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控制原理复习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82.11 KB
- 文档页数:1
飞行原理知识点总结飞行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与追求,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发展,飞行原理已经逐渐被揭示,并被运用到实际的飞行器中。
本文将系统地总结飞行原理的相关知识点,包括飞行器的结构设计、气动力学原理、动力系统、飞行控制以及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
一、飞行器的结构设计飞行器的结构设计是飞行原理的基础,它决定了飞行器是否能够正常地进行飞行。
飞行器的结构主要包括机身、翼面、动力系统、控制系统、起落架和其他附件等部分。
其中,翼面是飞行器的主要承载部分,它产生升力并支撑飞行器的重量;动力系统为飞行器提供动力,并使其前进或升降;控制系统用于调整飞行器的姿态和飞行方向;起落架则为飞行器的着陆和起飞提供支撑。
飞行器的结构设计必须兼顾轻巧、坚固、稳定、低空阻力和高升阻比等要求,以保证飞行器的飞行性能。
二、气动力学原理气动力学是研究空气对飞行器的作用以及飞行器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受到来自空气的多种作用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升力和阻力。
升力是使飞行器获得升力并支撑其重量的力,在飞行器翼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产生了不同的压力,形成了一个向上的升力。
阻力是阻碍飞行器前进的力,它主要由飞行器的形状和速度决定。
飞行器的气动力学性能对其飞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气动力学原理的研究至关重要。
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是飞行器的发动机和推进系统等组成部分,它为飞行器提供动力,使其能够飞行。
目前常用的飞行器动力系统主要包括活塞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以及电动驱动系统等。
各种动力系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飞行器的设计者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直接影响着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载荷能力、续航能力和节能环保性能。
四、飞行控制飞行控制是指通过操纵飞行器的控制面,调整飞行器的姿态和飞行方向。
飞行器的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横向控制、纵向控制、自动控制和飞行操纵等部分。
横向控制通常由副翼来实现,它可以使飞行器绕纵轴旋转;纵向控制通常由升降舵来实现,它可以使飞行器绕横轴旋转;自动控制可以使飞行器在特定的飞行阶段自动地完成某些操作,例如自动起落、自动刹车等;飞行操纵则是指驾驶员通过操纵杆、脚蹬和其他操纵设备来控制飞行器的飞行方向。
飞行器的控制原理与设计飞行器是现代科技的杰出成果之一,它们的使用涉及到空中交通、科学探索和军事领域等多个方面。
在空中飞行过程中,飞行器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作,直接关系到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飞行器的控制原理与设计。
一、飞行器的控制飞行器的控制分为四个方面:身体稳定、姿态控制、航向调节和飞行路径设计。
飞行器的身体稳定保证其沿着某一方向稳定飞行,避免滚转、俯仰和偏航等失控情况的发生。
姿态控制则是指飞行器在空中的姿态调节。
航向调节是指飞行器按照既定航线方向飞行,不受中途变化的干扰。
飞行路径设计则是为了实现一定的航线规划,既保证飞行安全,又能实现既定任务。
二、飞行器控制系统飞行器控制系统基本包括三个部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用于测量飞行器的状态和环境状况,将这些数据传递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进行决策,并通过执行器控制飞行器。
控制器的决策可以通过预设的算法,进行人工编程或者智能学习仿真得到。
执行器可以是飞行器的各种部件,例如引擎、螺旋桨、气动舵面和喷射口等。
三、控制器设计控制器是飞行器控制系统的核心,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控制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针对不同类型的飞行器和控制任务,可采用不同的控制器策略,例如PI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逆向控制等。
其中,PID控制是最常见和基础的控制器策略。
该策略基于误差信号,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参数的组合作用,调节控制器的输出,维持飞行器状态。
四、传感器设计传感器是飞行器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传感器的设计需要兼顾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飞行器的传感器通常会有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等多种类型,可测量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
此外,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和滤波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以保证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执行器设计随着技术的发展,执行器的种类和设计不断丰富。
目前,常用的执行器包括各种类型的马达、气动舵面、喷嘴等。
1.连续性定理和伯努利定律仅适用于低速情况。
2.飞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机翼、机身、尾翼、起落架、操纵系统、动力装置、机载设备。
3.航空发动机分类: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
4.航空器的大气飞行环境是对流层和平流层。
5.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集中了几乎全部水汽,有水平风和垂直风(对飞行不利),集中了大气3/4的质量。
6.平流层起初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不大,后气温升高较快,只有水平风,无垂直风。
7.低速,定常流动的气体,流过的截面积大的地方,速度小,压强大;而面积小的地方,流速大,压强小。
8.确定翼型的主要几何参数:弦长、相对厚度、最大厚度位置、相对弯度。
9.总的空气动力与翼弦的交点叫做压力中心。
10.外形相似时,迎风面积越大,压差阻力也越大。
11.机翼可分为四类:矩形机翼、梯形机翼、后掠机翼、三角机翼。
12.机翼平面形状的主要参数有:机翼面积、翼展、展弦比、梯形比、和后掠角。
13.在同样的迎角下,实际机翼的升力系数就比翼型的升力系数小。
14.展弦比越小,升力曲线的斜率越小,诱导阻力越大。
15.椭圆形机翼诱导阻力最小。
16.机翼的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统称为翼型阻力(型阻)。
17.最大升阻比状态的机翼的气动效率最高。
18.诱导阻力是低速飞行的主要阻力。
19.介质越难压缩,音速越高。
20.马赫数是空气密度变化程度或压缩性大小的衡量标志。
21.马赫数越大,空气密度的变化以及压缩性的影响也越大。
22.低速中,只要迎角相同,机翼压力分布和飞机气动特性(升力系数、阻力系数)都是一样的。
23.激波中的空气压强突然增高,密度温度随之升高,但气流的速度却大为降低。
24.激波阻力实质是一种压差阻力。
25.气流通过正激波,压力、密度、温度都突然上升,流速由超音速降为亚音速,气流方向不变。
(通过斜激波时,只是流速可能是亚音速也可能仍是超音速)。
26.斜激波波阻小于正激波,正激波斜激波统称为平面激波。
27.圆锥激波的强度比平面激波若,其波阻比比平面激波小。
四轴飞行器控制原理简单介绍1.姿态控制姿态控制是指控制四轴飞行器所处的空中姿态,包括横滚、俯仰和偏航。
横滚是指四轴飞行器以机体中心线为轴心向左或向右旋转;俯仰是指四轴飞行器以机体前后中心线为轴心向前或向后倾斜;偏航是指四轴飞行器以竖直轴为轴心旋转。
姿态控制可以通过四个电动马达间的配合来实现。
例如,当四轴飞行器需要向左旋转时,右侧的两个电动马达通过提高转速而左侧的两个电动马达通过降低转速,使得产生的升力不均衡,从而导致飞行器向左旋转;同样的原理,可以实现向右、向前和向后的倾斜,从而实现横滚和俯仰的控制。
偏航控制则是通过改变对角电动马达的转速来实现的。
2.高度控制高度控制是指控制四轴飞行器的飞行高度。
通常,四轴飞行器通过改变电动马达的转速来控制升力,从而控制飞行高度。
当需要升高时,四个电动马达的转速同时提高,产生更大的升力,使得飞行器上升;当需要下降时,四个电动马达的转速同时降低,减小升力,使得飞行器下降。
3.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是指控制四轴飞行器在空中的位置,通常使用GPS、惯性导航系统(INS)和视觉系统来获取实时位置信息,并通过控制四个电动马达的转速来调整飞行器的位置。
位置控制通常采用反馈控制的方法,在测量到的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存在偏差时,通过调整电动马达的转速来减小偏差,并使飞行器逐渐趋向于目标位置。
综上所述,四轴飞行器的控制原理涉及到姿态控制、高度控制和位置控制三个方面。
通过控制四个电动马达的转速来实现姿态控制和高度控制,通过GPS、INS和视觉系统来获取位置信息,并通过反馈控制来调整飞行器的位置。
这些控制原理的运用使得四轴飞行器能够实现精准、稳定的飞行。
飞行器力学与飞行控制飞行器力学与飞行控制是航空学中的重要领域,它涉及着飞行器在空中运动的物理原理和如何通过控制手段来实现飞行器的稳定和操控。
本文将介绍飞行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飞行控制的技术原理。
一、飞行器力学飞行器力学是研究飞行器在空中受到的力和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运动的学科。
对于飞行器来说,有三个基础力,即重力、升力和阻力。
1. 重力:飞行器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重力是垂直向下的力,可以用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来表示。
2. 升力: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垂直向上的力,由机翼产生。
升力的大小与机翼的形状、面积和飞行器的速度有关。
3. 阻力:飞行器在空气中移动时受到的阻碍力,阻力的大小和飞行器的速度、形状以及空气密度有关。
飞行器力学还包括其他一些重要概念,如迎角、侧滑角等。
迎角是机翼与飞行方向之间的夹角,它决定着升力和阻力的大小。
侧滑角是飞行器在水平面上的滑移角度,它涉及到飞行器的侧向稳定性和操控。
二、飞行控制飞行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控制手段来实现飞行器的稳定和操控。
飞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飞行器姿态控制和飞行轨迹控制两个方面。
1. 飞行器姿态控制:姿态控制是指控制飞行器的方向、姿态和稳定状态。
飞行器姿态的变化主要由飞行器的控制面(如副翼、升降舵等)的运动引起。
通过控制这些控制面的运动,可以实现飞行器的横滚、俯仰和偏航控制。
2. 飞行轨迹控制:轨迹控制是指控制飞行器的飞行路径和终点。
飞行轨迹的控制主要依靠发动机推力和飞行器的机动性能。
通过控制发动机的推力和调整姿态,可以改变飞行器的速度、高度和飞行方向。
飞行控制还涉及到飞行器的自动控制系统和人工操纵。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预设的参数和算法来实现飞行器的自主飞行。
而人工操纵则是指由飞行员通过操纵杆、脚蹬等手动控制装置来操作飞行器。
三、结语飞行器力学与飞行控制是航空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了解飞行器力学和掌握飞行控制技术对于飞行器设计、飞行操作和飞行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航空发展中,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飞行器力学与飞行控制也将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为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飞行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1. 简介飞行是指物体在大气中通过空气动力学原理实现在空中的移动。
飞行已经成为现代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民航、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飞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的知识点。
2. 飞行原理飞行原理是指飞行器起飞、维持和改变飞行状态的科学原理。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气动力学: 气动力学研究空气在物体表面上的作用力和物体在空气中运动的关系。
主要包括升力、阻力、势能和动能等概念。
•机翼设计: 机翼是飞行器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充当飞行中生成升力的关键组件。
机翼的形状、曲率、悬挂角度等参数对飞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推进系统: 推进系统通过提供动力使飞行器前进。
常见的推进系统包括螺旋桨、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
•操纵系统: 操纵系统是控制飞行器方向和姿态的关键部件。
它包括舵面、操纵杆、自动驾驶系统等。
3. 飞行器的种类和应用飞行器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可以分为多个类别,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飞行器和其应用。
3.1 飞机飞机是一种主要依靠机翼产生升力并通过推进系统前进的飞行器。
根据用途和功能,飞机可以分为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两大类。
军用飞机包括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等,用于军事目的。
民用飞机用于民航运输、货运、救援和航空旅游等领域。
3.2 直升机直升机是一种通过旋转主旋翼产生升力并通过尾桨提供推进力的飞行器。
其特点是垂直起降能力和悬停能力。
直升机广泛应用于军事、民航、医疗救援等领域。
3.3 无人机无人机是一种不需要人操控的飞行器,通过遥控或自主导航系统进行飞行。
无人机在军事侦查、航空摄影、农业喷洒、气象观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3.4 航天器航天器是指进入外层空间的飞行器,包括卫星、航天飞机、火箭等。
航天器常用于通信、气象监测、科学研究和太空探索等领域。
4. 飞行安全和应用技术飞行安全是飞行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为了保证飞行安全,飞行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并遵守飞行规章制度。
同时,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和维护也要符合相关标准。
飞行器的知识点飞行器是一种能够在大气层中飞行的载人或无人机械装置。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飞行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飞行器的知识点,包括基本原理、分类、关键技术等。
一、基本原理飞行器的运行基于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当一架飞行器在空气中产生向下的推力时,空气会在飞行器上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其获得升力并保持在空中。
二、分类1. 飞机飞机是最常见的飞行器类型之一,分为固定翼飞机和旋翼飞机两种。
固定翼飞机包括喷气式客机、螺旋桨飞机等,其飞行原理基于空气动力学和机械运动学。
旋翼飞机,则通过旋翼的旋转产生升力和推力。
2. 直升机直升机是一种通过旋转翅膀产生升力和推力的飞行器。
它具有垂直起降和悬停能力,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如山区、城市等。
直升机的关键部件包括主旋翼、尾旋翼和发动机。
3. 其他飞行器除了飞机和直升机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飞行器:- 热气球:利用加热气体产生浮力的飞行装置。
- 垂直起降飞机:如VTOL、STOL等,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垂直起降。
- 无人机:无人驾驶的飞行器,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航拍、物流等领域。
三、关键技术1. 航空材料飞行器需要具备良好的强度、轻量化和耐腐蚀性能。
常用的航空材料包括铝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等。
2. 动力系统飞行器动力系统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其性能和效率。
目前常用的动力系统包括喷气发动机、螺旋桨发动机、电动发动机等。
3. 飞行控制飞行控制系统负责掌控飞行器的姿态、方向和稳定性。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使得飞行器能够实现更加精确和稳定的飞行。
4. 导航与通信导航系统用于确定飞行器的位置、速度和方向。
通信系统则实现飞行器与地面控制站或其他飞行器之间的信息交流。
5. 安全与维护飞行器安全与维护是保障飞行安全和延长飞行器寿命的关键环节。
包括飞行器结构健康监测、燃油管理、故障预测等方面。
四、未来发展趋势1. 绿色环保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未来飞行器的设计将趋向于更加绿色环保。
大一飞行理论知识点归纳飞行理论是航空学中的基础学科,涵盖了飞机的原理、飞行规律、气象学、导航等内容。
作为大一航空专业的学生,对飞行理论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大一飞行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1. 飞行器结构和原理1.1 飞行器的构造:机翼、机身、机尾和控制面的作用及结构特点。
1.2 飞行器的原理:升力产生原理、气动力学基本方程、稳定性和操纵性原理。
2. 基本飞行力学2.1 坐标系:惯性坐标系、地理坐标系和飞行坐标系,以及各种坐标系在飞行中的应用。
2.2 动力学原理:牛顿运动定律在飞行中的应用,包括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2.3 运动学原理:平直飞行、曲线飞行、爬升和下降等运动状态的分析。
3. 气流和气象学3.1 大气层结和气温变化规律:对飞行性能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3.2 大气动力学:气压、密度、温度和湿度等与飞行相关的气象要素。
3.3 气象现象:云、降水、雷暴、大风等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4. 飞行器系统和仪表4.1 飞行仪表:基础仪表、导航仪表和辅助仪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2 飞行器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导航系统和通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3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自动驾驶仪、飞行管理计算机和飞行导航系统等自动化设备。
5. 飞行器性能和运行规范5.1 飞行性能参数:空速、地速、爬升率、滑跑距离等与飞行性能相关的参数。
5.2 稳定性和操纵性:飞行器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特点。
5.3 运行规范:民航规章、航空法规和飞行操作手册等对飞行员行为的规范。
以上只是大一飞行理论课程中的一部分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可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航空领域打下稳固的基础。
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模拟飞行和实际飞行的训练,加深对飞行理论的理解,并掌握操作飞行器的技能。
需要指出的是,飞行理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因此,在大一阶段,我们只能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了解和学习,以便更好地应用于飞行实践中。
飞行原理知识要点在现代航空领域中,飞行原理是航空学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了解飞行原理的主要要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飞行器的设计和操作。
本文将介绍飞行原理的几个重要要点。
气动力学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受到来自空气的气体动力学力学作用。
气动力学是研究空气流动和物体相互作用的学科。
气体动力学力学作用主要包括升力和阻力。
升力使飞行器能够在空中飞行,而阻力则是阻碍飞行器前进的力量。
升力的产生升力是飞行器在飞行时产生的垂直向上的力量,使飞行器能够在空中飞行。
升力主要由翼面上的气流速度差造成的气动力产生。
当飞行器的翼面前缘比后缘更加倾斜时,空气会在翼面上产生较大的压力差,从而产生升力。
阻力的克服阻力是飞行器飞行过程中的对抗力量,使飞行器受到空气阻碍。
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器需要克服阻力才能保持飞行。
减小飞行速度、增大翼面积和优化飞行器的外形都是减小阻力的方法。
推进力的提供推进力是飞行器前进的动力来源。
推进力主要由发动机提供,推动飞机向前飞行。
不同类型的飞行器采用不同方式产生推进力,如喷气式发动机、螺旋桨等。
控制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器需要进行姿态控制和方向控制。
姿态控制是控制飞行器在空中的姿态和角度,包括仰角、横摆角和偏航角。
方向控制则是控制飞行器飞行方向的过程。
飞行器稳定性飞行器的稳定性是指飞行器自身保持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飞行器的稳定性取决于飞行器的设计和操纵。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飞行员的操纵,飞行器可以在飞行过程中保持稳定。
以上是飞行原理的几个重要要点,了解这些要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飞行器的飞行过程和设计原理。
飞行原理是航空领域中的基础知识,对于对航空行业感兴趣的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飞控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自动飞行控制的概念自动飞行控制就是利用一套专门的系统,在无人参与的条件下,自动操纵飞机按规定的姿态和航迹飞行。
2、现代飞行控制系统的作用a、实现飞机的自动飞行;b、改善飞机的特性,实现所要求的飞行品质和飞行性能。
3、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飞机:被控对象具体一个系统的被控物理参数可能是飞机某一个运动参数,如俯仰角,高度或倾斜角等。
被控的参量通常称为被控量。
•执行机构(又称舵机或舵回路)接收控制指令,其输出跟踪控制指令的变化,并输出一定的能量,拖动舵面偏转。
•(反馈)测量部件它测量和感受飞机被控量的变化,并输出相应的电信号。
不同的被控量需采用不同的测量元件。
•综合比较部件将测量的反馈信号与指令信号进行比较,产生相应的误差信号。
这种功能可以与控制器的功能组合在一起。
•控制器依误差信号和系统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产生相应的控制指令。
目前,这种功能均用数字计算机来实现。
•操纵指令部件给定系统的输入指令信号,它通常是被控量的期望值。
4、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由三个典型回路组成。
舵回路-----基本回路舵机、放大器、反馈元件稳定回路(自动驾驶仪)——姿态控制控制(制导)回路——轨迹控制5、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现代飞行控制系统)总体由三部分构成:内回路---主要的功能是实现对飞机性能的改善外回路---完成自动驾驶功能,实现姿态角以及速度控制。
导航回路(导引回路)---利用导航系统的数据,通过内回路与外回路实现飞机航迹的控制(包括水平航迹与垂直航迹)。
6、坐标系 a 、地面坐标系原点,地面上某一点轴:地平面内并指向某一方向;轴:在地平面内,垂直于轴指向右方轴:垂直于地面并指向地心。
b 、机体坐标系 原点:飞机质心处 纵轴( ):在飞机对称平面内并平行于飞机的设计轴线指向机头; 横轴( ):垂直于飞机对称平面指向机身右方; 竖轴( ):在飞机对称平面内,与纵轴垂直并指向机身下方。
1.航天器的基本系统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2.航天器轨道和姿态控制的概念、内容和相互关系各是什么?
3.阐述姿态稳定的各种方式,比较其异同。
4.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利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倒、分析航天器受N体引力时的运动方程,并阐述
简化为二体相对运动的合理性。
6.证明在仅有二体引力的作用下,航天器的机械能守恒。
7.证明在二体问题中,航天器的运动轨道始终处于空间的一个固定平面内。
8.比较航天器各种圆锥曲线轨道的参数a,c,e,p的特点,分析它们与轨道常
数h和 。
9.利用牛顿定律证明开普勒第三定律。
10.计算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
11.已知一个木星探测器在距地面3400km处的逃逸速度为7900m/s,而实际速度
为11200m/s。
试问该探测器飞至木-地距离的一半时,其速度为多少?轨道形状如何?
12.什么是轨道六要素,它们是如何确定航天器在空间的位置的?
13.分析描述航天器姿态运动常用的参考坐标系之间的相对关系。
14.若航天器本体坐标系Oxyz各轴不是主惯量轴,试推倒姿态欧拉动力学方程。
15.设有两颗转动惯量,,
I I I完全相同的沿圆轨道运行的地球卫星,一颗轨道高
x y z
度为2000km,另一颗为200km。
试定量分析这两颗卫星各通道之间耦合的强弱,并阐述产生耦合的原因。
16.比较各种常用姿态敏感器的优缺点。
17.航天器用的推力器应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认为电推力器是最有发展前景的
推力器?
18.飞轮分为几种?各种的区别是什么?
19.分析比较各种环境执行机构适用的航天器和轨道高度。
20.分析比较航天器各类姿态控制方式的性能优劣。
21.证明航天器的自旋稳定原理,分析航天器绕最大惯量轴旋转不稳定的原因。
22.主动章动阻尼和被动章动阻尼的区别是什么?
23.与单自旋卫星相比,双自旋卫星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双自旋稳定原理如
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