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3
耳机乐理知识点总结一、耳机的种类1. 依据佩戴方式区分(1)耳塞式耳机:主要包括入耳式和半入耳式两种。
入耳式耳机是指可以将整只耳机插入耳道中的设计,因为与耳道充分贴合,所以可以有效地隔绝外界噪声干扰,提供更加纯净的音质。
半入耳式耳机是指耳机设计成半圆状,只是耳机的某一部分搭在外耳上,不会全部插入耳道内,音质一般而言略逊于入耳式。
(2)头戴式耳机:是指头戴在头上的一种耳机,主要有开式和闭式两种。
开式头戴式耳机可以让外部声音透过,此类耳机的音质和环境噪声的隔离效果通常较差。
闭式头戴式耳机可以有效隔绝外部噪音,让用户全身心沉浸在音乐之中,音质也更出色。
(3)颈戴式耳机:是指悬挂在脖子上的一种耳机,适合运动时佩戴,但音质和隔音效果通常不如头戴式耳机。
2. 依据技术分类(1)动圈式耳机:动圈式耳机采用动圈单元发声,音质比较温暖、低音丰富。
(2)动铁式耳机:动铁式耳机采用动铁单元发声,音质比较清晰、高音精细。
(3)电容式耳机:电容式耳机采用电容单元发声,音质精密细腻,清晰度较高。
3. 依据用途分类(1)音乐耳机:按照不同音乐风格和环境使用,有不同的款式和规格。
(2)运动耳机:适合进行运动时佩戴,主要以颈戴式和入耳式为主。
(3)办公耳机:适合在办公室、图书馆等安静环境下使用,主要以头戴式和闭式为主。
二、耳机音质1. 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指耳机所能回放的频率范围,包括低音、中音和高音的频率范围。
频率响应范围越宽,代表耳机所能处理的频率范围也越宽,音质表现也更全面。
2. 高保真音质高保真音质是指耳机所输出的声音与原始声音尽可能一致,能够还原录音的真实性。
高保真音质的耳机往往能够表现出更加精准、细腻和平衡的音质。
3. 低音效果低音效果是指耳机对低频音效的表现能力,在低频效果好的耳机上,低音更加浑厚、有力,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 隔音效果隔音效果是指耳机对外部噪音的隔绝能力,隔音效果好的耳机能够将外部噪音最大程度地隔离在外,让用户可以更加专注地享受音乐。
耳机基础知识Hi—Fi耳机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还声器件,它今天不但是录音师、调音师必须的装备,而且也有许多朋友把它用于"发烧",甚至还有人说“要以耳机为师”。
有感于此,故尔与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耳机“发烧”的问题。
耳机的类型按耳机的换能原理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电动式耳机它主要包括簧片耳机、动圈耳机两大产品系列。
由于簧片耳机是用薄铁片等作为发声材料,感应磁场变化而发音,阻抗高,音质低劣,随着高级音响器材的发展,自本世纪60年代末就逐步在发达国家中退出了市场。
在中国,则因其价格低廉,制造技术要求低,使用延续到了80年代中期。
动圈耳机的工作原理与动圈扬声器相类似,采用稳恒磁场下,音频电流通过动圈推动振动膜发声的工作方式。
随着永磁材料、音频振动膜材料发展,以及耳机结构和制造技术的完善,目前动圈耳机已成为了国际音响器材中的一项主流产品,并进入了对音响技术要求很高的Hi—End领域。
监听级的专业耳机,如森海塞尔HD 580、拜亚DT831等,+/-3dB的频率响应可〈20 Hz、〉30kHz,通频带内响应曲线平滑几乎完全平直,具有很高的解析力和动态范围,瞬态、声场还原等特性优良,这是音箱系统所不能比拟的。
压电式耳机是利用压电晶体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振动,带动膜片发声的原理工作的。
由于这种耳机只能在中高频工作,声音尖刺,所以刚出现不久就销声匿迹了。
静电式耳机依靠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工作。
其电荷由高压极化电源提供,由极薄的振动膜上的边缘电导层捕捉电荷,使振动膜产生振动发声。
这种发声方式的优点是:两电极之间的电场绝对相等,使施加在振动膜上的驱动力与其位置无关,从而达到了放音呈线性关系的要求;由于振动膜的驱动力是均匀的,其驱动的空气负载也是均匀的,所以振动膜就可以做得非常薄,又不至于损坏,把机械效率做得很高。
静电式耳机的频率响应很宽,高频延展性、失真率等指标均优于动圈耳机很多,音质、音色极佳。
静电式耳机是目前音响器材中真正的高技术产品,能够制造的厂家极少,价格很高,森海塞尔HE 70、HE 90的标价都在万元以上。
常看Soomal的朋友应该对耳机结构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Soomal有着大量的耳机拆解以及部分耳机的暴力拆解,但此篇文章还是有必要总结一下,这对系统的了解耳机结构还是大有帮助的。
Philips飞利浦 SHP8500 头戴式耳机一个典型的头戴式耳机,由5大部分组成,分别为头带(又称头梁)、耳壳、驱动器、导线、耳垫。
Philips 飞利浦 SHP8500 头戴式耳机-耳壳耳壳是最重要的部分,它相当于音箱的箱体,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超小的音箱。
里面安装了一个[或多个]驱动器,用于发声。
根据耳壳的声学设计,又可以分为密闭式和开放式两大类,耳机在声学结构上与音箱有区别,耳机的声学设计基本不需要考虑声短路的问题,这些细节在后面的文章中再谈。
耳壳大部分采用塑料材质制造,主要的原因是易于造型以及塑料材质本身可以做到非常轻巧。
也有少量的耳机使用木壳、铝壳,这些材质的应用并不是为了音质,而是外观设计的需求,对于耳机来说,1毫米多厚的塑料壁厚已经十分坚固了。
Philips 飞利浦 SHP8500 头戴式耳机-从耳壳障板上摘下驱动器Philips 飞利浦 SHP8500 头戴式耳机-驱动器驱动器,或称为耳机扬声器。
这是耳机的发声部件,大部分为电动扬声器结构,也是俗称的动圈,它的结构与大部分音箱用扬声器没有大的不同,一样是利用音圈通电后形成电磁体,与永磁体产生吸斥作用,推动振膜发声。
创新 in-ear 入耳式动铁耳机拆解-动铁单元内部的结构在耳机扬声器的设计当中,还有一类比较盛行的,即动铁驱动器。
这类驱动器主要用于耳塞式的耳机设计当中,头戴式耳机中几乎不会采用。
Philips 飞利浦 SHP8500 头戴式耳机-导线创新 in-ear 入耳式动铁耳机拆解-看看导线结构为驱动器供电的被称为导线,发烧友说的“换线”就是换的这个。
导线的作用就是为驱动器提供电信号,导电材料主要为铜,偶尔也有银线,为了增加抗拉扯的性能,往往还会加入尼龙丝,增加线材的强度。
耳机入门耳机的基本分类前面花了十多篇的篇幅来讲音箱的基础知识,其中很多部分与耳机是相通的,它们发声的基础原理并没有大的区别,但耳机始终是耳机,与音箱不同,不同在于其结构、应用、使用方法等等的诸多不同之处。
下面这几篇着重讲耳机。
根据外形分类我们常常用耳塞和耳机用来区别大小耳机,而在严格的产品分类上来说,都被统称为耳机,它们所对应的英文单词都是headphones或者earphones。
耳塞这个词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精妙,英文中的对应的词组是“ear canal type headphone”,即耳道式耳机。
在一些英文媒体上,还会把耳塞称为“Earbuds”,这个单词被解释为“In-ear hea dphones”,即入耳式耳机。
它的意思和“ear canal type headphone”是一样的。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耳廓外结构示意什么是耳塞,就是驱动器单元口径小,能根据本身尺寸优势,借助耳机本身的佩戴系统(例如某些耳挂式耳塞)或者不借助外在的悬挂系统利用耳朵的形状和软骨用耳机封住外耳门(也叫耳道口)的小尺寸耳机。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人耳内结构示意在英文中对耳塞最基本的描述是“In-ear”,即入耳。
而汉字区的发烧友还习惯把耳塞分为半入耳式和入耳式(或称耳道式)两种。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Creative 创新Aurvana air 耳挂式耳机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威索尼可VSONIC GR07入耳式耳机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Sennheiser 森海塞尔MX160 耳机上图显示的耳机都符合大家对耳塞的定义。
但是很多时候,大家会对半入耳式和入耳式两种二种耳塞产生混淆。
因为会封住耳道口,二者在英文中被认为已经in-ear(入耳)了,而汉字区用户还要有个程度判断,因此有了个半入耳式和入耳式(或称耳道式)之分。
凡是能插入外耳道的耳塞,都会被称为入耳式(或称耳道式)耳机,而其他类型,大部分则归类到半入耳式。
耳机培训汇编标题:耳机培训汇编一、耳机培训概述耳机培训是针对耳机产品进行的专业培训,旨在帮助员工全面了解耳机产品的功能、特点、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客户服务水平。
本汇编将针对耳机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员工更好地掌握耳机相关知识。
二、耳机产品分类及特点1. 产品分类2. 产品特点(1)入耳式耳机:音质较好,隔音效果佳,佩戴舒适,适合在嘈杂环境中使用。
(2)头戴式耳机:音质优秀,舒适度较高,佩戴稳固,适合长时间佩戴。
(3)耳塞式耳机:体积小巧,携带方便,音质一般,隔音效果较差。
(4)骨传导耳机:无需入耳,适合运动时使用,保护听力,音质一般。
三、耳机产品功能及使用方法1. 产品功能耳机产品的主要功能包括:播放音乐、接听方式、语音通话、录音等。
部分耳机产品还具备降噪、防水、无线连接等功能。
2. 使用方法(1)播放音乐:将耳机与音乐播放器连接,开启音乐播放器,选择喜欢的音乐进行播放。
(2)接听方式:将耳机与方式连接,当有来电时,按下耳机上的接听键即可接听方式。
(3)语音通话:在通话过程中,按下耳机上的语音键,即可进行语音通话。
(4)录音:将耳机与录音设备连接,按下录音键,即可进行录音。
四、耳机产品维护保养1. 保持耳机清洁定期清洁耳机,可使用湿布擦拭耳机表面,避免使用化学清洁剂。
对于入耳式耳机,需定期更换耳塞,保持耳塞清洁。
2. 避免耳机受潮耳机应放置在干燥处,避免受潮。
如耳机不慎受潮,应立即用干布擦拭干净,并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3. 避免耳机长时间高音量使用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耳机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建议在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每隔一段时间让耳朵休息。
4. 避免耳机线缠绕使用耳机时,避免耳机线缠绕,以免损坏耳机线。
在不使用耳机时,可将耳机线整理好,放置在耳机收纳盒中。
五、耳机产品售后服务1. 售后服务内容耳机产品的售后服务包括:产品维修、产品更换、退货等。
2. 售后服务流程(1)产品维修:如耳机出现故障,可联系售后服务中心进行维修。
耳机培训资料(二)引言概述:本文是耳机培训资料的第二部分,旨在进一步介绍关于耳机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技巧。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展开讨论,包括耳机选购、耳机的使用保养、耳机的音质调节、耳机的适用场景以及常见的耳机故障及解决方法。
正文:一、耳机选购1. 耳机种类的介绍:包括入耳式、头戴式、入耳式和头戴式的区别。
2. 耳机的耳垫材质与舒适度:介绍不同材质的耳垫及其特点,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耳垫。
3. 耳机的驱动单元:讲解常见的动圈单元和动铁单元的区别,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耳机驱动单元。
4. 阻抗和灵敏度:解释耳机的阻抗和灵敏度对音质和功率需求的影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设备的耳机。
5. 耳机的品牌和性价比:介绍一些知名品牌和性价比较高的耳机产品,帮助用户在选购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耳机的使用保养1. 如何正确佩戴耳机:指导用户正确佩戴耳机,以获得更好的音质和舒适度。
2. 应该避免的使用习惯:列举一些使用耳机时应避免的不良习惯,例如长时间高音量使用等。
3. 耳机的清洁保养:介绍耳机的日常清洁方法,包括耳垫和耳机外壳的清洁步骤。
4. 耳机的存放方法:给出合适的耳机存放建议,以延长耳机寿命。
5. 耳机的维修与更换:讲解一些常见的耳机故障处理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耳机更换时机。
三、耳机的音质调节1. 音质调节的基础常识:介绍常见的音质调节参数,如低音、中音、高音等。
2. 音源与耳机的匹配:指导用户如何根据音源设备和个人喜好来调节耳机的音质。
3. 软件和硬件音效调节:介绍一些用于音效调节的软件和设备,如均衡器和声卡等。
4. 耳机线材的影响:解释耳机线材对音质的影响,推荐一些优质音质线材。
5. 频率响应曲线的解读:帮助用户理解耳机频率响应曲线,从而更好地调节耳机音质。
四、耳机的适用场景1. 户外活动场景:介绍适合户外活动使用的耳机类型和防水功能。
2. 工作学习场景:推荐适合工作和学习使用的耳机类型,如降噪耳机等。
3. 运动健身场景:讲解选择合适的运动耳机的要点,如防滑耳机和防汗设计。
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耳机是一种常见的音频设备,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并通过耳塞或耳罩的方式传递声音到用户的耳朵。
耳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理解耳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下面将详细介绍耳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耳机的结构1. 驱动单元:驱动单元是耳机的核心部件,负责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常见的驱动单元有动圈式和动铁式两种。
动圈式耳机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电流在磁场中产生力量来振动薄膜,从而产生声音。
动铁式耳机则是通过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使铁片振动,进而产生声音。
2. 耳塞/耳罩:耳机的耳塞或耳罩是将声音传递到用户耳朵的部分。
耳塞式耳机是将驱动单元直接插入耳道,通过密封耳道来隔离外界噪音,提供更好的音质。
耳罩式耳机则是将驱动单元放置在耳罩内,通过耳罩的隔离来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
3. 连接线:连接线将音频信号从音源传输到耳机驱动单元。
连接线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如铜线或银线。
一些高端耳机还会采用多股或者镀金的连接线,以提供更好的音质和信号传输效果。
4. 控制单元:一些耳机还配备了控制单元,用于调节音量、切换歌曲、接听电话等功能。
控制单元通常位于连接线上,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二、耳机的工作原理耳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分为两个步骤: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声音信号传递到用户的耳朵。
1. 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当音频信号从音源传输到耳机时,首先经过连接线传输到耳机的驱动单元。
驱动单元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
例如,动圈式耳机中的驱动单元通过电流在磁场中产生力量来振动薄膜,从而产生声音。
2. 声音信号传递到用户的耳朵:声音信号经过驱动单元后,通过耳塞或耳罩传递到用户的耳朵。
耳塞式耳机将驱动单元直接插入耳道,通过密封耳道来隔离外界噪音,提供更好的音质。
耳罩式耳机则是将驱动单元放置在耳罩内,通过耳罩的隔离来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
总结:耳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理解耳机工作原理的关键。
耳机的结构包括驱动单元、耳塞/耳罩、连接线和控制单元等部分。
耳机基础知识耳机的机理、结构和种类耳机是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它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并佩带在头上或插在耳中的一种听音设备。
与扬声器不同的是耳机的作用是在一个小的空穴内造成声压, 扬声器则是向自由空间辐射声能。
耳机基本工作于20Hz― 20KHz 的人耳可闻的频段, 这是声学中从频率零点几赫兹的次声到几千兆赫的特超声中极为有限的区域。
但即使是这样一个狭窄的频段, 其高端频率也比低端频率高出1000 倍。
如果将这个1000/1 的比值放在一个等效的抗性网络设计中考虑,就会发现问题十分严重, 这使得优质耳机的设计和制造变得十分困难。
耳机的设计,必须在机‐电‐声这三种系统里存在的诸多矛盾因素中采用折衷的办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许多设计者主观的思路和技巧, 这就形成了不同品牌、不同类型耳机的“个性”和“味道”。
许多朋友问“哪种耳机是最好听的?” 这同问“哪种频果是最好吃的?”的一样, 常常使回答者无所适从。
话虽这么说,但是如果对各种耳机的机理、结构、特性先有个基本的了解,还是可以作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自己的用途,再有目的的在众多的耳机品牌和型号中有选择的试听, 也就不难找到自己满意的产品了。
一、耳机中的电声换能器耳机中的电声换能器, 通常称作为“发声单元”。
它是耳机的核心部件, 基本决定着耳机的整体性能。
耳机中一般采用单一类型的电声换能器,但是为了展宽声音重放的频率、提高其性能, 也有个别的耳机采用两种电声换能器的。
只是这种耳机由于结构比较复杂、更由于新型振膜材料和技术的不段出现, 目前这种双电声换能器的结构在当前耳机制造中已不多采用。
下面我们就对耳机中常用的动铁式电声换能器、动圈式电声换能器、等磁式电声换能器、压电式电声换能器、静电式电声换能器、驻极体电声换能器以及利用这些换能器所制造的耳机分别予以介绍:1、动铁式电声换能器动铁式电声换能器也称电磁式电声换能器。
它是随着电话的发明而出现的, 当时主要用于电话通讯的受话器中。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耳机的分类1.依据使用方式分类1.1有线耳机1.2无线耳机1.3蓝牙耳机2.依据装戴方式分类2.1耳塞式耳机2.2头戴式耳机2.3入耳式耳机3.依据应用领域分类3.1个人娱乐耳机3.2游戏耳机3.3专业音频耳机二、耳机的设计原理1.动圈式耳机1.1工作原理1.2特点和适用场景2.平衡式耳机2.1工作原理2.2特点和适用场景3.电容式耳机3.1工作原理3.2特点和适用场景三、耳机音质评估1.频率响应1.1定义和意义1.2如何测试和评估2.失真度2.1谐波失真2.2插值失真3.噪声3.1环境噪声3.2耳机本身噪声四、耳机的保养1.清洁耳机的注意事项1.1清洁外部部件1.2清洁耳塞和耳机垫2.储存耳机的方法2.1避免挤压和折叠2.2选择适当的便携包3.保护耳机线缆3.1避免扭曲和拉伸3.2使用耳机夹五、耳机的使用注意事项1.合理控制音量1.1耳机音量对听力的影响1.2建议的音量范围2.避免长时间佩戴2.1长时间佩戴对耳朵的影响2.2建议的佩戴时间3.注意环境安全3.1避免佩戴时参与交通3.2视听环境选择总结:引言概述:耳机是一种常见的音频设备,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中。
由于其便携性和个人化的音频体验,耳机在近年来的市场需求中持续增长。
因此,耳机培训成为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和销售技巧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耳机培训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个详细的培训资料作为参考。
正文内容:1.耳机的发展历史1.1早期耳机的兴起1.2现代耳机技术的发展1.3耳机市场的潜力和竞争状况2.耳机的基本知识2.1耳机的类型和分类2.2耳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原理2.3耳机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3.耳机的音频品质与性能3.1音频频率和频响范围3.2音频失真和信噪比3.3立体声和环绕声效果3.4耳机的隔音性能和主动降噪技术4.耳机的适配性和舒适性4.1耳机的插孔适配性与线缆连接方式4.2耳机佩戴的舒适性和调节方法4.3耳罩材质和耳套材料的选择与保养5.耳机选购和比较5.1耳机的性价比比较与市场趋势分析5.2耳机选购时需要注意的关键参数5.3耳机品牌和型号推荐5.4耳机销售技巧和售后服务总结:本文介绍了耳机培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详细的培训资料。
耳机基础知识一、耳机是如何分类的?1、最简单的分法,可以分为头戴式和耳塞式:头戴式一般上凸交大,有一定重量,所以携带不太方便,但其表现力十分强,能使与世隔绝享受音乐的美妙。
耳塞式主要易于外出旅游听音乐,因为它的体积很小。
此类耳机主要用于上播放机、随声听、MPBMDCD )分2、按换能原理(TranSdUCer)耳机两大类,虽然除这二EIeCtrOStatiCDynamiC )和静电(主要是动圈(但或是已被淘汰或是用于专业用途市场占驻极体式等数种, 类之外尚有等磁式、有量极少,在此不做讨论。
以上)的耳机耳塞都属:目前绝大多数(大约99%动圈耳机(也称为电动式)线圈在信号电流处于永磁场中的线圈与振膜相连,此类,原理类似于普通音箱,大多可为音响上的耳机输出驱动。
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动圈式耳机效率比较高,:振膜处于变化的电场中,振膜极薄、精确到几微)也称为电容式静电耳机(微米),线圈在电场力新一代的静电耳机振膜已精确到1.35STAX米级(目前但它的的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静电耳机所能到达的声压级没有动圈式耳机大反应速度快,能够重放出各种微小的细节,失真极低。
由于其结构精密,对材料要求很高,而且多为手工装配调试,故价格昂贵。
静电耳机原理图:双分频耳机是在半开放式耳机的基础上整合了另夕卜还有一种双分频式耳机:封闭式、它把电动式、电容式、电动式和电容式两者各自的优点的双段分频耳机。
(这可是个实实在在的"杂交")此类耳机无开放式四种耳机的优点集于一身Z论从动态范围、瞬态响应、放音质量、音色厚度等等方面都是十分出众的Z而且它的声音解析准确是音乐发烧友的最佳½择。
由使用情况来看,—般说来,电动式的耳机具有结构简单、音质稳定、价格便宜等特点,适合于一般人士选用,它能满足_ 般的需求;电容式耳机,音质好且频带宽,但由于工艺复杂,价格就比较高,适合于发烧友们选用,它的听音品质相当好。
、按开放程度分3主要是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密闭式)封闭式耳机就是通过其自带的软音垫来包裹你的耳朵Z使其被完全覆盖起但有了音垫就可以在噪音较大所以个头也较大,来。
耳机知识1.1.怎样鉴别一款优秀耳机一款耳机的优劣不是外在的因素能够决定的,某些材料和某种结构的采用并不能代表什么,优秀耳机的设计是现代电声学材料科学、人体工程学和音响美学的完美结合。
对于一款耳机的评价我们需要经过客观的测试与主观听音后方能得出结论。
耳机的客观测试包括频率响应曲线、阻抗曲线、方波测试、互调失真等。
今天,我们仅探讨耳机的主观听音评价,这是我们选择耳机的必要步骤。
要正确评价耳机的声音首先要了解耳机声音的特点。
耳机有音箱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相位失真小,频率响应宽阔,瞬态响应好,细节丰富,能还原出细腻逼真的音色。
但是耳机有两个缺点,准确的说这是耳机的两个特点,它们是由耳机相对于人体的物理位置决定的。
第一个特点是:耳机的“头中效应”。
耳机营造的声学环境是自然界所没有的,自然界的声波是与人的头部和双耳相互作用后进入耳道的,耳机发出的声音则直接进入耳道;而唱片大部分又是为音箱重放制作的,声像位于两支音箱的连接线上,由于这两个原因我们用耳机时会感到声像形成在头中,听感不自然,容易引起疲劳。
耳机的“头中效应”可以通过采用特殊的物理结构加以改善,声场模拟软件和硬件在市场上也有不少。
第二个特点是:耳机的低频。
低频下段(40Hz-20Hz)和超低频(20Hz以下)是通过身体感知的,人耳对这些频段是不敏感的。
耳机可以完美的重放这低频,但由于身体无法感觉到低频,会让人觉得耳机的低频不足。
既然耳机的听音方式与音箱是不同的,耳机对声音的均衡就有其特有的方式。
耳机的高频一般都有所提升,这样给人以细节丰富声音平衡的感觉;一只低频完全平坦的耳机往往会让人觉得低频不足,声音偏瘦,适当提升低频也是耳机经常采用的手段,这样可以使耳机的声音显得丰满,低频下潜深。
最常使用这一手段的是轻型耳机和耳塞,它们的振膜面积小无法重放出深沉的低频,通过提升低频中段(80Hz-40Hz)就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低频效果。
真实的声音不一定是美好的,在耳机设计中这两种方法是有效的,但是过犹不及,如果过度的提升高频和低频会破坏声音的平衡感,刺激的音色容易引起疲劳。
耳机制作基础知识
1.驱动单元。
耳机驱动单元是指产生声音振动的核心部件。
目前市面上的耳机主要有动圈式、静电式、动铁式和复合型四种驱动单元。
其中动圈式常见于入门级耳机,动铁式常见于高端耳机,静电式常见于高端电极耳机。
2.音腔设计。
音腔是指耳机内部空间的设计。
耳机的音质好坏与音腔设计有很大关系。
音腔的设计需要考虑声学理论,以获得最佳的音频效果。
3.线材。
耳机线材是连接电源、音频设备和耳机驱动单元的线缆。
线材的选择对声音质量也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铜线材或银线材是耳机线材的主要材料,而铜线材的价格相对便宜。
4.外壳材料。
耳机外壳材料可以影响声音的反弹和漏音,因此也对音质产生影响。
常见的耳机外壳材料有金属、塑料、木材等。
5.细节处理。
细节处理指对耳机进行各种微调,以获得最佳的音频效果。
细节处理包括音腔内部的填充材料、换荷重纸、调整线材等,以及在声学测试中对音频响应、失真等指标的调整。
关于耳机参数的知识
耳机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动圈单元:动圈单元的尺寸一般以mm来标注,它表示的是耳机发音单元的音圈直
径。
一般来说,在同等条件下,尺寸越大,低音效果就越好。
2.灵敏度:灵敏度是耳机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的是施加在耳机上1mW的电功率
时,耳机所产生的耦合于仿真耳中的声压级。
灵敏度越高,阻抗就越小,阻抗越小就越容易推动。
3.频响范围:频响范围是指耳机能够播放声音的频率范围。
人耳能识别的声音频率范围
大约是20-20000Hz,所以耳机的频响范围一般也在这个范围内。
4.阻抗:耳机的阻抗是指其交流阻抗,范围一般从16-300欧。
耳塞的阻抗一般在16-150
欧之间。
一般来说,灵敏度在100dB/mW以上、阻抗在16-32欧的耳机都不难驱动,用手机就可以推动。
但如果阻抗在200以上,就需要专门的功放来驱动了。
5.失真度:失真度是指耳机输出的声音与输入的声音之间的差异。
一般来说,耳机的失
真都很小,在最大承受功率时其总谐波失真(THD)小于等于1%,基本是不可闻的。
以上就是关于耳机参数的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耳机基础知识一、耳机是如何分类的?1、最简单的分法,可以分为头戴式和耳塞式:头戴式一般比较大,有一定重量,所以携带不太方便,但其表现力十分强,能使与世隔绝享受音乐的美妙。
耳塞式主要易于外出旅游听音乐,因为它的体积很小。
此类耳机主要用于CD随声听、MP3播放机、MD上。
2、按换能原理(Transducer)分主要是动圈(Dynamic)和静电(Electrostatic)耳机两大类,虽然除这二类之外尚有等磁式、驻极体式等数种,但或是已被淘汰或是用于专业用途市场占有量极少,在此不做讨论。
动圈耳机(也称为电动式):目前绝大多数(大约99%以上)的耳机耳塞都属此类,原理类似于普通音箱,处于永磁场中的线圈与振膜相连,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动圈式耳机效率比较高,大多可为音响上的耳机输出驱动。
静电耳机(也称为电容式):振膜处于变化的电场中,振膜极薄、精确到几微米级(目前STAX新一代的静电耳机振膜已精确到1.35微米),线圈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静电耳机所能到达的声压级没有动圈式耳机大,但它的反应速度快,能够重放出各种微小的细节,失真极低。
由于其结构精密,对材料要求很高,而且多为手工装配调试,故价格昂贵。
静电耳机原理图:另外还有一种双分频式耳机:双分频耳机是在半开放式耳机的基础上整合了电动式和电容式两者各自的优点的双段分频耳机。
它把电动式、电容式、封闭式、开放式四种耳机的优点集于一身,(这可是个实实在在的“杂交”)此类耳机无论从动态范围、瞬态响应、放音质量、音色厚度等等方面都是十分出众的,而且它的声音解析准确是音乐发烧友的最佳选择。
由使用情况来看,一般说来,电动式的耳机具有结构简单、音质稳定、价格便宜等特点,适合于一般人士选用,它能满足一般的需求;电容式耳机,音质好且频带宽,但由于工艺复杂,价格就比较高,适合于发烧友们选用,它的听音品质相当好。
3、按开放程度分主要是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密闭式)封闭式耳机就是通过其自带的软音垫来包裹你的耳朵,使其被完全覆盖起来。
此类耳机因为有大的音垫,所以个头也较大,但有了音垫就可以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下使用而不受影响。
耳罩对耳朵压迫较大以防止声音出入,声音正确定位清晰,专业监听领域中多见此类,但这类耳机有一个缺点就是低音音染严重,W100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开放式耳机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耳机样式。
此类机种的特点是通过采用海绵状的微孔发泡塑料制作透声耳垫。
它体积小巧,佩带很舒适,不再使用厚重的染音垫,于是没有了与外界的隔绝感,声音可以泄露、反之同样也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
如果耳机开放的程度很高,可以听到另一边单元发出的声音,形成一定的互馈,使得听感自然。
但它的低频损失较大,也有人说它的低频准确。
开放式的耳机一般听感自然,佩带舒适,常见于家用欣赏的HIFI耳机。
半开放式耳机是综合了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耳机优点的新型耳机(它是一个混血儿,融合了前两种耳机的优点,改进了不足之处),此类耳机采用了多振膜结构,除了一个主动有源振膜之外,还有多个无源从动振膜。
它具有低频描述丰满浑厚,高频描述明亮自然、层次清晰等很多特点,如今许多较高档次的耳机上广泛的应用的就是这种耳机。
4、按用途分主要是家用(Home)、便携(Portable)、监听(Monitor)、混音(Mix)、人头唱片(Binaural Recording)二:耳机一些相关参数和音质术语分别代表什么意义?1.耳机相关参数阻抗(Impedance):注意与电阻含义的区别,在直流电(DC)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但是在交流电(AC)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而我们日常所说的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
灵敏度(Sensitivity):指向耳机输入1毫瓦的功率时耳机所能发出的声压级(声压的单位是分贝,声压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灵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机越容易出声、越容易驱动。
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频率所对应的灵敏度数值就是频率响应,绘制成图象就是频率响应曲线,人类听觉所能达到的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机工艺都已达到了这种要求。
2.音质评价术语音域:乐器或人声所能达到最高音与最低音之间的范围音色:又称音品,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音染:音乐自然中性的对立面,即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对着一个罐子讲话得到的那种声音就是典型的音染。
音染表明重放的信号中多出了(或者是减少了)某些成分,这显然是一种失真。
失真:设备的输出不能完全复现其输入,产生了波形的畸变或者信号成分的增减。
动态:允许记录最大信息与最小信息的比值瞬态响应:器材对音乐中突发信号的跟随能力。
瞬态响应好的器材应当是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
(典型乐器:钢琴)信噪比:又称为讯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
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
空气感:用于表示高音的开阔,或是声场中在乐器之间有空间间隔的声学术语。
此时,高频响应可延伸到15kHz-20kHz。
反义词有“灰暗(dull)”和“厚重(thick)”。
非常抽象的词,不是空间感。
它较适合听大型的作品或是在较大场地演奏的节目。
它是一种频率较高、比较散的声音。
低频延伸:指音响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频率。
系用于测定在重放低音时音响系统或音箱所能下潜到什么程度的尺度。
比方说,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频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则下潜到16Hz。
明亮:指突出4kHz-8kHz的高频段,此时谐波相对强于基波。
明亮本身并没什么问题,现场演奏的音乐会皆有明亮的声音,问题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过于明亮(甚至啸叫)便让人讨厌。
音质:音质这个名词并不抽象。
当你打开一台收音机听乐曲或新闻之时,当你觉得听起来,收音机播出播音员的声音甜美有层次,园润。
失真小,乐曲播送时高音明亮,低音丰富、混响度好。
你自然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这台收音机音质好”!音质是评价音响器材最基本、最广泛的评价术语。
音色:声音会如光线一样是会有颜色的,不过它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用耳朵听到的。
音色愈暖声愈软,音色愈冷声越硬。
音色可以用“美”“高贵”等亲眼来形容。
如听小提琴演奏时,你可以说这把小提琴的音色真冷或真暖等说法。
音场感:这项包括音场的形状、前后位置,高度、宽度、深度等项、这些项目能很具体表现出来也即是说音场的临场感。
这是聆听者与喇叭位置,空间三者互相关系达到一个比较微妙、恰当的融合点才表现出来的感受层次感:这是音场中由前往后一排排乐器的发声清晰程度,以及乐器与乐器之间的间隔清楚程度。
这程感觉有如一截园木横截面木头年轮一圈一圈的排列感。
定位感:简单讲就是人声或乐器声发生点清楚、确定位准确。
通常说,声音发飘即是指定位感不好。
在音场中,靠两侧的乐器定位感通常会比较好,而音场中央的乐器定位感会比较差。
这也是环绕声音响效果中加中间声道的原因之一。
加中间声道对定位感有所帮助。
透明感:最好的透明感、声音是不会刺耳的是最耐听的,每对人耳对于耐听与不耐听的感受程度都不尽相同的。
因此对于透明感的好坏也就有不同的标准。
结像力与形体感:顾名思义,强像力就是将虚无漂渺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
换句话讲,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声的形体展现的能力。
结像力好的音响器材会让音像更浮突,更具有立体感。
解析力:音乐细微的变化都能表现得清楚,既有低电平时的解析力,亦有高电平时的解析力,综合低电平与高电平的解析力,就是我们所谓的解析力。
整体平衡性:主要是讲高、中、低频段的适当量感分配。
合理的高、中低量感就是整体平衡性,听音乐感觉到乐曲柔和但有力度,明亮,欢快而又有层次,明晰、融合而又立体感。
临场感强,那么好的音响器材其整体便体现出来了。
松香味:一般用于对弦乐的评价,常见的说法有”松香味十足”、”松香味浓郁”等。
实际上,这是一种音高较高(频率较高)、响度较低、有毛刺感但听上去使人愉快的音。
弹性:常用于对低频的评价,较抽象,具有力度、饱满和使人愉快感。
冷、暖:二者都是愉快的,冷的音质清澈、有力度、甚至略有毛刺,暖的音质明亮、圆润、力度不是那么充沛。
丰满、干瘪:丰满的声音饱满、宽广、融和、令人愉快且具有一定的响度,而干瘪的声音单薄、分割、干涩、令人难受且响度一般较小。
宽、窄:二者直接与重放节目的频率范围有关。
如果重放节目高音乐器和低音乐器都能很好的表现出来,给人以宽广的感觉,就叫做宽。
反之,重放节目时基本听不见高音乐器和低音乐器,只有中频,就象在电话里听到的声音,令人难受,这就是窄。
松、紧:一个声音如果比较散、比较圆润、有一定水分且不使人难受就叫松,而声音有力度、但比较干涩灰暗就是紧,使人不大愉快。
肥、瘦:肥指过于丰满,指低频过多且水分不少,亦即有一定的频率失真(低频份量过多)并且混响偏重。
瘦的概念与干瘪相当。
三:关于放大器方面的相关知识1.一般的放大器可分为晶体管(石机)和电子管(胆机)放大器两类2.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统称。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用于增强信号功率以驱动音箱发声的一种电子装置。
不带信号源选择、音量控制等附属功能的功率放大器称为后级。
前置放大器:功放之前的预放大和控制部分,用于增强信号的电压幅度,提供输入信号选择,音调调整和音量控制等功能。
前置放大器也称为前级。
3.甲类放大(class-A)也称A类放大。
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
此时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对整个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
乙类放大(class-B)也称B类放大。
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
此时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放大音频信号的正半部分,而另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则放大信号的负半部分。
甲乙类放大(class AB)也称为AB类放大。
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
此时放大器的输出级在输出功率为低电平时便按甲类放大状态,而在输出功率为高电平时便转换为乙类放大。
四:关于耳机线材大多数耳机线都以铜为原料,一般的纯度(一般用几N表示,比如4N、6N……)越高导电性越好,信号失真越小,常见的有:TPC(电解铜):纯度为99.5%OFC(无氧铜):纯度为99.995%LC-OFC(线形结晶无氧铜或结晶无氧铜):纯度在99.995%以上OCC(单晶无氧铜):纯度最高,在99.996%以上,又分为PC-OCC和UP-OCC五:关于前端器材许多HIFI发烧友习惯将唱机分离成转盘和解码器两部分以得到音质更好的音乐前端:多指声频系统中的信号源,如LP密纹慢转唱机或CD唱机,有时也指调谐器(收音头)中处理从无线接收到的信号的前级。
CD转盘:将CD机的机械传动部分独立出来的机器。
D/A转换器:数码音响产品(例如CD、DVD) 中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