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位体前屈考核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对象:大学体育课程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坐位体前屈的概念、测试方法和意义。
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伸展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1. 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伸展性。
教学难点:1. 坐位体前屈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
2.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课堂讲解:介绍坐位体前屈的概念、测试方法和意义。
2. 课堂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锻炼的情况,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准备活动1. 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
2. 教师带领学生做拉伸运动,提高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伸展性。
三、基本技术教学1. 教师示范坐位体前屈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四、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坐位体前屈练习,每组10次,共3组。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
五、游戏活动1. 学生进行“坐位体前屈接力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游戏规则:每组学生轮流进行坐位体前屈测试,测试成绩最高者获得接力棒,传递给下一组。
六、放松活动1. 学生进行拉伸运动,放松肌肉。
2. 教师带领学生做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
七、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坐位体前屈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坐位体前屈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坐位体前屈的概念、测试方法和意义,提高了学生的柔韧性、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伸展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强调坐位体前屈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避免学生受伤。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课教案 - 《坐位体前屈》教案【6篇】教案通常会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体育课教案 - 《坐位体前屈》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小学体育课教案 - 《坐位体前屈》教案【教材分析】1、跳跃是人体基本活动,也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受小学生喜爱。
本课教材是一项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运动项目。
以发展学生跳跃能力为重点的内容,跳远、跳高与游戏的紧密结合,全面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教学指导思想。
课的重点是初步学会双脚跳过障碍的方法。
难点是要求学生勇敢地、灵巧、协调地运用合理的方法通过障碍。
2、情境式的游戏教学,音乐的渲染,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游戏中包括跑、跳、投等各种活动,对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游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果断、良好的合作精神。
【学情分析】本课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他们的团队意识比较浓厚,也有一定的互助合作的观念,那么课中创设情境:模仿各种动物的跳,这样一个主题的创设较好的将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融合在一起,然后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器材(垫子)来设计课的内容。
通过双脚跳的练习,训练学生身体的跳跃能力和协调性,让学生活动中尽量自由地发挥,充分地展示自我。
【设计意图】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并通过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大胆去想,积极参与,通过一些音乐的渲染、营造活跃的气氛,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里自觉自愿的进入到学习环境中。
让学生在自主、互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也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学会单、双脚跳过障碍的方法。
难点:要求学生勇敢地、灵巧、协调地运用合理的方法通过障碍。
《坐位体前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坐位体前屈的基本动作要领。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身体柔韧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坐位体前屈动作要领讲解与实践。
2. 坐位体前屈比赛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坐位体前屈动作要领的掌握。
2. 教学难点:身体柔韧性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坐位体前屈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明确动作要求。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坐位体前屈动作,让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比赛法:组织坐位体前屈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坐位体前屈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动作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坐位体前屈的动作要领,并示范动作。
3. 学生分组练习:学生按照动作要领进行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比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坐位体前屈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优秀学生,鼓励待提高学生。
六、教学准备1. 场地准备:宽敞的教室或体操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
2. 器材准备:瑜伽垫或软垫,用于学生进行坐位体前屈时保护膝盖。
3. 音乐准备:轻快的音乐,营造愉快的运动氛围。
七、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轻松的热身运动,如拉伸运动,以提高关节的柔韧性。
2. 动作教学(10分钟):详细讲解坐位体前屈的动作要领,包括正确的姿势、呼吸技巧和伸展幅度。
3.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按照正确的动作要领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比赛与挑战(10分钟):组织小组间的坐位体前屈比赛,鼓励学生挑战个人最佳成绩。
5. 放松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放松运动,如深呼吸和肌肉放松,以缓解运动后的紧张感。
八、安全注意事项1. 提醒学生在进行坐位体前屈时要缓慢、平稳地进行,避免突然的拉伸动作。
《体体育育与与健健康康》实实践践课课教教案案
教学对象:水平 一 二 年级 课次 22 班级: 二(678) 人数: 执教者: 时间: 学习
目标
1、学会如何测坐位体前屈。
2、测量过程中能过遵守纪律 学习
内容 1、坐位体前屈 2、复习广播操 重点 难点 重点:学会测量方法 难点:保持安静
一、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
2、宣布内容
二、体质测试:坐位体前屈
测试方法:
1、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
2、按学号依次进行测试,没有测试的同学安静的坐在座位上看书。
三、复习广播操
1、观看视频
2、集体跟音乐完成。
授课
记载 二(6)班 二(7)班 二(8)班
课后小结 本课纪律较差,等待测试的学生有出现下位置打闹的行为,进行适当提示后情况
好转。
《坐位体前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坐位体前屈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身体柔韧性。
二、教学内容1. 坐位体前屈动作要领讲解与实践。
2. 坐位体前屈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3. 团队协作游戏的开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坐位体前屈动作要领的掌握,团队协作游戏的开展。
2. 教学难点:坐位体前屈动作的准确性,团队协作的默契。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亲自演示坐位体前屈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2.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提高动作准确性。
3. 游戏法:通过团队协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坐位体前屈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动作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坐位体前屈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3. 学生分组练习:学生按照动作要领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团队协作游戏: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坐位体前屈的动作要领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坐位体前屈动作的准确性、流畅性。
b. 团队协作游戏的参与度、表现。
c. 课后练习的积极性、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体育馆。
2. 教学器材:坐位体前屈器材、计时器、音响设备。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练习坐位体前屈时,动作准确、缓慢,避免受伤。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调整练习难度。
3. 强调团队协作游戏的安全性,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九、课后练习与拓展1. 鼓励学生在家进行坐位体前屈的练习,提高身体柔韧性。
2. 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拓宽锻炼渠道。
3. 推荐相关体育课程或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坐位体前屈及相关体育项目。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学生反馈等方面。
坐位体前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坐位体前屈的基本动作要领。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柔韧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坐位体前屈动作要领讲解与实践。
2. 坐位体前屈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3. 团队合作坐位体前屈比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坐位体前屈动作要领的正确掌握。
2. 教学难点:坐位体前屈的柔韧性的提高。
四、教学资源:1. 教室或体操房。
2. 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器。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4. 音乐。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基本动作讲解与实践:讲解坐位体前屈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教师指导。
3. 训练方法与技巧:介绍坐位体前屈的训练方法,如:每天坚持练习,逐渐增加幅度;利用热身活动提高柔韧性等。
讲解坐位体前屈的技巧,如:呼吸节奏,身体放松等。
4. 团队合作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坐位体前屈比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集体荣誉感。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坐位体前屈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练习坐位体前屈,并进行记录,以便下次上课时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坐位体前屈动作的准确性、流畅性和稳定性。
2. 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配合度、集体荣誉感等。
3. 收集学生课后练习的记录,分析学生的进步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教练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坐位体前屈在体育训练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坐位体前屈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3. 结合其他体育项目,如瑜伽、普拉提等,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
八、教学反馈:1. 课后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练习坐位体前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 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记录,关注他们的进步情况,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建议。
《坐位体前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坐位体前屈的基本动作要领。
2. 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坐位体前屈动作要领讲解与实践。
2. 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提升训练。
3. 团队协作游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坐位体前屈动作要领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
2.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 游戏法:团队协作游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坐位体前屈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动作讲解与示范:详细讲解坐位体前屈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3.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坐位体前屈,教师巡回指导。
4. 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提升训练:进行相关训练,如瑜伽、普拉提等。
5. 团队协作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坐位体前屈接力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总结。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坐位体前屈动作的准确性、流畅性和稳定性。
2. 观察学生在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提升训练中的表现。
3. 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游戏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室或体操室: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练习和游戏。
2. 瑜伽垫或体操垫:用于学生进行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提升训练。
3. 计时器:用于团队协作游戏的计时。
八、安全注意1. 提醒学生在做坐位体前屈时要缓慢、稳定地进行,避免突然用力。
2. 指导学生正确落座,避免膝盖关节受到过大的压力。
3. 在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提升训练中,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极限,避免过度拉伸或扭伤。
九、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瑜伽或普拉提教练进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坐位体前屈,并记录自己的进步。
坐位体前屈测试教案篇一:高中体育课教案坐位体前屈测试体育(与健康)课教案高二年级授课教师:张四宝实习生:杨平张生怀庞宝宝篇二:仰卧起坐测试教案坐位体前屈测试教案一.教材:坐位体前屈测试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仰卧起坐的考核,让女生对自身的素质及训练水平进行了解,并懂得考核的方法与规则。
为学生今后自身的锻炼提供依据,以便以后更好的为自身制定训练计划。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知道考核的方法及其规则2.难点:提高腹背肌的力量四.教学内容:(一)准备部分:1.课堂常规:(1)指定场地,鸣哨集合队形队列:四列横对(2)清点人数及检查着装○(3)宣布课的内容及要求××××××××(4)安排值日生借运器材××××××××(5)安排见习生××××××××××××××××→教师活动:(1)教师提前到场指定场地,鸣哨集合(2)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及要求(3)安排见习生随堂听课→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到场整理队形队列并清点人数(2)安排值日生借运器材2.热身活动:(1)慢跑:操场慢跑3圈(2)1分钟跳绳(3)徒手操:①肩部运动②扩胸运动③腹背运动④弓步压腿⑤侧压腿⑥手腕踝关节运动⑦压韧带→教师活动:教师巡回观看,纠正错误动作→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带领学生做热身活动(2)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热身活动(二)基本部分:1.分组练习(1)男生自主项目选择练习(2)女生进行仰卧起坐测试计算一分钟的次数。
起坐时,双肘触及两膝为完成一次。
仰卧时贴于头后的两手背必须触垫。
考生如在仰卧起坐过程中,紧贴头后的手背未触垫、臀部离垫或双肘未触及两膝属犯规动作,都不计次数。
坐位体前屈教案初中教案教案标题:坐位体前屈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理解坐位体前屈的动作要领和技巧。
2.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坐位体前屈的动作,并逐渐增加灵活度。
3. 学生能够理解坐位体前屈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投影屏幕、教学PPT、示范视频、体育器材(瑜伽垫、体操垫等)。
2. 学生准备:运动服装、运动鞋。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伸展运动,并复习相关的术语和动作。
- 提问学生对坐位体前屈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 通过投影PPT和示范视频,向学生介绍坐位体前屈的定义、动作要领和技巧。
- 解释坐位体前屈对身体的好处,如增加腰部和下背部的灵活性,改善姿势等。
3. 示范演练(15分钟)- 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观察和模仿正确的坐位体前屈动作。
- 强调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技巧,以避免受伤并提高效果。
- 分组让学生两两合作,互相观察和纠正动作。
4. 小组练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在瑜伽垫或体操垫上进行坐位体前屈练习。
- 学生互相观察和纠正动作,确保每个人都能正确进行坐位体前屈。
5.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坐位体前屈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天进行坐位体前屈练习,并记录每次的进展情况。
- 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前准备一个小节目,展示他们的进展和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坐位体前屈的练习,每天坚持一定的时间。
2.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育活动,包括坐位体前屈的比赛和展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动作表现,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2. 收集学生的练习记录和小节目展示,评估他们的进展和理解程度。
3. 与学生进行个别讨论和反馈,了解他们对坐位体前屈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课时:1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坐位体前屈测试的意义、测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2. 技能目标:掌握坐位体前屈的正确测试方法,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教学内容:1. 坐位体前屈测试的意义2. 坐位体前屈测试的方法3. 坐位体前屈测试的评分标准4. 测试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坐位体前屈测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坐位体前屈测试的了解和看法。
二、讲解与示范1. 教师详细讲解坐位体前屈测试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测试的目的。
2. 教师示范正确的坐位体前屈测试方法,包括准备姿势、测试动作、注意事项等。
3.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练习坐位体前屈测试动作。
三、分组练习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
2. 每组进行坐位体前屈测试练习,互相监督、纠正动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不规范动作。
四、测试与评分1. 学生按照正确的测试方法进行坐位体前屈测试。
2. 教师负责记录学生的测试成绩,并讲解评分标准。
3. 学生了解自己的测试成绩,分析自身柔韧性。
五、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坐位体前屈测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坐位体前屈测试的意义、方法及评分标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测试过程中的表现,如动作规范性、准确性等。
3.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柔韧性进行针对性指导。
2. 加强学生的练习,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3. 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坐位体前屈》教案坐位体前屈教案一、教案背景坐位体前屈是一种常见的身体柔韧性测试项目,也是许多体育课和健身活动中的常见训练内容之一。
通过坐位体前屈训练,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改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范围,提升身体的灵活性和运动动作的执行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坐位体前屈的基本动作要领和相关知识。
2.掌握正确的坐位体前屈动作技巧,避免受伤。
3.通过坐位体前屈训练,提高身体柔韧性和核心肌群力量。
4.感受坐位体前屈对整体身体的拉伸效果,增加运动的舒适感。
三、教学内容1.坐位体前屈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a) 坐在地上,双腿伸直并并拢。
b) 腰背挺直,手臂伸直置于身体两侧。
c) 慢慢向前弯腰,双手通过指尖或手掌尽量触碰或贴近脚尖。
2.注意事项a) 初学者可以弯曲膝盖,逐渐提高挺直双腿的难度。
b) 在动作过程中要保持呼吸平稳,避免憋气。
c) 动作幅度应逐渐增大,但不要超过自己的舒适范围,避免受伤。
d) 若有腰椎、膝盖等部位疼痛或不适感,应停止动作并咨询专业人士意见。
3.教学步骤a) 热身准备:进行全身热身运动,如扭腰、摆臂等。
b) 示范动作:教师进行正确的坐位体前屈示范,注意姿势和动作要领。
c) 学生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动作进行坐位体前屈的练习,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d) 温身活动:学生完成一组坐位体前屈练习后,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坐位体前屈动作中的身体姿势和动作技巧是否正确。
2.了解学生对坐位体前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动作。
五、教学延伸1.增加难度:将坐位体前屈的难度逐渐提高,如在伸直双腿的基础上,同时伸直手臂向前伸展。
2.搭配训练:与其他柔韧性训练项目相结合,如仰卧体前屈、站位体前屈等。
3.注意呼吸:在坐位体前屈的过程中,注重深呼吸,帮助放松身体和加深伸展效果。
六、教学总结坐位体前屈是一种简单、易行且对身体柔韧性有显著改善效果的训练项目。
通过逐步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和坚持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增强运动能力,并在进行其他体育和健身活动中更加舒适自如。
第十一课坐位体前屈考核课教案
主备人:王波使用人:王侃侃杨章玲王军
课时:3 课型:新授课年级:一年级
教学内容:坐位体前屈考核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坐位体前屈的一般要求,熟记自己的成绩。
2、控制自己用正确的姿势完成坐位体前屈测验,积极改进自己的动作技术。
3、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表现出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高质量的完成测验。
教学难点:安排游戏学生的练习情况。
教学准备:
坐位体前屈测试仪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
要求:队列整齐、安静、注意力集中
2、宣布课的内容
3、激发兴趣,提出课的要求
①坐位体前屈考核奋力拼搏拿出自己最好成绩。
②游戏过程听从指挥。
二、基本部分
1、讲解坐位体前屈的作用:坐位体前屈是用于反映人体柔韧性的测
试项目。
柔韧性是指人体完成动作时,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能力。
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功能以及肌肉、韧带、肌腱的伸展性。
一个人的柔韧性程度越好,表示其关节的活动幅度越大,关节灵活性越强。
柔韧素质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柔韧性的提高,对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更好地发挥力量、速度等素质,提高技能和技术,防止运动创伤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肌肉、关节、韧带的伸展性中韧带的伸展性最强,韧带就如同橡皮筋一样充满韧性!年龄越小韧带的柔软和可拉伸程度都越好,所以在年龄较早阶段锻炼柔韧性,对提高机体的柔韧性作用越显著!
2、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身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3、场地器材
使用坐位体前屈测量计测量。
将仪器放置在平坦地面上。
测试前,用尺进行校正,即将直尺放在平台上,使游标的上平面与平台呈水平,将游标的刻度调到0位。
4、测试方法
受试者坐在连接于箱体的软垫上,两腿伸直,不可弯曲,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10—15厘米,踩在测量计垂直平板上,两手并拢;两臂和手伸直,渐渐使上体前屈,用两手中指尖轻轻推动标尺上的游标前滑(不得有突然前伸动作),直到不能继续前伸时为止。
测
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
记录以厘米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
如为正值则在数值前加“+”符号,负值则加“—”符号。
5、注意事项
(1)测试前,受试者应在平地上做好准备活动,以防拉伤。
(2)测试时,如发现两腿弯曲或两上臂突然前伸时应重做。
(3)测量计应靠墙放置。
(4)身体前屈两臂向前推游标时两腿不能弯曲。
6、安排学生按顺序测试。
读数并记录在测试表上。
对照标准查看自己的情况。
三、结束部分:与学生共同小结交流。
师生再见,归还器材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