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用生物安全操作技术1415
- 格式:ppt
- 大小:6.18 MB
- 文档页数:25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在科学研究和医学检验等领域,实验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实验室中处理的生物材料可能包含病原体、毒素或其他有害生物因子,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对实验人员、环境甚至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遵循严格的生物安全操作规范是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关键。
一、实验室设施与设备首先,实验室的设计和布局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设置合理的气流方向,以防止污染物的扩散。
同时,实验室应配备完善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实验室内的设备也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测。
生物安全柜是实验室中最重要的防护设备之一,应定期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
高压灭菌器用于对实验废弃物和可重复使用的器材进行灭菌处理,必须保证其温度和压力达到灭菌要求。
此外,还有冷藏设备、离心机等,都要保证其性能稳定,以避免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
二、个人防护装备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根据实验操作的风险程度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PPE)。
最基本的 PPE 包括工作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如果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离心、研磨等,还需要佩戴防护面罩和正压防护服。
工作服应选择长袖、收口的款式,以防止皮肤暴露。
手套要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尺寸,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手套破损或被污染,应立即更换。
口罩应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护目镜则要能够提供全面的眼部防护。
三、实验操作规范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
首先,实验前要对实验材料和器材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消毒。
对于需要培养的微生物,要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
在移液、分液等操作中,要使用移液器和分液器等专用工具,避免用口吸取液体。
如果涉及到动物实验,要确保动物的来源合法,并在符合动物福利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用过的培养基、移液器吸头、注射器等,应及时放入专用的废弃物容器中,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对于含有病原体的废弃物,必须经过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后才能送出实验室。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与防护措施实验室是进行生物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防止生物污染的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和防护措施应当得到严格遵守和实施。
一、生物安全操作规范1.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资质实验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对于操作风险较高的实验项目,应有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操作。
同时,严格控制实验室人员的进出,不允许未经培训或没有相关资质的人员进入实验室。
2.实验室内的生物材料管理实验室内的生物材料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储存和管理。
包括正确使用符合规范的冷冻设备和冷藏设备,确保生物材料的保存温度符合要求。
此外,实验室应建立生物材料的清单和登记系统,及时记录和更新生物材料的相关信息。
3.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应对实验室和实验设备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清洁。
同时,实验人员需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具,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等。
确保实验操作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4.实验室安全操作步骤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按照标准的实验流程进行操作。
禁止在实验室内进行非实验相关的活动,如饮食、吸烟等。
对于具有高风险的操作,应遵循双人操作原则,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5.实验后的处理工作实验结束后,及时对实验台面、实验设备和实验器皿进行清洁和消毒。
将实验残留物等废弃物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伤害。
二、生物安全防护措施1.实验室的空气质量控制实验室应配备合适的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并满足相关空气质量要求。
对于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颗粒物的实验项目,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安装排风装置等。
2.实验室生物安全柜的使用实验室生物安全柜是进行生物实验的关键设备,能够提供高效的防护和防护措施。
实验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生物安全柜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按要求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3.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实验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验的风险等级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一、实验室准备工作1.实验室环境要求- 实验室应保持整洁, 并定期清洁工作台、试剂架等工作区域。
- 实验室内应有充足的通风设备, 确保空气流通。
- 实验室内应配备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 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 实验室应设置指示标识, 明确危险区域和应急出口。
2.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管理- 实验室设备应定期检修和维护, 确保正常运行。
- 实验室试剂应分类存放, 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 实验室试剂应定期检查保质期, 过期的试剂应及时处理。
3.个人防护措施- 进入实验室前, 应穿戴实验室专用的防护服和安全鞋。
- 实验操作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 实验操作结束后, 应及时洗手并更换干净的衣物。
二、实验操作规范1.实验操作前的准备- 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手册, 了解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 准备所需的试剂和实验器材, 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准确称量和配制。
2.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措施- 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将手指、笔等接触口部或面部。
- 实验操作时应避免直接吸入有毒气体或吸入可燃气体。
- 实验操作时应注意试剂的浓度和用量, 避免超出安全范围。
3.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应分类处理, 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 有毒废弃物应专门收集和妥善处理, 不得随意倾倒。
三、事故应急处理1.化学品泄漏- 发生化学品泄漏时, 应立即采取措施阻止泄漏, 并通知相关人员。
- 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 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后进行清理。
2.火灾事故- 发生火灾时, 应立即拉响火警报警器, 并按照逃生路线撤离实验室。
- 使用灭火器进行初期灭火, 若无法控制火势, 应及时报警求助。
3.人员伤害- 发生人员伤害事故时, 应立即停止实验操作, 进行急救处理。
- 如情况严重, 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通知相关负责人。
四、实验室安全培训和监督1.实验室安全培训- 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 了解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第一篇: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SOP)一、进入规定1、在实验室入口处贴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注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负责人电话。
2、未经许可,非授权人员不能进入实验室。
3、实验室门保持关闭状态。
4、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个人衣物不能带入实验室。
二、个人防护㈠工作服1、在实验室工作时,穿着工作服。
2、不能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3、实验室工作服不能与日常服装放在一起。
㈡手套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戴上合适的手套。
脱手套后洗手。
用过的一次性手套丢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袋内。
㈢洗手脱手套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都洗手。
㈣其他防护1、当有可能受到喷溅物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伤害时,戴合适的护目镜。
2、不能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3、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
4、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内储存食品和饮料。
三、实验室工作区1、实验室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2、每天工作结束之后,消毒工作台面和生物安全柜台面。
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废弃于医疗废物容器内,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
4、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
生物安全管理自查制度一、科主任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科室全面的生物安全自查,同时不定期抽查。
年末制定下一年的自查计划。
二、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有对各自相关岗位的自查责任。
三、自查内容1、各种设施和配置、标志检查实验室入口各种生物和消防安全标识提示是否完整;各实验室功能区是否按照规定划分;各实验室的通风、水、电是否安全;各实验室的设施是否完全,是否配备相关的安全措施。
2、实验室消毒和废物处理实验室每天实验结束后,进行台面、地面、空间的消毒,并保持有相关记录;同时由专人(保洁员)负责将实验废物和其他医疗废物进行装包,放置医院规定地点,并记录;实验所需要的物品高压或者废弃物需要高压消毒的,由专人负责高压,并保持记录。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标准1.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吸烟2、实验室入口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内部显著位置须贴上有关的生物危险息,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
3、禁止非工作人员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4、工作人员应接受必须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建立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
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5、样本、血清或培养物的操作全过程应穿戴实验防护服、手套、口罩和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面罩),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6、混匀时最好使用震荡器,使用移液管/吸头吹打时不要太激烈,减少气溶胶的产生。
7、最好采用电子灼烧灭菌装置对接种环灭菌。
8、除了非肠道注射或者从实验动物体内吸液,注射器不能替代移液装置或用于任何其他目的。
禁止注射器上移去针头或给针头重新戴套。
9、除非必需,应尽量减少使用利器,利器在使用后应立即放入耐扎中。
10、所有样本、培养物和烧毁物都应被视为可能含有传染性生物因子,以安全方式处置惩罚和处置。
11、所有潜在传染性或毒性的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在存放、处理和使用时应按未知风险的样本对待。
12、摘除手套后一定要洗手。
通常用普通的肥皂和水彻底洗手,高危时应该用杀菌香皂涂抹至少10秒钟后再用清水冲洗。
洗后用一次性纸巾擦手或使用热空气干手机。
13、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14、人员暴露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科主任或安全管理小组人员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1、样本处置的生物安全规程2、样本的采集3、样本/病原分离物/菌毒种的运输样品的运输采用三层包装。
1、最内层是样品存放管,用封口膜或胶带密封管口,外包适量有吸收能力的物质(如棉花/吸水纸)。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2、第二层包装为双层塑料袋或可密封塑料盒。
操作技术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定义和概念1. 气溶胶(Aerosol)气溶胶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0.001-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分散相含有生物因子的气溶胶为生物气溶胶2.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包括能够进行基因修饰、细胞培养和生物体内寄生的,可能致人、动物感染、过敏或中毒的一切微生物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
3.微生物(microorganisms)微生物是指活的生物因子,包括能够复制或基因物质传递的细胞或非细胞的微小生物实体,其中包括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
主要指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病毒和某些寄生虫。
4.生物安全(bio-safety ,bio-security)避免生物危险因子对包括实验室工作者在内的生物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扩散的措施。
实验室感染的控制原理•实验室空气传播与感染主要有三个过程:z一是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z二是微生物气溶胶的扩散z三是微生物气溶胶人体暴露和吸入•因此,要控制或减少实验室空气传播和感染,采取相应针对的生物安全措施,重点是控制实验室微生物气溶胶感染的三个过程。
避免或减少操作中气溶胶产生Â规范工作人员操作过程,避免操作错误Â正确选择使用仪器/器材/设备Â加强人员培训重点Â改进传统操作方法.例如:–1) 用玻璃棒接种光滑的琼脂平板产生的气溶胶比粗糙平板要减少99%;–2) 用冷接种环沾取菌液产生的气溶胶比用热接种环减少90%;–3) 使菌液依靠重力由吸管中流出产生的气溶胶比用力吹出减少67%–4) 菌液滴落在消毒巾上产生的气溶胶比硬桌面上减少90%;–5) 用针头从盖有橡皮塞的瓶中抽液时,用酒精棉球围住瓶口比不用时所产生的气溶胶减少99%。
防止微生物气溶胶扩散的生物安全原理无论是哪一种微生物实验室,总有一些微生物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气溶胶,尽管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只可以减少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但不可能完全避免。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一、实验室入口与出口管理1. 实验室进出人员必须佩戴防护设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和安全眼镜等。
2. 出入实验室前,必须进行身体检查,并接受相关培训。
3. 严禁携带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等进入实验室。
4.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进行严格的个人防护设备消毒。
二、实验室内的安全操作1. 在进行实验前,必须了解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风险等级,并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实验操作前,必须进行实验室设备和工作台面的清洁消毒。
3. 实验室内必须保持整洁有序,禁止杂物堆放。
4.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喝水、进食,以及随地吐痰等行为。
5. 实验操作过程中,禁止随意调整实验室内的设备和仪器。
6. 实验操作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设备,并进行消毒处理。
7. 实验室内应定期检查实验设备的完好性和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生物样品处理和储存1. 生物样品的处理和储存必须按照相应的规程进行,防止交叉污染和生物泄漏。
2. 生物样品在处理过程中,必须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等防护设备。
3. 处理完毕的生物样品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无生物活性。
4. 生物样品的储存必须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和时间进行,避免样品变质和污染。
四、废弃物处理1. 废弃物必须按照生物安全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严禁乱倒乱扔。
2. 生物废弃物必须进行高温高压处理,确保无生物活性。
3. 化学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五、事故应急处理1. 实验室内发生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 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操作。
3. 实验室内发生生物泄漏时,必须及时报告上级,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清理。
六、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维护1. 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2. 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维护过程中,必须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
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引言: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科研和学术探索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和遵守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系列在生物实验室中需要遵守的安全操作规范。
一、实验室入口安全1. 实施身份验证:入口处应设置合适的验证设备,限制未经授权人员进入实验室。
2. 关注实验室环境:入口处需安装监控设备,掌握进出人员的动态,并定期维护及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
二、实验室装备安全1. 检查装备完整:每次进入实验室前,应对实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行。
2. 定期维护设备:实验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防止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意外伤害。
三、个人防护措施1. 穿戴实验服装:进入实验室需要穿戴实验室专用服装,如实验服、实验手套等,以防止接触到有害物质。
2.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实验需要,佩戴防护面具、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四、实验物质储存安全1. 储物柜分类储存:按照物质性质和危险程度,将实验物质分类存放,并且标明相关警示标志,避免混乱和误用。
2. 严格限制进入权限:对特殊储存区域实施严格进出控制,只允许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入。
五、实验室废弃物处理1. 贴合标签垃圾袋:将废弃物装入贴合标签的垃圾袋中,明确标明废弃物的种类和危险等级。
2. 定期清理垃圾桶:定期清理实验室内的垃圾桶,防止废弃物产生异味、滋生细菌以及引发火灾等安全问题。
六、实验操作规范1. 遵守实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手册上的流程执行实验,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2. 小心操作实验仪器:熟悉并正确操作实验仪器,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意外事故。
七、化学品使用安全1. 熟悉化学品性质:在使用化学品之前,了解其性质、特点和安全操作方法,并根据实验需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善用通风设备:避免化学品蒸气在实验室内积聚,及时开启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
检验科生物安全操作指南生物安全操作是实验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确保实验人员和环境安全。
检验科生物安全操作指南旨在规范检验科工作人员在进行生物实验时的操作流程,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以下是检验科生物安全操作指南的具体内容: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生物实验前,必须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穿戴实验服和防护眼镜- 洗手并戴上手套-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试剂和设备- 检查实验室通风情况是否良好2. 废物处理:废弃的生物实验物品必须正确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处理方法包括:- 将废物放入指定的废物桶中- 在实验后对废物桶进行消毒清洁- 严禁将有污染的废物带出实验室3. 溅洒物处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溅洒物,应及时进行处理:- 用干净的纸巾吸干溅洒物- 用消毒液擦拭溅洒物的区域- 对溅洒物较严重的地方进行二次消毒处理4. 化学品使用:在进行生物实验时使用化学品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按照化学品说明书和安全数据表使用- 避免化学品直接接触皮肤和粘膜- 使用后及时将化学品放回指定位置5. 生物安全柜使用:生物安全柜是重要的实验设备,使用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打开生物安全柜至少30分钟预热- 将需要操作的生物试剂放入生物安全柜内- 操作结束后,关闭生物安全柜,清洁工作台6. 紧急情况处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紧急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发生火灾时,立即通知实验室管理员,并按照火灾应急预案处理- 发生人员伤害时,立即停止实验,寻求医疗救助7. 实验室清洁:实验室的清洁是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 每日对实验室进行清洁消毒- 定期清理实验室地面和工作台- 保持实验室通风畅通通过遵守检验科生物安全操作指南,可以有效规范实验操作行为,降低实验风险,提高实验室安全性。
希望所有检验科工作人员都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操作指南,共同维护实验室的安全和稳定。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
一、实验室进出规定
1. 进入实验室前需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了解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预案;
2. 进入实验室需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3. 离开实验室时需脱掉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二、实验操作规定
1. 实验前需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生物安全柜和消毒设备,并进行必要的空气净化操作;
2. 所使用的生物材料和试剂需符合实验室的安全标准,使用前需进行相关检测和认证;
3. 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实验室,必须专心操作并注意安全防护;
4. 实验结束后,清洁实验台面和设备,将生物材料和试剂妥善存放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三、废弃物处理规定
1. 废弃的生物材料和试剂需按照实验室的废物分类要求进行分类处理,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和包装;
2. 废弃物要及时清理,避免滞留在实验室内产生交叉污染。
四、事故应急处理规定
1.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事故,需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同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 已污染的实验台面和设备需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并进行相关记录。
五、个人卫生规定
1. 在实验室内禁止食用和饮用,操作结束后需要做好手部卫生和个人消毒;
2. 实验结束后需及时更换干净的实验服,并将污染的实验服进行清洗和消毒。
以上是《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的基本规定,希望实验人员能严格遵守,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生物材料的安全利用。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会昌县妇幼保健院查验科目录一、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二、感染性材料的实验操作规程3、仪器设备的利用规程4、个人防护用品的利用规范五、实验室消毒规程六、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置规程7、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规程八、紧急情形处置规程及应急预案九、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10、样本分离操作规程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一、目的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专业实验室。
注(1)、本实验室除HIV初筛实验室为二级生物实验室外,其他实验室均为一级生物实验室。
(2)、本实验室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由7人组成。
3、职责、中心主任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运行。
、技术负责人负责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的安排。
、质管科、查验科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具体工作。
4、工作程序、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组成4.1.1、中心主任任指定管理委员会主任。
4.1.2、经年度考核,从科室成员当选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验室知识的技术骨干,由中心主录用为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成员。
由7人组成。
管理委员会成员任期一年,任期中出现特殊情形中心主任可对之罢免。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保护和检查4.2.1、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一年检查一次。
4.2.2、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成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
4.2.3、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
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4.2.5、管理委员会应按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类紧急情形下应急办法进行培训。
4.2.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人员。
、警告标记和标签的成立。
4.3.1、对不同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
4.3.2、对高度危险性区域要张贴危险公告。
4.3.3、装存危险物质的容器必需贴上标签,其内容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