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们都是同龄人》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38 KB
- 文档页数:3
我们都是同龄人同在xx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一)学生准备课前分组调查同龄人的生活,收集有关的图片、文字等材料,填写调查报告。
(二)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材料,创设一个“同在蓝天下”的网站,供学生浏览。
〖本课题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儿童的生活;开阔眼界,了解世界不同地区少年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国际理解。
1.关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同龄人,引导学生生成关心、同情等情感。
2.继续培养学生调查、访谈、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知道不同环境中的儿童有着对健康成长的相同需求。
〖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课前要求学生自由组成调查小组,根据自己确定的调查对象,分头行动,并填写小组调查报告,以备交流。
2.教师同时查找相关资料,创设网站,和学生一起交流。
3.采用协作式的网络学习环境,便于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
4.设计“留言栏”,给每位学生创设一个感情抒发、交流的场所。
5.设计课后学习评价表。
〖实施过程〗(一)浏览班级网站,帮助学生回顾自己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师:上课前,我要请出我们熟悉的一位朋友,你们看,他是谁?乐乐:大家好!你们还认识我吗?对,我就是你们的老朋友――乐乐。
我有个信息要告诉大家,三年级(3)班的班级网站又更新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师:请同学们打开校园网,点击推荐网站“三年级(3)班网站”。
(学生浏览网站)师:看完班级网站,请用一句话简单地描述你们的学习生活。
师:我感到你们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乐乐是怎么说的?乐乐:我感到你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在广阔的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
那其他地区的儿童生活得怎样?(出示课本教学内容画面)他们的生活是不是像大人们说的那样,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童话;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欢乐?师:其他地区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这是我们今天需要了解的。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并完成调查报告,现在我们就来交流。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我们都是同龄人》教案《我们都是同龄人》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同龄人的情况。
2、引导学生关心同龄人。
3、知道不同环境中的儿童有着对健康成长的相同需求。
教学重难点1、了解同龄人的生活。
2、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城市、农村、少数民族儿童生活的图片、照片或者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情感导入。
1、老师:同在一片蓝天下,笑容是我们最好的语言。
大家来看一看课本P82-P83的照片,看看其他地区的小孩都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生活开心吗?2、交流同学收集的城市、农村、少数民族儿童生活的图片或照片。
老师:老师知道,在我们班上也有47张纯真可爱的笑脸,看,同学们笑得多开心。
(1)小组派代表向同学介绍自己收集的本班同学的照片。
(2)学生交流收集的农村孩子的生活图片。
(3)学生交流收集的少数民族孩子生活的图片。
3、初步感受幸福快乐的来源。
老师:看到这么多灿烂的笑容,可爱的笑脸,你们感受到什么?谁给我们带来快乐?谁来说一说。
4、诗歌激情。
老师:同学们展示的照片和精彩的回答,让老师想到一首小诗,我把它送给大家。
二、感受城市、农村、少数民族儿童的生活。
1、老师: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还有一个更大的家,在这个家庭中,有黄皮肤的孩子,还有白皮肤、黑皮肤的孩子。
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各地区孩子们的资料,快展示给大家看吧。
2、学生分组向同学们介绍搜集的各大洲儿童生活的资料。
3、游戏:猜猜他(她)们来自哪儿?老师:了解了世界各国儿童的生活,现在我们玩一个游戏,猜猜这些笑脸来自哪个国家、哪个地区。
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笑脸、但幸福的生活是相同的。
是不是全世界所有的小朋友都和我们一样幸福呢?4、了解战乱和贫困中儿童的生活。
老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非洲,贫困、疾病、饥荒、战乱、缺乏饮用水等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部分儿童在苦难中挣扎。
5、看一看教材第85页的图片。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3.5《我们都是同龄人》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我们都是同龄人》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积极解决,就能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同龄人,学会理解、关心、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同龄人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还不太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缺乏同理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同龄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2.培养学生关心、理解、帮助同龄人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同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同龄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关心、理解、帮助同龄人的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同理心。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同龄人的成长过程。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关心、理解、帮助同龄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他人的情感,培养同理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3.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同龄人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引导学生关注同龄人。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同龄人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3.操练(10分钟)小组讨论:如何关心、理解、帮助同龄人。
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他人的情感。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同理心。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关心、理解、帮助同龄人,分享自己的经验。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心、理解、帮助同龄人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3.5《我们都是同龄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我们都是同龄人》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同龄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态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们开始从自我中心出发,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但是他们对于同龄人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往往只看到表面的相同或不同,而对于更深层次的共性和个性认识不足。
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观察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同龄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态度。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观察和思考同龄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3.实践演练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
六. 教学准备2.多媒体设备3.角色扮演道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自己和同学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同龄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从多角度、多维度去观察和思考同龄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他们在生活中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不同。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尊重他人,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不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做法。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3.5《我们都是同龄人》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我们都是同龄人》这一课,是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比不同同龄人的生活,让学生了解同龄人之间的差异,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思考同龄人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同龄人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需要通过教材的学习,来拓宽他们的视野。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会对同龄人的生活产生好奇心,他们会通过对比,了解到同龄人之间的差异,这会激发他们的同情心,使他们更加关心他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比不同同龄人的生活,使学生了解同龄人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同龄人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对比,理解他人的生活状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使学生更加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对比不同同龄人的生活,使学生了解同龄人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同龄人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对比,理解他人的生活状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对比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主动发现同龄人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对比,理解他人的生活状态。
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不同同龄人的生活,使学生了解同龄人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
们都是同龄人》教案
《我们都是同龄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同龄人的情况。
2、引导学生关心同龄人。
3、知道不同环境中的儿童有着对健康成长的相同需求。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同龄人的生活。
2、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城市、农村、少数民族儿童生活的图片、照片或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情感导入。
1、老师:同在一片蓝天下,笑容是我们最好的语言。
大家来看一看课本P82-P83的照片,看看其他地区的小孩都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生活开心吗?
2、交流同学收集的城市、农村、少数民族儿童生活的图片或照片。
老师:老师知道,在我们班上也有47张纯真可爱的笑
脸,看,同学们笑得多开心。
(1)小组派代表向同学介绍自己收集的本班同学的照片。
(2)学生交流收集的农村孩子的生活图片。
(3)学生交流收集的少数民族孩子生活的图片。
3、初步感受幸福快乐的来源。
老师:看到这么多灿烂的笑容,可爱的笑脸,你们感受到什么?谁给我们带来快乐?谁来说一说。
4、诗歌激情。
老师:同学们展示的照片和精彩的回答,让老师想到一首小诗,我把它送给大家。
二、感受城市、农村、少数民族儿童的生活。
1、老师: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还有一个更大的家,在这个家庭中,有黄皮肤的孩子,还有白皮肤、黑皮肤的孩子。
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各地区孩子们的资料,快展示给大家看吧。
2、学生分组向同学们介绍搜集的各大洲儿童生活的资料。
3、游戏:猜猜他(她)们来自哪儿?
老师:了解了世界各国儿童的生活,现在我们玩一个游戏,猜猜这些笑脸来自哪个国家、哪个地区。
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笑脸、但幸福的生活是相同的。
是不是全世界所有的
小朋友都和我们一样幸福呢?
4、了解战乱和贫困中儿童的生活。
老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非洲,贫困、疾病、饥荒、战乱、缺乏饮用水等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部分儿童在苦难中挣扎。
5、看一看教材第85页的图片。
你们感受到什么?
6、把你内心的话用你们手中的笔写在心愿卡上,愿你们的祝福带给他们安慰与快乐。
三、情感升华。
1、老师:世界上有很多我们的同龄人由于各种原因处于战乱或者贫困中,我们能帮助他们什么吗?谁来说一说。
2、老师:大家听说过“手拉手活动”吗?你心中的“手拉手”是什么?
3、小组讨论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
老师:同一片蓝空下,大家虽然生活的地方不一样,但是健康成长的心愿是相同的,我们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对方,共建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