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2细菌和蓝藻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35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1.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 )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生长因子解析:选A。
自养微生物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不利用现成的含碳有机物;而异氧型微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含碳有机物,所以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碳源不同。
2.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A.碳源供应太充足B.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C.改变了酵母菌培养液的pHD.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解析:选D。
当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时,会导致培养液的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能以NH3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固定CO2合成有机物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的营养物质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鉴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解析:选D。
某些细菌如蓝细菌(蓝藻)、光合细菌以及红螺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生长因子是指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它们都是从外界获得补充的。
常用的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可用来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如果有大肠杆菌,则菌落呈黑色。
4.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灭菌是指杀死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B.灭菌和消毒实质上是相同的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解析:选B。
灭菌与消毒是两个概念。
灭菌是指杀灭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根据不同的材料选用不同的灭菌方法,如接种环用火焰烧灼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等。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使用的是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
生物小课堂微生物分为哪三型八大类(二)引言概述:本文将着重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微生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本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微生物的分类,将其分为三个型和八大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特征。
正文:一、根据形态与结构来分类1. 球菌型:包括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 杆菌型:包括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等。
3. 弯曲菌型:包括弯曲菌、钩端螺旋体等。
二、根据营养方式来分类1. 光合型:包括蓝藻、光合细菌等。
2. 化能型:包括厌氧细菌、嗜热菌等。
3. 混合型:同时具备光合和化能特性的细菌。
三、根据细胞结构来分类1. 真细菌:包括真菌、蓝藻菌等。
2. 原核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等。
3. 细胞核生物: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
四、根据生态类型来分类1. 水生微生物:包括水中细菌、水中藻类等。
2. 土壤微生物:包括土壤中细菌、土壤真菌等。
3. 空气微生物:包括空气中细菌、空气中真菌等。
4. 生物体内微生物:包括人体中细菌、动物体内微生物等。
5. 工业微生物:包括酿酒菌、乳酸菌等。
五、根据功能来分类1. 分解微生物:包括分解细菌、分解真菌等。
2. 发酵微生物:包括发酵细菌、发酵真菌等。
3. 固氮微生物:包括固氮细菌、固氮真菌等。
4. 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包括产生抗生素的细菌、产生抗生素的真菌等。
5. 有益微生物:包括乳酸菌、益生菌等。
总结: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到微生物在分类上有着多样性,根据形态与结构、营养方式、细胞结构、生态类型和功能来划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特征和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环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对于发展微生物学领域和应用微生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μm,长度约0.5~5μm)、构造简单、胞壁坚强、多以二决裂方法滋长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菌落(colony):单个(或集合在的一团)微生物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别处或内部进展、滋长到必定程度能够形成肉眼可见的、有必定形状构造的子细胞进展群体。
3.芽孢:是指某些细菌在进展发育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卵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4.PHB: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专门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
5.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滋长、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6.立克次氏体:是一类大年夜小介于平日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专门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7.蓝细菌(Cyanoobacteria):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汗青悠长、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感化的大年夜型原核生物。
8.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平日指那些菌丝体较蓬勃又不产生大年夜型肉质子实体构造的真菌。
9.蕈菌:又称伞菌,也是一个通俗名称,平日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年夜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含大年夜多半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10.粘细菌:别名子实粘细菌,是一类具有最复杂的行动模式和生活史的原核微生物。
11.能量寄生微生物:因衣原体需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但有必定的代谢活性,能进行有限的大年夜分子合成,但缺乏产生能量的体系,必须依附宿主获得A TP,是以又将衣原体称为“能量寄生型生物12.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自力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13.鞭毛:某些细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状的从属物,称为鞭毛,其数量一至十根,具活动功能。
14.伴孢晶体:在芽孢旁伴生的菱形碱溶性的蛋白质晶体。
15.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
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的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柔嫩、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蓝细菌名词解释微生物
蓝细菌的定义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
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
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无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质和色素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
有的含有蓝藻叶黄素、胡萝卜素、蓝藻藻蓝素或蓝藻藻红素。
蓝细菌的特征
蓝细菌的个体比细菌大,一般直径或宽度为3-10 μm,最简单个体是单细胞杆状或球状,但有时连接而成丝状体,这些丝状体大量聚集在一起,可形成很大的,肉眼可以看到的群体,它们的丝状体一般是不分枝的,成直形。
许多种类细胞质中有气泡,使菌体漂浮,保持在光线最充足的地方,以利于光合作用。
细胞壁含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与其它原核生物相比,蓝细菌在化学组成上最独特之处是含有由二个或多个双键组成的不饱和脂肪酸,而细菌含饱和脂肪酸和单一不饱和脂肪酸(一个双键)。
绪论微生物:(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模式微生物: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比面值:把某一物体单位体积所占有的面积成为比面值。
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多样性(microbiodiversity):物种的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普通微生物学:按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来分,总学科为普通微生物学,分学科如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等。
应用微生物学:按微生物应用领域来分,总学科是应用微生物学,分科如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和食品微生物学。
第一章原核生物(prokaryote):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较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0.5到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原核生物。
蓝细菌(蓝藻)
按照当今最科学、最流行的三域分类法,蓝细菌一定属于细菌(Bacteria)域,而不属于古菌(Archaea)和真核生物(Eukarya)
另外两个域。
三域系统的概念由美国微生物学家CarlR.Woese等人在1990年提出。
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基于生物的16SrRNA或18SrRNA基因的差异,将所有生物体分为三个域——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
在三域系统下,原核生物中的古菌和细菌独立出来了。
那么什么是域呢?域是生物系统中最高分类等级,它就是由CarlR.Woese 等人创造的。
细菌域的主要特征包括:
1.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2.细胞壁含有肽聚糖。
3.细胞膜由通过酯键连接到甘油的无支链脂肪酸链组成。
4.具有独特的rRNA序列,不同于古菌和真核生物域。
5.受到抗菌抗生素的影响,但不受影响真核生物各种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抑制剂的影响。
6.包括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蓝细菌、变形菌、衣原体、螺旋体等。
其中的蓝细菌旧称蓝藻,因为它们具有叶绿素和类似藻类的外观。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它们更像细菌,如细胞壁有肽聚糖,特别是16SrRNA的结构,这就需要对它们进行适当的重新分类,
所以现在属于三个域中的细菌。
【总结】蓝藻改名为蓝细菌是因为蓝藻属于细菌域;蓝细菌因此属于细菌。
引言概述:水中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充满了各种微生物。
这其中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病毒等。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水中微生物。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水中还存在哪些微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正文内容:一、细菌类微生物1.厌氧菌:厌氧菌是一类可以在缺氧环境中繁殖的细菌,它们主要通过无氧代谢来获得能量。
厌氧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从而起到清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作用。
2.嗜热菌:嗜热菌是一类能够在高温环境中存活和繁殖的细菌。
它们一般生活在温泉、热水管道等高温环境中。
嗜热菌对高温有很强的适应性,它们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生命的极端环境适应性。
3.产气杆菌:产气杆菌是一类常见的水中细菌,它们可以在有机物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体,如甲烷气、氢气等。
产气杆菌对水的污染具有重要作用,它们也是造成水体发出恶臭的原因之一。
4.硫杆菌:硫杆菌是一类能够利用硫氧化反应来获得能源的细菌。
它们在水体中可以帮助转化硫化物,从而维持水体中的硫循环。
硫杆菌也被称为一类重要的环境细菌。
5.腐生菌:腐生菌是一类以分解有机物质为生的细菌,它们在水中起到了重要的分解作用。
腐生菌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从而帮助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二、藻类微生物1.绿藻:绿藻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水中的藻类微生物,它们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
绿藻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和光能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它们在水中起到了重要的氧化作用。
2.海藻:海藻是一类生长在海水中的藻类微生物,它们可以分为红藻、褐藻和绿藻等不同种类。
海藻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营养盐,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海藻也是一些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3.护筏藻:护筏藻是一类具有运动能力的藻类微生物,它们能够自主在水中产生气泡,形成类似筏子的结构,从而能够在水中漂浮。
护筏藻对水体的净化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4.硅藻:硅藻是一类富含硅的海洋藻类微生物,它们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在生长过程中结合硅酸盐形成硅藻壳。
蓝藻繁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引言蓝藻,也称为蓝藻细菌,是一类存在于淡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其繁殖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蓝藻繁殖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蓝藻的增长,以期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
原因蓝藻繁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养分过剩:养分是蓝藻繁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水体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时,蓝藻会迅速生长繁殖。
这些养分通常来自于化肥、污水和农田排水等人类活动,尤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更加明显。
2. 水体富营养化:除了养分过剩,水体本身的富营养化也是蓝藻繁殖的原因之一。
当水体环境变得富含有机质时,如大量的藻类残骸、有机废物等,会提供蓝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其大量繁殖。
3. 高温和充足的光照:蓝藻对高温和充足的光照条件适应性较强。
在水温升高和阳光照射充足的情况下,蓝藻会加速生长并占据水体资源,造成蓝藻的大规模繁殖。
控制方式为有效控制蓝藻的繁殖,以下方法可以被采取:1. 减少养分输入:减少水体中的养分浓度是缓解蓝藻增长的一种常用方法。
这可以通过减少农田和城市排放的化肥和污水,改善农田和城市排水的处理和回收,以减少有害物质对水体的污染。
同时,合理控制养分的施用量,避免过量施肥。
2. 水生植被修复:在水体中引入适当的水生植被可以有效控制蓝藻的繁殖。
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养分和阻碍光照,减少蓝藻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从而达到控制蓝藻的效果。
此外,水生植物还能提高水质,促进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
3. 生物控制:引入天敌来控制蓝藻的繁殖是一种生物控制的方法。
某些浮游动物和鱼类能够以蓝藻为食,通过捕食蓝藻来减少其数量。
这种方法需要结合特定的水体环境和生态平衡来选择适宜的生物控制措施。
4. 物理和化学方法:物理和化学方法可以通过直接杀死或抑制蓝藻来进行蓝藻控制。
物理方法包括曝气、水动力控制等,可以改变水体环境以减少蓝藻的栖息地。
化学方法包括使用杀藻剂等化学物质来降低蓝藻的生长和繁殖。
水生环境中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水生环境中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关系,对水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微藻与细菌的共生关系、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在水处理、能源生产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微藻和细菌在共生关系中相互促进生长和营养物质交换,共同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
微藻与细菌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能有效净化污水和降解有害物质。
利用微藻和细菌共同生产生物质等方式,也有望在能源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揭示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的机制,为更好地应用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提供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水生环境、微藻、细菌、共生关系、相互作用机制、应用研究、水处理、能源生产、研究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水生环境中,微藻和细菌是两类最主要的微生物。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参与营养循环、有机质分解等基本生态过程,还直接或间接影响水质、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功能。
微藻和细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共生关系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藻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同时消耗二氧化碳,并且能够利用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合成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与此细菌则可以利用微藻释放出的有机物和废弃物进行生长繁殖。
更重要的是,微藻和细菌之间还存在着协同作用,通过相互合作促进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降解和循环利用,从而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对水生环境中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了解微藻和细菌的共生关系,探究其相互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水生态系统的运作规律,为水质改善、生态修复、资源利用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水生环境中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引言微藻与细菌在水生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当前水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微藻和细菌作为水生环境中两种重要的微生物,其相互作用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蓝细菌蓝细菌(Cyanobacteria)曾被称为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分布很广、含有叶绿素a,无鞭毛,能够在光合作用时释放氧气的原核微生物。
与光合细菌相比:光合细菌不产O2,有菌绿素。
与绿色植物相比:无叶绿素b,有β-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
蓝细菌主要以二分裂或多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少数蓝细菌可形成孢子,孢子壁厚,能抵抗不良环境。
由成串细胞连成丝状的蓝细菌,在细胞链断裂时形成的片段,称之为链丝段,具有繁殖功能。
蓝细菌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种水体及各类植物(红萍等)叶腔中,具有固氮能力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因此可在沙质海滩及荒漠上找到,并有“先锋生物”的美称。
形态特征蓝细菌的细胞一般比细菌大,通常直径为3~10μm,最大的可达60μm,如巨颤蓝细菌。
根据细胞形态差异,蓝细菌可分为单细胞和丝状体两大类。
单细胞类群多呈球状、椭圆状和杆状,单生或团聚体,如粘杆蓝细菌和皮果蓝细菌等属;丝状体蓝细菌是有许多细胞排列而成的群体,包括;有异形胞的,如鱼腥蓝细菌属;无异形胞的,如颤蓝细菌属;有分支的,如费氏蓝细菌属。
蓝细菌的细胞构造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相似。
细胞壁有内外两层,外层为脂多糖层,内层为肽聚层。
许多种能不断地向细胞壁外分泌胶粘物质,将一群细胞或丝状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粘质糖被或鞘。
细胞膜单层,很少有间体。
大多数蓝细菌无鞭毛,但可以“滑行”。
蓝细菌光合作用的部位称为类囊体,数量很多,以平行或卷曲方式贴近地分布在细胞膜附近,其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胆素(一类辅助光合色素)。
蓝细菌的细胞内含有糖原、聚磷酸盐、以及蓝细菌肽等贮藏物以及能固定的羧酶体,少数水生性种类中还有气泡。
在化学组成上,蓝细菌最独特之处就是含有两个或多个双键组成的不饱和脂肪酸,而细菌通常只含有饱和脂肪酸和一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
蓝细菌的细胞有几种特化形式,较重要的是异形胞、静息孢子、链丝段和内孢子。
异形胞是存在于丝状体蓝细菌中的较营养细胞稍大,色浅、壁厚、位于细胞链中间或末端,且数目少而不定的细胞。
谁知道水中的微生物有哪些,有哪些危害(一)引言概述: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水中存在着众多微生物。
了解水中的微生物种类以及可能的危害对我们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危害。
正文:一、细菌1. 大肠杆菌:在水中被广泛检测到,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进入人体,引发胃肠疾病。
2. 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的致病菌之一,水中被检测到的霍乱弧菌可能使人们患上霍乱,引发严重腹泻和脱水。
3. 沙门菌:可以通过水中的食物和饮水传播,引发沙门菌感染,导致肠胃不适和呕吐等症状。
二、寄生虫1. 阿米巴原虫:一种可以生存于水中的寄生虫,通过污染的水源进入人体,可能引发阿米巴病,严重时可侵犯消化道、肺部及其他器官。
2. 雷姆鞭毛虫:在水中常见的致病性寄生虫之一,可以通过水源感染人体,引起泻病和腹泻。
三、病毒1. 肠病毒:水中存在的一类常见病毒,可通过受污染的水源进入人体,引发胃肠症状,如恶心、呕吐和腹泻。
2. 诺如病毒:水中寄生的一种病毒,可能通过受污染的水源进入人体,导致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不适。
四、蓝藻与海藻1. 蓝藻:有些水体会出现大量的蓝藻堆积,其中某些种类分泌肝毒素,当人们接触到这些蓝藻时,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和肝脏问题。
2. 海藻:一些海藻会释放出有害物质,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并可能引发过敏、中毒等问题。
五、其他微生物1. 真菌:水中常见的一种微生物,可能引发真菌感染,导致肺部和皮肤疾病。
2. 浮游生物:一些浮游生物可能会导致水质变差,引发呼吸道问题和过敏。
总结:了解水中的微生物种类和危害对于我们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常见的水中微生物包括细菌、寄生虫、病毒、蓝藻与海藻、真菌以及浮游生物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引发胃肠道疾病、呼吸道感染、过敏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水源消毒和过滤措施,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