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例2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5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比例尺(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理解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我将按照您的要求,详细阐述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比例尺(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单元《比例尺(二)》中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以及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尺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以及相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地图上的比例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尺的经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例如1:1000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中的1000000厘米。
答案:假设地图上的距离为1厘米,则实际距离为1厘米× 200000 = 200000厘米 = 2000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例尺第2课时比例尺的应用西师大版教案: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 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比例尺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实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尺子、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如:“一张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公里,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2.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并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 通过实例演示比例尺的计算过程,如:“一张地图上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公里,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一张地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5公里,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实例讲解(10分钟)1.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家到学校地图上距离5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2. 学生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1. 比例尺的定义。
2.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一张地图上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公里,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2. 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小明家到学校地图上距离6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2课时比例尺(2)煌固中心小学陈道元【教学内容】比例尺(2)(教材第54页内容)。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教学目标】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重点难点】1.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设未知数时应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的求法,有同学能简单说一说吗?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新课讲授】教学例2。
出示教材第54页例2。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学生:已知比例尺和地铁1号线的图上距离,求它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
教师启发: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
学生思考并解答一下问题:(1)这道题的图上距离是多少?(板书:7.8cm)(2)实际距离不知道怎么办?(用x表示,在7.8的下面板书x,并在它们中间画上分数线)(3)因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所设的x 应用什么单位?(应用厘米)(4)比例尺是多少?写成什么形式?(分数形式)教师板书解答过程。
解:设苹果园站到四惠东站的实际距离为x 厘米。
40000018.7=x 指定一名学生板演x 的值,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强调单位互化的时候,注意0的个数不能写掉了。
师问:这道题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可以用算术方法:7.8÷4000001) (5)巩固应用:做教材第54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再用直尺量出图中河西村与汽车站的距离,然后计算出实际距离。
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是否把实际距离化成了米。
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用两种方法。
答案:教材54页“做一做”: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cm ∶600m=1∶60000,量得图中河西村与汽车站的距离是2cm 。
解:设河西村与汽车站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x cm 。
2∶x =1∶60000x =120000120000cm=1200m (求两地的实际距离也可以根据线段比例尺,直接用600×2=1200(m )【课堂作业】教材第57页第5题。
比例尺例1:比例尺及其求法。
在教学例1之前,教材着重介绍了以下知识内容: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不同表示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及其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的方法(原实验教材以例1的形式编排);沟通比例尺与分数的关系;除了用比例尺表示把实际距离缩小画在图纸上,还介绍了生活中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情况等。
其中,教材强调在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时要特别注意单位的统一,再化简成最简成数比;另外,在用数值比例尺表示时,为便于计算,对一般的表示形式也做了特别的说明,即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形式。
之后的例1教学,就是根据比例尺的定义,介绍了比例尺的求法:利用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先统一长度单位,再相比、化简。
例2:比例尺的应用。
教材提供了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根据北京轨道交通路线示意图,求两站之间的实际距离。
教材给出了完整的解题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再给出了从设未知数、列出比例以及解比例求出实际距离的具体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技能:在示意图上寻找比例尺的信息;经历并能反思求实际距离的思维过程:根据比例尺列出比例,解比例求出未知数的值,再换算成合适的单位。
例3:应用比例尺画平面图。
本例是综合运用比例尺、方位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提供了绘制简易位置的平面图,给出了比例尺,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画位置平面图。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一、复习准备(一)填空。
1千米=( )米1分米=( )厘米1米=( )分米1厘米=( )毫米30米=( )厘米300厘米=( )分米15千米=( )厘米40毫米=( )厘米(二)解比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小节第一课时。
内容包括比例尺的认识和例1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单元教材分析比例尺是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部分,该单元属于数与代数中的一部分,是比和比例中的重点内容。
本单元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中第三小节安排了“比例的应用”,其中就包括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还渗透了函数思想。
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
2、知识的立体式整合本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又学习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学习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基础上更深入的学习,为第三学段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阶段的学习体现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学习理念。
3、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学习比例尺,能读懂地图或示意图上的比例尺,并能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按照比例放大或缩小图片等。
4.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内容:(1)通过主题图教学比例尺的认识。
首先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教学时,可由绘制地图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引出比例尺,并结合地图使学生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然后,教材通过一张机器零件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
让学生找出教材呈现的图纸的比例尺,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体会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表示放大。
(2)例1是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5、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出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教学关键:弄清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习了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些都为比例尺的学习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