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管鲍之交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1.51 KB
- 文档页数:4
【语文知识点】管鲍之交的故事主要内容
管鲍之交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
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
管仲和鲍叔牙做生意,管仲出小钱而分大头;帮鲍叔牙出好几次主意都是帮倒忙;打
仗的时候管仲就第一件事就是逃跑。
别人问鲍叔牙,说你什么和这么一个玩意当朋友啊?
鲍叔牙说,管仲家有老母,他偷钱回去是侍奉老母,他逃跑也是怕自己死了没人照顾老母,这有什么错呢。
另一故事:鲍叔牙推荐管仲做了宰相,在管仲退休时皇帝问谁可以继任下
一任,他没有推荐鲍叔牙,并说鲍叔牙不是做宰相的料,鲍叔牙知道后并没有怪管仲,而
是知道自己的才能不适合做宰相,他佩服管仲的识人之能。
管仲听说后就叹道:“生我者
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所以大家就把这种知心朋友成为管鲍之交。
人们常常用“管鲍
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解释: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出自:《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例句: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近义词:生死之交
反义词:点头之交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三语文《管鲍之交》鲁人知识精讲高三语文《管鲍之交》鲁人知识精讲一。
教学内容:《管鲍之交》学习目标1. 通过自读,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2。
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学习重点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学习难点1。
较难翻译的语句2。
对管仲的评价文本解读一。
管仲生平春秋初期政治家,思想家。
早年经商。
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
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
他在齐进行改革,分国都为15个士乡和六个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
设选拔人才的制度,士经三次审选,可作上卿的辅佐.将士乡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的军事进行组织.征税按土地好坏分等,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
由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因此国力富强.遂在此基础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
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二。
《管晏列传》《管晏列传》中的管晏,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相管仲和晏婴。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晏婴辅佐齐景公治国。
二人齐名,写成和传,故题名“管晏列传〞。
管仲和晏婴都是大政治家,管仲有《管子》传世,晏婴有《晏子春秋》留传。
司马迁在传记中仅仅记载了几则轶事,就把鲍叔牙、管仲、晏婴鲜活地刻画出来,高度赞扬了知贤、荐贤、让贤的高贵品德。
管仲传,重点写鲍叔牙,他知贤、荐贤、让贤,这便是本传的主题三. 研讨探究1. 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你如何评价鲍叔牙?提示:不谈论管仲在经商时对自己的欺瞒行为,不认为管仲贪心、愚笨、不才、胆怯,极力举荐管仲,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
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以国家利益为重,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无私、高尚。
2. 管仲从政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管仲自身才能齐桓公宽宏大量和知人善任四. 拓展延伸1. 从管鲍之交谈开去,你认为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提示:〔各抒己见〕①作为朋友,像这样管仲占便宜的行为该如何评价。
管鲍之交知识点总结1、古今异义不以为言古义:以之为今义:认为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出谋办事今义:找职业古义:困厄,窘迫今义:经济困难2、常见实词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侍奉(动词)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替(介词)分财利多自与给(动词)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来往(动词)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骗,此指占便宜(动词)鲍叔终善遇之友善(形容词)管仲囚焉囚禁(动词)鲍叔遂进管仲保举,推荐(动词)九合诸侯会盟(动词)一匡天下匡正(动词)吾始困时穷,缺乏财物(形容词)尝与鲍叔贾做买卖(动词)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做官(动词)多次(数量词)知我不遭时也遇,逢(动词)吾尝三战三走逃(动词)天下不多管仲之贤推重,赞美(形容词)4、常见虚词齐桓公以霸凭借(介词)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却(转折连词)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而是(并列连词)鲍叔不以我为贪把(介词)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替(介词)鲍叔知其贤他(代词)及小白立等到(介词)管仲囚焉语气助词管仲既用已经(副词)管仲之谋也的(助词)吾始困时当初(副词)尝与鲍叔贾曾经(副词)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介词)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在(介词)5、词类活用鲍叔不以我为贪贪婪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鲍叔不以我为愚愚笨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鲍叔不以我为怯胆怯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使……穷困(使动用法)召忽死之为……而死(为动用法)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意动用法)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耻(意动用法)以身下之居于……、下(名词活用作动词)6、特殊句式管仲既用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吾幽囚受辱被动句任政于齐状语后置齐桓公以霸省略句分财利多自与宾语前置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判断句翻译下列各句:(注意黑体字的翻译)1、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余世,常为名大夫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候,完全控制了天下,这都是管仲的智谋4、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颍上( yǐng )匡正(kuāng)仓廪(lǐn)不肖(xiào)商贾(gǔ)少姬(jī)鲍叔牙(bào)齐桓公(huán)二、重点字词1.鲍叔终善遇(对待)之2.一匡(纠正)天下3.分财利多自与(给)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才,没有才华)5.知我不羞(意动用法,“以……为羞”)小节而耻(以……为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6.以区区(形容小)之齐在海滨7.四维(纲纪,纲领)不张,国乃灭亡8.上服(遵循,遵守)度则六亲固9.修(施行)召公之政10.因而信(使动用法,“使……守信”)之11.而不勉(劝勉)之12.至王孔子小(意动用法,“认为……(器量)小”)之(三)解释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1.齐桓公以霸 / 鲍叔不以我为贪介词,凭借 / 动词,以为2.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故论卑而易行连词,表转折,却 / 连词,表因果,可不译3.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 乃称霸哉副词,就 / 副词,只,仅4.下令如流水之原 /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动词,往,到 / 代词。
助词,的5.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介词,在 / 介词,到三、通假字四、古今异义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贫穷4、贵轻重,慎权衡古义:耻辱和荣誉的选择今义:重量的大小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古义:不知羞耻今义:卑鄙6、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小今义:少五、词类活用1.名作状(1)桓公北征山戎(向北)(2)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向南)(1)将顺其美(美好的事)(2)匡救其恶(不好的事)3.名作动(1)齐桓公以霸(称霸)4.意动(1)然孔子小之(以……为小,轻视)(2)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以……为耻)(3)贵轻重(以……为贵)5.使动(1)富国强兵(使……富;使……强)(2)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6.为动(1)邵忽死之(为……而死)六、特殊句式判断句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管鲍之交百科管鲍之交百科管鲍之交,这一成语源于春秋时期,形容朋友之间交情深厚、彼此信任的关系。
它讲述的是管仲与鲍叔牙之间感人至深的友谊故事,这段友谊不仅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友谊的典范,更体现了宽容、信任和互相成就的精神。
管仲与鲍叔牙的生平背景管仲的生平与成就管仲(前725年-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出身贫寒,自幼与鲍叔牙为知己,鲍叔牙深知其雄才伟略,常善待之。
管仲在齐国辅佐齐桓公期间,进行了内政外交的重大改革,使得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他主张富国强兵,发展工商、渔盐、冶铁,并按照土地的好坏来征收租赋。
同时,他举贤任能,制定选拔人才的制度,整顿行政管理系统,使得行政区域更加精细化,维护了社会稳定。
对外,他推行“尊王攘夷”的策略,拥护周天子,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各诸侯国会盟,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的改革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齐国的繁荣,还在政治上奠定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他的政策使得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他的思想和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誉为“圣人之师”。
管仲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政治才能,更在于他能够识人善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鲍叔牙的生平与贡献鲍叔牙(约前723或前716年-公元前644年),一称鲍叔,或称鲍子,本姓姒,因父仕齐,采于鲍,故以为姓氏,名叔牙。
他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少时与管仲为知交好友,二人曾一起经商。
鲍叔牙对管仲的才能深信不疑,尽管管仲多次失败,但他始终认为管仲是治国大才。
后来,他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使得管仲得以成为齐国的宰相,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鲍叔牙不仅在政治上支持管仲,还在个人生活中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和理解。
他的宽容和信任使得管仲能够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鲍叔牙的识人之明和对友谊的忠诚,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的行为不仅成就了管仲,也为齐国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管鲍之交原文及注释《管鲍之交》出自《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如下: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以下是对原文的注释: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管仲,名夷吾,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年轻时经常和鲍叔牙交往。
游,交往。
鲍叔知其贤:鲍叔牙知道他有才能。
贤,有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
欺,这里指占便宜。
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鲍叔牙始终友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说什么。
善遇,友好对待。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已而,不久。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等到小白即位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
鲍叔遂进管仲:鲍叔牙于是推荐管仲。
进,推荐。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齐桓公因此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这都是管仲的谋略。
霸,称霸。
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
一匡天下,使天下得到匡正。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
贾,做买卖。
分财利多自与:分配钱财利润时,常常自己多拿一些。
《管鲍之交》文言知识梳理一、古今异义不以为..言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二、常见实词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3、鲍叔终善.遇之4、管仲囚.焉5、鲍叔遂进.管仲6、九合.诸侯7、一匡.天下 8、吾始困.时9、尝与鲍叔贾. 10、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1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12、知我不遭.时也13、吾尝三战三走.二、常见虚词1、鲍叔知其.贤2、及.小白立3、管仲囚焉.4、管仲既.用5、管仲之.谋也6、吾始.困时7.、.尝.与鲍叔贾 8、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9、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三、词类活用1、鲍叔不以我为贪.2、鲍叔不以我为愚.3、鲍叔不以我为怯.4、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5、召忽死.之 6、以身下.之7、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四、特殊句式1、管仲既用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3、吾幽囚受辱4、任政于齐5、齐桓公以霸6、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六、翻译句子1、管仲既作,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4、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鲍之交》文言知识梳理答案一、以为..:古义:出谋办事今义:找职业..:古义:以之为今义:认为谋事穷困..:古义:困厄,窘迫今义:经济困难二、1、交游,来往(动词)2、欺骗,此指占便宜(动词)3、友善(形容词)4、囚禁(动词)5、保举,推荐(动词)6、会盟(动词)7、匡正(动词)8、穷,缺乏财物(形容词9、做买卖(动词)10、做官(动词)11、多次(数量词)12、遇,逢(动词)13、逃(动词)三、1、他(代词)2.、.等到(介词)3、语气助词4、已经(副词)5、的(助词)6、当初(副词)7.、.曾经(副词)8、被(介词)9、在(介词)四、1、贪婪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愚笨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3、胆怯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4、使……穷困(使动用法)5、为……而死(为动用法)6、以……为羞(意动用法)以……为耻(意动用法)7、居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五、1、被动句 2、被动句 3、被动句 4、状语后置 5、省略句 6、判断句六、1、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鲍之交简述【内容提要】管鲍之交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段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对管仲和鲍叔牙交往经过的叙述,表现了他们之间真诚、纯洁的友谊。
管仲、鲍叔牙二人为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
管仲少时贫困,曾经为鲍叔牙当佣工,经鲍叔牙推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公子小白出谋划策,助小白成就霸业,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在做齐国宰相时,曾经三次从中阻挠鲍叔牙任齐国宰相。
当管仲再次担任宰相后,又专权乱政,不久被鲍叔牙逐出国都。
后来,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成为国君(即齐桓公),鲍叔牙又竭力辅佐公子小白即位,即齐桓公。
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管仲和鲍叔牙两人,一个在朝,一个在野,虽然地位悬殊,但却亲密无间,真心相交。
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朋友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美好情感。
【作者介绍】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两人一个居于高位,一个处于底层,由于没有血缘关系,甚至从事的也不是同样的职业,只是他们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浓厚的感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管仲临死前,对朋友鲍叔牙说:“我死了,你可怎么办啊?”鲍叔牙流着泪说:“你死了,我哪里能独活呢!”据说,这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句誓言。
后人常用此来形容友谊深厚,生死与共。
人们把那些有相同志趣的人称为“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可谓是一见如故,管仲帮鲍叔牙打杂,刷盘子,什么苦活累活都干;鲍叔牙不仅把管仲当成挚友,而且还视他为自己的知音。
有一天,管仲对鲍叔牙说:“你想不想富贵啊?”鲍叔牙回答:“那是不可能的!我的生命是属于国君的,怎么能够想到自己呢?”管仲听后说:“如果国君要你做大官,给你很多财产,让你自由自在,你愿意吗?”鲍叔牙说:“不愿意!”管仲说:“那么,我现在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可以得到高官厚禄,又可以让你继续做你的宰相,你看怎么样?”鲍叔牙问:“什么办法?”管仲说:“你先答应下来,再让我告诉你。
”鲍叔牙说:“行!我先答应你!”不久,齐桓公果然拜管仲为相,鲍叔牙仍为上卿。
管仲临终时,曾深情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公元前645年,管仲逝世。
管鲍之交知识点
1. 古今异义
不以为言古义:以之为今义:认为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出谋办事今义:找职业
古义:困厄,窘迫今义:经济困难
2. 常见实词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侍奉(动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替(介词)
分财利多自与给(动词)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来往(动词)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骗,此指占便宜(动词)
鲍叔终善遇之友善(形容词)
管仲囚焉囚禁(动词)
鲍叔遂进管仲保举,推荐(动词)
九合诸侯会盟(动词)
一匡天下匡正(动词)
吾始困时穷,缺乏财物(形容词)
尝与鲍叔贾做买卖(动词)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做官(动词)多次(数量词)知我不遭时也遇,逢(动词)
吾尝三战三走逃(动词)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推重,赞美(形容词)
4. 常见虚词
齐桓公以霸凭借(介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却(转折连词)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而是(并列连词)鲍叔不以我为贪把(介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替(介词)
鲍叔知其贤他(代词)
及小白立等到(介词)
管仲囚焉语气助词
管仲既用已经(副词)
管仲之谋也的(助词)
吾始困时当初(副词)
尝与鲍叔贾曾经(副词)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介词)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在(介词)
5. 词类活用
鲍叔不以我为贪贪婪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鲍叔不以我为愚愚笨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鲍叔不以我为怯胆怯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使……穷困(使动用法)
召忽死之为……而死(为动用法)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为羞(意动用法)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为耻(意动用法)
以身下之居于…….下(名词活用作动词)
6. 特殊句式
管仲既用被动句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
吾幽囚受辱被动句
任政于齐状语后置
齐桓公以霸省略句
分财利多自与宾语前置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判断句
翻译下列各句:(注意黑体字的翻译)
1、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
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候,完全控制了天下,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4.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