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上)经济学说史第3讲-重农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787.50 KB
- 文档页数:46
经济学说史均衡价格理论历史学派均衡价格论重农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斯密教条“斯密教条”是亚当.斯密的一种观点,即:无论是个别商品还是社会总产品,其价值都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一中错误的观点。
由于这一错误观点被后来的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奉为教条,所以马克思称它为“斯密教条”。
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是一个隐喻,亚当·斯密(Adam Smith)用来描述这样一种原理: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出现了。
私密的经济自由主义萨伊定律足。
歌森定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奥地利学派它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重商主义边际生产理论克拉克均衡价格论边际效应学派19世纪70年代初,杰文斯、瓦尔拉各自独立而又几乎同时出版了阐述边际效用论的著作,标志着以心理分析和边际分析为主要特征来研究价值和其他经济现象的边际效用学说的产生。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资源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
经纪人假说经济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边际学派效用1商品价值是主观心理现象,表示人对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的感觉和评价2加之来源于教育,又以物品的稀缺为条件3衡量价值的度量是边际效用4生产资料的俄价值由其参与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5商品的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对双方商品效用评价均衡的结果奥地利学派的影响1重新确立了演绎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地位2以追求欲望满足最大化的消费者为经济分析的起点3把稀缺性概念注入经济学体系4把财货分为低级财货和高级财货,为以后的生产理论周期理论资本理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5边际效用理论以及以其为基础的交换—价格理论实际上是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出发,说明了市场机制6边际概念的提出称为经济分析中的额一个基本概念,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小点补充:1.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两者区别在于增加货币手段不同重商主义对后世的影响:(1)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2)持久的影响了人们对商人的态度(3)倡导民族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贸易保护主义、国家干预经济)2. 威廉·配第(1623~1687)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
著作:《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爱尔兰政治剖视》、《政治算术》、《货币略论》作为大题的一个补充3.休谟(1711-1776)对斯密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
他的主要经济学论著包括《论商业》、《论货币》、《论利息》、《论贸易平衡》、《论赋税》和《论社会信用》等,这些论著收集在他于1752年出版的主要著作《政治论丛》中。
休谟在这些论著中主要讨论了货币、贸易和利息等问题,他关于货币价格的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的代表。
4.重农学派的外貌重农主义体系具有封建主义外貌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
重农学派的理论有着资产阶级实质和封建主义的外观。
思想基础: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基础是“自然秩序”观念“自然秩序”是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重农学派提出了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
“人为秩序”的确定应以“自然秩序”为准则。
后面这一段是帮助理解5.著作1、《国富论》的基本思想和结构2、《道德情操论》6.斯密价值学说的科学贡献(1)第一次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2)宣称生产一切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实际上把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
(3)第一次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4)阐明了价值规律。
斯密悖论:在斯密的著作中,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的概念和理论,在价值、利润、地租和工资等分析上常出现双重的或多重的观点和论述,被称为斯密理论的二重性。
第三章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个学术派别——重农学派(18世纪50—70年代)【章授课教案】【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首先了解重农学派产生的历史条件,掌握重农主义的基本特征,理解和熟悉魁奈的经济学说。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重农学派概述 1学时第二节魁奈的经济学说 3学时第三节杜尔哥的经济学说(课下阅读)【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是魁奈的经济学说。
难点是对魁奈的《经济表》的理解。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了解魁奈成为经济学家的个人经历,懂得成为经济学家的主要品质在于: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兴趣。
了解重农学派的产生背景,理解重农学派的产生背景决定了其封建主义外观的特征。
联系中国经济学在转轨时期出现的不同派别,认清不同派别的外表和实质。
了解重农学派与中国经济思想的关系。
【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章主要运用课堂讲授的方式。
【主要参考书目及网络资源】课外阅读《魁奈经济著作选集》(中译本)。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思考题】1、名词简释:重农学派;《经济表》;纯产品;原预付和年预付。
2、重农主义的基本特征。
3、《经济表》述评。
4、杜尔哥对重农主义作了哪些发展。
【课时单元授课教案】【教学内容】第一节重农学派概述一、产生的历史条件: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已有的相当发展,但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
封建剥削(主要对农民)更加残酷。
2、政治方面:正处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准备时期。
阶级矛盾尖锐。
(资产阶级的矛盾)3、思想方面: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的自然秩序思想对重农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奠定了哲学基础。
4、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方面:当时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仍统治着法国。
布法王路易二四死后,法国财政经济濒临危机的情况下。
法王路易十五接受毛遂自荐的英国经济学家、银行家约翰·罗(John law,1671-1729)的建议:即通过信用扩张,发行纸币来挽救法国政经济危机。
并任命罗为财政大臣。
1715年,约翰·罗就任法国财政大臣,并开办银行,发行纸币代替硬币,用纸币涛偿债务。
重农学派目录[隐藏]重农学派重农学派的称谓重农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重农学派与社会制度重农学派的观点和主张重农学派的崩溃重农学派与中国古代文化重农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重农学派的称谓重农学派在鼎盛时期以“经济学家”称谓。
其成员之一杜邦·德·奈穆尔于1767年编辑出版了一本题名为《菲西奥克拉特,或最有利于人类的管理的自然体系》的魁奈著作选集,首次提出了源于希腊文“自然”和“统治”两字的合辞作为他们理论体系的名称。
但在当时,这个新名称没有得到通用。
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依据他们“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把他们称为“农业体系”,汉语则意译为“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
有人曾认为古尔奈也是创始人之一,但古尔奈除了经济自由放任的主张外,并没有树立任何重农学派的主要论点。
魁奈无疑地首创了重农主义所有的理论。
他的代表作《经济表》,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
18世纪50~70年代,在魁奈的周围逐渐出现了一批门徒和追随者,形成了一个有较完整理论体系和共同信念的派别,而且是一个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的政治和学术团体。
他们有定期讨论学术问题的集会,有作为学派喉舌的刊物—《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日志》。
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深受魁奈的影响但不是魁奈的门徒,也几乎没有参加所谓“经济学家”们的派系活动。
他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重农主义的重要文献。
他发展、修正了魁奈和其徒党的论点,使重农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特征有更加鲜明的表现。
在他那里重农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重农学派与社会制度重农主义体系实际上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却又是封建制度、土地产权统治的资产阶级的翻版。
1.重农主义是18世纪中叶在法国产生的有系统的经济思想体系。
这个学说体系因重视农业、强调农业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并把这种作用强调到过分的地步而得名。
“重农主义”(physiocracy),由“自然”和“权力”两个希腊字合成,含有自然支配、自然力量之意,引申其义,就是主张遵从自然法则,便可获得最大的利益。
2.重农学派被认为是现代自由主义的重要来源。
在法国人季德和利斯特的《经济学说史》中把重农学派称为政治经济学“真正的奠基人”,认为将这一称号让给斯密是轻率的,应归还给法国,因为斯密学说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从重农学派那里借来的。
“重农主义者开拓了道路,使斯密和此后100年间所有的学者沿着它前进。
”3. 重农学派的特点●自然秩序概念来自中国先秦的“天道观念”,“天道”即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的合理秩序,它是人类行为的准则。
魁奈认为中国就是一个最合乎这一“自然秩序”的“一个稳定、持久和不变的政府的范例”,在魁奈看来,中国政府之所以能够克服包括财政支出在内的各种混乱现象,始终保持稳定和持久不变,就在于它具有一种内在的自然秩序。
●重农主义学说重视农业,反对重商主义。
●在经济政策上,重农主义学说大力提倡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4. 所谓“纯产品”是生产活动所生产的财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消费的财富之后的余额,它是一种“生产剩余”。
不过,纯产品只产生在农业生产中,而在其他生产活动中是不存在的。
因此,纯产品就是指在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减去补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以外的剩余产品。
从价值形态上看,它表现为农产品价格超过为生产这些产品而必须耗费的其他物品的价格的余额。
5. 重农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重农主义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业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因此,整个国民经济被视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并且在此高度上强调其基本思想。
●以农业为本把国民经济视为整体,以及把国民经济视为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使重农主义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一切经济问题,他们甚至把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分析视为政治经济学的中心任务。
经济学说史——重农学派经济学说史——重农学派(第五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第一节概述名词解释:1.重农学派:重农学派是继布阿吉尔贝尔之后的法国古典经济学派,它出现在布阿吉尔贝尔后约50年的18世纪50—70年代。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杜尔哥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们以农业生产作为研究对象,最早系统的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产阶级的视野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马克思称重农学派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2.自然秩序:①“自然秩序”是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②重农学派提出: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
③自然秩序是上帝为人类社会幸福安排的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既支配自然界,又支配人类社会。
一个国家按照自然秩序发展,才会富强;否则就将进入病态。
“自然秩序”是“所有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说来是最优良的”的规律。
简答题:1.重农学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重农学派的理论是资产阶级性质而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外貌?重农学派的基本特征:(1)重农学派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实质,他们要求建立的社会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社会。
(2)他们的分析也是从资产阶级的视野对资本主义的分析:①从他们对社会生产方式和阶级结构的分析来看,他们所说的社会生产方式唯一的生产部门——农业,实质上是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合的大农业,它包含的阶级主要是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生产工人,他们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存在的阶级。
②从他们对社会阶级地位来分析来看,处于核心地位的农场主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不仅指导农业生产,生产纯产品,而且指导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从他们对政策主张的分析来看,主张只对土地所有者征税,给农场主充分的自由,实际上是体现了维护资本家的利益这一实质。
是资产阶级性质而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外貌:①从重农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所处的地位来看:魁奈和杜尔哥都是封建高官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也要维护封建主的利益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