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44
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1 总体设计防火要求1.1 城市总体布局防火要求(1)大型公共建筑影剧院、会堂、体育馆、大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应与易燃易爆物品工厂或仓库保持规定距离,并确保周围畅通。
(2)可燃气体储地散发可燃气体或粉尘的工厂、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石油库、液化石油气储存基地等: 1)布置在城市上风方向2)与居住区、商业区等保持距离3)在其输送管道上不得修建任何建筑物、构筑物(3)消防站布置以接到报警后 5 分钟内到达责任区最远点为原则,责任区4~7Km2。
(4)防护带设置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有一定距离,通过绿化形成防护带。
(5)街区道路布置小区内相邻道路中心线距离不宜超过160m。
(6)疏散空地设置高层建筑正面、侧面应结合车道设置一定面积的场地。
1.2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1)工业企业1)合理划分功能分区。
2)将火灾危险性相同建筑集中布置。
3)注意周围环境。
4)利用地势条件,将易燃液体仓库布置在较低处,否则设防火堤。
5)将散发可燃气体或粉尘的车间布置在下风向。
(2)民用建筑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结合总平面布局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1)建筑位置; 2)防火间距3)消防通道; 4)消防水源单、多层建筑耐火等级(1)耐火等级的划分根据建筑物各主要组成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将建筑物分四个等级(2)耐火等级的选定考虑因素:建筑物的重要性、火灾危险性、建筑高度、火灾荷载。
一、二级:重要的公共建筑省市级以上的机关办公楼、价值300万元以上的计算机中心藏书100万册以上的藏书楼、省级通信中心和广播电视建筑省级邮政楼、大型医院、大中型体育馆、影剧院、百货楼、展览楼、综合楼等。
三级:商店、学校、食堂、菜市场及居住建筑等。
四级:层数较少的其他民用建筑和临时建筑。
高层建筑耐火等级(1)耐火等级的划分根据建筑物各主要组成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将建筑物分两个等级(2)耐火等级的选定考虑因素: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
防火规范知识培训一、总平面防火设计:1、防火间距(仅适用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多层-—-—多层:6m *多层——-—裙房:6m *裙房—裙房:6m*多层———-高层:9m *高层——--裙房:9m *高层——-—高层:13m 1)两座高层(多层)或高层与多层建筑相邻,当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建筑屋面高15 m及以下的范围内不开设门窗洞口时,其防火间距不限.2)两座高层(多层)或高层与多层建筑相邻,当较低一座建筑不设天窗,且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小为4 m(3。
5m)。
3)两座高层(多层)或高层与多层建筑相邻,当较高一面外墙上开口部位设有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小为4 m(3。
5m).2、消防车道:1)多层建筑(街区内)消防车道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 m.当建筑物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 m或总长度超过220 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2)高层建筑(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当建筑物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 m或总长度超过220 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3) 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4)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超过80 m。
5)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 m时,宜设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6)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和占地大于3000m2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7)消防车道要求:净高、净宽≥4m(深圳市要求净高≥5m),消防登高面处净宽≥6 m(高层建筑)8)消防车道内侧与建筑物距离要求:*国家规范要求----S≥5 m ,消防登高面处10m≥S≥5 m9)消防车道坡度要求:*国家规范-——-登高面处≤1%,其余≤7%*深圳市规定——--登高面处≤2% ,其余≤10%(坡度≥9%的车道连续长度不应超过150M)10)消防车道转弯半径R≥12 m ,与城市道路交接处R≥9m。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建筑总平面布局是指建筑物内部各个功能区域的空间布局和职能分区,也是建筑设计的基础之一。
在建筑总平面布局中,防火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内部防火措施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探讨建筑总平面布局中的防火措施。
防火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分区分层:对建筑物内部的功能区域进行细分和分层,将易燃物和易燃区域隔离开来,以减少火灾的蔓延速度。
•隔离防火:对建筑物内部的功能区域进行物理隔离,使用防火隔墙、防火门等,从而防止火势蔓延到其他区域。
•通道设计:设计合理的通道和疏散通道,使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可以迅速疏散出来。
•设计完善的消防系统:设置合理的火灾报警装置、灭火设施和防烟排烟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分区分层原则建筑物内部应该将各个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和细分,根据细分的情况,将易燃物和易燃区域隔离开来,减少火势的蔓延速度。
建筑物内部分区分层应遵循以下原则:建筑物内部应该根据其功能性质将不同的活动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例如商店区、办公区、住宅区等。
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设置防火隔墙,将建筑物内部的容积划分出不同的区域,降低火灾蔓延速度。
水平分层建筑物内部应该按照设施和使用功能进行水平分层,将同一层的易燃物隔离开来,以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将办公室区域和厨房区域划分在不同的层数上,以避免厨房中的火灾蔓延到办公室中。
垂直分层建筑物内部应该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垂直分层,例如,在高层建筑中,离地面越近的层应该设置灭火器和消防水带,以便当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进行灭火。
隔离防火原则建筑物内部隔离防火是指通过防火隔墙、防火门等物理隔离措施,使火势无法扩散到其他区域。
建筑物内部隔离防火应遵循以下原则:防火隔墙防火隔墙是防止火势扩散的重要手段。
建筑物内应该设置防火墙,将易燃物隔离出来,从而控制火势蔓延速度。
防火隔墙应该符合防火标准,保证其防火性能。
建筑防火总平面布局建筑防火总平面布局是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目的是为确保建筑的安全和防火能力。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建筑防火总平面布局的相关知识和布局要点。
一、建筑防火总平面布局概述建筑防火总平面布局是指在建筑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案,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确保建筑的安全和防火能力。
建筑防火总平面布局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它的实施过程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建筑的结构、使用功能、人员数量、物品种类等。
建筑防火总平面布局的目标就是使建筑可以在发生火灾时,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
二、建筑防火总平面布局实施要点1. 充分预防和控制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在建筑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采取预防措施。
例如,在设计建筑物的结构、通风、供水系统时,必须确保能够有效地控制火灾蔓延,并保障建筑物内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2. 合理布局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
在建筑设计中,要合理布置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布局要考虑到消防设施的覆盖范围和使用方便性。
3. 选择防火材料。
在建筑设计时,应选择具有较高防火性能的建材,例如应选用A级防火材料,不得使用易燃材料。
4.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通道。
设计建筑物时必须保证建筑物内部有足够的安全通道,保障人员及时逃离。
安全通道的设备要满足国家相关要求。
5. 安全疏散。
在建筑设计中,必须制定安全疏散计划,为火灾发生时的紧急情况制定有效的疏散方案。
安全疏散按照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同时配备必要的疏散设施。
6. 灭火疏散标志。
在建筑设计中,应制定灭火疏散标志。
灭火疏散标志应该清晰明了,悬挂位置和数量要满足国家相关要求。
三、总结建筑防火总平面布局是为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防火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在进行建筑防火总平面布局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以确保采取的方案和措施符合国家相关要求,能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
建筑平面的防火设计首先,建筑分区是防火设计的基础。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将建筑物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之间应设置防火分隔墙、防火门等防火隔离措施,以防止火势的蔓延。
特别是对于大型建筑物,如商业中心、办公楼等,应尽量设置水平防火分区和垂直防火分区,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控制在局部范围内。
其次,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防火设计至关重要。
在建筑设计中,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的材料,如防火板、防火玻璃等。
同时,应避免使用易燃材料,如木材、纸张等,在装修和室内设施的选择中,应尽量使用非燃材料。
此外,需要注意建筑材料的密度与烟雾产生的关系,高密度的材料往往会产生更多的有毒烟雾,对人员疏散会造成更大的威胁。
消防系统的布置是防火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消防系统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系统、防排烟系统等。
火灾报警系统是火灾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及早警示人员疏散的重要措施,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各个区域和通道内。
自动喷水系统则是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并喷水进行灭火的设备,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使用需求进行合理布置。
防排烟系统则是通过排烟风机等设备将火灾现场的烟雾排放到室外,保持楼梯和通道的疏散通道畅通。
此外,合理布置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也是防火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消防通道是指供消防车辆进出的车道,应保持通畅,并配有消防栓。
疏散通道则是指供人员疏散的路径,应保证通道宽度足够,通道两侧的隔墙、隔离带等设施要符合防火要求。
此外,应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明确标识以便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找到并疏散。
最后,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和消防演练也是建筑平面防火设计的重要环节。
定期对建筑物进行防火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保障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至关重要。
同时,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人员的火灾应急意识和疏散能力,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
综上所述,建筑平面的防火设计是保障建筑物火灾安全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到建筑分区、建筑材料的选择、消防系统的布置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并严格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设计。
建筑工程总平面布置的般防火设计要求(一)建筑工程总平面布置的般防火设计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防火安全保障成为了建筑工程必备的要素之一。
建筑工程总平面布置是防火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建筑工程总平面布置的般防火设计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一、建筑物布置的选择建筑物布置应优先选择宽广无遮挡的风景角度,同时考虑到建筑物自身功能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在选择建筑物布置时,还需考虑避免那些不宜住人的环境,例如过高沼气区、垃圾填埋场和有毒气体厂等地方。
同时建筑物布置的周边环境影响也是我们考虑的因素之一,例如楼间距、相邻建筑和临街面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二、建筑物安全通道设置建筑物安全通道设置是建筑工程总平面布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人员逃生的通道,是建筑物内部消防车辆和器材的进出口。
在设置安全通道时,应考虑到通道的宽度和长度,以保证人员和消防车辆的顺畅通行,同时还要确保通道的平稳度,以防止人员和器材意外伤害。
三、消防通道和水泵房的设置在建筑物总平面布置中,消防通道的设置非常重要。
在消防通道的设计中,应考虑到通道的宽度、长度和距离,以保证消防车辆和消防队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顺畅进出,同时易于发射。
水泵房也是防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从消防水泵站获取水源,并向建筑物内部的消防管道输送消防水。
四、建筑物的疏散楼梯设置在建筑物总平面布置中,疏散楼梯的设置可有效提高人员逃生的效率和安全性。
设备疏散通道要足够宽,确保一个楼层内的旅客能够快速逃生。
在高层建筑中,建议在每个楼层设置楼梯间供人员疏散使用。
五、防火墙的设置在建筑物总平面布置中,防火墙是重要的构筑设备,为了保证其防火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防火墙的厚度和构造;二、防火墙的设备高度,应考虑到其实际应用情况;三、防火墙上的窗户和门应安装适当的防火门才能使用。
六、建筑物的外立面防火处理建筑物的外立面防火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方案,应该遵循防火设计要求,采用防火装修材料,确保其防火效果。
总平面布局(解读)5.2.1 在总平面布局中,应合理确定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不宜将民用建筑布置在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和可燃材料堆场的附近。
5.2.2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2的规定【图示1】,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除应符合本节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其他章的有关规定。
注:1 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图示2】2 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图示3】,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图示4】。
3 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图示5】4 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图示6】5 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屋顶无天窗,相邻较高一面外墙高出较低一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设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规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本规范第6.5.3条规定的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图示7】6 相邻建筑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组物等连接时,其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的规定。
【图示8】【图示9】【图示10】7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图示11】5.2.3 民用建筑与单独建造的变电站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3.4.1条有关室外变、配电站的规定,但与单独建造的终端变电站的防火间距,可根据变电站的耐火等级按本规范第5.2.2条有关民用建筑的规定确定。
建筑工程总平面布置的一般防火设计要求建筑工程总平面布置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防火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防火设计的目的是确保建筑物在遭受火灾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下面我们将围绕建筑工程总平面布置的一般防火设计要求展开阐述:一、防火分隔防火分隔是指建筑物内外不同房间、不同楼层、不同用途之间设置防火隔墙、隔板、防火门窗等构件以阻止火势扩散。
在总平面的设计中,应当根据不同房间、不同楼层、不同用途之间的关系设置合理的防火分隔,特别是需要强调火灾规模较大时,防火分隔是保护人员逃生的关键措施。
二、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是建筑物防火设施中最为基本的设备,在平面设计中应该设置报警器等火灾报警系统,从而保障火灾发现的及时性,有利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快速扑灭火灾。
三、灭火系统在建筑工程总平面布置设计中,应当合理设置灭火系统,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器材等。
其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建筑内部防火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火灾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四、疏散通道疏散通道是保障人员逃生安全的关键设施,应当在总平面布置设计中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火灾现场。
疏散通道应当满足一定的宽度和平稳度的要求,同时,通道内应当设置指示灯、应急照明等设施以保障在突发情况下的操作成功。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总平面布置的一般防火设计要求包括防火分隔、火灾报警系统、灭火系统和疏散通道等方面的设施。
在设计中应当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同时要注意不同要求之间的平衡,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最大程度地保障人命财产安全。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建建筑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而建筑物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
建筑物火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严重影响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
因此,加强建筑防火工作,提高建筑物火灾防范能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建筑总平面布局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是影响建筑物防火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建筑总平面布局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防火性能。
那么,怎样进行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设计呢?一、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建筑场地的选择要遵循“三防”原则,即地势高、风景秀、人迹稀,避免场地里有易燃易爆物、厂房、垃圾场等,以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应通过对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进行详细调查,确定建筑物的方位和布置,减少建筑物相互遮挡,保证通风良好,防止火势蔓延。
二、建筑总平面布局建筑总平面布局的设计要从防火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防止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的危害。
建筑总平面布局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疏散通道和出口:在建筑总平面布局中,应将疏散通道和出口设置在人员集中活动区域和常用走道上,以便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快速撤离。
同时,应设置足够的宽度和高度,以方便人员疏散。
2.选择防火墙位置:为了避免火势蔓延,需要在建筑物内设置防火墙。
在建筑摆设中,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功能选择合适的位置,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火区,以此提高防火墙的防火能力。
防火墙的厚度和高度要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其防火效果。
3.控制建筑高度和面积:在建筑总平面布局中,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场地条件,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面积。
建筑物的高度和面积过大容易造成火势蔓延,增加火灾发生的危险性。
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物高度和面积设置合理的限制。
4.设置灭火装置和自动报警器:在建筑总平面布局中,需要合理设置灭火设备和自动报警器。
应选用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的消防设备,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器等。
5.2 民用建筑防火总平面布局5.2.1 在总平面布局中,应合理确定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不宜将民用建筑布置在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和可燃材料堆场的附近。
5.2.2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2的规定,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除应符合本节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其他章的有关规定。
表5.2.2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注:1 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2 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3 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4 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5 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屋顶无天窗,相邻较高一面外墙高出较低一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设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规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本规范第6.5.3条规定的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6 相邻建筑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筑物等连接时,其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的规定。
7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5.2.3 民用建筑与单独建造的变电站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3.4.1条有关室外变、配电站的规定,但与单独建造的终端变电站的防火间距,可根据变电站的耐火等级按本规范第5.2.2条有关民用建筑的规定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