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之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 格式:docx
- 大小:14.94 KB
- 文档页数:3
古法艾灸知识点总结古法艾灸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疗法,它利用艾草的药性和热量,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气,对人体经络和穴位进行热的刺激,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是一种独特的中医疗法,与针灸、拔罐等其他疗法一样,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古法艾灸的特点:1. 药性独特:艾草是一种中药材,其具有辛、温的性质,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驱风、化瘀止痛的功效。
古代医家认为,艾草燃烧后产生的热气可以渗透皮肤,刺激经络和穴位,调理阴阳气血,起到温通经络、驱寒散湿的作用。
2. 治疗范围广泛:古法艾灸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寒湿痹痛、风湿痹痛、肠胃不和、月经不调、痛经、失眠、头痛偏闷、肌肉拉伤等。
同时,艾灸还可以用于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提高人体抵抗力。
3. 方法简单:古法艾灸的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只需点燃艾条或艾炷,放置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控制火候和距离,可以灸出不同程度的热力刺激。
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使得艾灸成为一种方便实用的家庭疗法,适合于家庭日常保健和日常治疗。
古法艾灸的基本知识点:1. 艾草的选择和制备:艾草是艾灸的重要材料,其选择和制备对灸治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艾草要选用嫩叶、花、芽或鲜根茎等,最好不选用受潮、发霉或虫蛀的艾草。
制作艾炷时,将艾草晒干、打成条状,或捣成团状,制成艾炷。
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疾病和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艾草和制作方法。
2. 穴位的选择:古法艾灸是通过对人体穴位进行热刺激,来起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选择正确的穴位是艾灸的关键之一。
一般来说,艾灸的穴位选择应根据疾病的不同,经络的走向和特点,以及个人的体质和症状,来进行选择。
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掌握好穴位的位置和操作技巧,以确保艾炷的热刺激可以准确、有效地作用于穴位。
3. 穴位的操作技巧:艾灸的穴位操作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控制火候、距离和时间,以确保热刺激可以渗透皮肤,刺激经络和穴位。
艾灸是中医的疗法之一,用艾灸来养生的好处和禁忌事项有哪些呢?哪些病证适合用艾灸呢?下面就由为你们说下艾灸的好处与禁忌以及适用病证。
艾灸养生的好处一艾灸疗法消除疲劳,改善睡眠。
人在运动后,常常会出现肌肉酸痛,疲劳等症状,这是因为运动中出现了大量乳酸,而艾灸可以快速地减少乳酸的积累,缓解疲劳的产生。
艾灸还能够促进颈项部和头部的气血运行,可以改善由于气血不能上达造成的失眠、健忘。
通过实验,治疗疲劳,改善睡眠主要用在三个穴位上:大椎穴、关元穴、足三里穴。
用艾灸治疗疲劳已经在运动员身上进行了尝试,效果出奇的好,能让运动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与其他疗法相比艾灸更方便。
艾灸养生的好处二艾灸疗法养颜润肤,纤体塑身。
人类在20—22岁体内激素分泌水平达到青春颠峰期,之后体内激素的分泌量每10年以15%的速度的下降,女性尤为显著,激素的减少会使皮肤出现暗淡无光、色素长斑、粗糙缺乏弹性、衰老松弛下垂等。
祖国医学认为皮肤疾患主要与肺有关。
肺主皮毛,肺又为娇脏,很容易感受外邪,一旦肺的功能受到影响,则人的皮肤和毛发都会受到伤害。
养颜美容必须要调理肺脏,只有肺的生理功能正常,才能达到从根本上改善皮肤损美性疾患。
艾灸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天然和绿色的养生方法。
燃烧后的艾叶发出芳香气味,经鼻吸入,通畅气管,泌润心肺,其挥发出来的精油直接作用于表皮,辛温走窜渗透肌肉深层,使气机通调,激发人体正气。
通过艾炙,引邪外出,提高健康的功能,加快体内气血运行,促进体内垃圾和毒素的排出。
艾灸有针对性地施于有损面部容颜的人体经络特定穴位,还能缓解某些劣质化妆品的副作用,排出铅或一氧化碳废气,维持皮肤的保水、保湿功能,达到调理肌肤养护肌肤的目的,让人感到由内到外的健康和自然美。
艾灸的禁忌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艾灸的注意事项及禁忌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调节气血、温通经络等作用。
但是,在进行艾灸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和禁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以下是艾灸的注意事项及禁忌:注意事项:1.选择火灸器具:艾灸时应选择质地疏松、吸水性好的艾绒,避免使用劣质艾绒,以免影响疗效。
2.艾灸时间:每次艾灸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一般在15-30分钟为宜,过长时间可能导致皮肤烫伤。
3.身体位置:艾灸时应选择合适的身体位置进行灸治,避免灼伤关键部位,如眼睛、喉咙等。
4.艾灸间隔:艾灸之间需要适当的间隔,一般每次艾灸之间间隔24小时以上。
5.灸治力度:灸治的力度不宜过大,以免皮肤烫伤。
应根据个人的承受能力和身体状况来控制灸治的力度。
禁忌:1.皮肤损伤:艾灸时应避免在破溃、红肿、溃疡等皮肤损伤处进行灸治,以免引发感染。
2.孕妇禁忌:孕妇应禁止艾灸,尤其是腹部及腰部部位,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3.高热病人:高热病人应禁忌艾灸,以免体温过高引起中暑等问题。
4.出血病人:出血病人应禁忌艾灸,以免刺激血管破裂引起更严重的出血。
5.醉酒者:醉酒者应禁止艾灸,以免因醉酒导致灸治时失去对温度的感知能力,容易引发烫伤等问题。
6.中风患者:中风患者应禁忌艾灸,以免过度刺激神经系统,加重病情。
7.皮肤过敏者:对艾绒或植物过敏的人应禁止艾灸,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总之,进行艾灸时,应注意选择良好的器具,控制艾灸时间和力度,并避免禁忌人群的进行艾灸治疗。
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艾灸,并就医咨询。
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才能保证艾灸的疗效和安全性。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有哪些?
艾灸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和解决一些疾病的效果,能够帮助我们活血化瘀,改善女性存在的痛经闭经等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或者是邪热内治的患者不能够艾灸。
1、艾灸可以温通经脉,活血化瘀通痹止痛,可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温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证。
疏风解表、温中散寒
2、艾绒燃烧的热度可以温中散寒,疏散风寒而解表,可以用来治疗因感受外邪表证以及脾胃虚寒所引起的的呕吐、腹痛、泻痢等症。
温阳补虚、回阳固脱
3 、艾灸可以温阳补虚、回阳固脱,可以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阳暴脱的病症,如治疗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症。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4、艾灸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阳暴脱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症状以及女性崩漏长久不愈等症状。
5、疾病禁忌,艾灸虽然具有补益阳气的作用,但是也能伤阴,因此对于阴虚火旺以及邪热内炽的患者不宜采用艾灸治疗,如中风闭证、高热神昏、咯血吐血等症均为使用禁忌。
部位禁忌面部、重要的脏腑器官部位、乳头、以及大的血管处等都不宜直接采用艾灸治疗;经常活动的部位,关节部位等处不可使用瘢痕灸法进行艾灸,以免艾疮化脓后难以愈合。
此外,孕妇在进行艾灸的时候应当注意避开腹部以及腰骶部等不宜进行艾灸刺
激的部位。
艾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及禁忌1. 艾灸的作用和功能艾灸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利用燃烧艾草的热量和草质中的活性成分,对人体穴位进行热刺激,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具有以下主要的作用和功能:1.1 收敛止血艾草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使血管收缩,增加血液凝固,从而起到收敛止血的作用。
艾灸可用于治疗一些出血性皮肤病、月经不调、崩漏等问题。
1.2 温通经络艾灸温热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从而增加机体各个组织的供血量和氧气供应。
这对于改善经络的通畅、调理气血、促进新陈代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3 驱寒祛湿艾灸的热量能够温暖人体,对于一些寒湿病症有良好的疗效,如寒证、湿证、关节痛等。
艾灸温热的作用能够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增加体表的温度,有助于改善寒湿体质。
1.4 肌肉放松与疼痛缓解艾灸对于肌肉疼痛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它能够刺激神经末梢,促进神经系统的调节,从而减轻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感。
1.5 调理内脏功能经络系统与脏腑器官密切相关,艾灸在经络系统得到调理的同时,也起到了对内脏功能的调理作用。
通过刺激穴位,艾灸可以改善脏腑功能失调,促进身体整体的平衡与健康。
2. 艾灸的主治疾病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拥有广泛的主治范围。
下面列举了一些艾灸常用于治疗的疾病:•常见的疼痛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痛、便秘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失眠、焦虑等。
•皮肤疾病,如湿疹、痤疮、银屑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在治疗疾病时应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根据具体疾病的情况使用。
3. 艾灸的禁忌虽然艾灸有很多的益处,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
以下列举了一些艾灸的禁忌情况:•孕妇禁忌:孕妇对于外界的刺激较为敏感,艾灸可能引起子宫收缩,造成不良影响。
•疮疡受伤:局部有破溃、出血、红肿等情况的皮肤不适合进行艾灸。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艾灸的功效和作用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
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艾灸的禁忌症1、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3、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4、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5、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6、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有烟艾灸好还是无烟艾灸好艾灸在生活中是比较受欢迎的,很多人喜欢进行,但艾灸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禁忌的,那么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有烟艾灸好还是无烟艾灸好?一、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功效作用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至元气虚陷,脉微欲脱,这时用艾灸法救治,用大艾炷灸关元、神阙等穴可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具有一定扶阳固脱的作用。
艾灸中艾叶性温,艾灸可以让身体里的热气和毒素排出体外,帮助人体散寒和清热,对机体能够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具有一定拨毒泄热的功效。
人体中的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的,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存在气血不足或者经络受阻的情况,身体会受到影响,通过艾灸可以调和气血和疏通经络,具有一定行气通络的作用。
禁忌症艾灸是具有一定禁忌症的,暴露在外的部位,不要直接灸,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其次皮薄、肌少、肌肉结节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处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不也不要灸。
小贴士:要注意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者是妇女的经期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情况下不要艾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不要艾灸。
二、有烟艾灸好还是无烟艾灸好各有各的好,主要根据个人选择进行。
艾灸一般分为有烟艾灸和无烟艾灸,其中有烟艾灸主要是活血的,而无烟艾灸之后是止血的,生活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
并不能片面的判断这两种艾灸哪种更加好,除了活血和止血不同之外,其实这两者的作用是相差不大的。
三、儿童可以进行艾灸吗艾灸作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医养生疗法,并没有严格说明小孩不能进行艾灸,因此小孩也是可以适当进行艾灸的,具有一定通络止痛、缓解疲劳的作用。
但小孩艾灸的时候要注意时间不能太长,因为小孩皮肤比较敏感、娇嫩,进行艾灸很容易损伤皮肤。
四、小孩可以艾灸哪些地方足三里穴和大椎穴。
艾灸基础知识艾灸基础知识1. 什么是艾灸?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使用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具有活血祛湿、温经散寒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保健养生等领域。
2. 艾灸的原理艾灸的疗效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热刺激:艾草燃烧时会产生热量,直接作用于皮肤和穴位,通过热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促进经络的通畅。
- 药性作用:艾草中的挥发油和特殊的成分能够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湿驱寒等作用。
- 经络调理:艾灸的特定穴位刺激可以达到调理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促进人体机能的恢复和调整。
3. 艾灸的常用穴位艾灸的穴位选择与所要治疗的疾病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艾灸穴位:- 乳根穴:位于胸部乳头下方,治疗乳腺增生、乳房胀痛等疾病。
-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治疗月经不调、寒疝等疾病。
- 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下方,治疗腰痛、腹痛等疾病。
- 膻中穴:位于胸骨上突下方凹陷处,治疗胸闷、心悸等疾病。
- 腕骨空穴:位于手腕横纹上1.5寸,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艾灸前一定要确保穴位的准确性,并根据具体的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
4. 艾灸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艾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环境安全:艾灸需要使用火源,一定要确保灸场周围没有易燃物品,保持通风良好,以防止发生火灾。
- 穴位卫生:在进行艾灸前,应该清洗皮肤并保持干燥,确保穴位的卫生,避免引发感染。
- 火候掌握:艾灸时要控制好艾草的燃烧程度和位置,以免过度烧伤皮肤。
- 灸痕处理:艾灸后可能会留下灸痕,应该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如果有需要可以使用药膏进行处理。
5. 艾灸的禁忌症虽然艾灸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禁忌症,不适合进行艾灸疗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症:- 皮肤破损病变:如溃疡、烧伤、破溃等,这些情况容易引起感染。
- 皮肤敏感:对艾草过敏或皮肤非常敏感的人不适合进行艾灸。
艾叶针灸的作用和禁忌中医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医学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积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瑰宝。
店铺整理了艾叶针灸的作用和禁忌,欢迎阅读!艾灸的好处和作用1、艾灸可以调和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
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艾灸可以温通经络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
3、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
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艾灸可以温阳补虚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
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5、艾灸可以回阳救逆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6、艾灸可以防病保健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时要注意以下五大原则,避免伤害身体。
艾灸养生“三要穴”1、关元穴该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施灸可使人元气充足,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2、中脘穴该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对胃部疾病的全部症状均有比较好的效果。
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3、足三里穴该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简便取穴,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
中医知识之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什么是艾灸?艾灸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定义: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
艾灸疗法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一针二灸三用药”,在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艾灸养生的原理?
艾灸是以有“长寿之草”之称的艾草为主要原料,其中的艾原本是爱的谐音,代表着伟大的母爱,可无私的赐于万物生命而不求回报。
此外,艾草还有扶正避邪的作用,古代人曾用它插于堂中,用以避邪。
艾灸养生的作用
1,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
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
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
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
2,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
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冻伤、癃闭、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3,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
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
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
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腹痛吐泻、痢疾等. 4,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
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5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
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6,回阳救逆
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
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
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
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
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7,防病保健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
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8,延年益寿
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
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9,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
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
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
通过吃药,打针或者锻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
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
有这么几种女性:1、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清热解毒”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
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
2、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肾亏虚,体质严重偏于酸性,用艾灸治疗,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虚胖的女性,并不是营养过剩,但营养过剩不过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那肯定个半吊子。
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足,往往是因为在怀孕期间,父母还有不少的性生活,导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失衡,脾脏运化无力。
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
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
4、乳头过早地颜色变暗淡,或者乳头凹陷的女性,往往严重肝肾亏虚,冲脉,任脉虚寒,有的甚至还有
咳嗽的毛病。
这些问题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使用的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