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拓展3
- 格式:doc
- 大小:90.77 KB
- 文档页数:6
初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第三章主要涉及到一些力学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一、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分别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比如我们用手推桌子,手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例如,我们用力挤压气球,气球会变形。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比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由于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它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都会发生改变。
3.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比如,我们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弹簧,弹簧的伸长量不同;我们沿不同方向拉门,门的运动情况不同;我们推门的不同位置,门的转动效果也不同。
二、弹力1.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比如,我们拉弹簧时,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它就会对我们的手产生一个弹力。
2. 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例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虽然和桌面接触,但如果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就不会产生弹力。
只有当桌面受到物体的压力发生微小的弹性形变时,桌面才会对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弹力,这个弹力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支持力。
3. 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它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它的量程;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三、重力1. 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 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G = mg,其中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 = 9.8N/kg(在粗略计算时,g可取10N/kg)。
3滑轮、轮轴与齿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滑轮、轮轴等;2、了解滑轮、轮轴和齿轮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情感目标: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重点难点:通过对研究主题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滑轮、轮轴和齿轮的特点。
教学准备:1、相关的图片和视频;2、滑轮、轮轴和齿轮、铁架台、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螺丝、钩码、测力计、绳子、汽车方向盘的模型、木板、垒球棒、四驱车模型。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媒体:出示课本图。
导入:在工地上,大吊车正在轻松地把大捆的钢材吊起来。
问题:吊车的力气真大!是什么让吊车能轻松地吊起沉重的钢材呢?媒体:出示吊车的图片。
质疑:观察吊车图片,吊车上的轮子到底起什么作用?二、活动一:几种奇特的轮子导入:为了研究轮子中蕴藏的科学道理,我们就要找出身边常见的一些轮子。
媒体:出示课本图一、课本图二、课本图三。
讨论:这些轮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交流: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对答案进行梳理和完善,引导学生认识几种不同的轮子。
媒体:播放“滑轮”视频、“轮轴”视频和“齿轮”视频。
小结:认识三种不同的轮子。
滑轮:轮子的边缘带有槽。
轮轴:大轮和小轮叠在一起,由大轮(通常是把手)带动小轮(转轴)转动。
齿轮:轮子边缘带齿。
拓展:这三种轮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
我们还能找出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轮子?它们有什么作用?三、活动二:研究滑轮的作用媒体:出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图片。
导入:这是两个滑轮的图片。
大家能找出这两个滑轮有什么不同吗?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3)BC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8)EF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2)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二)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负责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转换和相互作用。
初二物理上册主要涵盖了力、机械、光学和声学等方面的知识,下面是对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的总结:一、力与运动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速度发生变化或者产生加速度的作用。
2.力的计量: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重力的计量单位是千克力(kgf)。
3.力的效果:力使物体发生形变、速度发生变化或者产生加速度,分为平衡力和失衡力。
4.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可以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合成。
5.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分力。
6.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7.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8.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机械1.力的要素:力的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为物体质量与重力加速度之积。
3.摩擦力:是相对滑动状态下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摩擦所产生的力。
4.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时所产生的恢复力。
5.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的科学。
6.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7.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同一方向上作匀速运动。
8.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同一方向上作变速运动。
9.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受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运动。
10.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垂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三、光学1.光的传播:光是由光源发出的,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在遇到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
3.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球面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
5.光的折射: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会发生折射现象。
6.光的色散:光在通过一个三棱镜时,会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色散现象。
初二物理课外拓展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然而,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兴趣,我们有必要引入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课外拓展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有趣的初二物理拓展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一、宇宙奥秘1. 星座与星系:了解一些常见的星座,并学会观察星空,掌握星座的位置和命名规则。
同时,了解星系的形成和结构,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
2. 行星与卫星:学习行星的分类及其特点,了解地球、太阳、月球等行星和卫星的基本知识。
通过观察和研究,深入了解它们的运动规律和相互间的各种关系。
3. 太阳系探索: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历程,了解航天器的发展和运作原理,同时跟随最新的太空探索动态,关注人类的太空探险。
二、能量与电1. 可再生能源:学习各种可再生能源的产生原理和利用方法,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了解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应用前景。
2. 电池与电路:深入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电池。
通过简单的电路实验,探索电流、电阻和电压的关系。
3. 生活中的电器:了解家庭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同时,关注科技的进步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三、力学与运动1. 牛顿三定律:深入学习牛顿三定律的内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验证,加深对这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运动的测量:学习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通过实测和数据处理,提高对运动规律的认识。
3. 物体的平衡:研究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平衡状态,了解重心和支撑面积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模拟,探索物体平衡的稳定性和破坏原因。
四、光学与光1. 反射与折射:学习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了解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和模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和光学现象。
2. 光的颜色和频率:研究白光的组成和色散现象,理解光的颜色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初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汇总3篇)1.初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第1篇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f2f幻灯机uu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扩展与拓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原理。
而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我们需要进行知识点的扩展与拓展。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学。
一、力的扩展1. 弹力弹力是一种物体由于变形所产生的反作用力。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弹簧的弹性力。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弹力还表现在许多其他事物上,比如弹簧门、弓箭等。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深入了解弹力的特性和应用。
2.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力。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刹车的原理、滑雪板的使用等。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了解摩擦力的产生机制和应用。
二、能量的扩展1. 动能和势能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能量的转化和储存存在着更多的形式。
比如热能、光能、化学能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和利用。
2. 能源与环境初中物理知识的扩展还应包括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人们对于可持续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我们可以研究不同类型的能源,比如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探讨它们的利弊和应用前景,并思考如何在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之间实现平衡。
三、电路的扩展1. 电阻和电容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电路的基础知识,比如电阻和电容的概念。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电路的组成和功能更加复杂。
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并实验不同类型的电阻和电容,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
2. 电子元件电子元件是电路中的基本构成部分,它们的种类和功能非常丰富。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电子元件,比如电灯、开关等。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电子元件的种类和应用更加多样,比如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电子元件,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初二第三章热学一、温度和热量1. 温度:物体冷热的程度。
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2. 热量:物体所具有的热量大小。
通常用焦耳(J)来表示。
3. 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4.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其中,传导是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热传递方式;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热传递方式;辐射是不需要介质的热传递方式。
5. 物质的热膨胀: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的体积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热膨胀。
常见的热膨胀现象有热胀冷缩和热膨胀缝隙。
6.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热量不会自发流向温度较低的物体,而是会随着热力学第一定律从高温热源向低温热源传递能量。
二、热量的传递1. 传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2. 传热方式及特点:(1)传导:物体内部的热传递方式,是固体、液体、气体中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
(2)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的热量传递方式,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热量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3)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不需要介质传递热量。
三、热功当量1. 定义:1焦耳的热量,相当于1焦的功。
2. 热功当量实验:通过实验测定热功当量的大小,可以得出1J热量相当于1J功的结论。
四、物质的热力学性质1.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 水和冰的熔化:水的熔点为0℃,当水的温度降到0℃时,水会发生熔化。
而冰的熔点也是0℃,所以在0℃时,冰的熔化和水的熔化同时发生。
3. 沸腾和凝结:物质从液态转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沸腾,从气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凝结。
4. 水和水蒸气的沸腾:水的沸点为100℃,当水的温度升到100℃时,水会发生沸腾,同时产生水蒸气。
五、热力学第二定律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热永远只能从热源向冷源传递。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热永远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而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
在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重点介绍了以下物理知识点:
1. 运动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何计算匀速直线
运动的速度,如何绘制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置-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
2. 运动物体的变速直线运动: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做变速直线运动,如何计算变速直线
运动中的加速度,如何绘制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置-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
3.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引起物体加速度,力的大小与物体加速度成正比,力的方
向与物体加速度成正方向,力的大小和物体质量成反比。
可以用公式F=ma表示。
4.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
可以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来表达。
5. 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力,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
力对物体做功,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6. 功率:功率是对于物体做功的速度,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
可以用公式P=W/t表示。
7. 机械简单机械:通过力的作用来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滑块、轮轴和斜面等。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重点物理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如需查阅更详细
的内容,请参考教材或课堂讲义。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收藏(汇总2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讲话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entence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收藏(汇总29篇)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收藏第1篇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初二物理试题3一、填空题:1、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是 ;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是 ;潜水艇是 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2、如图:物体A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若把物体A 向右移动过程中,物体未掉下桌子,则A 对桌面的压力F ,压强P 。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3、卫生间洗手池下面的排水管一般都制成弯曲的。
如图所示,弯曲的排水管实际上是一个 ,它起的作用是 。
4、一条小鱼,在水中吐气泡,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 ,受到的浮力 。
5、把一蜡块(ρ蜡=0.9g/cm 3)放入装满酒精的容器中,从中溢出酒精4g (ρ酒=0.8g/cm 3),将该蜡块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 克的水。
6、对于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紧张症,可用漂浮疗法减轻,漂浮池内有一定深度的水,水中加有大量的 (填“盐”、“酒精”)。
任何人,进入池内都会漂浮起来。
7、一排水量为4×104t 的轮船在长江内航行时,船受到的浮力是 。
在码头卸下2.94×105N 的货物后,轮船将 ,轮船浸在水下的体积减少了 m 3。
8、未装满开水的热水瓶,第二天会出现难拔出塞的现象,其原因是 。
9、在某山脚步下,气压计的读数P 0=758mmHg ,在山顶气压计的读数P 1=650mmHg ,这座山的高度是 。
10、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质量相等,密度分别为1ρ,2ρ的液体,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两液体中。
如图,则密度计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 1 F 2,两液体的密度1ρ 2ρ,两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 1P 2,(选填“>”、“<”、“=”)11、如图,将石蜡块紧贴在烧杯底部,向烧杯中缓缓倒入水,石蜡块不上浮,这时石蜡块 浮力。
(填“受到”或“不受到”)轻拔石蜡块,让水浸入石蜡块底部,这时,水对石蜡块有 ,从而产生浮力。
12、一个重为80N 的木球,如图,体积为10dm 3,从空中落入水中,则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最小浮力是 。
13、一物体一半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20N ,把它浸没在密度是0.8g/cm 3的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是 牛。
14、一立方体铝块质量是 5.4kg ,当它一半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示数是 ,全部浸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是 ,若物体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是10N ,则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力是 。
(ρ铝=2.7×103kg/m 3)15、体检时,医生给某同学测量血压,测得是110/70mmHg(1mmHg 表示1mm 的水银柱产Av 第2题图第3题图 ρ 1 ρ 2第10题图 第11题图v 第12题图生的压强),则该同学的血压高压是 Pa ,低压是 Pa 。
(ρ水银=13.6×103kg/m 3,g=10N/kg ) 二、选择题(答案必须答在下面的表格中)题号1 2 3 4 5 6 7 8 9 答案题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 点受到的水的压强是…………………………………………( )A 、980PaB 、1980PaC 、2940PaD 、3920Pa 2、三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铜、铁、铝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则这三个圆柱体中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A 、铜圆柱体B 、铁圆柱体C 、铝圆柱体D 、三个一样大3、在高山上煮饭,饭不容易熟,原因是…………………………………………………( )A 、高山上气压低,热量散失多。
B 、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C 、高山上气压低,热量散失少。
D 、高山上空气稀薄,水不能沸腾。
4、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分别如图甲、乙两种情况放置,则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A 、P 甲=P 乙,F 甲>F 乙B 、P 甲=P 乙,F 甲<F 乙C 、P 甲>P 乙,F 甲=F 乙D 、P 甲<P 乙,F 甲=F 乙5、一位同学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A 、站着不动B 、马上爬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挪动C 、立即跑向岸边D 、立即改成单脚站立6、把铜球、铁球、木块放入盛有酒精的容器中,静止后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定……( )A 、铜球,木球一定是空心的。
B 、木球,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C 、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D 、铜球、铁球、木球可能都是空心的7、如图一长方体分别按甲、乙两种方式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 甲、F 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 、F 甲>F 乙B 、F 甲<F 乙C 、F 甲=F 乙D 、无法判断8、游泳的人由河边向深水处走的过程中,如果河底布满石子,则……………………( )A 、因为人越来越重,脚感到越来越疼。
B 、因为人越来越轻,脚疼也越来越轻。
C 、因为河底对人的支持力不变,脚疼的感觉也不变。
甲 乙 铁 铜 木乙 甲 第1题图 30cm 10cm AD 、因为河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小,脚疼也越来越轻。
9、如图,重为10N 的铁球,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6N ,若绳子突然断了,则铁球在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 、6N ,竖直向上B 、4N ,竖直向下C 、10N ,竖直向上D 、6N ,竖直向下10、装有水的杯子中,有一塑料球漂浮在水面上,若向烧杯中慢慢加入酒精,同时进行搅拌,若ρ水>ρ塑料>ρ酒精,则塑料球可能………………………………………………( )A 、在液体中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B 、沉到杯底,所受浮力减小。
C 、悬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增大。
D 、仍漂浮在液面上,所受浮力减小。
11、将质量为100g 的物体投入盛有100ml 酒精的量筒中,静止后,液面上升到200ml 处,(ρ酒=0.8g/cm 3)则这个物体在量筒中的情况是……………………………………( )A 、物体漂浮在酒精液面上B 、物体悬浮在酒精中C 、物体沉入量筒底部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2、质量相同的实心铝球、铁球、铜球,先后投入水、盐水、水银中,静止时,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 、铅球最大B 、铁球最大C 、铜球最大D 、一样大13、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甲漂浮,乙悬浮,则………( )A 、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B 、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C 、甲受到的浮力大于乙受到的浮力D 、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14、如图,甲、乙、丙三球,体积相等,则三球重力大小关系是……………………( )A 、G 甲=G 乙<G 丙B 、G 甲=G 乙=G 甲C 、G 甲<G 乙<G 丙D 、G 甲<G 乙=G 丙15、有一实心长方体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上,静止时弹簧秤读数为F 1,将此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秤示数为F 2。
如图,据此实验及所得数据,一定不能求出的量是…………………………………………………………………………………………( )A 、金属块的上、下表面压力差B 、金属块的上、下表面压强差C 、金属块的质量D 、金属块的密度16、将一重为1.5N 的物体,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烧杯的水重为1.2N ,则它受到的浮力……………………………………………………………………………………( )A 、一定是1.2NB 、一定是1.5NC 、可能是0.3ND 、可能是1.4N17、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碗中,装有苦干石子、现将石子全部投入水中后,水面将…( )A 、保持不变B 、升高一些 甲 乙 丙C 、降低一些D 、无法判断18、两实心金属块铜和铝,全部浸没在水中称量时,弹簧秤示数相同,则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正确的是……………………………………………………………………( )A 、G 铜>G 铝B 、G 铜<G 铝C 、G 铜=G 铝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二、作图、实验题:19、一个木球被按入水中后放手,下列图中是木球在上升过程中到静止漂浮在水面时的四个位置的图,画出木球在A 、B 、C 、D 四点时的受力示意图。
20、用量筒、水、酒精测出一段蜡烛的密度, 21、某人乘飞机观察到无液气压计的读数 已知ρ酒<ρ蜡<ρ水,写出实验步骤及表达式。
在逐渐增大,那么据此他可判断飞机是在升空还是降落?为什么?22、如图是某同学做测定浮力的实验, 由图中读数可知: (1)物体重力为 ; (2)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 (3)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 ; (4)实验结论是 。
23、现有以下实验器材:空雪碧瓶,海绵、乒乓球、针、水槽,水,请设计与“压力的作用效果”、“液体压强特点”、“浮力”有关的实验各一个...,写出实验方法。
四、计算题:24、一体积为0.5dm 3的铅球重4N ,把它放入水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若将其一半露出水面,需向哪个方向施加多大的拉力? A B C D 1.96 0.98 0 (N) 200 150 100 50 mL 200 150 100 50 mL 1.96 0.98 0 (N)25、一个边长a为50cm的正方体均匀木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h为20m,如图所示,除了可算出木块面积以外,你还可以计算出哪些有关木块的物理量?写出过程及结果。
(至少写出5个,g=10N/kg)h26、如图,容器底面积为20cm2,内放一体积为0.2dm3,密度为5×103kg/m3的金属球,用一根绳子与木块连在一起,木块的密度为0.5×103kg/m3,体积为5dm3,若不断向容器中注水,问(1)当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为3dm3时,木块保持静止,求绳的拉力?(2)继续向容器内注水,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多大时,金属球对容器底没有压力?(3)若此时将绳子剪断将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改变多少?北京物理家教老师NO.1:在职大学教师,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本人带过多份家教,认真负责,多次得到家长表扬。
2003年,为海淀101中学一高二学生补习数学,成绩由原来50多分提高到80多分,2005年9月-2006年6月带一个初三学生物理,最后顺利考上市重点人大附中。
请给我一个机会,我会还您一个人才!北京物理家教老师NO.2:人大附中初中物理在职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长期做一对一有针对性辅导,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专门的辅导计划,重点解决学生解题没有思路,凭感觉去做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善于分析学生试卷,找到弱点,重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