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552.00 KB
- 文档页数:14
《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加深对超声波、次声波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观察图片资料、观看音像资料等方式,了解有关声知识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趣的声现象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声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超声波的应用
难点:超声波的应用
四、教材分析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主要介绍了自然界中的动物及人类在科学技术中对超声波的应用,使学生了解超声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学情分析
超声波和次声波与现代技术联系紧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学生超声波和次声波认识甚少,教科书展现了几幅超声波应用的图片,教师选择性的插播录像,丰富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介绍,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了解声的应用和工作原理。
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
1.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的频率范围通常在Hz至Hz
之间, 频率高于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碟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3.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可以利用B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4.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5.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运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实际上就是利用了来测距定位的,同时也说明可以传声。
6.地震前夕,狗往往叫声频繁,这种异常现象表明()
A、狗能发出与地震频率相同的次声波
B、人耳听不到地震波是因为耳朵的听觉范围不包括次声波
C、狗的耳朵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
D、地震波人耳感觉不出,因此没有声波产生
7、以下不是人们对超声加以利用的是()
A、探测海底深度
B、B型超声波诊断仪
C、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
D、用电子捕鱼器发出的乐音将鱼诱捕入网。
四、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答案:(1)洗尘(2)直线(3)频率(4)慢(5)平衡1.超声波振动频率大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它能穿透几米厚的金属板,具有与声波一样的传播速度。
如果你在漆黑的屋子里行走,你很容易会碰到墙壁和家具,然而蝙蝠却可以在黑暗中飞行而不会碰到任何东西。
这是因为蝙蝠能够使用回声定位法确定飞行路线及寻找食物。
蝙蝠飞行时,发出频率高达100 000 Hz的声音脉冲,并能够接收回音。
借助这个本领,蝙蝠可以辨别是否会撞上某个物体。
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测量水的深度、定位沉没的失事船舶、寻找鱼群,或者定位远航的船只(如图所示)。
由于超声具有方向性好、几乎沿直线传播、容易发生反射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还可以利用超声雷达探测物体的位置。
【例1】下列实例中,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是()A.夜深人静的时候说话特别响亮B.雷雨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昆虫D.渔民利用声呐技术探测鱼群解析:回声定位是声波传递信息的一个应用,是人们模仿蝙蝠的捕食方法而采用的一种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确定目标位置、距离和大小的方法。
所以选项A、B中的声音是我们听到的声音,不是超声波,所以不属于回声定位;选项D中的声呐技术所依据的原理也是蝙蝠的回声定位。
正确的选项为C、D。
答案:CD2.次声波(1)次声波有如下特点:次声的频率很低,波长很长,传播的距离很远,次声的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慢,有“预警”的作用,次声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3)次声波的危害,能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在强次声环境中,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将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4)防止次声波的危害:次声的破坏性强,危害性大,但人耳却无法直接听见,所以在生产等活动中要尽量防止次声波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
点技巧次声波的理解①核爆炸、导弹发射时声音频率最低可为0.01 Hz,说明它通常发出次声,但并非都是次声;②只有强次声对人体有害。
4.4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声的利用方面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分类,声音的特性及乐音与噪声,其实声的应用很是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节:声的利用。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1、声与声音的区别〔1〕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所以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局部声。
〔2〕看来声包括声音。
2、声与信息的传递〔1〕【提出问题】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2〕[师]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台上的讲课声,同学们课下的交谈与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息吗。
假设让你不说话,你有什么感觉。
〔3〕通过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呢?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携带的信息;另一种是靠反射回来的声音所携带的信息。
1〕物体直接发出的声所携带的信息它又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一类是我们不能听到的声音。
2〕经过反射的声所携带的信息我们也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所反射的回声我们能听见;另一类是反射的回声我们听不见。
①播放物体反射我们能听见的声音录像。
②播放反射听不到声音的录像,并让学生答复,老师板书。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利用声呐探测海深C、B超原理:将弱超声波透入人体内部,当超声波遇到脏器的界面时,便发生反射和透射。
透射入脏器内部的超声波,再遇到界面时还会再次发生反射和透射,超声波接收器专门接收各次的反射波。
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1.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将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B.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加快了表面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了表面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蔬菜上方的空气不流动,可以减慢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N为玻璃板,M为方格纸,玻璃板与方格纸垂直,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四名同学在方格纸上记录了蜡烛的位置A、B对应的像的位置A´、B´。
下列记录与平面镜成像规律相符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关系。
故选B。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B.弹力的方向,一定与形变方向相同C.只有弹簧、橡皮筋才可能发生弹性形变D.弹力的方向一定与引起弹性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答案】D【解析】【详解】A.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能产生弹力,发生非弹性形变的物体不能产生弹力,故A错误;B.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施力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C.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能产生弹力,弹力的产生并不局限于弹簧、橡皮筋等物体,故C错误;D. 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施力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引起弹性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即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大气压的叙述,错误的是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B.晴天、阴雨天等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D.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l05 Pa【答案】C【解析】【分析】气压和海拔高度,以及天气有关;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很多,而最著名的实验就是马德堡半球实验.【详解】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大气压和天气有密切的关系,即晴天、阴雨天等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D、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105Pa,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一个物体恰好悬浮在水中,若将其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质量分布均匀),则()A.大块下沉,小块上浮B.大块悬浮、小块漂浮C.大块、小块都漂浮D.大块、小块仍悬浮【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一个物体恰好悬浮在水中,则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同,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后(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密度没有变化依然与水的密度相同,所以大块、小块仍悬浮,故ABC错误,D正确。
第四节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了解现代技术中与超声波有关知识的应用。
②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波的一般特点,了解次声波的应用和危害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超声波利用方面的知识。
②通过介绍知道一些动物对超声波的利用,扩展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②通过一些自然界的动物对超声波利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超声波的概念及其应用2.难点:如何利用物理知识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观看录像:蝙蝠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这是为什么呢?(二)(见教学目标)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1.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是怎样的呢?2.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高于 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 HZ 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3. 利用超声波的、等特点制成。
利用超声波的特点粉碎结石使之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
4.收集超声波应用方面的资料。
(二)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59—60,并完成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讲述故事: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即触礁沉没。
这件事震惊世界。
随即有人提出用声学方法遥测航道上的冰山,制造出声呐。
紧接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于探测敌方潜水艇的需要,对声呐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那么到目前为止超声波有哪些应用呢?(2)次声波低于20 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其特点是传播时能量损失小,能传得很远.(3)次声波的应用a.预测自然灾害:火山爆发、龙卷风、海啸、台风等在发生前会先有次声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