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艺术和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背诵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艺术概论则是对艺术这一广泛领域的总体性研究和概括,它涵盖了艺术的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艺术概论相关知识点的汇总。
一、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又多维度的问题。
从社会本质来看,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它反映了社会生活,并通过形象和情感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艺术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转化为艺术作品。
从认识本质上讲,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它以形象的方式反映现实,但又并非对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融入了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和审美评价。
从审美本质上说,艺术是一种审美对象,具有审美价值。
它通过美的形式和内容,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二、艺术的特征艺术具有形象性,这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还具有主体性,体现在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中。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他们的个性、情感和创造力在作品中得到体现;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反映了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艺术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也具有主体性,他们的审美经验和主观感受会影响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艺术具有审美性,这是艺术的核心特征。
艺术的审美性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上,形式美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内容美则包含了思想、情感、意境等。
三、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从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来看,可分为空间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时间艺术(如音乐、文学)和时空艺术(如戏剧、影视)。
从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来分,有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听觉艺术(如音乐)、视听艺术(如影视)和想象艺术(如文学)。
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可分为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书法)、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电影、电视)。
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艺术与哲学的关系P14(1)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使某些艺术流派的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具有哲理性的作品。
(2)艺术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哲学家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学家的艺术思考往往会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可结合歌德的《浮士德》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具有深刻意蕴的作品分析。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P16(1)艺术与宗教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两者在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
(2)宗教和艺术具有互相推动发展的密切关系。
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为艺术提供宗教题材和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艺术参与宗教活动,宣扬宗教思想,也影响和推动了宗教的发展。
(3)艺术和宗教具有本质区别。
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艺术却是对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确认;宗教是反科学的,劝人到天国寻求精神安慰,艺术则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显示生活,促进人全面和谐的发展。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P18(1)道德是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行为规范的总称(2)道德通过艺术形式得以体现(3)艺术通过其审美表现对道德进行评价。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P21(1)政治是艺术与经济的中介(2)艺术在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之间,与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突出。
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其时代的、政治的烙印是十分显著的。
(3)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艺术方向,保障艺术更快更健康的发展(4)艺术、审美倾向、精神情感也对政治施加影响。
艺术概论绪论1.艺术和社会的关系?P5艺术来自社会,还要回归社会,它不是也不可能是静止和孤立的现象。
具体的讲,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第一,一切艺术家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情境中,各种社会事务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意志,艺术家又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生活进行体验、实践、认识、从而产生创作冲动,愿望和需要;第二,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经过复杂的精神生产劳动即创作活动,其创作成果即艺术作品;;第三,艺术作品最直接来自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间接来自但是最终来自社会生活,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第四,艺术作品一旦产生,就必须回到社会去,以实现其价值,而艺术回归社会的中介就是艺术接受。
荀子,音乐专门著作《乐论》,中国最早的一部艺术理论专著。
曹丕,《典论·论文》嵇康,《声无哀乐论》、《琴赋》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顾恺之,《论画》谢赫,《古画品录》2.艺术家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关系?P8任何真正的艺术创作,都是美的创造,而创造美就要遵循美的规律,艺术的规律。
艺术理论就是要根据历史和现实,从古今中外大量的艺术创作实践经验中,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来,用以指导艺术家的创作实践。
任何艺术家,无论它是自觉的或是不自觉的总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按照一定的审美规律来进行创作。
艺术家不能不受一定的艺术理论或艺术思想的影响和制约,任何成功的艺术创作,都是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历史上的确有不少艺术家,他们自己没有什么理论,却创作出十分杰出的艺术作品。
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可以不受艺术规律的制约,只是他们从审美经验出发,自发地、无意识的再创作中触及到了艺术中的规律,于是得到了成功。
相反,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律,那他们的创作只能是失败的。
一个艺术家,如果不注意理论的研究和思考,仅凭自己的技艺合直觉去表现,到后来就可能江郎才尽成为艺术匠人。
文学家:鲁迅、老舍、歌德、席勒、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音乐家:莫扎特、李斯特、贝多芬、巴赫、斯特拉文斯基画家:顾恺之、荆浩、石涛、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达芬奇、安格尔、雕塑家罗丹3.艺术的主要研究方法?(1)主观唯心主义:仅从主体考察和解释艺术,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个人主观意识的产物。
专题1:艺术教育1、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狭义的艺术教育指为培养专业艺术人才进行的教育,广义的艺术教育认为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当代社会中,广义的艺术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科学技术一方面造成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使社会分工更加专门化,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加重了人的精神压力,物欲横流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危机和隐患。
人们渴望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这种情况下,艺术格外受到青睐。
人们需要在艺术中恢复心理平衡和精神和谐,提高自身价值,达到个性发展。
3、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具体来讲,一,普及艺术基本知识,提高艺术修养。
二,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专题2:艺术与文化(艺术在文化中的地位)一.艺术是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现象,在文化大系统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二.二者关系①艺术推动、反映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
艺术史能准确地体现出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如古希腊艺术体现出古希腊文化中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鲜明标志是从神的世界向人间尘世转变。
②艺术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每个民族和时代的艺术,都是深嵌在那个民族文化或时代文化的框架中。
文化大系统直接制约着艺术家和观众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对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产生巨大影响。
如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到清代石涛的《黄山图》,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三.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统。
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
而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制约着精神文化。
所以,经济政治对精神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精神文化内部来看,艺术同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艺术受到其他精神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影响这它们。
专题3:艺术与经济基础一、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艺术概论(00504)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治、法律等制度;一是社会意识形态。
(2)几种不同的社会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4)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各个统治阶级的道德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创作,使艺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3、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艺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
4、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而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一积极的影响。
美学观总要指导和影响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实践又要反过来影响美学观的形成和发展。
艺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实践性与主体性(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3)形象性(4)形式美与形式感(5)创造性(6)情感性。
罗丹提出“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艺术本质论中,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艺术概论复习提纲艺术概论复习提纲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答:研究对象:概括地说,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研究内容: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艺术的接与艺术的功能。
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在此基础上,注意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艺术理论遗产和思想成果。
(心理学和美学交织产生审美心理学。
心理学和艺术理论交织产生艺术心理学。
艺术理论含于美学).二、艺术概论(概念)艺术概论是概括地,简要的讲述或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
三、艺术的本质(概念)所谓艺术的本质,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四、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2.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第一,各种形式的社会意思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第二,它们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第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各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方式与经济基础发生关系。
他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关系及在作用和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上也存在差异)4.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政治与道德对艺术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5.艺术和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
艺术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的产物,它是通过表现形式来反映人类对于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认知和表达。
艺术的种类多样,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一种思想、情感、文化的表达方式。
一、艺术的定义1. 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以形式美的方式表达人类对于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认识和情感的一种活动。
它包括视觉艺术、音乐、文学、舞蹈等种类,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功能包括审美功能、表达功能和社会功能。
艺术通过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还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二、艺术的表现形式1. 绘画绘画是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形象和情感的一种艺术活动。
绘画的种类有油画、水彩画、素描等,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2. 雕塑雕塑是用立体的方式来表现形象和情感的一种艺术活动。
雕塑可以用石头、金属、木材等材料来创作,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3. 音乐音乐是通过声音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音乐的种类有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可以通过不同的乐器和声音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
4. 舞蹈舞蹈是用身体的动作和姿态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舞蹈可以通过不同的舞姿和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艺术效果,是一种富有魅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5. 文学文学是用文字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文学的种类有诗歌、小说、散文等,可以通过不同的文字和叙述方式来表现不同的文学风格。
三、艺术的审美特征1. 真实性艺术作品要求真实于生活,要求表现出真实的情感和情景,以触动人们的心灵。
2. 美感艺术作品要求有审美价值,要有美的形式和表现,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和情感。
3. 表现力艺术作品要求有强烈的表现力,要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4. 创新性艺术作品要求有创新意识,要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观点,以展现出作者的个性和思想。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一、艺术的实质:1.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2.艺术的审美价值必然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3.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社鞥长,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审美创造。
艺术生产意义,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二、艺术的本质(科学论断):1.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2.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3.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三、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同时,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的社会关系)。
四、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没有形象,艺术也就不复存在了。
艺术形象的含义:⑴艺术作品中的具体的景象,事物;⑵透过这些景象、事物所显露或暗示的内部蕴含。
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a)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b)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二者有机统一,才使其具有令人惊叹的感人魅力。
c)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高条件)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正因为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和更广泛的共性。
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
典型必定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创性,而且又能非常深刻的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典型形象:就是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和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典型形象的特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性是基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典型形象是艺术作品成功的标志。
1.主体性a)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更离不开创作主体,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2)艺术的本质: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的内部联系。
(一)艺术的社会本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角度)艺术直接产生于创造它的主体——人,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物。
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他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1)经济基础:是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合(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和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3)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治、法律等制度,包括相应的机构及其措施;二是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甚至包括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
(4)各种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共性: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但是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
(5)艺术这种社会形态同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艺术,艺术反映经济基础。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艺术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艺术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艺术一经产生,就不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而是要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即对社会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各种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首先,它们并不是都与经济基础处于相同的距离,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相反,它们在上层建筑中还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各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方式与经济基础发生关系。
一、历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情感说、理念说、表现说、模仿说、无意识说、巫术说、游戏说、艺术本体论。
二、情感说、理念说、表现说、模仿说、无意识说、巫术说、游戏说、艺术本体论的概念及主要代表人及各自主要观点;情感说: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法国的美学家维隆。
表现说:意大利的克罗齐和英国的科林伍德认为艺术是心灵的表现。
无意识说:奥地利心理学家费罗伊德认为艺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游戏说:德国的古典哲学家康德和希勒英国的斯宾塞等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理念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主义家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摹仿说: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巫术说:原始社会认为艺术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活动艺术本体论: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玉树的本质在于艺术的形式因素三、艺术的本质: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之一2、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3、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4、艺术不仅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5、艺术是主客观的统一体6、艺术是人类特有的创造四、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哲学、宗教、艺术、伦理、法学、道德、管理等等,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甚至互相转化的。
各种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并不是相同的、也不是平行的。
一般而言,政治、法律、道德与经济的关系更密切、更直接,而宗教、哲学、艺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相对远一些,间接一些。
五、艺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艺术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往往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最终决定艺术的不是政治而是经济基础,艺术只要符合经济基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任何政治都是消灭不了的。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是通过政治中介这个桥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六、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应,艺术史情感和心灵的反映,但是情感和心灵是脱离不了生活的,艺术家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矿藏,真是的表现生活,真诚的表现对生活的感受,,创造才会有生命力,优秀的艺术常被誉为生活的境子,必须深刻而真实地反映生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要创作传世精品必须有生活的底子,必须反映生活,而又要高于生活。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第一章艺术属性论第一节艺术主体论含义:“艺术主体”是指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人,是艺术的创作者与占有者。
凡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包括思维,幻想,幻影等),都可以看作艺术客体。
一、情感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对主体情感的传达代表人物:法国美学家“维隆”。
维隆认为情感是艺术的决定因素和主要表现内容。
在艺术作品中,情感借助线条,形状,色彩的结合或具有一定节奏的动作、音响或言语表现出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荷兰画家森特凡高法国画家高更二、表现论艺术的表现论认为,艺术就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认为“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或表现的知识)的科学。
这种知识就是审美的或艺术的事实。
”柯林伍德继承发展了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
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他把主观的表现看做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
他把再现的艺术分为三等级:1、无取舍。
2、有所取舍3。
有情感之表现。
三、无意识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主题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理学家荣格。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原欲的“升华”。
认为人格由“本我(原始本能)、自我(协调本能和现实之间不平衡的机能)、超我(内部道德机制)”三部分组成。
荣格认为艺术源于“集体无意识”。
伟大艺术家,听从集体无意识的驱使,借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时代的心声。
四、游戏自娱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自我的娱乐。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席勒加以系统。
英国唯心哲学家斯宾塞发展。
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过剩精力”的消耗。
斯宾塞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第二节艺术主客体论一、理念论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上帝的创造物。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希腊哲学家帕拉图。
理念:是西方先验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艺术概论重点一.艺术学之父:费德勒;此外有重要贡献的还有狄索瓦,乌提兹二.艺术学内容基本理论: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形象性:艺术形象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三.艺术特征:主体性: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事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四.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1. 艺术源于模仿2.艺术源于表现3.艺术源于巫术4.艺术源于劳动5.艺术源于劳动6.艺术源于多元决定论五.艺术发展规律:1.艺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任何时代的艺术都具有其他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前一个时代占据主要地位的艺术形式在后一个时代让位于新艺术形式;先秦建筑和屈原的《离骚》,汉乐府辞,六朝雕塑,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希腊雕塑,中世界建筑,文艺复兴绘画,17到18世界戏剧,音乐。
2.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欢和经济基础。
3.艺术生产发展与物质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例如,中国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19世界俄国文学艺术成就空前繁荣4.艺术门类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例如,原始岩画,壁画,文艺复兴绘画,水墨画,史前陶器,夏商周时期青铜,宋瓷,元代青花六.艺术种类1.根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可分为时空艺术:例如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园林,工艺美术;时间艺术:例如音乐,文学,曲艺;时空艺术:例如电影,戏剧,电视,舞蹈,杂技2.根据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可分为视觉艺术:例如绘画,雕塑,摄影,建筑,舞蹈,工艺美术听觉艺术:例如音乐,曲艺想象艺术:文学3.根据艺术形象的创造方式,可分为造型艺术:例如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园林,工艺美术表演艺术:例如舞蹈,曲艺,戏剧,杂技语言艺术:例如文学综合艺术:例如电影,电视4.按使用和审美功能分为,美的艺术和实用艺术七.实用艺术1.建筑艺术定义: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上编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x ié——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与答案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首先,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本质论第一章艺术的社会本质第一节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也就没有艺术,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一层面的本质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反它反映经济基础,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础之上,作用于经济基础。
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1 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法律观点、以及哲学、道德观念、宗教、政治观点、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1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而且3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三).悬浮于空中”“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中间环节”。
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分出不同的地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它们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位。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
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联系于经济基础。
1.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1)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2)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领域、各事物的全面反映。
(包括物质,精神生活)总结:作为一种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的艺术,它不仅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且是通过“中间环节”的意识形态反映经济基础,并且,艺术同其他得更高的特殊意识形态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反映。
2.艺术是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但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
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制约、所决定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前进服务。
这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真实含义。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作为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的艺术,同经济基础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要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
3.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专题1:艺术教育1、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狭义的艺术教育指为培养专业艺术人才进行的教育,广义的艺术教育认为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当代社会中,广义的艺术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科学技术一方面造成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使社会分工更加专门化,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加重了人的精神压力,物欲横流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危机和隐患。
人们渴望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这种情况下,艺术格外受到青睐。
人们需要在艺术中恢复心理平衡和精神和谐,提高自身价值,达到个性发展。
3、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具体来讲,一,普及艺术基本知识,提高艺术修养。
二,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专题2:艺术与文化(艺术在文化中的地位)一.艺术是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现象,在文化大系统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二.二者关系①艺术推动、反映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
艺术史能准确地体现出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如古希腊艺术体现出古希腊文化中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鲜明标志是从神的世界向人间尘世转变。
②艺术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每个民族和时代的艺术,都是深嵌在那个民族文化或时代文化的框架中。
文化大系统直接制约着艺术家和观众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对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产生巨大影响。
如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到清代石涛的《图》,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三.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统。
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
而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制约着精神文化。
所以,经济政治对精神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精神文化部来看,艺术同哲学、、道德、科学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艺术受到其他精神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影响这它们。
专题3:艺术与经济基础一、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它被经济基础所决定,又同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它反应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即政治、法律、道德联系于经济基础。
在生产力低下、生产关系简单的原始社会,艺术发展直接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进入阶级社会后,艺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中间隔着许多环节。
二、从艺术发展他律性角度来看,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
①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条件和动因,甚至决定了艺术的容与形式。
②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
由于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进而出现了表现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思想感情的艺术。
③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
经济的繁荣会带来艺术的鼎盛,这里经济的繁荣是动因,鼎盛是繁荣的结果。
④经济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
经济的繁荣与艺术的鼎盛并非如影随形。
无论是时间的纵向、地域的横向还是艺术部各个种类之间,都处处体现着这种不平衡性。
艺术对于经济而言有自己的独立性,但这并不影响经济对艺术的决定作用,我们应该坚持这种决定作用并认可这种不平衡性。
三、例子:比如“画派”又叫做“八怪”,兴盛于清代,其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地区经济繁荣,有较多的资本主义因素,从而影响了文人画家们的生活和思想,一些画家要求在艺术中表现个性、抒发情感,于是形成了放纵的风格。
他们的思想意识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封建社会的围,带有某些资本主义的因素。
其艺术成就之高,不仅仅是风格技法的问题,也不在于“怪”,而在于他们的作品反应的是一种新的审美意识和趣味,这些都是由当时繁荣的社会经济决定的。
专题4: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艺术的认识本质)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或者说,艺术认识世界、反映生活的方式,是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与美,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和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
艺术也掌握真理,但它掌握的是具体形象的真理,即艺术的美。
所以艺术要求真实性,通过艺术形象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
艺术作用于人的理知的同时还作用于人的情感,给人以审美感受。
这就是艺术的认识本质。
专题5:艺术与哲学一、哲学是理性的最高形式,它用最一般的畴和逻辑体系反映着社会生活,用“理论的方式”掌握世界,和艺术有很大的不同。
艺术以情动人、哲学以理服人。
但二者之间同为社会意识形态,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从他律性来看:(1)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用理性的方法来研究感性的认识。
纵观中国美术史,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美学、后来的禅宗美学,对古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再如: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主比例和谐、模仿自然,因此孕育出了具有永恒魅力的希腊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唯物主义取代了中世纪的神权统治,比例和谐再次成为美的追求。
(2)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发展。
①哲学思想决定了创作方法的产生。
艺术的创作方法来自艺术思想,而艺术思想是哲学思想在艺术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比如,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运用到艺术领域,会产生“艺术是生活反映”的美学思想,从而产生现实主义等的创作方法;而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运用到艺术领域,会产生“艺术是情感表现”的美学思想,从而产生其他西方形形色色的创作方法。
②哲学思想决定了创作方法的选择和改变。
任何艺术家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创作方法,选择哪种创作方法是由艺术家的哲学思想决定的。
同时,每个艺术家的哲学思想不是固定不变的,哲学思想的转变会带来创作方法的转变。
③哲学思想的矛盾决定了创作方法的矛盾。
艺术家的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等哲学思想可能是一致的,但也有可能是有矛盾的。
创作方法的矛盾导致了艺术作品容的矛盾。
例如托尔斯泰的社会观是正确的,对俄国的经济制度和国家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因而采取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但同时他的道德观是错误的,认为坏人可以通过忏悔罪恶而得到宽恕,因而又背离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二、从哲学与艺术的关系来看,首先哲学通过美学中介对艺术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其次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
最后还表现在它能促进艺术潮流的形成。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相对的,并不是每件作品都非得具有强烈的哲理性。
同时艺术对哲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可以传播某种哲学思想,并且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往成为哲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如黑格尔、尼采等。
艺术和哲学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许多艺术大师都有自己成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如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说,清初石涛的“蒙养生活”说,意大利达芬奇的“学习自然”说。
专题6:艺术与一、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与艺术像携手并进的孪生兄弟。
从世界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对艺术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在原始社会中,原始和原始艺术是混沌未分的混合体。
在阶级社会中,和艺术虽然有分道扬镳的短暂时刻,但更多的是互相渗透、共存共荣。
和西方的历史上都曾有一个艺术的时代。
在中国,从晋南北朝到隋唐,石窟艺术曾创造了佛教艺术的辉煌。
在欧洲,整个中世纪,无论建筑、雕刻还是绘画都是基督教艺术的精华。
二、从他律性来说,对艺术发展的影响表现为:(1)阻碍艺术的发展。
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
因为于艺术存在根本对立的方面。
①是对社会生活歪曲的反应,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真实的反应。
②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感情的形象表现。
③是对人心灵的麻醉,劝人到彼岸世界寻求精神慰藉;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是对人心灵的净化。
④的对象是神,是人本质力量的异化,让人在神面前感到自己的渺小;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让人在艺术面前感到自身的力量、智慧和美。
⑤相信它的对象即神灵是真实的存在,而艺术则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是真实存在。
(2)促进艺术的发展。
与艺术有很多共同点,例如都是用形象传递情感、抚慰人心,产生愉悦与希望。
①促使艺术突破教义的局限而获得发展。
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利用艺术营造膜拜的氛围,也就要求艺术表现世俗的情感,因此是世俗人美与善的集中表现。
②为艺术提供素材。
历史上有许多以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名垂史册,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
(3)对艺术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阻碍、否定的一面,又有促进、肯定的一面。
三、艺术:艺术是相对于世俗艺术而言的,指在的影响和控制下,为服务的艺术。
但艺术家们的创造性劳动凝聚其中,使得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特别是近现代社会,艺术中的审美因素日益高于因素。
绘画在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创作成就就首先表现在绘画上,他以超凡的想象力,创作出富有运动感和节奏感的众多人物鬼神形象,具有深远的影响。
专题7:艺术与道德一、从艺术发展的他律性来看①由于社会到现在还在阶级对立中运动,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
统治阶级的道德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和艺术创作使艺术维护其道德规并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艺术又可以反过来影响改造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②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冲破了中世纪禁欲主义的道德束缚,大胆表现世俗的情欲享乐和人性。
而鲁迅《狂人日记》就是对封建道德的控诉和批判。
③崇高和进步的道德准则是艺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当艺术作品表现出进步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会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进而促进艺术的发展。
而落后腐朽和丑恶的道德准则会阻碍艺术的健康发展。
二、从道德和艺术的相互关系看:①道德影响艺术。
一定时代和社会的道德思想总是通过艺术作品体现出来。
其次,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②艺术影响道德。
艺术作品对人民群总具有道德教育的作用。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
其次,正如上面提到的,艺术能反过来改造道德观念,移风易俗。
③美学比西方美学更加强调道德和艺术的联系。
西方美学史大多是“哲人”对艺术的思考,美学史大多是“贤人”对艺术的思考。
但艺术与道德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
也并非一切作品都必须具有强烈的道德容,如风景画、花鸟画等。
对具有道德容的作品来说,也需要寓教于乐,将道德容有机地融合在艺术作品之中,对欣赏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专题8:艺术与科学一、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对人类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是早有联系。
艺术与科学联姻,有三个辉煌时期:①希腊时期。
毕达哥拉斯学派大半都是数学家,他们把数与和谐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源。
提出“美是和谐”的思想和“黄金分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