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
- 格式:docx
- 大小:26.42 KB
- 文档页数:25
中国法律文化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王慧 171401224 “法律文化”的概念来源于西方,首创“法律文化”一词的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弗里德曼。
他在《法律文化与社会发展》一文中最先提出并界定了法律文化的含义。
他认为,法律文化是指“与法律体系密切关联的价值与态度,这种价值与态度决定法律体系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地位”。
法律文化最初是指观念之法,即特定社会中的人们对法律的认知、价值、态度。
但随着这个概念逐渐广泛传播,学界对中国概念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是把法律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按照这种理解,一切法律现象都是文化,法律现象等于法律文化1。
第二种常见的理解是把法律文化等同于法律传统。
第三种常见的理解是把法律文化等同于法律意识。
中国法律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法律智慧、政治智慧、哲学智慧和伦理智慧,也是中华法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个包括司法思想和司法制度在内的文化系统,在这一系统内,司法思想是核心结构,司法制度是表层结构,后者往往受到前者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儒家法律思想是其主流,儒家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是“仁道”、“中道”、“和谐”,在封建时代的法律制度尽管没有全面贯彻儒家的仁道精神,但其中某些具体的法律制度还是体现了对仁道价值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形成了礼法合一的法律体系。
在早期,礼就是法。
在后来,礼法经历了分合。
在春秋时期,铸刑鼎2、作刑书等事件代表着这个时期产生了一系列与传统的周礼不太一样的立法活动,新法与旧礼的区别逐渐明朗化。
立法活动在战国达到高峰,其标志之一是商鞅改法为“律”,在词源意义上,法与礼在当时是不易区分开的。
商鞅3以律代法,事实上,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变法,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礼治等级秩序被以行政关系为基础的法律平等秩序代替是一个历史趋势,但是东方诸国的礼治秩序根深蒂固,以新代旧殊非易事。
秦国地处西鄙,野蛮落后,本来旧没有什么礼治秩序,用新的国家制定法来厘清和规定人民的权利义务相对容易。
法律文化的释义正如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不完全一样,到目前为止,法学界对“法律文化”也没有取得普遍认同的解释,以至法律文化研究仍被释义问题所困扰。
根据现有的文献材料看,在国外,美国法学家倾向于把法律文化界定为“人们对待法和法律制度的态度、信仰、评价、思想和期待”。
⑴苏联法学家倾向于把法律文化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精神财富”,“社会精神文明”,即法律制度、法律设施、法律运行和法律意识达到的“某种状态”。
⑵很多日本学者倾向于把法律文化理解为以法律意识为核心、包括法律制度和设施在内的社会文化现象。
⑶在我国,有关法律文化的解释或定义大约有二十多种,可归纳为五类:1.法律文化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上层建筑的总称,即法律文化是法律意识形态以及与法律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组织、机构的总和。
”⑷2.“法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上层建筑中有关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设施、法律艺术等一系列法律实践及其成果的总和。
它包括以往人类法律实践的结晶,又标志着现实法律实践的状态和发展程度。
”⑸3.“法律文化是社会观念形态、群体生活方式、社会规范和制度中有关法律的那一部分以及文化总体功能作用于法制活动而产生的内容——法律观念形态、法律协调水平、法律知识沉积、法律文化总功能的总和。
”⑹4.法律文化是“一定社会对于法或法律制度的观点和态度的形态,包括法律意识及法律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
”⑺5.法律文化是社会群体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某些法律生活方式。
⑻笔者不准备对这些释义作出具体的评论,只想指出,这些见仁见智的释义表明,法律文化没有先验的内涵,其意义是给定的。
但是,给予法律文化什么释义,则取决于研究者的认识和理论前提,特别是研究者为自己的工作设定的价值目标。
一、法律文化释义应有的认识、理论、价值前提笔者认为,要对法律文化作出一个科学的、实用的释义,必须考虑以下诸种因素:1.选取适当的法律文化参照。
法律文化释义的第一个认识前提是合理地选择法律文化的参照系。
法律文化知识点总结作为一个法律专业学生或者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士,了解法律文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文化是指与法律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它包括了法律精神、法律意识、法律伦理、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和掌握法律文化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本质和意义,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和道德修养,同时也能够在法律实践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和运用法律规则,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法律文化相关的知识点。
一、法律精神法律精神是法律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是指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性价值观念的精神风貌和行为准则。
法律精神包括了以法治为中心的国家治理理念、平等、公正、诚信、自由、和谐等价值观念,它是法律的灵魂和文化表征。
了解法律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制度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取向,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增强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之心,提升自身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因此,法律精神是法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法治观念法治观念是法律文化的又一重要内容。
它是指在法律制度的指导下,人们具有的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意识和行为态度。
法治观念包括了法律平等、法律公正、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等方面的内容,它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是人们共同遵从和维护的核心精神。
了解法治观念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法律制度的实质和功能,还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加合理地运用和维护法律规则,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因此,法治观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律文化观念。
三、法律伦理法律伦理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在法律规则的指导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
法律伦理包括了守信用、尊重人格、防止侵权、维护公共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它是法律制度的道德支撑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了解法律伦理有助于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更加准确地把握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增强对法律伦理的尊重和信仰,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和道德风范。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教育与文化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教育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的教育与文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通过法律的教育和文化传播,人们可以对法律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本文将从法律教育的意义、法律文化的内涵以及法律教育与文化的推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法律教育的意义法律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机构、媒体等途径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广大人民群众明白法律的作用和法律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
法律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教育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人们可以了解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
其次,法律教育可以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律文化,人们可以了解到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内涵,增强对法律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提高自己的法律修养和法律素质,为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此外,法律教育还能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通过法律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到法律对于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追求,进而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活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法治建设。
二、法律文化的内涵法律文化是指人们通过对法律的学习和实践,形成的一种法治思维和道德规范。
法律文化既包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也包括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法律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文化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法治观念。
它要求人们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始终保持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以法律为准绳,树立正确的法治信念和价值观。
其次,法律文化是一种普及法律知识的文化体系。
它要求人们积极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原则和规定,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法律规范的要求。
此外,法律文化还是一种注重法律正义和公平的文化观念。
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和纠纷解决中,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几点启示如下:
1.法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遗产: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深刻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2.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基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国家的精神基础,是维
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3.法律文化是一个社会的公共规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社会的公共规范,是保
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4.法律文化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文化
底蕴,是汇聚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
5.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的体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国家文化实力的
体现,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基础。
6.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国家文化软实
力的基础,是中国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支撑。
7.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的来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国家文化自信的
来源,是中国人民自豪的文化财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独特的特点,深受中国古代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法律思想、价值观念和传承延续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一、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周朝时期。
周朝以礼制为核心,注重规范人与人、人与政府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演进,秦、汉、唐、宋等朝代陆续出现了各类法律制度和法典。
其中,唐代的《开元律》、宋代的《大宋会典》等法律著作对中国法制史具有重要影响。
二、法律思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典型特点之一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学说倡导仁爱、忠恕、孝道等道德伦理观念,这对于塑造中国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仁者爱人,爱人者爱物”,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此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还融合了道家的思想。
道家强调天人合一、自然法则,主张“无为而治”,具有较高的普适性,对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注重稳定、和谐、公正和平等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古代社会,法律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
与西方法律文化强调个人权利相比,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更加注重社会集体利益的保障。
公正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公正的原则,主张根据事实和证据作出公平的裁决。
在古代中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出了“断不但断不辩”的观点,主张法官应当根据正义和道德规范来行使裁判权。
四、传承延续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虽然中国的现代法律体系受到西方法律的影响而发展起来,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依然存在。
例如,中国的法律注重公正、稳定和社会和谐,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相吻合。
此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经典著作如《礼记》、《大学》等仍然在法学教育中被广泛研究和引用。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文化遗产保护等措施,使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延续。
1、无讼”一词源自孔子语:“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论语颜渊》意思是我审判案件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的目标在于使人们不争讼。
无讼现象是在古代中国很有影响的法律诉讼观念,甚至时至今日它还在广大的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着。
简言之,就是说,人们在发生纠纷时不主张利用诉讼法律来解决问题,而是利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等观念来调节协调。
2、程朱理学:其由北宋时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时期朱熹集为大成。
1、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2、万事万物各有一理,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3、存天理、灭人欲。
3、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政治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
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③“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
④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教育思想:①教育对象一“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②教育方法一“因材施教”。
③学习方法一实事求是、经常温习、要有恒心、学思结合(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与孔子合称孔孟。
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主张性善论。
同一时期的荀子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水喻民,以舟喻君,强调民心的作用,他主张应“礼法”并施。
西方法律文化的特点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立性:西方法律文化鼓励法律体系和法律专业人士独立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 客观性:西方法律文化强调法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挑战主观性、私用性和道德性对法律的影响和干扰。
3. 充分性:西方法律文化注重法律的充分性,即法律的准确性、完备性和适当性,以保障个人和社会的权益和福利。
4. 法治性:西方法律文化认为法律是社会的根本性管理方式,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要求政府和国民在法律框架下行事,遵守法律规则。
5. 人权保护:西方法律文化注重人权的保护和尊重,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个人的尊严和自由,保障社会成员的平等和公正。
6. 法律教育:西方法律文化认为法律教育是培养法律专业人士和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注重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意识。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儒家法律文化儒家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之一、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儒家注重德行教化,强调人伦关系和道德规范。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男尊女卑、父慈子孝、君臣忠诚等儒家价值观都被反映在法律制度中。
例如,中国古代的家法制度中,严格规定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基于谦恭、孝顺和忠诚等儒家道德观的行为规范。
二、道家法律文化道家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法则和天人合一的观念。
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体现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追求“无为而治”的理念。
例如,在中国皇权专制制度下,君主通过宏观调控来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以实现天人合一的目标。
三、法家法律文化法家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法家思想注重权威和法治。
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法家的观念得以体现。
例如,中国古代的律法严明,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家法律文化也强调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注重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
四、民间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还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民间法律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不同民族和地区都有各自的传统法律文化体系。
例如,藏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法律文化,体现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人伦关系为核心,注重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强调治理的效果和实际效果。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精神,以合法合规、诚信公正的态度对待法律,推动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
判断F法律文化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问题进行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法律规范是法律制度的前提条件。
(√)法律文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法律现象,而法律现象主要表现为法律意识形态和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及其派生物。
(√)《法律的文化解释》是由梁治平先生的著作。
(对)法律文化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传统。
(错)7.法律文化的深层机构可以有三个层次: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思想体系。
(对)8.法律心理较之法律意识具有较大的易变性。
(错)9.法律思想在一个社会的法律实践过程中具有指导性的地位和作用。
(对)10.法律意识对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的产生、运行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法治国的建设中要更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
(错)M5.美国法学界普遍持有“制度形态的法律文化观”。
(×)L8.“礼治社会”“礼治秩序”、是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秩序结构的主要特征。
(×)2.梁治平先生认为法律文化是具有对象化的实体内容的,不仅限于研究立场和方法。
(错)W1.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对)3.文化就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或社会的观念形态。
毛泽(对)X1.狭义文化观认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S3.苏联法学家不仅仅把法律文化看成一种纯粹主观的、思想的观念形态,而是倾向于把法律文化视为一种广泛而复杂的现象,它包括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在内的“状态。
(√)Y一般认为“法律文化与文化史个别与一般、部分与整体、子系统与系统的关系”。
(√)以法律规范的内容所依据的总体精神为标准,可将法律文化分为宗教主义类型、伦理主义类型、现实主义。
(√)严景耀先生认为:对于犯罪理解只能从产生犯罪的文化传统来考虑才能得到解释。
(对)4.由“习惯调整文化”到“习惯法调整文化”再到“法律调整文化”,是人类法律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三步曲”。
(对)6.一般认为法律文化有两大结构:法律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法律文化的表层结构。
第一章法律文化概述一、法律文化的含义1.“法律文化”的提出事实上,我们所讨论的“法律文化”这一问题,最迟在20世纪六十年代末就由美国学者提出。
1969年,美国法学家拉伦茨²弗里德曼( Lawrence M. Friedman )在《法律与社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法律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文章。
据说,这是法律文化一词首次被提出。
由此而始,法律文化为美国和其他地区的学者所接受,作为分析法律问题的一个新概念。
2、我国法学界对法律文化的解释从我们目前可见的资料看,“法律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和研究课题较早出现在我国大陆中文出版物上是由我国比较法学家潘汉典教授翻译、美国匹兹堡大学两位法学教授李•S.温伯格、朱迪思²W.温伯格所写的《论美国的法律文化》一文,这篇文章刊登在《法学译丛》1985年第1期上。
它虽是一篇译作,但表明了我国法学界开始对法律文化问题的关注二、法律文化的类型法律文化可依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时间上说,有古代的、中世的、近现代的;从空间上说,有亚洲的、欧洲的、非洲的、拉美土著的;从文化性质上说,有农业文明类型与工商文明类型的;从宗教道德方面说,有伦理型的(中华法系)、宗教型的(印度教的、伊斯兰教的、基督教的和其他土著原始宗教的);三.法律文化的结构1.表层结构主要是指内含和体现法律文化观念、原则和价值的法律制度(包括法规、法典、判例)、法律设施(包括立法、司法机构的设置及其附属物,如法庭、监狱、刑具等)和人们行为习惯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涉及法律事务的说话、行事方式等)。
2. 中层结构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一定的法律知识、法律思想、法律经验与技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3.深层结构是指法律文化自身的原则、价值体系以及人们的法观念(包括法律心理、法律信仰等)。
四.法律文化的功能1.法律文化具有象征功能。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法律被认为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人造世界的一个部分,它不但能够被用来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传达意义。
神权法思想:般指利用宗教迷信进行统治的阶级,为了取得人们的拥护,把他们的权力说成是神所授予的,把体现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的一种法律思想。
五权宪法: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对于宪法的创见,是孙中山的重要思想。
于1906年12月2日始正式见诸文字儒家法律思想:1、“为国以礼”的礼治论2、“为政以德”的德治论3、“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城邦:古希腊城邦在公元前8~前6世纪逐渐发展。
所谓城邦就是一种城市国家,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村落组成的国家。
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法系。
是指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它首先产生于英国,后扩大到曾经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非洲的个别国家和地区。
到18世纪至19世纪时,随着英国殖民地的扩张,英国法被传入这些国家和地区,英美法系终于发展成为世界主要法系之一。
伊斯兰法系又称阿拉伯法系,就是中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各国和其他一些穆斯林国家法律的总称。
指公元7-9世纪形成的阿拉伯哈里发国家的法律,包括穆斯林宗教、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法规。
伊斯兰法是属人法,凡是穆斯林都适用伊斯兰法。
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伊斯兰法系也分布在世界广大地区,包括西亚、北非、南亚、东南亚、南部非洲及其他地区。
印度法系:公元5~7世纪以前古代印度奴隶制法及以其为基础的古代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暹罗(今泰国)、菲律宾等国法律的统称。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civil law system)、罗马-日耳曼法系或成文法系。
指包括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从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仿效这种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法律文化是指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所决定的,并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方式起巨大影响的,与特定民族及时代相联系的,在历史进程中积累下来并不断创新的有关法和法律生活的群体性认识、评价,以及行为、思维方式和制度承载的总汇[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独特的哲学基础,中国独有的哲学决定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征,也影响了其历史发展进程。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和谐观念正是这样一种需要我们去追忆和理解、反思和扬弃的思想价值体系。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础(一)天道观1.“天”是什么?有自然意义上的天,有神灵意义上的天,有绝对精神意义上的天,有上帝和祖先居所意义上的天。
首先是自然之天。
其次是神灵主宰之天。
然后是道理之天。
最后是天国之天。
2.天之道天之道,在古代哲学里应包括三方面的重要含义。
即:阴阳之道,五行之道,仁道。
阴阳不可割裂: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尊阴卑;阴阳和合化生万物[2]。
五行不可相离,五者相资为用,不可互缺;五行与阴阳不可分离,二者相摩相交成物成秩序;五行与四时及生杀属性;五行为人类社会所用,缺一不可;五行体现着天或自然生就的顺逆尊卑秩序。
天或自然的一切存在、运动变化之实质及目的为“生生”(创造生命、生机),为“仁”(爱抚生命,助成生命,为生命提供能源)。
3.天之命天之道,是天(或自然)所客观地展现的存在和变化规律或原则。
这些规律或原则,人类必须遵循。
中国传统的“天命”说大多是从“天道”推论引伸而来。
(二)天人合一观1.人之本质。
人为天地之灵,钟天地之灵秀,天地之间人最贵;人是天地间善和美的结晶,人本性善;人是天的缩制品、副本,“人副天数”,天人合一。
2.人之道。
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规律、道理是什么?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就是应天、顺天、法天,亦即顺从天道,体现天道,实践天道。
或者说,人之道,就是天之道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法自然,不可逆天;无为而治,不必追求胜天,不必刻意追求有所作为。
法律文化基础知识概述法律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其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法治意识、法律精神和法律道德观念,对个体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对法律文化的概念、特征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概述。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法律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它涵盖了法律、法治意识、法律精神和法律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法律文化是一种以法律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它通过人们对法律的认知、理解和遵守,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同时,法律文化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文化现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二、法律文化的特征1. 法律导向性:法律文化以法律为核心,强调人们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以法治精神为指导,推动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法律文化旨在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使法律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准则。
2. 法律教育性:法律文化强调对法律的普及和宣传,增强公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法律教育,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维权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习惯。
3. 法律价值观导向性:法律文化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法律价值观,推崇公正、公平、公开、公众参与的法治原则。
法律文化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三、法律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1. 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法律文化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和公正性,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提高,有效地减少了矛盾和纠纷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2. 保障人权与公正:法律文化推动社会的法治化进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法律文化的引导下,人们能够依法维权,避免了权益受到侵犯,增强了社会的公正性。
3. 激发创新与创业精神:法律文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法律的明确性和稳定性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一、单选题1(4分)下列关于自然法学派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法学派坚持正义的绝对性B)自然法学派特别重视法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价值目标C)自然法学派在法学研究中体现为一种激进的理想主义情怀D)自然法学派注重对法条的分析参考答案:D2(4分)欧洲社会法学的主要派别不包括()A)实用主义法学B)利益法学C)自由法学D)现实主义法学参考答案:A3(4分)一般说来,源于同一法律文化传统,在法律的结构、形式、调整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具有共同特点的各国法律制度被称为()A)法律部门B)法系C)法学部门D)法律体系参考答案:B4(4分)法家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
A)孔子B)商鞅C)管仲D)韩非参考答案:C5(4分)“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是()的特点。
A)伊斯兰法系B)印度法系C)大陆法系D)中华法系参考答案:D一、单选题1(3分)杨某16周岁,为中国科技大学学生,智力超群,根据民法规定,杨某是()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参考答案:C2(3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称之为()。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参考答案:A3(3分)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是()。
A)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B)支持起诉原则C)公开审判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参考答案:A4(3分)下列不属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是()A)小叶因交通违规罚款与交警大队发生争议B)某某歌星发现自己的照片未经其同意刊登在某化妆品广告彩页上C)甲与乙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D)小张没有按租赁合同约定,到期支付房屋租金参考答案:A5(3分)债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分别是()A)特定的;特定的B)特定的;不特定的C)不特定的;不特定的D)不特定的;特定的参考答案:A6(3分)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期间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1年B)3年C)2年D)4年参考答案:C7(3分)国家权力不包括()A)立法权B)行政权C)司法权D)执行权参考答案:D8(3分)李某单位今年盖了一批房,他估计自己可分到一套三居室,于是就按房间的面积事先购置了地毯,但最后分房时他未分到。
李某购买地毯的行为是()。
A)无效行为B)可撤销行为C)效力未定行为D)有效行为参考答案:D9(3分)民法的平等原则主要体现在()A)商品交换的等价B)民事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C)民事主体所有权利的相同D)民事主体所有义务的相同参考答案:B10(3分)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的年龄为()。
A)年满10周岁B)年满12周岁C)年满15周岁D)年满18周岁参考答案:D一、单选题1(3分)我国法官在审判活动中统一穿着制服的历史开始于()。
A)1984年5月1日B)1997年7月1日C)2000年1月1日D)2008年5月1日参考答案:A2(3分)仅次于联合国的第二大国际组织,也是全球最大的警察组织,名称是()。
A)伦敦警察厅B)香港警务处C)国际刑警组织D)美国联邦调查局参考答案:C3(3分)古代社会,刑具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而刑具的普遍适用和()刑事思想有直接联系。
A)罪责刑相适应B)无罪推定C)罪刑法定D)有罪推定参考答案:D4(3分)威斯敏斯特宫是哪国国会所在地?()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参考答案:A5(3分)由司法机关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A)法国B)英国C)美国D)日本参考答案:C6(3分)由立法机关审查宪法的模式起源于()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参考答案:C7(3分)设立专门行政法院的国家是()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参考答案:B8(3分)历时最长、经验最丰富,被称为“议会之母”的是()。
A)美国国会B)英国议会C)法国议会D)德国议会参考答案:B9(3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警察机构是()。
A)1900年安民公所B)1901年警察厅C)1905年巡警部D)1914年保安警察大队参考答案:B10(3分)我国狭义的立法机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国务院C)国务院各部委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参考答案:A一、单选题1(3分)《左转》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明确指出中国古代法律来源于()A)祭祀和战争B)祭祀与礼仪C)战争与礼仪D)战争参考答案:A2(3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D)选举制度参考答案:B3(3分)法治的根本性要求是()。
A)权利保障原则B)法律至上原则C)权力制约原则D)正当程序原则参考答案:A4(3分)法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
A)国家意志B)上帝的意志C)永恒理性D)国王的命令参考答案:A5(3分)根据法律的内容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
A)国内法与国际法B)根本法与普通法C)实体法与程序法D)一般法与特别法参考答案:C6(3分)正义女神表明司法的职责是()。
A)裁断B)发现犯罪C)惩治犯罪D)监督灵魂的循环参考答案:A7(3分)“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给出上述法治定义的是()。
A)商鞅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孙中山参考答案:B8(3分)()以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以制裁与补偿为责任方式,其构成具有因果逻辑性,其责任追究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予以潜在保证。
A)法律责任B)政治责任C)道义责任D)道德责任参考答案:A9(3分)法律的内容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A) 正确B) 错误参考答案:错误10(3分)赋予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某些道德规范、礼仪以法律效力属于法律的认可。
A) 正确B) 错误参考答案:错误二、多选题6(5分)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法典是()A)摩奴法典B)德国民法典C)法国民法典D)古兰经参考答案:B C7(5分)奴隶制法的著名法典包括()A)《汉莫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古兰经》D)《诺曼底大习惯法》参考答案:A B C8(5分)封建制法的著名法典有()A)《唐律疏议》B)《拿破仑法典》C)《古兰经》D)《诺曼底大习惯法》参考答案:A C D9(5分)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区别主要是()A)诉讼程序不同B)法典编纂不同C)法律分类不同D)法律渊源不同参考答案:A B C D10(5分)资本主义法的著名法典包括()A)《美国宪法》B)《法国民法典》C)《拿破仑法典》D)《德国民法典》参考答案:A B C D11(5分)人类历史上迄今先后存在有四种类型的法律制度,包括()。
A)奴隶制法B)封建制法C)资本主义法D)社会主义法参考答案:A B C D12(5分)儒家礼治的内容是()。
A)兴功禁暴,厚赏重罚B)重伦理,正名分C)重家国,倡忠孝D)重等差,别贵贱参考答案:B C D13(5分)下列属于分析法学派的法学家是()A)霍布斯B)奥斯丁C)凯尔森D)哈特参考答案:B C D14(5分)下列属于社会法学派的法学家是()A)狄骥B)卡多佐C)埃利希D)哈特参考答案:A B C15(5分)下列属于自然法学派的法学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奥古斯丁D)洛克参考答案:A B C D二、多选题11(4分)下列关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表述正确的有()。
A)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B)权利能力不得抛弃,如卖身为奴的意思表示是无效的C)年龄、智力、精神状态等均不影响权利能力的平等性D)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参考答案:A B C D12(4分)下列属于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A)依法纳税B)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C)保卫祖国D)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参考答案:A B C D13(4分)下列属于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是()。
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D)无记名投票原则参考答案:A B C D14(4分)下列属于政治权利和自由内容的是()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C)人身自由不受侵犯D)宗教信仰自由参考答案:A B15(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指()。
A)有信仰这种宗教或那种宗教的自由B)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或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C)在同一种宗教内有信仰这个教派或那个教派的自由D)有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参考答案:A B C D16(4分)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包括()。
A)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B)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案件C)本辖区内外国人犯罪案件D)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参考答案:A B17(4分)简易程序的特点是()。
A)权利义务关系明确B)审判组织简化C)审理期限较短D)审判程序简化参考答案:B C D18(4分)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其中,人格权具体包括()。
A)生命健康权B)姓名权或名称权C)肖像权D)监护权参考答案:A B C19(4分)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
A)犯罪客体B)犯罪的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的主观方面参考答案:A B C D20(4分)根据所解决的纠纷案件性质的不同,诉讼法可以分为()。
A)民事诉讼法B)刑事诉讼法C)行政诉讼法D)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参考答案:A B C二、多选题11(4分)西方法官袍的象征意义包括()。
A)神秘B)独立C)中立、被动、消极D)忠于人民参考答案:A B C12(4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职权包括()。
A)监督宪法的实施B)解释法律C)修改宪法D)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参考答案:A C D13(4分)()有权依法对公民的通信进行检查。
A)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政府C)公安机关D)检察机关参考答案:C D14(4分)我国现行的司法机构有()。
A)公安机关B)监狱C)人民法院D)人民检察院参考答案:C D西方国家的死刑刑具有()。
A)十字架B)断头台C)电椅D)老虎凳参考答案:A B C16(4分)下列属于西方国家刑具的是()。
A)夹棍B)十字架C)断头台D)电椅参考答案:B C D17(4分)狭义的法律服务机构包括()。
A)律师事务所B)公证机构C)派出所D)司法鉴定机构参考答案:A B D18(4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职权包括()。
A)修改宪法B)监督宪法的实施C)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D)解释法律参考答案:A B C19(4分)我国法律规定的“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使用条件包括()。
A)主体条件B)对象条件C)程序条件D)限度条件参考答案:A B C D我国的人民警察,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