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总费用及其核算方法_CN
- 格式:ppt
- 大小:818.50 KB
- 文档页数:45
06卫生总费用及其核算方法10 06卫生总费用及其核算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卫生总费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本文将介绍卫生总费用的定义、核算方法和其重要性。
一、卫生总费用的定义卫生总费用指的是一个区域或一个单位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为了保障人民的卫生健康而发生的所有费用的总和。
卫生总费用包括医疗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设备费用、人力资源费用、卫生宣传费用等多个方面。
二、卫生总费用的核算方法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卫生总费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核算方法来确定。
1. 按费用性质核算按费用性质核算是将卫生总费用按照费用所涉及的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人员费用和物资费用两大类。
人员费用主要指医护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培训费用等,物资费用主要指卫生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的购置和维护费用。
通过按费用性质核算,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不同性质的费用占比情况,有利于进行经济分析和预算管理。
2. 按机构核算按机构核算是将卫生总费用按照发生费用所属的机构进行分类。
例如,可以将卫生总费用划分为医院费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费用、药店费用等等。
通过按机构核算,可以了解到不同机构的费用占比情况,有利于进行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
3. 按疾病类别核算按疾病类别核算是将卫生总费用按照不同疾病的诊疗费用进行分类。
例如,可以将卫生总费用划分为呼吸系统疾病费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费用等等。
通过按疾病类别核算,可以了解到不同疾病的费用负担情况,有利于进行疾病防控和健康教育。
三、卫生总费用的重要性卫生总费用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1. 衡量卫生健康水平卫生总费用反映了一个社会或单位对卫生健康的关注程度和投入力度。
通过对卫生总费用的核算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卫生健康水平的高低、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水平。
从而为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2. 进行经济评估和规划卫生总费用的核算和分析能够帮助进行经济评估和规划。
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第一篇: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一、卫生资源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
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
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的基层卫生机构。
卫生总费用及其核算方法一、卫生总费用概述(一)卫生总费用基本概念1.卫生费用(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 NHE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卫生保健支出的货币总和。
或:一定时期内,卫生机构或卫生人员,为了提供卫生服务而消耗的经济资源的货币表现。
国际上广泛接受的卫生费用的定义卫生费用指凡是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健康的活动所花费的资金。
具体包括健康促进与预防、诊断、护理、治疗,残疾、受伤的康复及医学教育和科研等,还包括军队、企业所属机构的费用。
2.卫生总费用(Total Expenditure on Health,TEH)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卫生事业的货币总和, 卫生总费用的核算期通常为一年。
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部门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指凡是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健康的活动所花费的资金。
特指一个国家时,也称国家卫生帐户。
(二)卫生总费用界限与范围从广义上看,有人主张一切为促进健康的活动所筹集和消耗的资源都应该计入卫生总费用,其中,不仅包括对健康有直接影响的卫生服务活动费用,而且还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其他活动费用。
从狭义上看,卫生总费用测算范围应该卫生服务活动为中心,凡是直接为卫生务和与卫生服务相关的其他服务活动提的资金才能计入卫生总费用。
我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划分标准,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
坚持以防病、治病、促进健康为服务宗旨,强调卫生专业人员的参与和指导,以卫生服务活动为主线的原则。
必须是卫生机构或卫生人员参与的卫生资源耗费;卫生服务过程中已经消耗的经济资源;卫生服务中已经消耗的实际经济资源;卫生总费用是一个全社会的概念。
卫生费用核算口径一般口径:包括机构或个人运用医学、辅助医学和护理医学的技术知识,促进、恢复或维持健康为基本目标的活动时间口径;空间口径;(三)卫生总费用研究目的与意义1.为制定和实现卫生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宏观经济信息2.为调整和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服务3.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4.为区域卫生发展和引进外资提供卫生费用信息支持系统5.为政策执行者提供次国家级的卫生经济信息6.满足国际接轨的需要(四)卫生总费用研究进展1、国外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3年艾贝尔.史密斯第一次调查 6个家; 1967年艾贝尔.史密斯第二次调查 29个国家; 1976~1977年日内瓦桑多兹卫生与社会经济研究所同 WHO 合作;1978年 WHO 研究小组会议; 1980年WHO 举办学习班;1983年艾贝尔.史密斯等《卫生事业筹资计划的编写》 ; 2001年经合组织《国际卫生总费用核算数据收集制度》 ;2003年WHO 出版《国民卫生费用核算指南》。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管理及会计核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管理是指政府对于公共卫生事业的财务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和监督的过程。
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管理和会计核算主要包括预算编制、使用审批、资金拨付和绩效考核等环节。
首先,预算编制是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管理的重要环节。
预算编制应根据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并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充分发挥效益。
预算编制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卫生服务需求差异,合理确定各地区的卫生服务经费预算,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此外,预算编制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卫生服务人员的人员成本、医疗设备和药品的采购成本、卫生宣传和教育的费用等因素。
其次,使用审批是对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的监督环节。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的审批制度和流程,对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进行审批和监督,确保经费在合理范围内使用,防止经费的滥用和浪费。
使用审批要求各卫生服务机构和相关部门在申请经费使用前提交详细的使用计划和资金需求,经过审批后方可使用经费。
资金拨付是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
政府部门应按照预算编制的经费数额和使用计划,及时将经费拨付给各卫生服务机构和相关部门。
资金拨付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准确和及时到位。
同时,资金拨付还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进行评估,鼓励优质卫生服务机构,并对绩效不佳的机构进行督促和整改。
此外,会计核算是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的重要手段。
会计核算要求对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进行全面、准确和及时的记录和统计,确保资金的使用情况真实可靠。
会计核算要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档案,对卫生服务经费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分类、归集和核算。
同时,会计核算还要对卫生服务机构和相关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问题。
综上所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管理及会计核算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确保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管理及会计核算一、简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管理及会计核算是指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进行管理和核算的过程。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管理及会计核算是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持续运行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概念、目标、过程以及相关的管理方法和会计核算准则。
二、基本概念2.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是指用于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运行的资金。
这些资金包括政府拨款、卫生相关收费、社会捐赠等,用于支付人员薪酬、药品设备采购、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等方面的支出。
2.2 管理管理是指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进行全面、有效和规范的组织和控制活动,包括预算编制、资金拨付、支出控制和绩效评价等方面。
2.3 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指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通过会计核算可以查明经费的收入来源、支出用途、资金运行情况以及相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管理目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是管理的核心目标。
通过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和监控机制,确保经费的使用符合规定,减少浪费和滥用的现象,最大程度地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益。
3.2 绩效的提升和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管理和核算,可以评价和监控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并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价,提升服务质量,最大化经费的效益。
3.3 透明度和公信力的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管理应当做到公开、透明,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公开和报告,提高公众对卫生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度,增强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四、管理过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过程:4.1 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指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和政府投入的情况,编制相应的经费预算计划。
预算计划应当详细列示各项支出和收入的预计金额,并制定相应的预算控制措施。
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一、卫生资源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
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
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的基层卫生机构。
9.卫生人员:指在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和在职教育等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
第六章卫生总费用第一节卫生总费用概述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是卫生费用核算结果,是以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效劳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卫生总费用的根本特点:①、卫生总费用是一种信息工具②、卫生总费用是一个全社会的概念③、在动态中了解和把握卫生总费用④、卫生总费用是与卫生政策有关的根底性研究之一卫生总费用研究目的和意义①、为制定和实现卫生开展战略目标提供宏观经济信息②、为调整和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效劳③、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④、为区域卫生开展和引进外资提供卫生费用信息支持⑤、为政策执行者提供次国家级的卫生经济信息⑥、满足国际比拟的需要第二节卫生费用核算根本框架和原那么一、卫生费用核算根本概念卫生总费用核算〔NHA〕:也称国民卫生帐户,是采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以整个卫生系统为核算对象,建立卫生费用核算指标和核算框架,专门研究卫生系统的资金运行过程。
卫生总费用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国民经济核算在卫生领域的进一步延伸。
二、卫生费用核算口径①、一般口径:卫生费用核算应包括所有以促进、恢复或维持安康为根本目标的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②、时间口径:a 明确各项特定活动所发生的时期b 区分卫生效劳活动和相应费用支付发生的时间③、空间口径:全国公民或居民的卫生活动,即包括暂时居住在国外的公民或居民的卫生效劳费用。
但不包括外国公民的卫生费用。
三、卫生总费用核算框架A卫生费用来源核算〔来源法〕根据卫生资金的筹集渠道与筹集方式,收集和整理卫生总费用数据,核算全社会卫生资金投入总量与内部构成的方法。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为开展卫生效劳活动从全社会筹集的卫生资金总额,分析与评价在一定经济开展水平条件下,该区域内政府、社会、居民个人对安康的重视程度和费用负担情况,以及卫生筹资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卫生筹资的公平合理性。
B卫生费用机构流向核算〔机构法〕从机构角度出发,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从全社会筹集到的卫生资金在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分配,属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的第二个层次。
卫生总费用核算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卫生总费用核算可是个挺有趣又很重要的事儿呢。
先说说它的主要内容吧。
这就像是给卫生这块儿的花费来个大摸底。
它要算清楚在卫生保健方面到底花了多少钱,这里面包括好多部分哦。
比如说,咱们老百姓去医院看病花的钱,不管是挂号费、药费还是检查费,这都是一部分。
还有政府为了让大家能有好的医疗保障,投入到医院建设、公共卫生服务的钱,像建社区卫生中心、给大家打疫苗这些方面的支出。
另外呢,企业为员工购买医疗保险的钱也算在里面。
这就把整个卫生保健领域的花费从不同的来源都涵盖了。
再讲讲核算的方法。
有一种是来源法,这个方法就像是追踪钱的来源。
它把卫生总费用按照不同的筹资渠道来计算,像政府的财政支出、社会的保险费用、个人掏腰包的钱,都分得清清楚楚。
就好比把不同的小溪流(各个来源的钱)汇聚到大河(卫生总费用)里,每个溪流的水量(金额)都要准确统计。
还有一种叫机构法。
这个方法是从卫生机构的角度出发的。
它把各个卫生机构的花费加起来,医院、诊所、卫生防疫部门等等,每个机构的收入和支出都要统计好。
这就像是把每个卫生机构看成是一个小存钱罐,把这些存钱罐里的钱都加起来,就是卫生总费用的一部分啦。
这两种方法都很重要呢。
来源法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钱是从哪儿来的,是政府出得多,还是大家自己掏的多。
机构法能让我们了解到钱都花到哪些卫生机构去了,哪个机构花得多,哪个花得少。
通过这些核算,我们就能更好地规划卫生资源啦。
要是发现个人掏腰包的钱太多,政府可能就会想办法加大投入,减轻大家的负担。
要是某个卫生机构老是缺钱,也能想办法调整资源分配。
卫生总费用核算就像一个大管家,把卫生领域的钱管得井井有条呢。
人均卫生费用计算方法引言:人均卫生费用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以个人数量为基础计算的卫生投入总额。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覆盖能力和医疗资源分配公平性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人均卫生费用的计算方法,以及该指标对卫生政策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
一、人均卫生费用计算方法人均卫生费用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指标进行划分。
以下是常用的两种计算方法:1. 总卫生费用除以总人口这种方法是最常见和简单的计算方式。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a) 收集特定时间段内的卫生费用数据,包括医疗机构的运营费用、医疗设备的采购费用、药品的采购费用等。
b) 收集特定时间段内的总人口数据,可以通过人口普查、统计局数据或卫生部门数据获取。
c) 将总卫生费用除以总人口,即可得到人均卫生费用。
2. 按疾病类型划分的人均卫生费用这种方法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将卫生费用进行划分,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疾病的卫生投入水平。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a) 收集特定时间段内的卫生费用数据,按疾病类型进行分类,包括传染病、慢性病、意外伤害等。
b) 收集特定时间段内的各类疾病的患病人数数据。
c) 将各类疾病的卫生费用除以相应疾病的患病人数,即可得到按疾病类型划分的人均卫生费用。
二、人均卫生费用的意义人均卫生费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卫生指标,具有以下意义:1. 衡量卫生服务覆盖能力人均卫生费用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较高的人均卫生费用意味着更多的医疗资源投入和更好的卫生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2. 指导卫生政策制定通过对人均卫生费用的分析,可以评估卫生政策的效果和合理性,为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例如,如果某地区人均卫生费用较低,可以考虑增加卫生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措施。
3. 促进卫生资源公平分配人均卫生费用还可以反映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或群体的人均卫生费用,可以发现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进而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实现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