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现状和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84.17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我国的配电网规划现状及发展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用电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可靠,我国配电网规划及发展对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配电网规划现状和未来发展对策两方面进行浅析。
一、我国配电网规划现状目前,我国配电网规划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结构老化我国配电网大多数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结构老化严重,导致电网负荷能力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传统配电网的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用电需求。
2. 区域不平衡我国配电网在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一方面,国家电网集团高度密集地布设在东部发达地区,而西部地区的电网发展滞后;城市地区的电网设施相对完善,而农村地区的电网往往捉襟见肘。
3. 安全风险由于配电网设施老化,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特别是在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和施工作业中容易造成配电线路受损,导致电力中断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配电网的发展和运行效率,亟待解决。
二、发展对策为了推动我国配电网的规划和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制定:1. 加快技术升级针对配电网结构老化的问题,应加快技术升级,推动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
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设备和技术,实现对电网的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可视化管理,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 实施区域协调规划针对配电网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应实施区域协调规划,合理布局电网资源,加强东西部、城乡之间的电力输配能力,实现区域电网的协同发展。
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配电网建设和改造,解决农村电力供应问题。
3. 加强安全管理为了解决配电网安全风险,应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配电网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和故障处理机制。
加大对配电网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投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和可靠。
4. 促进新能源并网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国应加快推进新能源并网,完善与配电网的接入政策和标准,提高新能源的并网比例。
浅析我国的配电网规划现状及发展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质量至关重要。
我国的配电网规划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发展对策加以解决。
一、现状分析1. 城乡差异明显我国城乡差异明显,城市配电网相对完善,而农村地区的配电网建设滞后,设备老化严重,存在着线路老化、设备损坏、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这造成了城乡电力供应的不均衡,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技术水平不高我国配电网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设备老化、线路损耗大、配电网络不智能化等方面。
这导致了能源的浪费和输电损耗,同时也增加了维护和管理的成本。
3. 需求增长快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电力供应的需求不断增加。
现有的配电网难以满足这一快速增长的需求,短缺和断电现象频发。
4. 低效率和低安全性由于配电网的老化和技术水平不高,使得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都较低。
短路、漏电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二、发展对策1. 加大投入,加快农村配电网建设为解决城乡供电差异问题,应加大对农村配电网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先确保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和设备更新换代。
推动农村电网与城市电网的互联互通,提高农村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推动智能化技术应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
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线路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处理,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3. 加强技术创新,推进清洁能源接入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将更多的清洁能源接入配电网,将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动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的融合。
4. 加强规划与管理,推动配电网升级改造对于已建成的配电网,应加强规划与管理,推动配电网的升级改造,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技术研究摘要:紧凑型输电技术是我国近十几年来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新型输电技术,与常规输电线路相比,紧凑型线路降低波阻抗,提高自然功率,压缩线路走廊,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我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紧凑型线路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紧凑型线路性能比较在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趋势下,对发输电产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提高传输容量、提高输送效率、对环境友好等。
紧凑型输电线路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
1紧凑型输电技术的特点在我国总结出紧凑型输电线路的定义是:通过对导线的优化排列,将三相导线布置于同一塔窗内,三相导线间无接地构件,达到提高自然输送功率,减少线路走廊宽度,提高单位走廊输电容量目的的架空线路。
2紧凑型线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最早对输电线路进行紧凑化研究的是美国,美国西北部地区电力管理局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建成投运单、双回路500kv紧凑型线路近1000 km。
而最早将完全意义上的紧凑型输电线路理论投入应用的是巴西,其第一条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在1980年开始研究,并于1986年投运,至今已建成投运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2000km以上。
在国内,各有关单位从80年代末期开始展开对紧凑型线路的研究,并将其列入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原能源部于1989年立项确定在我国开展220kv紧凑型高自然功率线路的研究工作,于1994年在华北建成国内第一条220kv安定~廊坊紧凑型输电线路,总长30km;于1999年建成500kv昌平~房山紧凑型输电线路,总长83km。
2005年建成了南方电网第一条500kv罗平~百色紧凑型输电线路,长287km;2008年广东电网500kv施秉~贤令山紧凑型线路建成投运,2010年广东电网500kv上寨~嘉应ⅰ、ⅱ回紧凑型线路建成投运。
到目前为止,我国投运的紧凑型线路运行状况良好,在提高传输容量、提高输送效率、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方面基本实现预期的目标。
220KV紧凑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经验分析摘要:由于:近年来经济的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显紧张。
紧凑型架空线输电线路是指通过缩小距离、增加相分列导线数量、优化导线排列顺序等方法对线路走廊进行压缩,有效压缩输电线路走廊宽度,节约城市用地。
紧凑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及布置于其他输电线路不同,为缓解电力紧张的局面,提高输电线路输送能力,节约城市用地,对220KV紧凑型架空输电线路进行优化设计很有必要。
关键词:紧凑;架空;输电近年来,我国电网已经步入了以“超高压、大容量、远距离”为标签的全新时代,实现了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等综合战略目标。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输电线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电力供应日益紧张。
如何节省线路走廊,提高单位线路走廊宽度下的输电容量,使输电的效益最大化是我国电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紧凑型输电线路设计通过改变对导线的布置,达到对电感进行减少、提高输电能力、节省材料、缩小线路走廊,紧凑型输电线路是提高输电工程效益的重要举措。
因此,必须提高紧凑型输电线路设计能力,提升单位走廊宽度的利用率,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紧凑型架空输电线路走廊宽度的确定220KV紧凑型架空输电线路的走廊宽度确定主考虑以下方面:塔头尺寸、风偏和安全距离。
按照紧凑型架空线输电线的设计要求将减少走廊宽度。
只有对塔头尺寸和风偏进行把握控制才能实现减少走廊宽度的目的。
对塔头迟尺寸及风偏控制的关键是利用固定跳线的耐张塔及固定挂点的直线杆塔来减少走廊宽度。
依据有关规定,塔头尺寸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运行电压及内外过电压条件下带电区域与塔杆构件的最小缝隙、(2)若设导线的线间距离d,则按以下公式计算:(3)需要带电操作的杆塔上带电区域与接地区域的最小间隔。
一般情况下220KV紧凑型架空输电线的间隔较小,弧垂度也较小,导线间的距离能满足要求。
2.如何选用紧凑型架空线输电线绝缘子紧凑型架空线输电线绝缘子的作用是支撑和悬挂导线,保证杆塔与导线之间绝缘。
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结构分析及未来趋势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生产对电力能源的需求更大,这也意味着我国电力市场的容量需要扩大,才能满足当前社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以达到国内电力企业持续供电的目标。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国内电力市场的秩序逐步完善,并建立起竞争有序、规则统一的电力市场,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本文从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的现状与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了我国电力发展的未来趋势,旨在为相关企业提供一些可用的参考。
关键词:现代电力;电力结构;发展趋势;电力市场引言:我国电力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世纪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每年增长10%的速度攀升,直至上世纪末全国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77GW以上,位于世界第二。
进入到本世纪以后,全球化经济的浪潮影响着国内各产业的发展,电力企业找准发展的时机,每8年翻一倍,缓解了近五十年中国内用电紧张的问题。
本世纪起我国成立国家电网公司,不再是国家垄断电力的局面,而是让电力资源进入到经济市场中,由国家有关部门管理市场秩序、引导市场发展,这种经营模式使我国的电力市场逐渐与国际接轨,可以迎合国际电力改革的潮流,保持稳定的增长。
一、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的现状至2020年底,全国新增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3000万千瓦,总量达到了90.142万千瓦,其中水电新增2340.4万千瓦,火电新增9142.14万千瓦。
随着中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内新增的220kV输电线路长度可以达到10万余公里,新增设的220kV变电设备容量达到了25000万千伏安。
本世纪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水电站完工以后,我国电力能源的供输变得更加稳定和充足,有效缓解了用电紧张的问题,同时我国水电建设的步伐加快,有关部门调整了国内电力能源供应的制度,使得各小型水电站围绕着大型水电站的核心,推进发电机容量和发电量的持续增长[1]。
二、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的结构我国电力行业的产业政策主要是增强国内电网建设,优化国内的电力能源供需结构,国内以发电形式以水电、核电及风电等形式为主,新时代的发电形式也包括太阳能发电及生物质发电等,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能够满足当前社会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资源,从调整能源结构方面可以体现出对环保的重视。
城市紧凑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分析与研究摘要:现今人们对供电的要求不只局限于其“量”,更多的对其稳定性也提出了要求,架空输电线路的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保证了这一要求。
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紧凑型架空输电线路投入使用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组成、优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对城市紧凑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路径与杆型的选择、走廊宽度的设计、防雷接地的研究、杆塔的设计以及其它部件的设计。
关键词:城市紧凑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分析与研究;路径与杆型;走廊宽度;防雷接地0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活动规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其量的需求以后,很多企业和居民都开始对供电的稳定性提出了要求。
在沿海或者其他比较发达城市中,由于流动人口众多,使得城市部分地区的建筑相当紧凑,这也为电力系统的供电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负荷水平和负荷密度都显著提高,对供电也提出了以220千伏或者110千伏输送到符合中心的要求,相关城市规划部门对环保以及景观的要求都逐步提升,同时对架空线的铺设也实行了越来越严格的控制。
在以往的赔偿中,土地赔偿占了很大的比例,如因为占用今景观等资源而获得的赔偿的份额比例一直都在逐渐扩大,在总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电力系统相关工作人员如今都采用提升单位走廊面积传输的电力容量、减少走廊面积等方式来缩小成本。
可见,对新技术在相关设备方面实用方面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具有价值。
1 架空输电线路1.1 架空输电线路的基本介绍架空输电线路是采用绝缘子将全部的输电导线固定在直立于地面的杆塔上,用以传输电能的输电线路。
一般来说,架空线路由接地装置、导线、杆塔、绝缘子串、架空地线等部分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共同了形成了架空线路。
1.2 架空输电线路的优点相对于地下输电线路,架空线路具有不可忽视的优点:(1)施工成本低,(2)建设周期短,(3)由于在地表以上,易于检修与维护。
电力工程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近年来,电力工程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电力工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趋势。
一、电力工程的现状分析1. 发电容量逐年增加作为电力工程的核心,发电容量的增长是电力工程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电力工程。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发电容量在过去五年中年均增长超过10%,为国家经济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2. 输电线路的规模扩大随着发电容量的增加,对输电线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不断加大对输电线路的投资,提升输电能力和电网稳定性。
同时,我国还推进了“西电东送”等大型跨区域输电工程,打通了各地区之间的电力供应网络,为经济发展和区域协同提供了有力支撑。
3. 智能电网的兴起智能电网是电力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经济性的提升。
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对电力生产、传输和消费的全过程监测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智能电网建设的试点项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 电力系统的清洁化在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电力工程也正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
我国积极推进煤电厂的脱硫、脱硝和除尘等技术改造,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快推广利用新能源发电,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未来,清洁能源将成为电力工程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未来五至十年电力工程发展趋势展望1. 提高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未来五至十年,电力工程将注重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引入新的监控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和预测分析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对电网故障和异常情况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同时,进一步提升电网的抗干扰能力,降低电网运行风险。
2. 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的发展将成为电力工程的重要方向。
关于我国输配电带电作业发展方向的思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相应的带电作业技术日益频繁,并且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我国输配电线路维修和检修的主要方式之一,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主要讲述了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目前的主要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标签:输配电;带电作业;发展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与电力系统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
所以,为了能够将维修和监测电力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带电作业成为我国电力系统检修、维护等工作的重要方式。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带电作业已经在我国发展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并且呈现多元化发展,作业所使用的工具越来越轻巧,成为保障我国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1、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含义随着时代快速的发展和进步,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已经成为我国输配电线路维修和检修中最为主要的方式,其主要作用就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无论是人们的生活还是生产都离不开电能,所以,带电作业技术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输配电线路的主要功能就是对电能的输送和分配,其具有诸多特点,比如线路电压高、输送距离远以及输送容量比较大等特点。
在进行带电作业的时候,往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其一,必须要限制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不能超过人体感知电流的1毫安。
其二,必须要保障对人体放电空气的距离足够大。
其三,人体体表的电场强度必须要进行控制,不能超过人感知水平的2.4kV/厘米。
可以将带电作业分为间接作业、等电位作业以及中间电位作业三种类型。
2、我国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现状与发展我国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来讲,带电作业技术应用的时间比较晚,我国建国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导致我国的基础比较薄弱,以工业为主,我国的机械设备比较落后,生产质量和效率比较低,电力的发展缺乏经济的支持,进而导致我国网架比较稀少,造成我国输电线路出现故障的时候,只能对其进行停电来进行维修。
输配电与用电工程的发展趋势及建议摘要:安全稳定输送电能是电力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
有效强化电力企业的资源输配电用电标准化的管理,可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不断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可以改善以往电网输配电用电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力促进输配电用电工程的标准化,对于电力企业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高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企业需要重视输配电用电工程的标准化发展,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培养拥有先进技术的人才,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历史的演变和科技的飞速提升,电能正在日益普遍地被视作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使用也越来越依赖于它。
因此,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的同时,我们有责任利用先进的信息和智能技术,加快输配电和用电的规范性和可靠性,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电力公司需要持续努力,确保未来的配电网络和电气工程符合国家的标准。
这需要企业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具备一个管理知识的、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
这样,企业就可以保证电气工程的顺利实施,并且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未来。
1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基本概述通过输配电和用电工程,可以实现从变电站获取的低压、高压、超高压、特高压等多类型的电源,并经过专门的技术和管理,最终被转换成可供消费者使用的电源,从而实现从原始到最后的可靠供电。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确保输电的安全可靠,还需要确保运行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输配电和用电的基本组成是由各种类型的电缆、杆塔、避雷线、电缆绝缘子和金属附件组成。
这些线路都必须满足一定的使命,例如防锈、防潮、防震、防磁、防爆、耐火、防尘。
为确保导线和杆塔的正常运行,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上述情况的触发。
绝缘子被广泛采用,它能够阻隔电流,同时也能够防止雷击。
此外,杆塔还能够为输配电线路提供稳定的传送通道,确保各条输电线路的安全性。
采取防雷措施的方式,如采取防雷线和防雷器,旨在阻止雷击和高能量的闪电进入危险地带。
中国电力工业现状与展望一、电力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一)电力行业“十一五”发展成就巨大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
“十一五”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电力工业在电价机制调整不到位、行业亏损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电力发展规模、能力、装备水平均已居世界先进行列,一些技术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1、电力工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1)电力投资进一步加大2010年全国电力投资达到7051亿元。
“十一五”累计投资达到32020亿元,其中,电网投资14747亿元,电源投资17274亿元。
其中,电网投资占电力投资比重为46.05%;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清洁发电投资为8507亿元,占电源投资的49.25%。
(2)发电装机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装机累计增长86%,年均增速超过13.22%,从2005年末的5.2亿千瓦发展到2010年的9.6亿千瓦,年新增装机超过9000万千瓦,其中2006、2007年新投产装机均超过1亿千瓦,与“十五”末比较、“十一五”装机规模接近翻番。
(3)电网网架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增长74.5%,公用变设备容量增长134%,分别从2005年末的25.4万公里、8.43亿千伏安发展到2010年的44.3万公里、19.74亿千伏安。
(4)用电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从2005年的2.48万亿千瓦时增长到2010年的4.19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1%。
人均用电量从2005年的1632千瓦时/人年,提升到2009年的2742千瓦时/人年。
(5)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基本缓解目前,除局部地区受电煤供应紧张、水库来水偏枯等随机性因素影响,出现个别时段电力供应偏紧外,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个别省区略有富余。
2、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1)清洁能源发电比重进一步提高2010年底,水电装机容量2.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22%。
关于紧凑型输电线路架线施工的探讨摘要: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采用紧凑型线路输送电能,可以大大提高线路的输送功率缩小线路走廊,降低工程造价,是今后高压输电线路的发展方向。
文章阐述了500 kV紧凑型输电技术的特点及其张力架线技术。
关键词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架线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technology, the use of compact transmission line power, narrow line corridor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delivery of the line power, reduce project cos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500 kV compact transmission tension stringing.Key words: 500kV ,compact transmission lines, overhead line前言紧凑型输电技术是我国近十几年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一项新技术,500 kV紧凑型输电线路与常规线路相比,提高自然输送功率34%,压缩线路走廊宽度17.0m,线路下超过场强4 kV/m的宽度减少了2/3,并具有常规线路相同的绝缘强度和导线表面电场强度,可带电作业。
文章对500 kV紧凑型输电技术的特点及其张力架线技术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紧凑型输电线路指采取缩小相距离、优化导线排列、增加相分裂导线根数等改变线路几何结构的方法,从而压缩线路走廊占地并提高其输电能力的输电线路。
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在技术性能上与500kV常规线路相比较,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在经济性能上,从已建工程的单位公里造价仅比常规线路高出10%左右,而单位输送功率的造价却低20%左右。
输配电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摘要:如何做好输配电及相关电力工作,关系到整个电力生产、输配以及应用电力能源,保障社会正常运行,确保各行各业的经营活动。
文章对目前我国输配电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应用前景,做了一些探讨和分析,并参考国际目前先进技术,对我国输配电系统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输配电系统;输电技术;配电技术一、输电技术的发展1 输电技术的发展前景1.1 三相高压交流输电仍是主流在常规的三相高压交流输电方式主要应用在远距离输电工程中,其并将长时间内应用于输电和联网工艺中。
在商业化的交流输电工程中,一般最高电压为765kV。
在前苏联曾经投资建设了距离为90km,电压为1150kV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并通过了测试,但是由于一定的因素,使得电压降至500kV运行。
在20世纪末期日本建立了50km、109km、138km三段1000kV高压输电线路,但是现在处于50kV状态下运行。
此外,在美国、瑞典、意大利等国家曾试图去建立特高压输电计划,但是综合考虑运行成本、运营效率、环保问题以及用户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随后该特高压输电计划被中止。
因此,随着输电高压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处于饱和状态。
在未来交流输电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朝着新技术发展。
1.2 高压直流输电日显重要高压直流输电是远距离输电的主要方式之一。
从上世纪中期到上世纪末,已有多个直流输电工程,且有一些正处于建设过程中。
世界上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是巴西伊泰普直流输电工程,电压为±60kV。
在远距离输电、跨海送电、电网互联等方面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发挥了很重要的意义。
中国建成了±500kV天-广直流输电工程、葛洲坝-上海输电工程。
为未来端对端直流输电工程仍然是长距离输电和联网的主要方式。
在输电工程发展过程中,为了克服直流输电多落点受电、多电源供电的问题,研究出多端直流输电工程。
在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已采用多端直流输电工程,例如,加拿大五端直流输电工程、意大利沙丁岛工程。
输变电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第一章:引言输变电工程是指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通过变电站输送到各个用电场所的一种电力工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输变电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第二章:输变电工程的现状2.1 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全国来看,全国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已经超过93万公里,变电容量已经达到3.3亿千伏安。
同时,我国电网不断加强智能化水平,实现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
2.2 输变电工程存在的问题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输变电工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输变电线路的输电距离比较长,会导致输电损失过大。
其次,输变电工程的运行稳定性还不够高,存在着故障率较高的问题。
此外,输变电工程的自动化程度还不够高,需要更多的智能化设备进行支持。
第三章:输变电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3.1 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输变电工程必将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的智能变电站、智能输电线路的建设,这将带来更高效、更稳定的供电服务。
3.2 输变电工程需要拥抱新技术未来,输变电工程需要拥抱新的技术。
例如,输变电工程需要更多地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以降低输电损失。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输变电工程的智能化升级。
3.3 环保问题将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环保问题也将成为输变电工程未来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
未来,输变电工程需要更好地支持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同时,也需要将环保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来优化输变电工程的设计和建设。
第四章:结论输变电工程是电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能源供应和电力市场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输变电工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手段,为我国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和升级提供支持和保障。
输电线路调研报告输电线路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分析输电线路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1、现场考察:对不同类型的输电线路进行现场调研,包括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交流输电线路等;2、采访调查:对电力行业的专家、管理人员、技术员工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输电线路的认识和看法;3、资料收集: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有关输电线路的文献资料。
三、调研结果1、输电线路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输电线路经历了从单线路到多回线路的发展历程,使得电力输送能力得到了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对输电线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应用正逐渐增加,其通过改善输电方式,减少电能损耗,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2、输电线路面临的问题a. 输电线路的老化问题。
一些旧的输电线路已经服役多年,出现了老化和腐蚀的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电能的传输效率下降,增加了电力系统的故障风险。
b. 输电线路的环境影响问题。
传统的输电线路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且因为线路过长,容易引起电能损耗和电压下降的问题。
c. 输电线路的安全隐患问题。
由于输电线路通常搭设在高空或地下,而且需要长期维护和检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解决方案a. 升级更换老化的输电线路,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以提高电力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b. 推广应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降低电能损耗,提高输电效率。
同时,可以通过优化输电线路的设计、布置和运行方式,减少对土地和资源的占用。
c. 增加对输电线路的检修和维护力度,减少安全隐患,提高运行可靠性。
四、结论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能源的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输电线路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未来,我们应该不断推进输电线路的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以满足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需求。
浅谈紧凑型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技术作为新型输电技术,紧凑型输电技术在输电性能、施工成本上都由于传统技术,必将成为今后高压输电线路的主流趋势。
文章以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为例,介绍了紧凑型输电技术的优点、线路架设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电力同行们进行紧凑型输电线路架设提供帮助。
标签: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架线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双重推动下,电力事业实现了飞速发展。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电力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
其中,紧凑型输电技术以其波阻抗低、自然功率大、线路走廊窄等特点获得了广泛欢迎,发展势头良好。
所谓的紧凑型输电线路,是指通过优化排列导线、减小相距离、增加相分裂导线根数等改变线路几何结构的方法,减少线路走廊占地面积并提高其输电容量的输电线路。
以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为例,和500kV常规线路相比,其自然输出功率高出三分之一,线路走廊宽度减少近20米,线路下方场强4kV/m以上区域宽度降低至33%,同时,绝缘强度和导线表面电场强度与常规线路相同,可带电作业,技术性能优势非常明显。
在经济效益方面,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单位公里造价仅比同规格常规线路高出10%左右,而单位输送功率的造价却低20%左右。
此外,在一些具体环境下,紧凑型输电线路的优点更加明显。
比如,在进行大功率长距离输电的情况下,紧凑型线路更容易实现路径拥挤地段的路径方案优化;在多回线路向同一方向送电的情况下,紧凑型线路在走廊宽度、电塔高度、耐雷性能、电网安全性、工程成本等方面的性能都较常规线路高。
综上所述,相对于常规线路,紧凑型线路具有更加优越的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今后势必会获得更快的发展和更加加广泛的推广与使用。
文章以500kV紧凑型输电技术为例,对紧凑型输电的特点和线路架设施工进行相关的探讨。
1 500kV紧凑型输电技术的特点(1)优化导线排列布局,将三相导线置于同一个塔窗内。
(2)由于三相导线呈等边倒三角排列,相间距离大幅缩短,相导线间距仅为 6.7m。
高压电网中紧凑型输电线路技术的运用分析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和人口增加,用电需求的不断增长需要,目前,中国电网输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而在输电线路扩容改造中,尤其是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可供线路走廓用地日趋紧张,因此提高单位线路走廓宽度输电能力的要求日益迫切。
紧凑型线路在不提高输电电压等级和不增加线路回数条件下,提高线路输送能力和节约线路走廊占地,大幅度提高单位走廊宽度的利用率。
基于此,本文介绍了了高压电网中紧凑型线路的输电能力,研究了架空输电线路的紧凑化技术,最后分析高压电网中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为有关技术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线路走廊;紧凑化线路;绝缘配合1高压电网中紧凑型线路的输电能力分析1.1在高压输电线路中,输电功率可由电线路的自然功率进行确定。
在长距离的输电线路电力输送中,输送的功率还取决于整个高压输电线路系统的相关稳定条件,然后采用电流的发热和电流密度等测验技术进行校验。
根据输电线路的传输的自然功率计算公式:PA=UA/ZA;(PA为输电线路的自然功率;UA为西安路额定电压;ZA为输电线路的路波抗阻)其中对于线路的路波抗阻以看出,紧凑型输电线路同常规线路技术有很多的优点之处。
通过采用大分裂间距、压缩相同距离、以及多分裂导线和优化导线排列等技术使得电荷在导线上呈现均匀分布形式,由此就会促使所产生的场强趋于一致性。
随着输电线路的间距不断缩减,线路间的电容会随之增加,而线路间的电感也会逐渐的减小,这样线路的波阻ZA就会降低,从而就可以极大的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并且可以提高输电线路的输电效率。
1.2对相间的距离进行压缩,需要紧凑型输电线路技术在城市高压电网中的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用电需求也逐日增加。
然而由于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架空输电线路所受到的制约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更好的处理现阶段城市高压电网中输电问题,采用紧凑性输电线路能够有效的提高线路的自然输送功率。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3420177202我国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现状和展望收稿日期:2007207212作者简介:李晓琴(19832),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 210044朱庚富(19652),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31李晓琴 朱庚富摘 要:介绍了紧凑型输电技术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并通过对我国紧凑型输电方式特点的具体阐述,重点分析了我国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探讨了其在我国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推广紧凑型输电线路的应用。
关键词:紧凑型,线路走廊,电磁环境中图分类号:TU994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加强及节约能源的需要,对发电、输变电产品在大容量、高效低耗、低污染等方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提高线路单位走廊输送容量,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运行维护费用,保护自然环境等已成为电力基础网络建设与社会环境共同和谐发展的方向。
紧凑型输电线路正是在这一大环境要求下提出的,这也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电力和谐发展、技术进步、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土地资源意识增强的必然趋势[1]。
1 国内外紧凑型输电应用现状紧凑型输电在国内外应用广泛[224]。
最早对线路进行紧凑化研究的是美国,美国BPA (西北部地区电力管理局)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建成投运单、双回路500kV 紧凑型线路近1000km 。
但最早将完全意义上的紧凑型输电线路理论投入应用的是巴西,其在1980年开始研究,1986年投运第一条500kV 紧凑型输电线路,至今已建成投运500kV 紧凑型输电线路2000km 以上。
目前,国际上掌握该项技术的有巴西、美国、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
但因国情不同,其着重点也不相同,其中俄罗斯偏重于自然功率的提高,巴西、美国则偏重于缩小走廊宽度,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倾向于两方面兼顾。
我国于1989年开始着手研究这一先进输电技术,将其列为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进行试验研究,于1994年,1999年在华北建成国内第一条220kV (河北安定—廊坊),500kV (昌平—房山)紧凑型输电线路。
安定—廊坊线路总长30km ,输送功率300MW ,运行稳定。
昌平—房山线路总长83km ,并网运行后经受了10级大风及大雾、雨雪等自然条件的考验,运行情况良好。
其后于2002年在西北建成国内第一条330kV 成县—天水紧凑型输电线路(高海拔、重冰区),全长115km ,也达到了预期效果。
2004年4月26日建成投运500kV 政平—宜兴同塔双回紧凑型输电线路。
山东2005年投运的500kV 郓城—泰山线路146km ,也采用紧凑型。
另有许多新建工程都在开工建设中,可以预见在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动下,今后在全国电网建设中会有更多紧凑型输电线路工程出现。
2 紧凑型输电方式特点紧凑型输电技术是通过对导线的优化排列,将三相导线置于同一塔窗内,三相导线间无接地构件,达到提高自然输送功率,减少线路走廊宽度,提高单位走廊输电容量的新型架空送电技术。
2.1 减少线路走廊宽度对110kV 线路,线间距离可以从3m 减少到1.5m ;220kV 线路线间距离可从6m ~6.5m 减少到2.5m ~3.0m ;500kV 线路线间距离则可减少到6.5m ~7.0m 。
投运的500kV 昌平—房山紧凑型线路节省了线路走廊宽度17.9m ;330kV 成县—天水紧凑型输电线路边线距离由常规的13m ~22m 减少到5.2m ,压缩线路走廊宽度7.8m ~16.8m 。
尺寸,改善了原电极附近土壤层的导电性,从而降低了接地电阻,同时还改善了电极附近地表的电位分布,有内压作用。
国内同行业的运行经验证明,对接地电阻要求达到0.5Ω~1Ω甚至达到0.1Ω时,采用降阻剂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6 结语城区变电站除了考虑以上几项设计外,还要考虑在进行设备布置的同时,保证运行安全和方便操作巡视,便于检修和安装。
对于不同形式的配电装置,都要妥善考虑检修和安装条件。
110kV室配电装置的设备一般是就地检修,在安装或大修时,主要是在间隔内搭临时脚手架,有条件时设置移动式升降机。
为了便于设备的起吊,需要在楼板引线孔洞的两侧适当位置设置吊环,以满足各种设备的吊装要求。
城市室内变电站具有占地面积少、布置紧凑、设备集中、运行维护方便、抗污染条件好等优点。
因此,城区变电站向室内化、小型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更有待于今后去努力开发,不断完善设计。
On the design of urban transformer substationTIAN Yi XU Jun 2lan YOU Yao 2liAbstract :The following paper discuss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transformer substation in urban area from the miniaturization design of switch gear ,anti 2noise design of interior main transformer ,ventilation design ,fire protection design ,and small 2area grounding de 2vices ,in order to design safe ,rational and economic urban transformer substation ,and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fire protection and environ 2mental protection.K ey w ords :urban transformer substation ,ventilation design ,transformer ,resistivity・771・ 第33卷第34期2007年12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33No.34Dec. 20072.2 林木砍伐、青苗赔偿及房屋拆迁量减少330kV 成县—天水线路减少施工走廊通道树木砍伐费用94.5万元,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甘肃原本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输送单位容量工程造价降低28%。
天广四回罗百线500kV 紧凑型输电线路压缩线路走廊宽度18.3m ,减少走廊占地、树木砍伐、青苗赔偿和建筑物拆迁,减少占地1.83hm 2/km ,大大保护了生态环境。
500kV 政平—宜兴紧凑型塔较常规型塔全塔高度降低近17m [3],其直线塔的4条塔腿占地面积也大大缩小,占地约为75.2m 2,较常规型塔减少了一半,减少林木砍伐、青苗赔偿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小。
2.3 提高自然输送功率500kV 政平—宜兴紧凑型线路自然输送功率为1312.3MW ,较常规线路提高30%;500kV 昌平—房山紧凑型线路提高自然输送功率34%;220kV 安定—廊坊线路自然功率较常规线路提高60%;330kV 成县—天水线路提高自然功率44%。
从托克托电厂送北京,若建两条长约500km 的500kV 常规线路,中间再建1个开闭站,其稳定送电能力仅有1450MW ,而建两条紧凑型线路,则其稳定送电能力提高至2000MW 。
紧凑型输电方式与常规输电方式相比有很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趋势明显。
紧凑型线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特殊的问题值得探讨,主要有:1)紧凑型线路的临界闪络电压低,充电功率增大,给运行和操作带来一定困难。
2)紧凑型线路结构复杂,安装及带电作业不方便。
3)紧凑型线路与常规线路的参数差异较大,当与常规线路并联时可能会产生环流。
3 我国紧凑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3.1 工频电磁场在工频电磁场限值方面,国内尚缺乏相关标准。
仅在H J/T2421998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对500kV 送变电工程(110kV ,220kV ,330kV 送变电工程参照执行)有一个推荐标准,其中推荐暂以4kV/m 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照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 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这两个推荐标准仅应作为参考,而不是国家强制标准,这两个推荐值偏严。
西方发达国家现行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限值要比我国目前的规定宽松得多。
王娜、李春生对紧凑型和常规型500kV 输电线路的工频电磁场进行了实测和对比,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对于500kV 常规型输电线路,地面1.5m 高度的工频电场,在距离边导线对地投影10m 以外,其数值均小于4kV/m 的评价标准;对于500kV 紧凑型输电线路,同样的高度,在边导线对地投影以外,其数值均小于4kV/m ;在导线对地高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500kV 紧凑型输电线路在产生的工频电场数值上绝大部分都低于常规型输电线路。
此次测试紧凑型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磁场数值低于常规型输电线路,均远远低于0.1mT 的评价标准。
对于500kV 紧凑型线路,其对地距离为10m 时,超过4kV/m高电场区的宽度约16m ;500kV 常规型线路对地距离为11m 时,超过4kV/m 高电场区的宽度约48m 。
采用紧凑型线路可显著减小线下高场强区的范围和最大电场。
在通过相同电流(1kA )、紧凑型线路最小对地距离(10.5m )小于常规线路(11m )的条件下,紧凑型线路的最大工频磁场还不到常规线路的一半,同时还大大减小了高工频磁场的范围。
3.2 无线电干扰、噪声输电线路电晕放电是产生无线电干扰的根源。
输电线路电晕产生的脉冲电磁波沿着线路两侧横向传播,使沿线一定范围内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在正常工作时所接收的有用信号的波形幅值和相位受到影响,导致这些无线电接收设备达不到正常工作所需的信噪比。
G B 157072199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中规定,晴天条件下,220kV 输电线路距导线两侧各20m 处频率为0.5MHz 的限值为:53dB (μV/m );110kV 相关限值为46dB (μV/m ),500kV 相关限值为55dB (μV/m )。
可听噪声是指导线周围空气电离放电时所产生的一种人耳能直接听得见的噪声。
对位于线路走廊外的居民住宅而言,我国G B 30962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规定Ⅰ类标准昼间55dB (A ),夜间45dB (A )。
紧凑型线路导线的无线电干扰、噪声水平达到常规型线路的一般水平,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昌平—房山单回500kV 紧凑型线路,在距线路中心线40m 范围内的无线电干扰水平为35dB ~47dB ,可听噪声水平为40dB ~43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