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8.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圆的周长(1)(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78.54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导学案(推荐2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
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
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
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
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
(揭示课题:圆的周长)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3.将3个车轮各滚动一圈,猜一猜,谁滚动的路程最长?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二)交流测量圆周长的方法1.学生拿出课前剪的圆,互相指一指它们的周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
【教学过程】一、引课(课件出示特克斯八卦城)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吗对,这就是我们伊犁美丽的特克斯县的八卦城。
它因八卦布局而闻名,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今年夏天,老师有辛来到了这里,照片上的就是八卦城中心广场的太极坛,老师绕太极坛的第一外环走了一圈,要想知道老师走这一圈是多少米你们知道是要求什么吗对,圆的周长,那么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二、认识周长1、请大家看,老师手里有一个圆,你知道圆的周长是指哪一部分吗谁能给大家摸一摸(指名学生摸一摸)师:摸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确定一个点,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2、那你们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生:圆一周的长度是圆的周长)看他多勇敢,谁还能说一说3、那你们想圆是由什么线围成的呢(曲线)师:那我们可以说围成圆一周的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4、那谁有测量圆周长的方法(绕线发,滚动法)5、小组合作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现在请大家自己选择方法来测量这些圆的周长,好吗要求:1)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办法,只要你能得到圆的周长就可以,请一律用厘米做单位。
2)每个小组还有一个小表格,请同学们将测量好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的第一栏里,只需要完成第一栏就可以,不用写单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圆的周长(1)人教新课标教案:圆的周长(1)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的定义;2.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3.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2.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发现。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的实物、直尺、量角器;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的物品(如圆形的饼干、硬币等)、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圆形物品的周长?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圆的周长的定义: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缘的长度;2. 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 = 2πr,其中C表示圆的周长,r表示圆的半径,π表示圆周率(约等于3.14);3. 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C = πd,其中d表示圆的直径。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一个圆的直径为10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2. 引导学生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3. 讲解解题过程,强调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四、随堂练习(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一个圆的半径为5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圆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定义:圆形边缘的长度计算公式:C = 2πr关系:C = πd作业设计:1. 请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一个圆形物品的周长,并记录下来;a. 圆的半径为8厘米;b. 圆的直径为14厘米。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圆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和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六上《圆的周长》导学案数学教案
标题: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即π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子转动一圈的距离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1. 让学生动手测量一些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记录数据,然后小组讨论,初步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2. 教师展示多组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数据,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引导学生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与圆的周长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圆的周长的概念、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五)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检测和复习。
四、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六上《圆的周长》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难点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回忆一下,圆有哪些特征?2、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在圆上指出半径和直径。
(二)新课导入1、出示图片:自行车、摩天轮、圆形花坛等。
观察这些物体,它们的运动轨迹或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些都是圆形,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形的物体?2、提出问题:要给圆形花坛围上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给自行车的车轮安装链条,需要知道什么呢?(三)探究新知1、认识圆的周长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形纸片等,用手摸一摸圆的一周,指一指圆的周长在哪里。
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总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小组讨论:如何测量圆的周长?方法一:用一根线绕圆一周,然后测量线的长度。
方法二:将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量滚动的距离。
选择一种方法,测量出手中圆形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3、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分别测量出几个圆形物体的直径和周长,并记录在表格中。
计算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总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3 倍多一些。
4、认识圆周率实际上,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介绍圆周率的历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 7 位小数的人。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通常取它的近似值 314。
5、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如果用 C 表示圆的周长,d 表示圆的直径,r 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C =πd 或 C =2πr(四)巩固练习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导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圆周长的概念:学生能够描述圆周长的含义,并知道圆周长是一个封闭曲线。
2. 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应能通过公式C=2πr 或C=πd 计算圆的周长,并理解其中的π(pi)是一个恒定的数值,约等于3.14159。
3. 应用圆周长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自行车轮胎的周长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 难点:理解π(pi)的概念及其在计算圆周长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大小的圆及其周长。
- 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硬币、钟表等,以便学生直观感受圆周长。
-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圆周长的计算。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圆形物品,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和计算圆的周长。
2. 探索圆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周长是围绕圆形边界的长度,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感受圆周长的存在。
3. 介绍圆周长公式:讲解C=2πr 或C=πd 公式的含义,解释π(pi)是一个无理数,其值约等于3.14159。
4. 演示公式应用:通过例题演示如何使用圆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5.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加深对圆周长公式的理解。
6. 总结与拓展:总结圆周长的学习要点,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圆周长知识的例子。
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
-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圆周长公式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正确完成练习题。
- 实际应用能力:评估学生能否将圆周长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圆周长的相关知识。
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圆周长知识。
注意事项- 概念理解:确保学生理解圆周长的概念,避免仅仅记住公式而忽视其背后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答。
458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C=r3.14223.144=6.28(厘米)=83.14=25.12(厘米)二、新课。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表示什么吗?(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C=r(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直径=周长圆周率半径=周长(圆周率2)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已知:c=3.77m求:d=?解:设直径是x米。
3.773.143.14x=3.771.2(米)x=3.773.14x1.2(2)做一做。
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已知:c=1.2米R=c(2)求:r=?解:设半径为x米。
3.142x=1.21.223.146.28x=1.2=0.191x=0.1910.19(米)x0.19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⑴3.148⑵3.1482⑶3.1482+8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xx.14=125.6(厘米)(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xx.14=125.6(厘米)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125.6=94.2(厘米)4、P66第10题思考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导学案我的班级:我的小组:最棒的我:日期_学习目标: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学习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图片。
课时安排:2导学流程:〖自主学习〗【学法指导】请同学们题自学课本第17—18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把自己遇到的或生成的问题记下来。
你们可要动脑筋,多思考哦!一、轻松准备。
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二、新知尝试。
1、()叫圆的周长。
2、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倍多一些。
3任意一个圆的(),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它是一个(),π=(),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取它的近似值,π≈()4、圆的周长=()用字母表示()小组长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抽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展示小组讨论交流下面的问题;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后派出代表,进行。
看谁最棒哟!1、用彩笔画出下面圆的周长。
2、分组测量自己准备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填在课本63页表格里)我们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倍多一些。
3、什么叫圆周率?4、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所以:圆的周长=(),用字母表示:()又因为:直径=2半径,所以:圆的周长=(),用字母表示:()〖达标检测〗【学法指导】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习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导学案第【1】篇〗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对周长的认识,只是研究圆的周长需要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那么,对于圆的周长与直径的这个倍数关系,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是能发现的,然后再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备注:活动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认识圆的周长(一)激发兴趣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
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二)认识圆的周长1.回忆正方形周长: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2.认识圆的周长: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2.反馈:(基本情况)(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 第5单元圆 - 第2课时圆的周长(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圆的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 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 学生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教学课件,准备相关教学实例。
2.学生:准备好课本、作业本等学习资料。
3.教室:保证教室的教学设备正常运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物体,引导学生讨论圆的特点及周长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关于圆的周长计算的例题,介绍相关知识点。
2.讲解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拓展延伸布置课外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圆的周长的应用。
五、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完成的练习进行批改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并表扬优秀表现的学生。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关于圆的周长的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相关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
教学重点: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
C=r23.1473.1432=21.98(厘米)=3.149=28.26(平方厘米)2、分辨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1)概念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
(2)计算公式求圆的周长公式:C=d或C=2r求圆的面积公式:S=r2(3)使用单位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二、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3。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
(栓绳处不计算在内)()(4)面积:3.1462=3.1412=37.68()2、量出求半圆面积所需的数据,测量时保留整厘米数。
再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⑴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半圆的面积:3.14223.142+22r=2cm=3.144=6.28+4=12.56(平方厘米)=10.28(cm)3、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已知:C=25.12米求:S=?r=25.12(23.14)S=r2=4(米)=3.1442=50.24(平方米)4、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已知:R=7厘米=0.7分米r=0.5分米求:S=?S环=(R2-r2)3.14(0.72-0.52)=3.140.24=0.7536(平方分米)三、巩固发展.1、思考题p71(8)一条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围成圆的面积大?(分组讨论,探讨面积的大小)(1)围成长方形:31.42=15.7(m)(长和宽的和)长宽=面积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也就越大,长和宽相等时,此时正方形面积最大.(2)围成圆形直径:31.43.14=10(m)半径:102=5(m)面积:3.1452=78.5(m2)(3)比较:长方形面积:61.6m2正方形面积:61.6225m2圆面积:78.5m2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圆的周长(1)>>【学习目标】1、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3、培养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2、难点是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过程】一、认识圆的周长。
1、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什么是圆的周长?指一指,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4倍(即C=4a)。
猜一猜:圆的周长是否是它的直径的常数倍?说说你的理由。
二、探索新知: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找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量一量它们圆面的周长与直径,并记录在p63的表格中。
说一说你是如何测量的?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2、观察表格,想一想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通过表格数据你有什么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课本P63,了解圆周率的知识,谈谈你的感受。
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圆的周长公式 C=πd 或 C=2πr (其中π=3.14 )4、自学课本P64例一,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64“做一做”1、2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十五的第1、5、8题。
2、拓展提高: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3)C =2πr =πd (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圆的周长(1)人教新课标在上一课时,我们已经认识了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与圆相关的知识,探讨圆的周长。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第五单元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圆的周长。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圆周率的定义,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周率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圆周长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圆形的物体,如硬币、瓶盖等,以及绳子、尺子等测量工具,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圆的周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物体,如硬币、瓶盖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讲解,介绍圆周率的定义,让学生们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 实例讲解:我会用绳子围成一个圆,让学生们测量绳子的长度,从而计算出圆的周长。
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们掌握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4. 练习巩固: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圆周率的定义,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周率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测量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请学生们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圆周长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提供实际问题的练习机会。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引导学生们探索圆周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工程测量等。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圆周率的历史,了解我国在圆周率研究方面的贡献。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圆周率的定义和理解,我会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的物体来帮助学生们理解。
六年级数学上册 4.2 圆的周长(一)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学习难点: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导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学具准备:各种大小不同的圆,直尺、绳子、卷尺2、知识准备:⑴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
⑵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3、前置自学:⑴观察课本第62页的花坛彩图,回答:骑自行车绕花坛一圈形成什么图形,这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指。
⑵利用你准备的圆形物品自己动手“围一围”、“测一测”,把它们周长和直径的数值、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填在课本第63页的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⑶阅读“你知道吗?”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数学的贡献。
二、自学探究:1、各组组内交流花坛彩图的问题,总结圆的周长的意义2、各组交流你是如何得出表中数据的,并展示所填表格中的数据,发现了什么结论?每组派一名组员在黑板上展示所测量的数据,并讲给全体同学听。
3、总结: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的数,叫做,如果圆的周长用C表示,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5、对应训练:求下列各圆的周长:6、自学小结: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三、当堂检测:1、圆的直径是6厘米,他的周长是厘米,圆的半径是1分米,他的周长是分米。
2、判断:⑴ π=3、14()⑵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半径。
()3、较大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 C等于4、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四、拓展提高:儿童公园有个直径10米的圆形金鱼池,在金鱼池外0、5米安装一圈不锈钢护栏,这个护栏的长度最少要多少米?教(学)后记:。
第5单元圆第2课时圆的周长(1)【教学内容】圆的周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意义和计算公式的推导。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能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周长的计算公式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公式【导学过程】【知识回顾】如何确定圆的大小与位置?【情景导入】菜板有点开裂,需要在它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要多长?【新知探究】【一、自主预习】1、思考一下问题:(1)什么叫圆心?(2)什么叫圆的半径?(3)什么叫圆的直径?(4)d=2r表示什么?2、自学教材第62—64页,用硬纸板剪3个直径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圆。
3、我知道:圆的周长是指()的长度。
【二、合作探究】怎样计算圆的周长?1、小组合作:量一量、算一算,把下表填写完整。
2、通过测量、计算,你有什么样的发现?圆的周长÷直径=()可以推出:圆的周长=周长公式的应用。
【三、拓展归纳】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π取两位小数3.14,已作为一般数值处理,计算结果不必再用“≈”表示。
但在判断“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时仍应说“π倍”而不是“3.14倍”。
【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随堂练习】1、判断:(1)圆周率就是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
()(2)圆周率就是3.14。
()(3)一个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π倍。
()(4)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5)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周长是31.4平方厘米。
()(6)C=πd=2πr。
()。
第2课时圆的周长(1)
学习目标:
1.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和验证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2.在对圆周率的值的探索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和验证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
理解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3-5个圆形物品,直尺和细线。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测量、计算、猜测和验证圆周率的值,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结合探究结果阅读教材P62、63页的内容。
2.把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还存在的疑问提交小组共同解决。
自主与合作学习
一.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什么是圆的周长?(结合准备的学具感知圆的周长)
2.小组合作用直尺或细线等学具,测量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提示:绳测法指用线绕圆一周,从这一点开始,再到这一点,多余部分剪掉后拉直,这条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滚动法指让圆滚动一周,从直尺的0刻度到滚动一周的终点,这段距离是圆的周长。
3.探究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1)把小组合作测量出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填入下表,并计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2)从测量和计算的结果我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多一些。
4.阅读教材P63的内容,结合上面的探究填写下面的内容。
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数,我们把它叫做(),用字母()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实际生活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
π≈()。
5.归纳公式: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或C=()。
二.圆的周长的应用(教材P64例1)
(1)这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厘米,它转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
小明家离学校1千米,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达标检测
1. 填空
(1)圆的半径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圆的直径是13米,它的周长是()米。
圆的周长是75.36分米,它的半径是()分米。
(2)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
(3)小圆的半径是6厘米,大圆的半径是9厘米。
小圆直径和大圆直径的比是(),小圆周长和大圆周长的比是()。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3.解决问题
(1)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圆形的铁环,直径是40厘米,做这样一个铁环需要用多长的铁条?
(3)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30分钟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4.看图计算出圆的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单位:cm)
课外延伸:阅读教材P63的“你知道吗?”
整理学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