-08B■一设备定期保养记录IQM11-09B。
(环境管理)质量环境管理程序浙江中财管道衍生产品有限公司质量/环境程序文件(征求意见稿)A/0编制:审核:批准:2016年5月14日发布2016年5月15日实施程序文件编制和使用说明本程序是公司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它是按照GB/T1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等标准,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是实施手册规定的各项活动所必须遵守的法规性文件。
本程序文件为A/0版,在编制过程中,根据标准要求,参考有关资料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征求了有关领导和相关单位、部门的意见,对主要过程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由总裁会审定稿。
本程序文件由企管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程序文件目录一、文件记录控制程序 (6)二、能源/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11)三、监测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13)四、知识管理控制程序 (16)五、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19)六、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23)七、产销调度系统控制程序 (26)八、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29)九、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32)十、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35)十一、采购控制程序 (38)十二、新产品控制程序 (44)十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47)十四、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0)十五、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53)十六、顾客满意测量程序 (60)十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63)十八、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67)十九、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70)二十、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73)二十一、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6)二十二、改进管理程序 (79)二十三、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控制程序 (83)二十四、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86)二十五、废水、废气排放控制程序 (89)二十六、化学品、油品控制程序 (91)二十七、固体废弃物控制程序 (93)二十八、噪声污染控制程序 (96)二十九、相关方环境影响控制程序 (98)三十、新、改、扩建项目控制程序 (101)三十一、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104)三十二、环境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106)三十三、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108)三十四、认证证书及标志的使用管理程序 (110)程序文件修改页一、文件记录控制程序ZCYS-QEP-001-2016 1、目的对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记录以及顾客规定的记录进行控制,确保公司相关场所使用的文件和记录为有效版本,以提供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产品符合要求的证据。
环境管理程序引言环境管理程序是一个组织为了管理自身对环境的影响而采取的长期、系统化的方法。
一个好的环境管理程序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健康的生态,提高生产效率,显著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环境监测为了实现环境管理程序的目标,一开始需要进行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一个关键性的步骤,通过它可以了解当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采取下一步行动奠定基础。
环境监测可以包括测量大气质量、水质及土地等。
各方面的监测指标需要系统、科学地设计,保证评价标准的科学、合理性。
同时,通过全面监测,可以找出行业中存在的环境偏差,以此推进环保优化。
环境评价依据环境监测将数据划分为各个指标,是环境评价的核心内容。
评价包括对排放、废水、废物和噪音等不同因素的评估。
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在量化了解更全面的行业健康状况基础上,发现环境问题的规模和范围,以及问题的成本,最重要的是判读何种措施是必需采取的。
规划和执行环境管理方案直接制定具体的环境改善方案然后便可執行,通常而言要先做充分的规划和评估。
制定的环境管理方案应该包括明确可量化目标、评估选项并与现有行事规程相配合的行动计划。
最好是在上层质量和行政人开导下推动保护工作,以督促执行过程的顺利完成。
教育环境管理方案的成功执行没有什么比提高员工意识更重要的事情了。
工作人员应该有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来加强对联络的一致性,以适应全面和挑战性的保护需求。
教育课程可以提供对与生产、质量和安全性综合相关的影响的深刻理解,所以学习者评估风险、识别机遇,并及时应对问题,并对组织实施各种环境行动有了更好的判断力。
监测和改进环境管理程序的最后一个步骤是监测和改进。
监测是为了确保环境管理方案的顺利地执行。
通过监测,可以直观的了解环境问题的演变趋势,从而对行动计划做出更加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由于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随时关注是否存在新的风险和机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不断地监测和改进,可以使环境管理方案不断地做到完善和优化。
环境管理控制程序编制:王洁玲审核:彭涛批准:邓华周受控状态:受控执行者:相关部门目录项目内容页次1封面 1 2目录 2 3文件修改记录 34定义 4 5环保方针 46 职责描述 57 环保小组架构图 68 相关信息与文件管理 79 环境关联物质管理 710 供应商管理 711 采购管理 812 进料管制 813 过程管制 814 出货管制 915 禁止使用物质的识别 1016 不合格品控制 10 16-1 异常处理流程 1117 培训与训练 1218 可追溯性 1219 环境物质控制审核 1220 环境物质管理体系评审 1221 与客户、供货商之间的标准交换的说明 1222 参考文件 12 附件一任命书 13 附件二环保协议书 14 附件三环境关联物质的管理标准 15 附表一特定胺类物质------ 24 附表二特定邻苯二甲酸盐 24 附表三化学审查法第一种特定化学物质------ 25 附表四臭氧层破坏物质------ 26 附件四铅、汞、镉、六价铬、PBB和PBDE的应用例外事项 29 附件五分析检测方法要求 30 附件六关于客户任天堂「500-J00100-07」相关资料摘录 31 附件七零部件和材料中的环境管理物质(SS-00259 第十版) 46*****文件修订记录*****1、目的对危害生活环境有关的物质,采以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管制,期以确保乐星公司所开发、生产的产品符合国际/区域/国家/客户之环境管理物质含量管制标准,避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之健康.特订立本控制程序。
2、范围对有环保要求的所有产品,从设计到出货的全过程均适用之。
3、环境关联物质的管理标准3.1本控制程序依照国际/国家之相关法律法规和客户的环境管制标准而制订,当其相关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有变更或更改时,本程序将及时进行更新与之对应。
3.2 本公司环境物质管理依附件三"环境关联物质的管理标准"执行.4、定义4.1禁止物质是指客户要求禁止用于构成其品牌产品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元件等及其制造过程的物质;其不得有意添加使用,含有量不得超过限定值。
环境管理控制程序1 目的识别、评价和及时更新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以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及运行控制工作。
3 术语定义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重要环境因素: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环境目标: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
环境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环境指标:由环境目标产生,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局部。
环境绩效: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4 职责4.1 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公司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管理工作;负责对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的确认、审批。
4.2 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区域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建立并上报公司总部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3 科技部环境管理控制程序负责本程序的制定和归口管理,并指导其实施;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分支机构报送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建立公司《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建立并下发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4 工程部负责本程序的监督实施及运行过程的指导和监控。
4.5 其他部门参于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与控制。
4.6 项目部负责本项目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建立并上报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和项目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各项目经理部负责本程序的实施和控制。
5 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图5.1 确定项目环境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特点,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应确定项目环境管理责任部门,明确专职或兼职环境管理人员及其职责。
5.2 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组织安排策划确定项目的主要施工过程和活动。
学海无涯XXXX有限公司TD020032 A/1 供环境管理程序编制:审核:批准:持有者:2016—06— 17 发布 2018—07—17 修改1.0 目的根据《环境管理制度》,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满足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以实现对环境影响的有效管理。
2.0 范围2.1适用于公司公司在作业过程中产生、排放的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环境因素控制2.2适用于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的控制3.0相关文件3.1《环境管理制度》3.2《经营方针、目标管理程序》3.3《工作场所(6S)管理规定》3.4《车间卫生管理标准》3.5《应急和响应管理程序》3.6《改进管理程序进行》4.0 职责4.1办公室负责公司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排放的监督、检查、监测和考核管理。
4.2办公室负责绿化美化管理,处理污染纠纷和相关方的环保问题投诉,并建立公司相关环保档案。
4.3动力车间负责公司能源/资源消耗运行的协调控制,督查处理能源/资源问题及使用情况。
4.4相关部门负责各自生产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的预防和控制,以及能源/资源消耗运行控制;区域的环境卫生,配合有关环境事务的管理。
4.5安全、环保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环境的管理。
5.0定义5.1环境组织运行所处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动植物、人类及其相互关系。
5.2环境因素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与环境或能够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6.0 工作程序环境管理流程图见附件6.1编制环保计划、规划6.1.体系考核组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并策划相应管理措施;体系考核组对各部门环保管理责任制建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6.1.2办公室编制能源资源消耗运行控制计划和办公区绿化美化实施计划。
6.1.3制造部按照公司生产环保需求编制环保设备设施的配套计划。
6.1.4其他各部门按照《职能分配表》向有主责部门提供相关数据信息和资料,执行相关环保管理规划或计划。
6.2环保工作目标6.2.1 办公室参照《经营方针、目标管理程序》,结合公司实际合理制定公司环保工作目标,每年年底组织评价,以评审本年度环保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和确定新年度的环保工作目标。
6.2.2各部门相应明确内部责任,将公司下达的环保工作目标逐级量化、分解。
6.3环保教育培训6.3.1办公室组织开展公司环保专(兼)职管理人员、环保设备设施运行操作者及有关人员进行专项教育培训,对有要求的需取得相应上岗资格证书,教育培训效果保持相应证据。
6.3.2各部门将环保教育、知识培训纳入正常的员工培训内容,及时宣贯国家、地方政府环保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努力做好本部门环保工作。
6.3.3体系考核组负责对对各部门开展环保教育培训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6.4环境污染源控制6.4.1 体系考核组组织开展公司所属生产场所、施工场所、办公场所和生活场所的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活动,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建立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具体执行《风险与机遇管理程序》。
6.4.2各部门针对识别、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和批准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应急预案,开展有效的现场控制工作,保持相应的记录。
6.5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6.5.1废水的处理控制a)雨水直接排入下水道,排入城区污水管网;b)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进入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排入城区污水管网;c)食堂废水经隔油池进入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排入城区污水管网;d)真空泵的冷却水循环使用;e)在全体员工中提倡节约用水,减少生活污水的产生和资源的浪费;6.5.2噪声的控制本公司主要噪声来源为剪板机、冲床、空压机、绕线机、打磨机的机械噪声。
根据《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按照3类标准进行控制;办公室指定人员对作业区厂界产生的噪声,进行选点、定点自行检测或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确定检测值和控制要求;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应对设备、工程方面进行改善。
a)动力车间关注和采用降噪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尽量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b)物流部控制车辆噪声强度,发现设备车辆出现异常强噪声情况时,进行检查和消除,减少噪声的影响;c)对于目前尚无法治理的噪声,可采取单件设备隔音降噪的方式方法,强化降低噪声影响和危害;d)质保部专责人员配置检测器材,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厂区周边的噪音控制要考虑到周边相关厂区的意见;e)办公室安排每年一次委托国家环境监测部门对工作现场和厂区周边进行噪音测定,并记录归档;f)当厂区周边的噪音超过标准时、或受到相关方的意见时,按照《改进管理程序》进行理改。
6.5.3 粉尘的控制a)浇注体处理、配件打磨工序采取定点、定区域设置水淋房或布袋收集等措施,按照作业要求进行及防护;b)激光打标机的粉尘采取水过滤沉淀的方式降尘;c)装卸硅微粉等易扬尘的货物时,严格执行装卸作业规范,控制装卸降尘动作,尽量减少和消除扬尘污染;对散落、残留的散货进行清扫降尘。
6.5.4 废气的控制加工过程:收集的粉尘直接输送到布袋除尘器处理,于15m高排气筒排放;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屋顶排放。
a)物流部按法规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运输设备尾气的检测,以满足和确保达标排放要求;b)对用于环氧树脂混料采取密闭真空拌料的方式,并保持作业环境通风;c)对于浇注干燥、喷漆、焊接、激光雕刻等废气体较集中的地方,采用集中收集,进行高空排放。
6.5.5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控制与利用措施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废包装木箱、包装纸箱、废铜、废铁、生产和包装废弃物等。
a)各部门根据废弃物的体积、数量,配置相应充足的垃圾桶,作好明确标识;b)全体员工应按分类,将废弃物分别放置在规定的垃圾桶内;c)每天清洁工根据现场垃圾桶的分类标识,统一收集放置到公司总的垃圾存放点,按标识放置到对应的垃圾桶内;d)在废弃物搬运过程中要防止废弃物的散落、污水滴漏,如有散落滴漏等现象,应立即处理干净。
e)公司规划各种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存放区域;f)垃圾堆放点的管理①垃圾堆放点必须作好防止污水外流、暴雨时的异常污水外流的防护措施;②防止垃圾桶内的废弃物过满、溢出;g)废弃物处置①办公室总体负责废弃物的委外清运等的最终处理,如生活垃圾、生产和包装废弃物等不可回收部分;②废弃物必须委托有关废弃物回收单位进行合法回收。
如废树脂桶及树脂等;③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如铜材边角料等可由废品回收站回收,以达到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如废纸箱、废铜、废铁等;④对于可由供方回收的废弃物,由公司采购联络供方处理,如. 电脑用墨盒、硒鼓等,由电脑维修部门更新并回收废弃物;坏节能灯管等由生产厂家回收并提供新的节能灯管,由经销商经办。
⑤对于废弃物处理的相关方应确认其资格,了解其能力。
6.5.5物流部负责登记废弃物处置情况于ERP系统中。
6.6 环保设备设施的管理环保设备设施由动力车间统一登记,建立台账,由使用管理部门应做好日常检修、保养工作,提高设备设施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6.7能源/资源的控制管理财务部对公司能源/资源的消耗进行监督检查控制,按月、季、半年、年度等时间间隔对水、电、油、办公耗材等进行消耗统计,针对当期使用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及时评价、通报改进意见,协调处理相关督查发现的问题;a)动力车间主管控制水、电、油、设备车辆配件、消耗材料等能源/资源的消耗,制定使用考核管理办法,对使用部门进行控制和管理。
b)产品及工艺设计考虑节能因素。
c)新购设备优先考虑低耗能和低噪音产品。
d)公司各个部门人员要养成随手关灯、关机的良好习惯。
e)质保部每月定期统计公司水电等资源的消耗,确定万元产值的能耗指标。
f)账务部根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对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进行综合计算能源消耗量折算成标准煤的吨数。
6.8 节能减排、降耗增效6.8.1 各部门要在员工中提倡、宣传“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道德风尚,强化员工的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意识。
6.8.2 按照创新和环保要求,推广应用相关的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鼓励员工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开创环保新成果。
6.8.3 对现存的高能耗、给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的设备设施,动力车间组织相关人员调查、研究、策划、制定改造改进的方案;办公室对公司能源/资源的消耗进行监督检查控制,制定公司能源、资源节约降耗的目标措施,指导各部门实施。
6.9工作环境管理6.9.1 办公室的控制要求a)办公室物品实施定置管理,文件资料分类管理,标识清楚,易于查找。
b)办公室门窗、墙壁、天花板等设施完好整洁,室内明亮、空气清新,地面平整、干净,通道畅通。
6.9.2 工作现场的控制要求一、制订并落实《工作场所(6S)管理规定》、《车间卫生管理标准》、《净化室管理制度》。
a)生产现场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技术条件、标准的规定,以保证产品所需的环境要求。
浸漆、喷漆、配料、浇注体处理、焊接、打磨、激光雕刻等域区应配置有效的通风系统,保持通风良好。
b)凡有温度、湿度要求的作业场所、生产现场必须严格按要求控制,并每天在“温度、湿度记录表”中填写实测数据。
c)生产现场一般工作温度为常温;生产现场环境噪音应控制在85dB以内。
d)生产单位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多余物,并按指定位置集中存放,保证产品的清洁度要求。
e)生产现场文明生产①进入生产、试验场地应按规定穿着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及遵守有关要求。
②操作工人每天工作结束后,应整理工作台,清洁保养设备,保持整洁,以达到生产、试验场地文明生产要求。
③成品、半成品、返修品应按不同的要求分别摆放在指定位置并标识。
④检验现场应设置产品(零部件、半成品)的待检区、合格区和不合格品隔离区,并保证不同检验和试验状态的产品放置在各自相应的区域内。
⑤生产现场无垃圾、积水、积油和其它污物。
⑥垃圾分类清理堆放,并按规定回收。
f)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的控制要求①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令、法规及相应国家标准的要求。
②生产现场布局符合安全标准,安全通道通畅无阻并有明显的通道线。
③安全防护和消防设施完备、有效。
④安全标识、警示应规范、齐全、醒目。
⑤危险点的设置警示牌。
⑥生产现场的尘毒、废物、废液、废气等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排放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标准规定,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劳动保护措施。
⑦操作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并按规定着装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g)仓库的控制要求①物品标识清楚、摆放整齐。
②有温度、湿度要求的库房如财务部仓库、设备档案室等,必须严格按要求控制,并每天在“温度、湿度记录表”中填写实测数据。
③仓库内油类、酸类、碱类或其他有害的化学药品离地高度不小于0.1米,离热源距离应不小于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