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7.53 KB
- 文档页数:1
腹腔镜下同期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灶切除术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评估吕元军;高波;黄硕;刘坤;姜博涛【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同期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灶切除术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在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的35~72岁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共48例,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同期直肠癌和肝转移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同期直肠癌和肝转移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随诊1~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25.00%,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比较,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同期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灶切除术避免了开腹的长切口,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短,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早日出院,术后的并发症更少,并且保证了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22【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肝转移【作者】吕元军;高波;黄硕;刘坤;姜博涛【作者单位】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胃肠外科辽宁抚顺 113008;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胃肠外科辽宁抚顺 113008;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胃肠外科辽宁抚顺 113008;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胃肠外科辽宁抚顺 113008;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胃肠外科辽宁抚顺113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4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肝脏是直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1],据报道[2],肝转移的直肠癌患者自然生存期2年生存率不足50%,目前缺乏一个理想的治疗策略,本研究选择本院就诊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治疗、随诊分析,现报告如下。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作者:丰茂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直肠癌的患者48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24例,观察组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观察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皆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相同时间的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并发症直肠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一般男性大于女性,该病的发生是由遗传性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腺瘤型息肉是其重要癌前病变,外科手术进行切除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1]。
笔者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直肠癌的患者48例,通过分组研究,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行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直肠癌的患者48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9.2±7.4)岁,肿瘤距离肛缘(9.37±6.28)cm,肿瘤分期(TNM),T1期3例,T2期9例,T3期12例,T4期0例;对照组24例,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5±8.1)岁,肿瘤距离肛缘(10.18±7.53)cm,肿瘤分期(TNM),T1期2例,T2期10例,T3期12例,T4期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分期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对比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与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情况,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雷替曲塞+伊立替康(CPT-11)治疗,具体为:雷替曲塞2.5 mg/m2 静脉滴注,第ld;伊立替康130 mg/m2 静脉滴注90min,第l、8d,3w为1个周期。
对照组采用CPT-11单药治疗,具体为:伊立替康130 mg/m2 静脉滴注90min,第l、8d,3w为1个周期。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RR)分别为45.83%和20.83%(P<0.05),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9.16%和62.5%(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
结论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较伊立替康单药疗效提高,不良反应未见增加,临床应用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晚期结直肠癌;二线治疗;雷替曲塞;伊立替康回顾我院近年来采用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病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兴城市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3年11月48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37~75岁,中位年龄56岁;结肠癌23例,直肠癌29例;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雷替曲塞+ CPT-11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CPT-11单药治疗),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一般情况按Karnofsky评分为70~100分,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临床上具有可测量病灶,肝肾功能、外周血象、心电图等检查均无化疗禁忌。
所有病例均接受過5-Fu、CF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但未曾用过CPT-11及雷替曲塞,相关治疗至少停止1个月以上,两组病例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不同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白如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7(021)008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对照组采取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正常排便恢复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并及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都恢复良好的自主排便功能,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排便时间(30.1±1.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0.5±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37.5±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8±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肛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方式,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术式.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940-941)
【作者】白如
【作者单位】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山西大同 0370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双吻合器技术与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术临床疗效比较
2.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疗效比较
3.腹腔镜低位保肛术与直肠前切除根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4.直肠癌保肛术与Milse术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5.吻合器保肛手术与Miles手术对老年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直肠癌开腹手术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开腹手术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做为开腹手术组以及借阅笔者所在地区内的其他医院同时段治疗结直肠癌运用腹腔镜手术患者资料,并随机抽取50例做为腹腔镜手术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两组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短期生存率以及肠道恢复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两组相比也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患者。
结论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临床疗效相当,但腹腔镜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以及相对应的医疗条件,城镇小医院应首先开腹手术。
【关键词】结直肠癌;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临床价值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46-01近十几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其发病的人群趋向老年化。
结直肠癌是发病率仅次于食道癌和胃癌的消化性道恶性肿瘤,其致死率非常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结直肠癌是仅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
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发病率的60%[1]。
本文通过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后期的各种情况,结合实际环境进行临床价值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做为开腹手术组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男26例,女22例,年龄46-70岁,平均(52±5.5)岁,其中结肠癌27例,直肠癌21例;从笔者所在地区内的其他医院借阅同时段治疗结直肠癌运用腹腔镜手术患者资料,并随机抽取50例做为腹腔镜手术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7-72岁,平均(52±5.5)岁,其中结肠癌31例,直肠癌19例。
氨磷汀配合mFOLFOX6摘要】目的:观察氨磷汀配合mFOLFLX6方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和安全性。
方法:48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接受mFOLFOX6方案。
治疗组24例,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化疗前30min应用氨磷汀400mg静脉滴注,15min滴完。
每2 周重复。
共4周期。
化疗结束4周后复查电子肠镜,及上腹部CT,按照REICIST标准和NCI-CTC 3.0评价疗和毒性。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近似,二者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毒副反应两组对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结论:氨磷汀能有效减低mFOLFLX6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毒副反应,对正常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且不降低其抗癌效应。
【关键词】结直肠癌;氨磷汀;疗效;保护作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25-02 氨磷汀(Amifostine)是国际公认的广谱细胞保护剂之一,其对正常细胞具有抗凋亡, 对肿瘤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 在抗肿瘤、逆转耐药和保护正常细胞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
结直肠癌是包括自盲肠至直肠的整个肠段的癌肿,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结直肠癌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率较低,到临床症状明显时,已多属中晚期。
结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
但多数患者一经确诊已经广泛浸润、转移,不能手术,全身化疗是晚期的结直肠癌主要治疗方法。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mFOLFLX6)方案是晚期、进展期结直癌常用的化疗方案,其肾、心脏损害较轻,但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及周围神经损害较重,限制了药物效应。
另外,近年来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率和治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相当常见。
随着结直肠癌诊断治疗水平快速提高,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手术根治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其根本原因在于结直肠癌的转移和复发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48例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1T09:23:37.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4期供稿作者:李安忠刘新
[导读]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李安忠刘新(新疆塔城市人民医院外一科 834700)
【摘要】目的:探讨开腹结直肠癌的手术效果。
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共收治48例开腹结直肠癌患者。
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手术时间125±13min、术中出血量158±15mL、切口长度17±0.8cm、排气时间5.5±1.2h、肠鸣音恢复时间1.2±0.5h、住院时间11±0.8d。
4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
结论:结直肠癌手术首选腹腔镜,在医疗条件落后以及医生在腹腔镜下的缝合操作技术不完善的时候,开腹手术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169-02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前对于结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仍是根治性手术切除。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共收治48例开腹结直肠癌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48±
2.1岁。
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
乙状结肠癌患者29例,直肠癌患者19例。
Dukes分期为:A期17例,B期27例,C期4例。
病理分型:乳头状腺癌26例,管状腺癌16例,黏液腺癌3例。
1.2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无症状,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
1.3手术方法患者全身麻醉后下腹正中或偏左作一长约14~18cm切口,分开各层组织后于肠系膜血管根部 2cm左右实施血管的切断,由内侧向外侧分离结肠系膜,剥离左髂总动、静脉前的脂肪组织。
扩肛和灌洗直肠后离断直肠,切除范围:结肠切缘距离肿瘤至少10cm,直肠远切端至少2cm,连同原发灶、肠系膜及区域淋巴结一并切除;直肠部位手术遵循TME原则,作乙状结肠和直肠端端吻合。
冲洗盆腔后,吻合口附近放置引流管。
1.4观察项目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1.5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
随访1年后,2例复发,2例发生转移。
2.1 48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见表1。
表1 48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排气时间(h)肠鸣音恢复时间(h)住院时间(d)125±13 158±15 17±0.8 5.5±1.2 1.2±0.5 11±0.8
2.2 4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见表2。
表2 4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例数输尿管损伤肺部感染肠梗阻电解质紊乱吻合口瘘
48 2(4.17%) 3(6.25%) 1(2.08%) 1(2.08%) 1(2.08%)
4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
外科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低死亡率。
首选治疗方案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根治手术必须遵循无瘤技术原则与全结肠系膜切除原则[1]。
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时,必须结扎切断患者第一营养血管的分支根部,并给予充分的肠系膜切缘及肠管。
为了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应严格掌握结直肠一期手术的指征,特别是急性肠梗阻的病例,手术中操作要注意吻合口的血运、张力,术中肠腔的清洁,吻合口瘘一经诊断,应积极使用肠造瘘术,同时给予有效引流、外科营养和抗感染治疗[2]。
本资料显示,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
随访1年后,2例复发,2例发生转移。
开腹手术效果良好。
但开腹手术切口较长,术中出血量大,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术后机体的康复[3]。
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腹腔镜设备日益的更新,手术器械的改进,手术技术的提高,腹腔镜治疗结肠癌已能达到和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并显示出具有伤口小,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越来越为病人接受。
但腹腔镜手术需要有一套完备的设施,操作较为复杂[4],对医生在腹腔镜下的缝合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使用范围上受到一些限制。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手术首选腹腔镜,在医疗条件落后以及医生在腹腔镜下的缝合操作技术不完善的时候,开腹手术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白云生,顾洪义,权明哲,等.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04(07):175-176.
[2]徐忠法,孙燕来.结肠癌的分期与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治疗的选择[J].肿瘤预防与治疗,2008,(9):38.
[3]王敬文,袁其华,周志坚.经肛门拖出标本的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6(10):550.
[4]国同歌,李鑫,陈勇.腹腔镜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9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