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8诗三首》练习题及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9
《诗三首》【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概括诗歌的内容☆☆☆☆☆重点2 意象、意境、情感☆☆☆☆☆【重点详解】重点1:概括诗歌内容【要点解读】概括诗歌的画面要求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概括,主要包括找到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对诗歌的画面进行简要的描述,概括诗歌创设的意境特征以及蕴含的情感。
【考向】概括诗歌内容【例题】《短歌行》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表达什么情感?【答案】第一层: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作者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感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第二层:从“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抒发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
第三层:从“明明如月”到“心念旧恩”,继续写对人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
第四层:从“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表明自己虚心纳士,竭尽诚心的态度。
诗歌的第一层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情感。
从诗歌的后面三层的意思来看,作者想表达倾诉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名师点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
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对点练习】《归园田居》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表达什么情感?重点2:意象、意境、情感【要点解读】1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通俗的说,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包含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2.什么是意境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二单元第七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陈【答案】C(A.辟—譬,B.攸—悠,D.陈—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李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 D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表现曹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陈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必修2第7课《诗三首》精选同步习题2(含答案)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涉江采芙蓉①《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②多芳草。
采之欲③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④终老。
(注)①选自《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芙蓉,荷花。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③遗(wèi)赠送。
④以:连词,表示结果。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注)。
攀条折其荣,将以遺所思。
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滋:繁盛。
1.下列各项对《庭中有奇树》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是对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尤其那花开得十分茂盛,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B.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于是扳着树枝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的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D.主人公看到奇树时,心情兴奋起来,折到花时突然想到要送给亲人,闻到花香时兴奋到了极点,但一想到无法送达,心情又低落下来。
2.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根据《涉江采芙蓉》,完成下列题目。
3.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和兴的手法。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很自然地体现了诗歌的情感转变。
D.“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第二单元第七课一、课双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答案】C(A.辟—譬,B.攸—悠,D.—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 D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其事,表现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羁鸟”“池鱼”喻指诗人自己。
诗三首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四言诗、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2.掌握相关文言诗句和文学常识;3.体味诗歌表现的作者思想情感。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高清课堂:诗三首《古诗十九首》: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又一组最重要的作品集。
从此,中国的诗歌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始了它的五七言体式。
《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的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离别的感情、失意的感情、忧虑人生无常的感情。
】■诗作表现了动荡、和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知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方后,率军南下,败于赤壁。
“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
代表作品有《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等。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
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文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更上一层楼筑基达标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暧暧..(yōu yōu)..(tiáo tiáo)呦呦..(ài ài)迢迢B.机杼.(zhù)羁.鸟(jī)阡陌..(qiān mù)C.擢.升(zhuó)吐哺.(bǔ)三匝.(zhā)D.衣衿.(jīng)掇.取(duō)脉脉..(mò mò)解析:B项中“陌”应读“mò”;C项中“匝”应读“zā”;D项中“衿”应读“jīn”。
答案:A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盈盈泣涕朝露羁鸟B.俗韵故渊樊笼忧思C.沉吟尘杂吐哺札札D.守茁嘉宾皎皎德泽解析:“茁”应为“拙”。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对)B.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厉害的马,形容马匹高大)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D.契阔谈...,心念旧恩。
(久别重逢,在一起谈心宴饮)解析:B项中“厉马”的意思应是策马。
答案:B4.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契阔谈,心念旧恩B.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D.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解析:A项,通“宴”。
B项,狡通“矫”。
D项,垂通“陲”。
答案:C5.下列各句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C.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D.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解析:例句是比喻,只有A项符合。
答案:A综合·应用一、阅读理解(一)阅读《短歌行》,完成6—7题。
6.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
用“朝露”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三首1、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āo)越陌度阡(mò)B.鼓瑟吹笙(shēng) 绕树三匝(zā)暧暧远人村(āi)C.羁鸟恋旧林(jī)狗吠深巷中(fèi)又在樊笼里(fán)D.守拙归园田(zuó) 周公吐哺(bú)榆柳荫后檐(yìn)2、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的一项是( )A.陶渊明洁身自好,他毅然决然告别龌龊的官场,欣然回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B.《求贤令》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才的重要,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
C.《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真可谓阳奉阴违。
D.希望厘清责任,学校的归学校,家庭的归家庭, 两方教育互补所缺,而不是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让家长越俎代庖,弄出虚假的“成果”来。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就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其艺术特色是长于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场)。
C.“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 他的诗不仅在当时名气很大,而且在后代影响也比较深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7诗三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涉.江/吝啬.浩.荡/皓.月当空适当./对酒当.歌B.慷慨./梗概.子衿./自矜.功伐忏.悔/阡.陌纵横C.哺.育/逮捕.羁.绊/亟.待解决废墟./嘘.寒问暖D.樊.笼/规范.荫.庇/绿草如茵.守拙./罢黜.百家解析:A项,分别读shè/sè,hào,dàng/dāng;B项,分别读kǎi/gài,j īn,chàn/qiān;C项,分别读bǔ,jī/jí,xū;D项,分别读fán/fàn,yìn/yīn,zhuō/chù。
答案:D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路漫浩浩..浩浩:无边无际的样子。
B.悠悠..我心悠悠:思虑连绵的样子。
C.枉用相存..相存:相互记住。
D.契阔..谈契阔:久别重逢。
解析:C项,相存:相慰问。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之”:代词,代“芙蓉”;助词,的。
B项,“以”: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
C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和。
D项,“所”,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
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忧伤..至今..④沉吟..③譬如朝露..以终老②人生几何⑤枉用..墟里烟⑧复得返自然....南野际⑦依依..相存⑥开荒A.①④⑥⑦B.②④⑤⑧C.①③⑥⑧D.②③⑤⑦解析: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②“几何”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表示“多少”的意思外,还是数学上的一个术语。
④“沉吟”在诗中的意思是“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在现代汉语中指“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⑤“枉用”在诗中的意思是“屈驾用来”,在现代汉语中指“白白地用”。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采之欲遗谁( )________ (2)青青子衿( )________(3)何时可掇( )________ (4)周公吐哺( )________(5)羁鸟恋旧林( )________ (6)榆柳荫后檐( )________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采之欲为谁________ (2)长路慢浩浩________(3)越陌渡阡________ (4)榆柳阴后檐________(5)暖暖远人村________ (6)鸡鸣桑树巅________4.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
(2)《短歌行》是_______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________,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________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4)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二、阅读与品味5.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课时练习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时可掇. 掇:拾取,采取B .性.本爱丘山 性:天性,本性 C .少无适.俗韵 适:迎合 D .枉用相存.存:保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 C.⎩⎪⎨⎪⎧同心而.离居忍尤而.攘诟 D.⎩⎪⎨⎪⎧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采之欲遗.谁B .乌鹊南.飞C .天下归.心D .榆柳荫.后檐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虚室有余闲.. B .同心..而离居 C .依依..墟里烟 D .沉吟..至今 5.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5)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巩固阅读(一)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6~9题。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6.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作者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诗在艺术上使用了哪些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歌行》,回答10~11题。
7诗三首达标训练·固双基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子衿.(jīn)樊.笼(fán)譬.如(bì) 弄巧成拙.(zhuō)B.筵.席(yán) 鼓瑟.(sè)吐哺.(pǔ) 大模.大样(mú)C.巷.道(hànɡ) 暧.暧(ài)赠遗.(yí) 下乘.作品(chénɡ)D.机杼.(zhù) 羁.鸟(jī)三匝.(zā) 暴殄.天物(tiǎn)解析:A项,“譬”应读“pì”;B项,“哺”应读“bǔ”;C项,“遗”应读“wèi”。
答案:D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保留,保存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本性、气质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昏暗,模糊解析:B项,存:问候,怀念。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C.同心而离居忍尤而攘诟D.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解析:D项,“所”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
A项,代词,代“芙蓉”/助词,的;B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和。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采之欲遗.谁B.乌鹊南.飞C.天下归.心D.榆柳荫.后檐解析:A项,赠送;B项,名词作状语,向南;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D项,名词作动词,遮蔽。
答案:A5.对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诗三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课时(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这两句给文章奠定怎样的意境?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
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2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明确: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
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但是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
由欢欣转为失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你能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么?“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的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愁怅的形象和心情。
表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体会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最后两句,除了表达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情感,,想爱却不能相守,让人有“忧伤以终老”的担忧,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
第二课时熟读课文,根据课文概括这首诗的主旨明确: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①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小节,读的过程中思考本节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这位同学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
(明确:情绪“忧”)请大家说说作者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明确:人生几何也就是人生短暂)③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明确:原文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忧愁的是人生苦短.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明确: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这个比喻的好处是什么?(明确:比喻的好处是形象生动)5.鉴赏剩下三节:①齐读余下三节,思考作者在其中写了什么内容,或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07课诗三首1.作家作品《古诗十九首》是梁代《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曹操(155—220)字,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
少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年二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
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
有《曹操集》。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陶渊明(365-427),一名,字元亮,世号。
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朝代)杰出的文学家。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自称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情境理解性默写卷及答案《诗三首》情境理解性默写《涉江采芙蓉》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描写了一幅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
)2、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
《短歌行》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4、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5、《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6、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
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8、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诗三首》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梳理三首诗歌中的基础知识,熟悉三首诗歌中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诗歌鉴赏方法,进行诗歌鉴赏训练。
复习内容:一、基础知识1、字音遗(wèi)还顾(huán gù)三匝(zā)羁鸟(jī)阡陌(qiān mò)故渊(yuān)榆柳(yú)后檐(yán)守拙(zhuō) 暧暧(ài)墟里(xū)狗吠(fèi)掇(duō)衿(jīn)颠(diān)樊笼(fán)2、重点词义遗:赠送.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终老:度过晚年,直到去世。
子:对对方的尊称。
悠悠:长久的样子。
掇:拾取,采取.契阔谈: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通“宴"。
吐哺:吐出口里含着的食物。
误落尘网:文中是比喻说法,指随俗当了官。
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文中指有学问的人.衿,古式的衣领。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玩味,文中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星星少.后比喻伟大的人物出现,才能小的人相形见绌。
山不厌高:比喻品德越高尚越好。
天下归心:天下的英才都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顺.3、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状语后置句,按现代语序应为“深巷中狗吠,桑树颠鸡鸣”)误落(于)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开荒(于)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二、诗歌内容赏析1、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诗三首1、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āo)越陌度阡(mò)B.鼓瑟吹笙(shēng) 绕树三匝(zā)暧暧远人村(āi)C.羁鸟恋旧林(jī)狗吠深巷中(fèi)又在樊笼里(fán)D.守拙归园田(zuó) 周公吐哺(bú)榆柳荫后檐(yìn)2、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的一项是( )A.陶渊明洁身自好,他毅然决然告别龌龊的官场,欣然回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B.《求贤令》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才的重要,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
C.《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真可谓阳奉阴违。
D.希望厘清责任,学校的归学校,家庭的归家庭, 两方教育互补所缺,而不是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让家长越俎代庖,弄出虚假的“成果”来。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就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其艺术特色是长于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场)。
C.“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 他的诗不仅在当时名气很大,而且在后代影响也比较深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人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A.④⑤③②①B.④①③②⑤C.③②①④⑤D.③①②⑤④5、下列关于修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暗关“夫容”,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含蓄蕴藉,余味隽永。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
采之欲遗谁?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2.《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本是女子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
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
“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2.“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蒿里:乐府曲调名,是送葬的挽歌。
据古代迷信的说法,人死灵魂归于蒿里。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了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反映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
B.诗中暗含着诗人对割据势力的无比痛恨和要削平战乱,进而一举夺取汉朝政权的野心。
C.曹操的诗极为本色,《蒿里》语言朴实,明白如话,沉郁悲壮,用质朴的形式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D.从结构上看,本诗可以分为上下两节:上节写原因,下节写结果。
2.诗歌在抒发情感上有何特色?请简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诗的自然美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
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
《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
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
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
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风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
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
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
如“种豆南山下”, “今日天气佳”, “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
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
正如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如《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在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
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
例如《杂诗》十二首屡次写时光的流逝,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
“掷”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岁月,“催”人老的四时,都被赋予了生命。
掷字、待字、催字下得何等有力!“去去转欲速”,是说越到老年时间过得越快;“前途渐就窄”,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
这些都是体验深、容量大、言简意赅的诗句。
如果没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枯燥的哲学说教。
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
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是很中肯的评论。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
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语出《文心雕龙》)的时髦作品所能比拟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后人黄彻、朱熹的肯定。
B.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却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C.陶渊明即使描写寻常景物,也带有盎然生趣,这与其诗和生活完全相融有关。
D.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作品讲求对偶辞采,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旨在阐述陶诗的自然美,并从取材、语言、说理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
C.由潘德舆的话可知,陶渊明能从万物之中体悟哲理,并能把它写成诗句。
D.文章按“总—分—总”展开,先总说风格,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升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
B.我们在陶诗中很难看到雕琢的痕迹,既因为陶渊明写诗力图朴素,也因为其技巧圆融,作品浑然天成。
C.元好问评价陶渊明“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可以看做陶诗自然、朴素、淳真风格的一个注脚。
D.陶诗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的境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10、曹操在《短歌行》中感慨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悔恨自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从珍惜时间的角度提炼观点,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议论文段。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喚yōu,B.暧ài,D.拙zhuō,哺bǔ.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
不合语境。
A项,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
B项,求贤若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
D项,越俎代庖: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3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陶渊明的诗到了后代才被重视,在他生活的年代并没有很大的名气。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④是对首句中“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进行具体阐释,①中的“诸子作品”“也”是紧跟④的,由此可知选B。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两句诗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并非比拟的修辞手法。
6答案及解析:答案:1.兰泽多芳草; 所思在远道;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3.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1)泽;(2)衿,悠;(3)羁,渊。
7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尘网”、“樊笼”,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的极度嫌弃。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志。
解析:1.“暧暧”与“依依”意义不同,修饰对象不同,不可互换8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