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10词牌(一)
- 格式:docx
- 大小:52.15 KB
- 文档页数:13
古代词牌名称及其特色介绍一、词牌的定义与起源1.词牌是指古代词的音乐谱式,包括词的格律、韵脚、字数、节奏等。
2.词牌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文人墨客进行创作的重要依据。
3.词牌分为“令”、“引”、“近”、“慢”等不同类别,其中“令”指短曲,“引”指延长曲调,“近”指近代曲调,“慢”指缓慢的曲调。
二、古代著名的词牌及其特色1.《水调歌头》:又名《水调》,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曲调优美,词句豪放,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满江红》:源于唐代,曲调激昂,节奏紧凑,多表现豪情壮志。
3.《念奴娇》:源于唐代,曲调悠扬,词句柔美,多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4.《声声慢》:源于宋代,曲调缓慢,词句凄美,多表达忧伤情绪。
5.《青玉案》:源于唐代,曲调清新,词句雅致,多描绘自然景色。
6.《乌衣巷》:源于唐代,曲调古朴,词句含蓄,多表达对往事的回忆。
7.《凤凰台上忆吹箫》:源于唐代,曲调优美,词句华丽,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8.《长相思》:源于唐代,曲调婉转,词句细腻,多表达离别之情。
9.《相见欢》:源于唐代,曲调欢快,词句热情,多表现喜悦心情。
10.《如梦令》:源于唐代,曲调梦幻,词句深情,多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词牌的创作与运用1.词牌创作要求遵循一定的格律、韵脚、字数和节奏,体现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2.词牌在创作过程中,文人墨客可根据自己的情感需求,对曲调进行变奏、改编,使词牌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
3.词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如诗词、戏曲、小说等,成为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词牌的价值与影响1.词牌是古代音乐、文学艺术的瑰宝,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2.词牌丰富了古代文学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3.词牌在现代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欣赏价值,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人们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古代词牌名称及其特色介绍,涵盖了词牌的定义、起源、著名词牌及其特色、创作与运用以及价值与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3词的发展(二)第一篇: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3词的发展(二)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编号:003词的发展(二)在词的发展(一)中,总结了从晚唐至后蜀(836-940年)、从南唐至宋初(937-978年)两个时期词的创作风格。
本篇就从第三个时期北宋前期开始。
三、北宋前期这个时期从北宋建国至宋神宗继位(960-1067年),约一百余年。
这一时期可以分为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北宋初50年这一阶段从宋太祖建隆元年至宋真宗1005年签订“澶渊之盟”后几年。
这一阶段,词并没有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被认为是词坛甚为沉寂的一个时期。
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国初平一宇内,法度礼乐,浸复全盛,而士大夫乐章顿衰于前日。
”在这四五十年中,作词者寥寥数人,作品仅存33首。
其中王禹偁、寇准、钱惟演、潘阆、林逋等人的词作虽然也有一定的水平,但由于数量稀少、风格平庸,不足与形成鲜明的时代特点。
宋初词坛的沉寂是与当时文化大背景分不开的。
公元960年,北宋建国,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割据、战乱局面。
北宋的统治者从建国之初就采取了崇文抑武的国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相当重视文化的建设。
然而文化建设需要一个涵育、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苏轼《六一居士集叙》:“宋兴七十馀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祜极矣。
而斯文终有愧于古。
”所谓“七十馀年”,即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以及仁宗朝的初期。
苏轼的“七十馀年”也许稍稍长了些,但宋初50年,其文学成就的确不足以与前代相媲美。
历来文学史和词史多把这一时期看作晚唐五代词向宋代词演进的过渡期而忽略。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著有《小畜集》。
词仅存《点绛唇》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4词的发展(三)第一篇: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4词的发展(三)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编号:004词的发展(三)在词的发展(二)中,总结了从北宋建国至宋神宗继位(960-1067年)这一时期词的创作风格。
本篇就学习第四个时期—北宋后期词的发展概况。
四、北宋后期从公元1068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至公元1127宋钦宗赵桓靖康二年,约六十年。
这一时期是宋词乃至整个词史比较繁荣的时期,也是词的创作体例向两个方向发展的分水岭。
出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新体派,和以周邦彦为代表的传统派。
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新体词的开山立派正如人类历史的发展,在其内在客观规律的必然性下,总是有看似偶然的外在表现,而这种表现又往往着落在几个横空出世的英雄人物身上。
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就是这样的人物。
1、新词体创立的几大因素新体词的出现,与词产生的根源密切相关。
词来源于民间,而民间词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它就像是广袤肥沃的土壤,势必让词这棵大树根深叶茂,并分出健硕的枝杈,挂满累累果实。
上世纪初发现的敦煌曲子词可以让我们再次走进民间词的世界,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保留了民间作品质朴与清新的特点,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
王重民在《敦煌曲子词•叙录》中说:“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
其言闺情与花柳者,尚不及半。
”菩萨蛮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
效节向龙庭。
麟台早有名。
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诉。
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
定**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儸?手持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德能多。
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可以看出,词从一开始就不乏视野开阔、风格遒劲的作品,从根源上就预示着其创作风格必然走向多样性发展的道路。
唐宋词读书报告尊敬的老师:我在最近的这段时间里,认真学习了唐宋词,并为此撰写了一份读书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我会分享我对唐宋词的一些见解和心得,希望老师能够指点我的不足,让我在将来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欣赏这些诗歌。
首先,我认为唐宋词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文学价值。
唐宋时期,中国经历了一个文化、艺术和诗歌的黄金时代。
许多文学家和诗人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创造了许多优美、独特的诗歌形式,其中就包括唐宋词。
唐宋词不仅在形式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表现手法和题材选择上也是丰富多彩的。
词歌中的音乐性、美感和情感体现为传统中华文化的典范,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唐宋词能够让人感受到文学的情感力量。
这是因为词歌作为一种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文学形式,特别注重对情感和情感生活的描写。
唐宋词的词人们用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个人对生活、爱情、自然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让读者产生极强的共鸣。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就是一首感叹世间美好事物瞬间逝去的词歌。
其清新脱俗、缤纷多彩的描绘方式,让词歌充满了生命和情感力量。
最后,唐宋词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在我学习唐宋词时,我不仅看到了它的文学和情感价值,也学到了如何欣赏和赏析它们。
唐宋词在词牌、韵脚等方面的构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读者可以通过了解这些构成要素来更好地欣赏和享受词歌的美。
另外,唐宋词的文化内涵、思想意义也是值得深入思考和了解的。
总而言之,唐宋词在我看来是一种最具文学、情感和艺术价值的文学形式之一。
在学习和欣赏唐宋词的过程中,我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培养了对美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欣赏唐宋词,我可以在文学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启示。
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此致敬礼!XXX。
诗词鉴赏之词牌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而词牌则是诗词创作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格律,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表达情感和抒发思想的重要工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诗词鉴赏之词牌。
词牌,顾名思义,是指词曲创作中的一种固定的韵律和格律。
它是词作的基础,也是词曲的灵魂。
在古代,词牌的种类繁多,如《水调歌头》、《满江红》、《西江月》等等。
每一种词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使得词曲作品在形式上更加严谨和美妙。
举个例子来说,《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文人雅士们争相创作的对象。
这个词牌的特点是以七言绝句为基础,四句一首,每句十个字,共四十个字。
这种形式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一定的自由度,使得词曲作品在表达情感时更加精炼而深入人心。
而《满江红》这个词牌则是以五言绝句为基础,每句十个字,共四十个字。
它的特点是音韵和谐,字句简练,富有节奏感。
这种形式使得词曲作品在表达激情和豪情时更加有力量和张力。
除了形式上的特点,每个词牌还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内涵。
例如,《西江月》这个词牌主要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它以江南的美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江水和乡愁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词牌的鉴赏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思考。
首先是形式上的鉴赏,我们可以从韵律、格律、字数等方面来分析词牌的特点和优劣。
其次是情感上的鉴赏,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品味词曲作品,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是主题上的鉴赏,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词曲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内涵,来理解词人的创作意图和文化背景。
词牌的鉴赏不仅仅是对古代文学的欣赏,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方式。
通过学习和鉴赏词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诗词鉴赏之词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通过深入研究和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人的创作,也可以在现代创作中汲取灵感和借鉴。
词牌知识在中学语文词教学中的运用词牌知识是中学语文词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古代文人的创作技巧和韵律规律。
通过对词牌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词牌的定义和特点词牌是指古代文人用来写作的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是指定了格律、韵脚和字数的一种创作方式。
词牌可以分为律诗和格律两大类。
律诗是按照平仄、韵脚和字数要求来组织诗句的一种形式,其中主要有七言律诗、五言律诗等。
律诗的特点是格律严谨、意境深远、表达抑扬顿挫等。
1.增强语文词韵脚意识在词牌知识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不同词牌的韵脚要求。
通过对比不同词牌的韵脚,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时更加注重对韵脚的运用,提高词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词牌知识,增加对不同韵脚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韵脚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2.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词牌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人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
通过模仿和创作不同的词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文学写作素养,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运用词牌知识,使自己的作品更富有艺术感和美感,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三、词牌知识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词牌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注重实践操作的培养。
1.知识传授在词牌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传授词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词牌的定义和分类、韵脚和字数要求等。
通过讲解和解读经典词牌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实践操作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包括词牌的模仿和创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词牌的模仿写作,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不同词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创作,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创作符合词牌要求的作品。
3.课堂欣赏在词牌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词牌作品,进行课堂欣赏和解读。
常见词牌之对应名篇及赏析(⼀)⾼考诗词赏析,已经是固定考查内容。
赏析词的思想感情、表现⼿法、判定词牌等都是常见题型。
同时,掌握名篇,对名句默写,丰富语⾔艺术,提⾼⽂化修养都⼤有裨益。
我特参考编辑了⼀些常见词牌及相关代表名篇,并附上赏析,所选有的是初⾼中必背默的名篇,有的是课外必须掌握的。
希望⼤家平时多熟读背诵、理解赏析。
有功底有兴趣的,还可以仿写呦,写着写着,你说不定会成⼤家。
⼤家,就是坚持做了别⼈不愿做的平常事。
遇到判断词牌的题型,其实很简单,⾼考题⼀般会列出四个词牌名,要你选择其中⼀项。
那么,你熟习各词牌,⼀看就知道。
如果不知道,也没有关系,你将熟知的相关词牌背⼀⾸,然后将赏析的词对照⼀下,句数字数相同的(有不完全相同的,但是也⼤体相同,只有极少数句⼦字数不同),就是该词牌名。
所以⾼中阶段,提醒我们,背诵诗词名篇时,⼀定要将词牌名、题⽬、作者、内容⼀块背熟。
家长为了提⾼⽂学修养,也不妨⼀背。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唱的,曲⼦都有⼀定的旋律、节奏。
(⽂中涉及到的词牌“⼜名”,了解就可以,不⽤识记;字数句数⼀般了解;重点是背默名篇并赏析)⼀、虞美⼈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宠姬虞美⼈,因以为名。
⼜名《⼀江春⽔》、《⽟壶⽔》、《巫⼭⼗⼆峰》等。
双调,五⼗六字,上下⽚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代表《虞美⼈春花秋⽉何时了李煜》春花秋⽉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楼昨夜⼜东风,故国不堪回⾸⽉明中。
雕栏⽟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
〖赏析〗这是⼀曲⽣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然永恒与⼈⽣⽆常的尖锐⽭盾的对⽐,抒发了亡国后顿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不堪卒读。
春花浪漫,秋⽉⾼洁,本令⼈⼈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意趣了。
'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命的决绝⼼态。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1词的起源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编号,001词的起源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我们今天所说的词,是个狭义的概念,实际是指依照一定曲调(词牌)所填之词。
即“因声以度词,……,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
”“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
”所以就本质含义来说,词应该是“曲子词”的简称。
“曲子词”的称谓,最早见于欧阳炯(公元896—971年)941年为《花间集》所作的序言中。
“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
以炯粗预知音,辱请命题,仍为叙引。
昔郢人有歌《阳春》者,号为绝唱,乃命之为《花间集》。
”至于其他称谓如“今曲子”、“曲子”、“长短句”、“诗馀”等,不能反映出我们今天所说的词之本质。
需要注意地是先产生了词这种文学形式,后来才出现了符合词的文体特征的称谓“曲子词”。
词本来可以吟唱,曲本来可以弹奏,与我们现在的歌曲类似。
至北宋末期,词、曲各自发展,逐渐分道扬镳。
用于弹奏歌唱的曲谱部分渐渐流失,只剩下句读长短、平仄音韵的词牌格式,大量的词只可吟诵,不能再用于演奏和歌唱。
但“依曲填词”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直到清代甚至今天都是如此。
词的这个本质告诉我们词绝不是“长短不葺之诗”,也绝不是“诗余”。
在宋代,词的创作领域大大拓宽,其创作数量和创作水平也是空前绝后。
唐宋词以其熠熠生辉的高度艺术成就,奠定了词做为独立文学形式的存在地位。
二、词所依之声源于“燕乐杂曲” 既然词是依曲谱而填词,所以要探究词的起源,就不得不探究一下曲谱的来龙去脉。
中国古代遗留下的音乐,到南北朝末期已基本上流失殆尽。
这一点不但可以从中国音乐史去考证,也可以通过中国古代诗歌和音乐的密切关系来印证。
比如《诗经》、《楚辞》(部分)、汉魏六朝时期的乐府诗歌,原来都是配乐演唱的。
但在音乐发展变化中,旧的音乐不断消亡转化,新的音乐和新的歌辞不断产生,使得原来与旧音乐配合演唱的诗歌慢慢丢失了演唱功能,歌辞变为了纯粹的文字作品。
唐宋词赏析
唐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诗意深远,表达方式精炼。
唐诗时期,文人墨客以豪放派和婉约派为主流,鲜明地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与思想。
在唐诗中,豪放派的代表有杜甫、李白等,他们情感真挚,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将进酒》等作品都在世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宋代以后,诗歌呈现出一种更加细腻、婉约的风格,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苏轼。
李清照的词作大多描写爱情,表达了她纯洁热烈的感情。
如《如梦令》一词,以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了深沉的思念之情。
苏轼则以其鲜明的个性和开阔的思想而著称,他的词作描绘了个人生活及社会风貌,给人以深度的思考和共鸣。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唐宋词以其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结合,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词中的意境和美感,常令人陶醉其中。
通过赏析唐宋词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人对生活、人性和自然的感悟,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热爱和无尽的思考。
同时,唐宋词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欣赏,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编号:010词牌(一)写在前面:很年轻时就喜欢词,那种婉约哀艳的格调契合了许多青春的心绪,传统年代,需要时常克制的萌动也终于能在多愁善感的飘渺中找到些许慰藉。
懵懂中也胡乱填过一些词,后来再读,于无知处不免羞愧,但在字里行间的生涩中,却能读出许多青春的美好和纯真,常想,这些不合规矩的文字不要太计较罢,许多东西自己看着好就好。
话虽如此,但若多了解一些关于词的知识,岂非可以多体会到一些个中趣味。
为了寻找更多的欢乐,也许,是为了逃避年轻的梦想与并不年轻的现实之间的纠葛,于是告诉自己,还是去学习罢,其间,虽不免虚幻,却可以暂且远离尘埃。
书归正传,还是来说说词牌。
所谓词牌,最大众化的理解不过是可以用来依照填词的模板,仅仅是一种规定了字数、平仄、韵脚等要素的一种文体格式。
可是,这样的理解应该说是相当片面的,也说不定可能就此湮没了词文学的本质。
类似的理解,不是现代人所始有,甚至可以追溯到唐宋,所以,才会出现李清照那样的《词论》。
北宋音乐理论家沈括也在《梦溪笔谈》里说:“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
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
”可见,词牌不只是代表文体格式的一副骨架,其后蕴藏着可以体现喜怒哀乐的神经脉络,那便是曲调。
就本质来说,词是倚声之学,是伴曲而唱的歌辞,其文字句度、平仄音韵以及风格情绪都是要与曲调的旋律和节奏相契合的,如果生硬地割裂开来,就脱离了词是倚声之学的本质。
无论是依调所填词,还是按词所制调,现在固定下来的词牌都是词与调的总和,所以,依照词牌来填词,在遵守依据曲调所需而形成的格律的同时,也要使所抒发的情感与词牌所内涵的曲调相契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音乐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词才能彰显出其作为音乐文学所独具的艺术魅力。
可惜地是,由宋入元后,词牌所附涵的曲调遗失殆尽,词不复可歌,只剩下富有音韵的吟读性和以苏辛为代表的新词体的可诵性来支撑词坛的半壁江山,由此,失去了立足根本的词文学走向了没落。
应该说,即便失去了可歌性,词特有的韵味还是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虽然让现代人再去参照唐宋词所用的曲调已几乎不可能,但后来的填词者,可以对前人遗作予以研究和参互比较,把每一作品的句度长短、字音轻重、韵位疏密和它的整体结构以及情感格调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尽量理解作品所用词牌的原貌,然后再来进行创作,或可以稍现千年词文化渐次远去的迷人风韵。
幸运地是,在词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节点总不乏文学与音乐的双栖大家,他们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同时,近现代词学家也做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譬如龙榆生先生的《词学十讲》等,都给我们学习词文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有了这样的条件,爱好者们没有理由不去寻找有关词的真正趣味。
学习本当是快乐的,没有人愿意去枯燥地学习。
对于业余者来说,最好的无疑是从兴趣出发。
词牌有记载的就有2000余种,限制到有例作的也有1600余种,要想循规蹈矩地学习,可以想象其中的繁琐和枯燥。
好在,我只是业余中的业余,反而可以凭着个人的喜好来胡说。
所以,就找一些自己喜欢的词牌来学习,希望亦能稍窥其中的奥秘。
这里,第一个就拿充满爱情传说的《雨霖铃》来说,毕竟,无论时光如何转变,爱情的魅力却可以穿越千年。
一、《雨霖铃》(一)风舞霓裳歌长恨白马黑衣,风吹动,斗篷衬里红翻卷,露三尺青峰。
传令虎豹应暗声,莫惊相王梦。
长安城的夜风已能感觉到丝丝清爽,三郎英俊的脸庞透着果敢和坚毅。
这是公元710年的初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要去改变王国的命运。
他便是扭转乾坤,让唐王朝能拥有开元盛世的李隆基。
正是这个英俊潇洒、才艺双全的年轻人,在公元712年登基,以开元为志,用了大约二十年的时间,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四大名相的辅佐下,使唐王朝的繁盛达到了极致,甚至超越了他的曾祖李世民。
如果没有后来,历史的星空将会永远闪烁他的璀璨。
很不幸,不管你是否愿意,后来总会如约而至。
更不幸的是,在后来的岁月里,他的睿智在本应知晓天命的51岁时离开了他,只剩下情商来左右他的人生。
公元736年,他用李林甫为相,一个毁了他一生的人。
对于李林甫,这个使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说很是贴切:“上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林甫。
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疾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
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
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而上不之寤也。
”作为一国之君的唐玄宗自恃承平,专以声色自娱,国家本身就很危险了,这时谄媚的奸相来了,倾国的美人也来了,那么哀怨的《雨霖铃》就不远了。
说起来,李隆基与女人的恩怨情仇真是一言难尽,年轻时,朝廷上几位政权名女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太平公主都死在他前进的路上,因为杀女人,他走到了权力的巅峰。
同样,天生情种的他,因为爱女人,在后来却付出了一世的英明。
李隆基最钟爱的女人是一对亲婆媳,放到今天也是惊世骇俗的,但当时的大唐子民包容了他。
可是,当他把国家的利益当作馈赠情人的礼物时,不用民众,天道自会惩罚他。
公元737年,38岁的武惠妃死了,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如果她不是武则天的孙侄女,那是要封后的。
这个极富心计的女人,废太子,害三王,助推李林甫。
在玄宗眼里小鸟依人的情人,温柔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邪恶的心。
桂折秋风露折兰,千花无朵可天颜。
走向昏庸的玄宗寂寞了,需要另一双芊芊玉手来重新抚慰。
于是,高力士南下找来了江采萍,可冷艳如梅的江采萍“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压根儿治不了皇帝的相思病。
其实,皇帝的治病良方就在眼皮子底下,武惠妃调教出来的儿媳自然深谙公公的心尖事儿。
公元738年,近臣送来了寿王的妃子,19岁的杨玉环,琴声、歌声、舞姿、玉肌、花容,53岁的唐玄宗再也不能使自己的眼睛移动分毫,就此醉了,他注定要做一场比翼连理的旷世春梦。
轻轻地把金钗插入你的发间,温柔地放开你的衣袖,任你在霓裳羽衣中那样地婀娜,于是我痴了。
华清池的水从你凝脂般的肌肤滑落,你半掩罗衣,微启朱唇,春葱般的玉指在琵琶弦上轻盈地划过,于是我醉了。
醉在你回眸一笑的万般妩媚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昼歌夜醉,花前月下,一对痴男怨女在耳鬓厮磨中度过了多少缠绵岁月。
玉环的美,可羞花、可闭月、可倾城、可倾国,泱泱大中华公认的四美女之一。
云裳花容、明眸皓齿、肤如凝脂,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才子把能彰显女人极致的最美辞藻都给了她。
美艳若此,天下间几人能够?又能歌善舞、通晓音律、擅奏琵琶,活脱脱的一朵解语花。
任你英雄豪杰也得情长气短,更何况本就是风流情种的李三郎!美人无罪,美人有罪,有无之间是你用美色换得了什么。
玉环的美色给她带来的第一个礼物便是专宠,这也是其他利益纷至沓来的基石。
陈鸿《长恨歌传》中说杨贵妃:“与上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
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这样的宠爱,贵妃娘娘要有多大的修养才能不恃宠而骄。
再加上这唐玄宗又爱屋及乌得厉害,于是杨氏一族也跟着光耀起来:“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贵,爵为通侯。
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宫,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矣。
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世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故当时谣谚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玉环用一己之力就改变了这个观念。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如果仅仅这些,后宫专宠,家族富贵,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关键还有后面三件事,关系到政治斗争,影响到国家命运,所以其后果无疑也是灾难性的。
第一件事就是杨国忠。
杨国忠本是杨玉环的同曾祖兄,靠着杨氏姐妹的关系一路爬到了宰相的位置,但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刘昫《后唐书》:“杨国忠禀性奸回,才薄行秽,领四十余使,恣弄威权,天子莫见其非,群臣由之杜口,致禄山叛逆,銮辂播迁,枭首覆宗,莫救艰步。
”奸回、才薄、行秽、弄权、致叛,最后枭首覆宗,外戚如此,身为后宫最受宠幸的贵妃,不受到牵连是不可能的。
第二件事就是杨氏一族和太子李亨的关系。
李林甫任宰相期间,已经把太子迫害得妻离子散,而杨国忠就是重要的帮凶。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继任宰相,依旧把太子当作死对头进行打压。
安绿山叛乱时,玄宗本想让位太子,又因杨国忠及杨氏姐妹的反对而作罢。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血腥的,作为杨氏政治死敌的太子一旦有了机会,其后果是可以想知的。
前两件事如果都看作是杨国忠的原因,认为贵妃是无辜的,这本身就很勉强,何况还有第三件事,就是杨贵妃和安禄山的关系。
《资治通鉴》是这样写的:“甲辰,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
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
上闻后宫喧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
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尽欢而罢。
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
”比杨贵妃还大16岁的安禄山竟然是贵妃的干儿子,并且,贵妃还要以习俗为名给干儿子脱光了洗澡,还任其自由出入后宫,还时不时一起吃饭,时不时来个通宵不出。
玄宗老了,青春鼎盛的杨贵妃如此行径,怎脱得了瓜田李下之嫌?又置芸芸众生口耳于何处?无怪乎白朴在《梧桐雨》中这样编排安禄山的造反缘由:“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
”原来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此虽戏言,却未必不透着民意。
《新唐书·则天武皇后杨贵妃传》这样记载:“禄山反,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
”白纸黑字,贵妃再美也擦不去历史的印迹,也撇不清和安禄山反叛的关联。
公元755年12月安禄山正是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最终使唐王朝走向了衰败。
公元756年,哥舒翰全军覆没,叛军攻陷长安。
唐玄宗仓惶逃往蜀中,行至马嵬坡,随行将士发生哗变,杀死了杨国忠,逼迫玄宗赐死贵妃。
玄宗虽欲为贵妃脱罪,无奈将士皆以贵妃红颜祸国,是叛乱的起因,不诛不足以安军心,玄宗迫不得已,赐贵妃白绫一条,缢死在梨树下。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美人永远地去了,三十七,和死去的婆婆武惠妃只差一岁,这也许是冥冥中的天意罢。
长恨歌,歌长恨,从来红颜多薄命。
(二)雨打金玲思太真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日日的哀伤情,夜夜的相思梦,失魂落魄的玄宗向蜀中艰难地行进着。
高入云端的秦蜀栈道蜿蜒曲折,危险处只能攀扶着锁索小心通过。
阴冷的细雨淅淅沥沥地落着,落在摇摇晃晃的铃铛上,凄凉的铃声叮叮当当地响着,惊醒了沉浸在悲伤苦闷中的李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