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众传媒的变迁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考点同步解读1.概述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史实核心素养聚焦1.课前思考:古代的大众传播媒介都有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变化和发展?报刊、影视、互联网作为大众传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各有什么样的利弊?你认为目前什么方式是人们使用最多的传媒方式?2.通过观看老电影和使用E-mail的实践等活动,加深对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方式的感性认识,并正确对待各自的利弊,尤其对互联网,在肯定它对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要对其弊端有充分的认识和警惕。
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3.以“网络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朋自网上来,不亦……”或者《我与网络》为题,写一篇小文章,要反映出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现状,并能表达出自己对网络的看法。
4.设计一张表格,调查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并根据自己的调查给同学们提几点关于使用网络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2)通过对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电视迅速普及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3)通过学习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比较出四大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2)通过历史分期、社会调查、文字表达等方式渗透历史学习的新思维、新方法;(3)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优势等文化媒介的学习,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报刊业的发展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②掌握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时间,分析影视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③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联网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历史分期、社会调查、文字表达等方式渗透历史学习的新思维、新方法。
②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精神生活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用于创新的重要性。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师: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大家想在古代社会里可能吗?古人用什么传递信息?
生:飞鸽传书烽火传信……
师: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获得信息?
生:书籍、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互联网……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师:报纸的故乡在哪?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
西汉的邸报,是官员间传阅的报纸,具有新闻传播的初步功能。
思考: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归纳。
师: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有何影响?
生:报刊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主要作用。
师:不错。
从总趋势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即使在传媒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报刊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中国影视事业的发展。
2.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
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入低谷。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
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于1958年5月1
日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1、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强,电视成为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3、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易与观众形成互动。
4、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信息量大,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开阔人们视野,对社会影响大。
5、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三、互联网的兴起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互联网害处: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有下面几个方面要注意:
(1)课堂内容容量大,需要教师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引导学生思考探讨问题,把握好课堂时间。
(2)学生课前预习或准备更加充分,切合自身体验,畅谈学生自己的见解,课堂更加高效。
(3)课堂气氛比较拘谨,需要运用教师的机智去缓和课堂的紧张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