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佳句到名篇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1
古文名句摘抄1.“群臣吏民,,受上赏;,受中赏;,,受下赏。
”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邹忌讽齐王纳谏》)2.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劝学》)4.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
襟三江而带五湖,。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5.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6.披乡闼,,山原旷其盈视,。
7.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8.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9.嗟乎!时运不齐,。
冯唐易老,。
10. ,?穷且益坚,不附青云之志。
,处涸辙以犹欢。
,扶摇可接;,桑榆非晚。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1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2.吾师道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3.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
1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是而已。
(《师说》)15. ,,蜀山兀,阿房出。
16.盘盘焉,,蜂房水涡,。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17.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8. ,,楚人不炬,可怜焦土!19.呜呼!,;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人,,。
(《阿房宫赋》)20.六国破灭,,战不善,。
,破灭之乎也。
21. ,,,以有尺寸之地。
,,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侵之愈急。
22.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并力西向,。
悲夫!有如此之势,,,以趋于亡。
!23. ,其势弱于秦,。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24.古人之观、、、、,往往有得,。
古文经典著作中的名篇佳句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菜根谭·概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内篇·逍遥游》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增广贤文·上集》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
——《史记·苏秦列传》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六韬·武韬·发启》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篇》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汉书·志·礼乐志》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訥。
——《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
此日闲过,二可惜。
此身一败,三可惜。
——《明史·列传·卷四十九》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篇》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篇》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世说新语·品藻》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西游记·第七十四回》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史记·赵世家》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增广贤文·上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小窗幽记·集醒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诗经全文名篇佳句《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中不乏名篇佳句,以下为部分诗经全文名篇佳句: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开篇之一,表现了男女之间纠葛复杂的情感。
2.《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这句话形容了一个外表堂堂的男子,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外表的重视。
3.《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句话描绘了美丽的女子与英俊的男子之间的恋情,表现了古人对于爱情的追求。
4.《国风·周南·关雎》:“彼其之子,三百赤贼,腹毛切切,鬓如齐贼。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外表丑陋的男子,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外表的轻蔑。
5.《国风·卫风·木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这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描写花草的诗歌之一,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
6.《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句话形容了桃花的美丽,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花草的喜爱。
7.《国风·周南·关雎》:“紫芝之宫兮,琼瑛之台。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宫殿,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幻想的追求。
8.《国风·卫风·木瓜》:“蓼蓼者莪,菅菅者芸。
”这句话描绘了野草丛生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真实描写。
9.《国风·周南·关雎》:“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句话形容了音乐的美妙,表现了古代人们对于音乐的热爱。
10.《国风·周南·关雎》:“江之永矣,不可变也。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生命的感慨。
历朝历代名篇名句400句及5000年历史顺⼝溜!(赶紧打印出来给孩⼦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种境界。
”作为家长,⼀定要了解到背诵对孩⼦成长的帮助,然后有意识地去主动培养孩⼦背诵的好习惯,这样就与⽼师的教学达到良态的配合,帮助孩⼦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今天慧姐给⼤家准备了⼀些背诵的素材——历朝历代名篇名句400句及5000年历史顺⼝溜,开学了,让孩⼦每天背⼀段,只要坚持下去,孩⼦⼀定会变得不⼀样!历朝历代名篇名句400句先秦名⾔《诗经》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君⼦好逑。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雪霏霏。
3. 投我以⽊桃,报之以琼瑶。
4. 他⼭之⽯,可以攻⽟。
5.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6. ⾼⼭仰⽌,景⾏⾏⽌。
7.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8.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9. ⾔者⽆罪,闻者⾜戒。
10.⼀⽇不见,如三秋兮。
《尚书》11.满招损,谦受益。
12.为⼭九仞,功亏⼀篑。
13.天作孽,犹可违;⾃作孽,不可活。
《周易》14.天⾏健,君⼦以⾃强不息。
1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7.物以类聚,⼈以群分。
18.⼆⼈同⼼,其利断⾦;同⼼之⾔,其臭如兰。
《礼记》19.⽟不琢,不成器;⼈不学,不知道。
20.独学⽽⽆友,则孤陋⽽寡闻。
21.凡事预则⽴,不预则废。
22.⼀张⼀弛,⽂武之道。
23.差以毫厘,谬以千⾥。
《左传》24.⾔之⽆⽂,⾏⽽不远。
25.⼈⾮圣贤,孰能⽆过?过⽽能改,善莫⼤焉。
26.⽪之不存,⽑将安附。
27.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8.欲加之罪,何患⽆辞。
《管⼦》29.仓廪实则知礼节,⾐⾷⾜则知荣辱。
30.⼀年之计,莫如树⾕;⼗年之计,莫如树⽊;终⾝之计,莫如树⼈。
《晏⼦春秋》31.为者常成,⾏者常⾄。
32.圣⼈千虑,必有⼀失;愚⼈千虑,必有⼀得。
12首宋词巅峰之作,千古传诵的名篇,一生一定要读一次!在文学史上,宋词与唐诗,并称双绝。
千年过去,物是人非;不朽宋词,情韵犹存。
那些词人的所思、所想、所叹,已由瞬间凝结成永恒。
让我们走近宋词,去领略这份含蓄迤逦的古典之美。
12首宋词巅峰之作,首首名作,句句经典,一生一定要读一次。
•天仙化人之笔《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中秋词的绝唱。
苏轼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偶。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晏殊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词。
叶嘉莹先生评价晏殊词“情中有思”,这首也不例外。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为天然奇偶句。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杨慎:“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偶。
(《词品》)•慷慨雄放,苍凉悲壮《渔家傲· 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首边塞词,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
佳句名篇欣赏佳句是指具有优美、精辟、独到的语言表达的句子。
在文学作品中,佳句常常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感悟。
下面列举一些经典的佳句名篇,让我们一起欣赏并感受文字之美。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这句佳句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的认识和对于坚定信念的追求。
人生自古谁无死,意味着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而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执着追求,留下千古传世的良好品质和事迹。
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曹雪芹《红楼梦》这句佳句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表达了时间宝贵的意义。
一寸光阴一寸金,强调了时间的珍贵和可贵性,而寸金难买寸光阴,则是告诫人们不应该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秋兴八首·其四》这句佳句出自杜甫的《秋兴八首·其四》,表达了通过阅读大量书籍,使得自己的写作能力如神一般的境界。
读书破万卷,强调了广泛的阅读对于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而下笔如有神,则是形容自己写作时的得心应手和灵感迸发。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句佳句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在困境中寻求希望和突破的信念。
山重水复疑无路,意味着面对重重困难时的迷茫和彷徨,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则是表达了在最绝望的时刻,也会有转机和希望的到来。
这些佳句名篇无论是在句子结构上还是在意义上都极具深远的影响力。
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艺术的展示。
通过欣赏和体会这些佳句名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字的力量,也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得心应手。
名篇名句上、下句1、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学而不厌,诲而不倦。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欲速则不达,则大事不成。
8、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9、已所不欲,匆施于人。
1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1、往者犹可谏,来者犹可追。
1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13、博学之,审物之,慎思之,独行之。
14、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15、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倚。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7、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8、夫将降大任于斯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19、教,然后知图;学,然后知不足。
20、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4、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0、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11、对酒当哥歌,人生几何。
1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源。
1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5、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蝉噪林喻静,鸟鸣山更幽。
2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2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2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24、高堂明镜非白发,朝如青丝莫如雪。
25、二名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26、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27、酒债寻常行处去,人生七十古来稀。
2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胜开。
背诵的好处名言名句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
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3.熟读名篇似照镜,背诵古文如磨刀。
——张潮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5.勤读多背出佳句,厚积薄发见奇文。
——李可染
6.背诵能帮助你规范语言文字的运用。
——朱智贤
7.背得佳句好文章,写得美词佳文章。
——郑板桥
8.熟读唐诗能提笔,多背古文可应题。
——朱伯晦
9.书读百遍义自现,词句佳句乐中见。
——胡适
10.背诵是语言的仓库,思维的火花。
——王世名
11.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陶潜
12.背如滚雷常入耳,写时方思词源来。
——左宗棠
13.积学如储宝,背诵胜读书。
——姚鼐
14.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
——蔡若虹
15.早读如歌唱家上舞台,背诵是演员入角色。
——郑板桥
16.背诵使人愉快,快速成长。
——爱因斯坦
17.熟读成诵,厚积薄发。
——苏轼
18.背诵是思考的体操,是记忆的基石。
——列夫·托尔斯泰。
书房适合挂的诗词名句名篇
书房是读书人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挂上一些诗词名句名篇不仅让人
心旷神怡,更能提高文化内涵。
下面给大家列举几首适合在书房挂的
诗词名句名篇。
一、名篇名句
1. 夫人之仁,不可以为小;不以成人之美,不可以为大。
——《论语》
2. 大丈夫宜当死而后已,不逢山穷水尽处始得全生。
——《吕氏春秋》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正气歌》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题李少府书房》
5.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二、诗词佳句
1. 春风吹又生,落花飞蝶舞。
2.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3. 海角天涯何处无芳草。
4. 淡妆浓抹总相宜,少女自怜亦是妆。
5.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
三、古文经典
1.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2. 仁者爱人,智者爱物,勇者胜人,富者贵己。
——《淮南子》
3.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庄子》
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以上是几首适合在书房挂的诗词名句名篇,每一句都传递着深刻的道
理和美好的情感,不仅能让人心情愉悦,更能在读书阅读的过程中潜
移默化地提升人的品格与涵养。
古诗名篇50首1、励学篇——【宋】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2、集杭州俗语诗——【清】黄增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3、题桃花扇传奇——【清】陈于王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4、杂感——【清】黄景仁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5、夜坐·其二——【清】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6、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7、竹枝词二首·其一——【宋】黄庭坚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8、自遣——【唐】罗隐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9、己亥岁·其一——【唐】曹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10、自嘲——【宋】陶谷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11、不第后赋菊——【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2、赠去婢——【唐】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13、绝句——【宋】夏元鼎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14、祝母寿诗——【清】慈禧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15、入京——【明】于谦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
被誉为“全唐诗名篇”的作品更是代表了唐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这些名篇诗作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至今仍被人们传诵,被奉为经典。
唐代诗歌在音韵、格律、意境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水准,其中的佳句更是令人
称道。
这些佳句凝练精辟,言简意赅,富有内涵,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全唐诗名篇中的这些佳句更是被后人奉为经典,被广泛传诵。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全唐诗名篇中的精华佳句,我们可以对这些名篇进行精注,将其中的优美句子进行索引,以便于我们在阅读和欣赏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美学价值。
在索引全唐诗名篇的精华佳句时,我们可以按照作者、作品或主题等方面进行
分类,从而更好地整理和归纳这些佳句,方便我们查阅和欣赏。
通过索引,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寻找到那些令人赞叹的诗句,从而更好地领略唐代诗歌的魅力。
在阅读全唐诗名篇时,我们可以通过索引找到那些深刻的佳句,深入品味其中
的文学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从而更好地领略唐诗的魅力。
这些精华佳句不仅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才华,更让我们对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通过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的索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唐代诗歌的精华,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其中的名篇诗作和精华佳句,都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索引和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经典之作,让唐诗的魅力得以永久传世。
语文:名篇佳句的背诵与鉴赏知识点:语文名篇佳句的背诵与鉴赏一、名篇佳句背诵1.诗、词、文、赋等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片段。
2.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具有深刻寓意的语句。
3.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白、独白等精彩片段。
4.现代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语句和段落。
5.文学作品中表现手法独特、形象生动的句子。
二、名篇佳句鉴赏1.诗歌:韵律、节奏、意象、修辞手法等。
2.散文:行文思路、表达技巧、情感抒发等。
3.小说: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题思想等。
4.戏剧:对话、独白、舞台说明等元素。
5.游记:描写方法、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等。
6.童话、寓言等儿童文学作品:寓意、表现手法、想象力等。
三、鉴赏方法与技巧1.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
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关注作品的结构布局,掌握行文思路。
4.品味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感受语言的魅力。
5.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抒发,与作者产生共鸣。
6.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7.对比不同作品,探讨作品的异同点。
四、名篇佳句在教学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6.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名篇佳句背诵与鉴赏的注意事项1.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避免片面解读。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适当组织文学活动,如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综上所述,语文名篇佳句的背诵与鉴赏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月的佳句名篇
1. 月亮就像那挂在夜空中的明灯,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想想看,当你晚上走在寂静的小路上,抬头看到那一轮明亮的月,是不是心里也会涌起一丝温暖呢?
2. 哎呀,那月有时像个调皮的孩子,在云朵里捉迷藏呢。
就好比我们小时候,不是也爱这样和小伙伴玩耍嘛!
3. 月啊,你咋就那么迷人呢,让人每晚都忍不住要看你几眼。
这不就像对喜欢的人,总是忍不住去关注一样吗?
4. 瞧瞧那月,静静地挂在那儿,多像一位优雅的女神呀。
好比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明星,令人着迷。
5. 这月呀,有时弯弯的像条小船,难道不是很神奇吗?就好像我们的梦想之舟,带我们驶向远方。
6. 月亮的阴晴圆缺多像人生的起起落落呀。
当遇到困难挫折时,想想月亮也有不圆满的时候,是不是就会释然些了呢?
7. 哇塞,那满月的时候可真美,跟个银盘似的。
这就像在特别的日子里,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那般惊喜。
8. 说真的,没有月的夜晚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就像生活中少了那些让我们开心快乐的元素,变得有点暗淡无光了。
9. 月,你就是夜空中最独特的存在呀!不管什么时候看到你,都能让我心情变好。
就如同身边有一个总是能给我带来正能量的朋友一样!
我的观点结论:月真的是太有魅力了,它能给我们带来各种不同的感受和遐想,是夜空中最不可或缺的存在!。
有关月的佳句名篇一、月的美丽景色1. 皓月当空,照亮大地,如同一盏明灯。
2. 月光如水,洒在大地上,宛如银河倒挂。
3. 云淡风轻,明月高挂,月光如银,映照着大地。
4. 月亮悬挂在天空,如同一颗明珠,静静地注视着我们。
5. 月色如水,皎洁明亮,点缀着夜空,美不胜收。
二、月的寓意与象征1. 月亮是人们心中的诗意,代表着美好与祝福。
2. 月亮是爱的象征,它的圆满象征着团聚与完美。
3. 月亮是人们心灵的寄托,象征着希望与梦想。
4. 月亮是人们思念的纽带,月光下思念的感觉格外浓烈。
5. 月亮是智慧的象征,它给人们带来启迪和智慧的指引。
三、月的诗意与文化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2.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四、月的情感与思念1. 月是思念的使者,它带走我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2. 月亮是爱情的见证,它见证了人们的相爱与分离。
3. 月光下的思念,仿佛化作了一种力量,让人心头暖暖的。
4. 月亮是寂寞的伴侣,它陪伴着远离家乡的人们。
5. 月亮是爱恋的象征,它见证了两个人之间的深情厚意。
五、月的神秘与奇幻1. 月亮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它是人们探索的对象。
2. 月亮上的阴影,让人感受到了神秘的力量。
3. 月亮的出现始终伴随着一种神秘的氛围,让人着迷。
4. 月亮的光芒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让人感觉神奇。
5. 月亮的存在是如此奇妙,它的变化让人无法预测。
六、月的变幻与周期1. 月亮的圆缺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2. 月亮的周期让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无常和变化。
3. 月亮的阴晴圆缺,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无尽的遐想。
4. 月亮的周期性变化,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5. 月亮的变化让人们明白,人生也有起伏和变化。
以上是关于月的佳句名篇,描绘了月亮的美丽景色、寓意与象征、诗意与文化、情感与思念、神秘与奇幻以及变幻与周期等方面。
名篇佳句摘抄及感悟以下是 9 条名篇佳句摘抄及感悟:1.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感悟:哇,这句话太绝了吧!就好像生活有时会给我们一些困境,就像那黑夜,但我们不能屈服,得用那好像能穿透黑暗的眼睛去努力追寻希望的光明。
比如说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到黑暗啊,而要像这句话说的,积极去寻找解决办法,那光明不就找到了嘛!2.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感悟:哎呀呀,想想看,如果人与人之间永远都像初次见面那样美好,该多好呀!就像和朋友闹矛盾后,总会想起最初认识时的单纯快乐。
这就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个遇见呀,别等到失去了才知道最初的珍贵。
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感悟:哇塞,这画面感也太强了吧!闭上眼就能想象到那广阔大漠中直直的孤烟,还有那缓缓落下的圆圆的太阳。
好比我们去旅行,看到特别壮观的风景,不就和这诗里一样震撼吗?那种美真的难以言表啊!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感悟:这得多惬意啊!就好像我在繁忙的生活中,偶尔也幻想能像陶渊明那样,在东篱下采着菊花,悠然地看着南山。
这告诉我们要给自己留一些悠闲的时光,别总是忙忙碌碌,对不?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感悟:太有道理了吧!就像有时候我们觉得走投无路了,别急,说不定下一刻就会突然出现转机,就跟突然看到了那柳暗花明的村庄一样惊喜!是不是?像努力做一件事很久都没成功,别放弃呀,说不定马上就有转机啦!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感悟:这气魄!登山登到山顶,看其他山都那么小。
我们做事也得有这种冲劲呀,努力达到一个高度,再回头看曾经的困难,那都不算啥啦!难道不是吗?就像努力复习考出好成绩,再看以前不会的题,那都小意思呀!7.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感悟:这愁绪简直像江水一样绵绵不绝呀!就比如我们心里有什么烦心事,那感觉真的是像那江水一样涌来。
名人名言、名篇名句、对联、谚语、歇后语归类一、名人名言关于读书的名言: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关于爱国的名言: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4.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励志名言: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3.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4.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莎士比亚二、名篇名句:古文: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传家宝》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4.轻诺必寡信。
《老子》5.民无信不立。
《论语》6.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7.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礼记》8.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氏世范》9.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11.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1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1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外国名篇名句:1.正直是道德之本。
——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2.眼泪无法洗去痛苦。
——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3.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
——英国戈尔丁《蝇王》4.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5.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从佳句到名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声誉显隆,广为传诵,后被奉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
然而,细读其阐释史,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历代阐释者十之八九都把注意力放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上。
他们或记载与此二句有关的趣闻轶事,或论二句的来源,或借此二句谈苏轼、柳永词境的高低,众声一片喧哗。
更可讶异者,一些古代词评家甚至认为该词也就这二句好,至于词作本身则不足论也!如明代俞彦《爰园词话》曾评道:“柳词只此佳句,余皆未称。
”民初的蔡嵩云也说:“《雨霖铃》调,在《乐章集》中尚非绝诣。
特以‘杨柳岸晓风残月’句得名耳。
”若不翻检《雨霖铃》的阐释材料,真不知道这一千古名篇竟获如此差评。
在《雨霖铃》的阐释史中,众多古代词评家重佳句而轻全篇,何以如此?细思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古今共赏,颇易理解。
中国传统诗歌理论特别强调情景交融,追求一种含蓄蕴藉的诗风,即情感不直接抒发出来,而蕴藏在写景中,使情融于景中而有无尽韵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画面感极强,数株疏杨,一行衰柳,晓风送凉,残月冷照,优美精致的景色中透着几分迷离,几分凄冷,几分萧索,把人在旅途中情感的孤寂和空落融化于无形,蕴藏着旅人的无尽意绪。
唐圭璋先生说,“‘今宵’两句,是融情入景而又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
此二句作为情景交融的典范,无怪乎获得词评家们的交口称赞!那么,除此二句外,词作的其他部分为何得不到古代词评家的认可呢?答案也可从《雨霖铃》的阐释史中找寻。
清人邓廷桢说:“惟《雨霖铃》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差近风雅。
”“风雅”作为一种诗歌标准,这里还是指含蓄蕴藉的意思。
言下之意,《雨霖铃》除此二句外,皆过于直露浅近,未能委婉含蓄,蕴藉深远。
合而言之,重佳句是因为其情景交融而含蓄蕴藉,深合传统诗教之旨;轻全篇是因为词作中有很多尽情直露的语句而使情感一泻无余,没有韵味,违背了诗歌贵含蓄的传统。
古代词评家们对《雨霖铃》赏其佳句而漠视全篇,而这和该词在接受史上显赫声名殊为不合,所以现代学者多有为词作本身价值辩护的。
杨海明先生在《唐宋词史》是这样评价《雨霖铃》的:尽管这首词中所表现的某些“场面”(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某些言语(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会被有些人目为“俗笔”“率笔”,然而它所折射出来的市民群众对于爱情的热烈追求与讴歌……等一系列思想信息,却无疑有着“新鲜”的感觉和“启蒙”的意义。
杨先生的意思是,就诗词的表现手法上看,尽情发露或许有粗率俗露之嫌,但这其中尽情发露的热烈情感本身却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此,刘逸生先生也有类似的表述:“让双方的内心感情赤裸大胆、旁若无人地暴露,完全扯下了含情脉脉的封建面纱。
我们看到它那袒露和奔放简直是以近于狂放的面目向人们呈现的。
”两位论者从思想主旨的角度来为柳永《雨霖铃》的价值正名,承认词作在表达上有俗率之微瑕,但词之内容却表现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情,有着时代的进步意义。
也就是说,该词虽然在呈现的方式上“近于俗率”,但其所呈现出的激烈情感本身却是对时代的一种突破,所以瑕不掩瑜,《雨霖铃》依旧是一首名篇。
然而细想,若照杨、刘两位先生论证逻辑,容易推演出内容的先进深刻可以遮掩形式粗疏浅陋的结论。
倘依此说,只要思想主题先进深刻,表现形式可以不论,那么那种宣扬先进思想的布告、宣言岂不是最伟大的作品?实际上,对待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常有一个作品内容与形式密不可分的假设:倘若其表现方式有问题,那么在表达出的情感上也必然存在瑕疵与纰漏;反过来说,倘若该词表现方式过于粗率狂放,那么其所表达出的情感就必定会有伧气,甚至可能失真,也很难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于是乎,杨、刘两位先生虽承认《雨霖铃》一词有重要价值,但仅从主题的角度为其辩护而不论其表现方式,所得结论不能令人真正信服。
不过,杨、刘两位先生的论述也给人以深刻启示,即这首词的确表现了一种大胆的情感――一种情人分别时毫不掩饰地表现出痛彻心扉的哀痛,而这在北宋初年其他词人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进一层说,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突破,而根据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之说,该词在情感的表现方式上何尝不应也有一种突破呢!一种大胆热烈的情感必须用一种大胆直露的方式去呈现,而这正是《雨霖铃》精妙之所在。
因此,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思考《雨霖铃》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出这种痛彻心扉的哀痛的,再由此反观全词,我们会发现其写法较其他同类诗词确有不同之处。
这是一首送别词。
从起句到结束,词人与送行者都没有实现真正的分别,而是无限趋近于分手的那一刻。
首三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外,已经点出了分手时刻已到来――“骤雨初歇”,阻人远行的骤雨已经停了,是分手的时候了;继之“都门帐饮”,饮尽最后一杯离别的酒,更近离别;正留恋难舍,又传来舟子大声催行的声音,必须得分手了,于是别情一下子达到了最高潮!如果说上阕是在用密集的鼓点反复敲击“要走了”的旋律,让读者的心情随之不断紧张以至近于崩裂的话,词的下阕则是用滚滚黄河由高原跌入大海的三级降的形式反复强调内心的痛苦。
先是,此时“痛苦”――情人离别本已痛苦,更何况在这萧瑟的秋天?再则,明日“痛苦”,明日你已不在身边,而我也不知将在何处!结尾,今后的一年又一年我都注定“痛苦”,没有你,一切都只能是虚无!可以说,上阕真实再现别前一刻,让苦痛的弦随分手的临近而张到极致以至崩裂,下阕则让痛苦倾涌而出,汩汩滔滔流向时间的尽头。
它把古今离别人心中那份哀痛淋漓道尽,博得天下有情人的共鸣,是以一直传唱到今。
在作者心中,这份离别的深痛或许是不能也不必借助景物去呈现,唯有尽情发露,把内心情感一股脑地倾泻出来,方能化解心中积郁的深痛。
然而,这里虽然尽情发露,但不是叫嚣狂呼,这份直露情感的表达其实是浑然天成、巧夺天工的。
下面,不妨就对常被讥为“俗率”之笔的两句稍作阐析,来体会词人的妙心。
先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执手”一词,从《诗经?击鼓》时起,便有一种坚定与忠贞的内涵。
就情感表达的力度上看,“执”一词绝对强于柳永的另一首离别词《倾杯?离宴殷勤》中“重携纤手”。
它不似“携”那样随意、没有力量,也不似“携”那样是一个人为主,一个人为客,而是坚定地、双方心有灵犀地共同握住对方的手。
这种彼此的心意相通怎能不让读者兴发一种美的喟叹?“相看泪眼、无语凝噎”,过多过重的情感情绪反而让人无法表达,造成一种失语症状,只能转化为彼此的泪眼朦胧与喉头哽咽。
这一种情绪状态,苏轼在梦见亡妻的时候也曾有过深深的体会:“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在彼此相知、相惜的基础上,心里的万千言语一下子喷涌到尖细的喉头而阻塞而哽咽,不正显现出离人的深情至痛!更何况还有一个连作者都没有想到的“竟”!送别之前,作者想必也是想好了的,这虽不是一场普通的离别,但也必会有普通离别的形式,分别之前定会有不少的叮咛与嘱咐。
但彼此都没有料到,到舟子催发、逼近分别的那一刻,竟然只剩哽咽,什么都说不出来!本就已知道情深,可是到即将分别失去对方的那一刻才知道,彼此的深爱及深爱后又将失去的痛苦竟到达了无法承受的地步!所有的撕心裂肺、扯断心肠都轻轻婉婉地包含在一个虚词“竟”中。
也就是说,这一句表面上看似浅近直白,近乎口语,但实际上匠心独运,化万千情意于哽咽中,是意蕴无穷的至情之句,较一般的写景之句不知胜出凡几!再看“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综观四句全意是:这一次分别后的一年又一年,即便有美好的事物,但对于我来说已经形同虚设了,因为你已不在我的身边,已经没有人能与我共同分享了!就所表现的情感“没有你,一切外在的事物,甚至是美好的事物,于我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这一点来看,的确明白而直露;它没有运用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类似的比喻手法,没有遮遮掩掩,而是坚定地一口道出对方对自己的生命意义。
但若说其表现方式是粗率浅俗的,实乃皮相之见。
还是要从作者的一系列的虚词运用上看。
“此去经年”之后,连用“应”“便纵”“更”三个虚词。
这一连串的三个虚词运用非常流畅,而从语意来看,也极有章法可循。
作者用“应是”而不是“必是”,陡然增加了含蓄感;而“应”表示作者揣测、推想,本身又极易传达出作者情感的那种“虚设”的空茫状态;如果把“应”理解为略带有些不确定的话,它与后面大大的让步“便纵有”和忽地进一步“更”等确凿之语,恰形成一种回环反复、激荡四起的情感漩涡。
譬若观钱塘江之潮水,先是有蕴藉空灵的一笔盘桓回溯之势,蓦然山崩地裂向岸扑涌而去,猛烈撞击后又向远方浩荡而去。
这一停、一缩、一放之间有着无穷的蕴藉与风流,岂可说粗率浅俗?总起来说,该词“尽情发露”之句绝非是“俗笔”“率笔”,其所传之情至深至浓,不用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不足以呈现内心激荡的深情哀痛。
可以这样说,想要表达出离人此时此刻的深痛,应该用也只能用这种尽情发露的直抒胸臆法。
梁启超认为,这种从内心深处直接奔迸出的情感而化成的文字是“情感文之圣”。
他说:凡这一类,都是情感突变,一烧烧到“白热变”;便一毫不隐瞒,一毫不修饰,照那情感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
我们既承认情感越发真、越发神圣,讲真,没有真得过这一类了。
这类文学,真是和那作者的生命分劈不开。
――至少也是当他作出这几句话那一秒钟时候,语句和生命是迸合为一。
这种生命是要亲历其境的人自己创造,别人断乎不能替代。
……所以这一类我认为情感文中之圣。
这种奔迸的情感化为诗歌,虽不含蓄委婉,但自然真切深挚,自有一种兴发感动的情感力量。
从温婉含蓄的特点来看,《雨霖铃》也许不够有余韵。
但诚如王国维所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装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作者当此分别之际,心中痛苦万分,又何暇去思索用什么景色来抒发情感,他只觉得要把心中所有的深痛通通真实地抒发出来,脱口而出,直道本心,是以言语虽直白浅近,但语语都是人人可感可触的真情深情,所以亦能获得古今有情人的共鸣。
反过来说,这种有万语千言却哽咽难诉,难分难舍却又不可不分别,是离别人常有的情态,但一般人知之而不能言之。
而柳永捕捉到这种情态,言万千人所欲言而不能言,正是其高妙所在。
明乎此,我们进而可以思考一个柳永作品接受史上的怪现象。
很多词评家对柳词多有讥讽,常斥之为“俗”,但普通大众却极喜爱柳永的词作。
用北宋词学家陈师道的话说,柳词“?]?c从俗,天下咏之”。
一方面是词评家的轻视,另一方面是民间的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