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MRI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及术前分期及其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刘艳东;蔡振中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4(000)025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宫内膜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价值。
方法2009年-2014年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59例,术前行MRI检查,由多名诊断医师进行分期,并将MRI诊断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
结果本组术前MRI分期:Ⅰa期11例,Ⅰb期13例,Ⅱ期9例,Ⅲa期8例,Ⅲb期8例,Ⅲc期6例,Ⅳa期3例,Ⅳb期1例,与术后病理分期符合54例,准确率约91.5%。
结论 MRI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宫旁受累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术前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总页数】2页(P3422-3423)
【作者】刘艳东;蔡振中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 101300;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 101300【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MR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2.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CT和MRI的应用价值
3.CT和MRI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4.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5.子宫内膜癌的中医病机及CT和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宫颈癌的临床治疗,分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无放射线的检查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宫颈癌的分期诊断中。
本文将对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MRI检查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能够清晰地显示宫颈的解剖结构。
通过MRI的T1加权图像和T2加权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宫颈的形态、大小、位置和边界,从而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本地侵袭范围。
MRI检查还可以提供关于宫颈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的信息,如肿瘤的信号特征、血供状况和代谢活性。
肿瘤组织通常在MRI上呈现高信号强度,而正常宫颈组织则呈现低信号强度。
通过对肿瘤的信号特征的分析,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的信息,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MRI检查能够准确评估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在宫颈癌的分期诊断中,淋巴结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通过MRI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盆腔淋巴结的形态、大小、数量和侵犯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结的转移。
MRI检查还可以评估宫颈癌的局部侵犯情况和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通过MRI的横断面图像,可以确定肿瘤与子宫、阴道、膀胱和直肠等周围器官的距离和侵犯程度,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前放疗的评估提供参考。
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提供丰富的解剖和功能信息。
通过MRI的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分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MRI检查也有其局限性,如无法准确评估早期转移和肿瘤的微小病灶。
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评估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而辅助医生进行分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一、MRI对宫颈癌分期的影像学特征1.分型特征:宫颈癌通常分为浸润型和浸润性囊腺型。
浸润型宫颈癌通常呈现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边界模糊,呈软骨样增强,肿瘤组织内可见坏死和出血;浸润性囊腺型宫颈癌则呈现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腺样肿块,囊腔内可见高信号出血物或低信号液体。
2.宫颈癌侵犯深度的评估:浸润型宫颈癌的侵犯深度是判断分期的一个重要指标。
MRI可以明确显示肿瘤与子宫颈内外膜的关系,以及肿瘤的侵犯深度。
肿瘤侵犯子宫颈内膜或侵犯子宫颈外膜的情况可以通过MRI直观显示。
3.宫颈癌侵犯范围的评估:MRI可以显示宫颈癌的大小、范围以及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的情况,如侵犯子宫体、阴道、膀胱、直肠等,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分期。
4.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宫颈癌常常伴有淋巴结转移,MRI可以通过显示盆腔和腹主动脉淋巴结的改变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淋巴结的增大、形态改变、强化情况等可作为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依据。
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具备较高的准确性。
研究表明,MRI的准确性达到90%以上,特别是对于浸润型宫颈癌的分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MRI可以显示宫颈癌的大小、范围、侵犯深度、侵犯范围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关键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分期诊断。
三、MRI在宫颈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MRI在宫颈癌预后评估中也具备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MRI评估宫颈癌的分期,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MRI还可以评估宫颈癌治疗后的效果,通过观察肿瘤的缩小程度、边界清晰度等指标,判断治疗的效果,并对预后进行评估。
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具备较高的价值。
MRI可以通过显示肿瘤的分型特征、侵犯深度、侵犯范围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分期诊断,指导合适的治疗方案选择,并对预后进行评估。
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微小肿瘤的检出率较低等。
为了提高准确性,MRI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宫颈癌的分期诊断准确性。
MR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包亚红;成钢【摘要】目的:探讨MR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期子宫内膜癌病例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Ⅰ期子宫内膜癌的MRI信号特征和强化特点.以2009年FIGO分期原则为依据,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标准,比较单独运用T2WI及联合运用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结果:Ⅰ期子宫内膜癌MRI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病变在T2WI上呈略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轻度渐进性强化.T2WI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浸润深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66.7%、65.2%和72.7%,联合运用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浸润深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87.5%、86.4%和91.3%.单独运用T2WI与联合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8.9%和88.9%.结论:联合运用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且有助于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期刊名称】《交通医学》【年(卷),期】2016(030)002【总页数】5页(P113-116,120)【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作者】包亚红;成钢【作者单位】海门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226100;海门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22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近年呈上升趋势,对妇女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40岁以下较少见,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
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应用外源性雌激素、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及不孕等因素有关。
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MRI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宫颈癌的发展程度,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深度以及
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情况。
通过MRI检查,医生可以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帮助选择
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宫颈癌的分期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
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MRI检查则可以提供准确的肿瘤分期信息,为临床决策提
供重要参考。
MRI检查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MRI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宫颈癌组织的解剖结构和血液灌注情况,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尤其是对于宫颈癌的浸润深度和子宫内膜层的浸润情况,MRI检查能够提供直观的影像信息,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分期诊断,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MRI检查能够帮助评估宫颈癌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受累情况。
宫颈癌的治疗往往需要考
虑到周围组织和器官的保留,而MRI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宫颈癌对附近组织和器官的侵犯
情况,包括阴道、子宫体和输卵管等。
通过MRI检查,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肿瘤的转
移情况和淋巴结的受累程度,为手术治疗的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MRI检查具有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宫颈癌的病灶,提供立体的解
剖信息,更全面地了解肿瘤的特点和扩散情况。
MRI检查还可以结合功能性成像技术,如
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进一步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和血管灌注情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 医学诊疗技术 ·2142020年 第30期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第4常见的癌症,围绝经期和经后女性为多发患者,大部分患者年龄均大于50岁,平均年龄在63岁[1],目前阶段,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病因不详。
确诊子宫内膜癌最有价值的检测方法即为诊断性刮宫,但其无法明确病灶浸润范围。
而MRI 可较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病灶的范围,肌层浸润深度以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从而较准确估计肿瘤分期[2]。
本文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MRI 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9年8月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MRI 检查禁忌症,年龄在47~72岁之间,病程0.3~3.2年,均在手术前的1-2个星期内进行了MRI 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术后病理分型:内膜样腺癌患者共36例,腺鳞癌患者共24例,其中绝经患者43例,未绝经患者17例。
1.2方法MRI 检查,采用美国GE 公司1.5T Twinspead 超导核磁共振仪,8通道相控阵体部线圈。
扫描序列为矢状位T2WI,横轴位T1WI(TR 550ms、TE 10ms)、T2WI(TR 4500ms、TE 86ms)、T2WI 脂肪抑制(TR 4500ms、TE 86ms)。
FOV 380×380mm,矩阵256×256,层厚为5~7mm,层间隔1mm。
动态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剂量0.1mmol/kg,注射速率2ml/s。
注射对比剂后分别延迟16S、32s、48s、64s 多期扫描,最后行矢状位T1WI 压脂延迟扫描。
1.3诊断标准由2名高年资诊断医师对病灶浸润肌层的深度及范围、邻近脏器浸润情况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参照2009年FIGO 分期标准,将MRI 动态增强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2.3 美容效果:治疗结束评价两组患者美容效果,发现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美容效果总体较好,两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3。
3 讨 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患者对手术的疗效的追求正在不断提高。
乳腺癌对于女性具有较大威胁,但治疗结束后对女性的心理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传统治疗,追求疗效,但对于女性个人形象具有较大的损害[4]。
乳房对于女性的社会角色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早期治疗乳腺癌应全面考虑[5]。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对于早期乳癌疗效较好,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肯定[6]。
相关研究中曾经指出乳腺癌为全身性疾病,早期便具有血运转移,对于不同局部手术对患者生存情况不构成影响[7]。
针对治疗后可能造成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为远处转移,并非局部性的发作[8]。
早期乳腺癌主要为临床I期和II期患者,进行保乳手术后对患乳进行保留,保乳术就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选择的最佳手术方式[9],其可靠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支持[8]。
同时辅助化疗、放疗等综合性治疗,接受保乳治疗患者在疗效、美容效果、生存质量及远期疗效与改良根治手术效果相当,但手术中情况明显好于改良根治术。
保乳手术可以减小对患者机体的创伤,并在治疗后减低患者心理压力,可使患者具有重返生活的信心,扮演好原有社会角色。
本文研究表明,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除手术中一般情况具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均与改良根治手术相当。
说明保乳手术可以在疗效相同的基础上,提高患者术后美学效果。
另外,保乳手术安全性较好,住院时间较短,在治疗费用方面同时降低患者压力,为一种经济性较好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1] 黄桂林,朱丽萍,李志刚,等.乳腺癌保乳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7,22(10):757-759.[2] 邓智平,宋张骏,杨晓民,等.乳腺癌保乳手术在临床应用的调查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9):1700-1702.[3] 王亚国,钱军.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48例疗效及美容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45-1347.[4] 陈明忠.乳腺癌39例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11):1568-1570.[5] 赵郁,邰智慧,赵建红,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660-4662.[6] 袁宗怀,张爱莉,陈希平.156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46-46.[7] 韦忠恒,浦涧,韦建宝,等.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1):80-81.[8] 闫丰,张学鹏,朱红成,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肿瘤学杂志,2009,15(2):139-141.[9] 陈同,林志超,张祝好,等.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59-60.文章编号:1006-6233(2013)12-1850-04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李福兴(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天津 宝坻 301800)摘 要院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在子宫内膜癌的影像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探析刘慧楠1,朱今花1,裴建国1,文兰英21.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吉林延吉 133000;2.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吉林延吉 133000摘要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最终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其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90例疑似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80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磁共振成像确诊真阳76例患者,诊断准确度为95.56%(86/90)、敏感度为95.00%(76/80),特异度为100.00%(10/10)。
磁共振成像和手术病理比较计算Kappa 为0.845,两者一致性较好。
手术病理结果,术后分期为Ⅰa 期、Ⅰb 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有49、21、7、2、1例,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后,Ⅰa 期的诊断符合率为97.96%(48/49),Ⅰb 期的诊断符合率为90.48%(19/21),Ⅱ期的诊断符合率为85.71%(6/7),Ⅲ期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1/1),Ⅳ期的诊断符合率为50.00%(1/2)。
结论 应用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析中准确率高,对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判断较好,可用于评估患者盆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 R 445 文献标志码 A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10.22Diagnostic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LIU Huinan 1, ZHU Jinhua 1, PEI Jianguo 1, WEN Lanying 21. Department of Imaging, Yanbi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Yanji, Jilin Province, 133000 China;2.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Yanbi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Yanji, Jilin Province, 133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by preoperative staging.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endometrial cancer enrolled in Yanbi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Combined with the final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Of the 90 suspected patients, 80 were confirmed as endometrial cancer by surgical pathology, and 76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as Zhenyang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95.56% (86/90), sensitivity was 95.00% (76/80), and specificity was 100.00% (10/10). The Kappa of MRI and surgical pathology was 0.845, which showed good consistency.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49 cases in stage Ⅰa, 21 cases in stage Ⅰb, 7 cases in stage Ⅱ, 2 case in stage Ⅲ and 1 cases in stage Ⅳ.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agnosi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stage Ⅰa was 97.96% (48/49), stage Ⅰb was 90.48% (19/21), stage Ⅱ was 85.71% (6/7), stage Ⅲ was 100.00% (1/1), and stage Ⅳ was 50.00% (1/2). Concl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as high accuracy in the preoperative analysis of endometrial cancer, and can judge the degree of myometrium infiltration well, an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status of pelvic and abdomi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tients.Key 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ndometrial cancer; Preoperative staging; Application value* 器材应用与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23-08-04;修回日期:2023-08-24作者简介:刘慧楠(1980-),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影像诊断。
试论MRI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及术前分期及其临床治疗
方面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在子宫内膜癌诊断、术前分期以及临床治疗中应用MRI的价值。
方法:抽取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全部患者都应用MRI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在50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中,在子宫肌层的浸犯深度判断方面,Ⅰa 期MRI高估了1例;Ⅰb期患者高估2例、低估2例;Ⅰc期患者低估2例;Ⅱ期患者高估2例、低估1例;Ⅲ期、Ⅳ期和病理的分期相符,通过MRI分期的准确率为80.00%。
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中应用MRI,可以准确分期,清楚判断宫颈浸润的深度与子宫内膜癌的肌层,具有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MRI;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临床治疗
子宫内膜癌属于女性的生殖系统中常见恶性肿瘤,在绝经期比较容易发病,早期没有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出绝经以后阴道的不规则流血与绝境前期的月经紊乱,主要的转移途径是淋巴转移与直接蔓延,并且有没有淋巴转移、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浸润深度和预后息息相关。
现阶段临床上主要使用MRI诊断,这种诊断方式可以清晰显示出盆腔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与肌层,对子宫内膜癌分期与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本文以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在子宫内膜癌诊断、术前分期以及临床治疗中应用MRI的价值,总结如下:
1.研究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的资料
抽取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
所选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4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70岁,平均年龄为58.3岁;有10例患者没有绝经,40例患者绝经;临床表现是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月经紊乱以及绝经后的阴道排液。
1.2分期的标准以及MRI的评估内容
FIGO(1989)的临床分期与各期MRI表现如下:Ⅰa期患者主要局限在子宫内膜,MRI的宫腔内缘相对规整,而内膜的信号不够均匀。
Ⅰb期患者的侵犯肌
层小于1/2,并且MRI宫腔内膜比较毛糙,其结合带中断与变薄。
Ⅰc期患者的侵犯肌层大于1/2,MRI的合带发生中断,并且肌层内的信号出血异常。
Ⅱa期患者易侵犯到宫颈管的上皮;Ⅱb期患者容易侵犯到宫颈的基质。
在Ⅱ期患者MRI 的宫颈会增大同时可见和宫体病灶连接的一些异常信号。
Ⅲa期容易侵犯到附近腹膜、子宫浆膜与附件;Ⅲb期患者的阴道容易转移;Ⅲc期患者盆腔内的主动脉旁淋巴结发生转移。
Ⅲ期患者MRI的子宫浆膜面比较毛糙且不规则,附近脂肪界面渐渐消失,信号异常与阴道壁增厚,盆腔的淋巴结发生肿大。
而Ⅳa期患者直肠黏膜与膀胱侵犯;Ⅳb期患者的远处转移。
Ⅳ期患者的MRI显示为直肠与膀胱受侵。
1.2方法与仪器
选择SiemensAvanto 1.5T的超导MRI检查仪器,都通过T2WI、T1WISE、T2WI 与T1WI脂肪抑制的序列,进行增强扫描、横轴位扫描、子宫短轴位的扫描、矢状位扫描、子宫长轴位扫描。
1.3评估的标准
对邻近的脏器有没有受侵犯、肿瘤范围、淋巴结是否转移、肌层浸润的深度,阴道受累以及有无宫颈等情况进行评估。
2.结果
在50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中,在子宫肌层的浸犯深度判断方面,Ⅰa期MRI 高估了1例;Ⅰb期患者高估2例、低估2例;Ⅰc期患者低估2例;Ⅱ期患者高估2例、低估1例;Ⅲ期、Ⅳ期和病理的分期相符,通过MRI分期的准确率为80.00%(40/50),见表1。
表1 MRI的分期与病理分期对比(n)
病理的分
期
MRI的分期
Ⅰa Ⅰb Ⅰc ⅡⅢⅣ
Ⅰa 5 1 0 0 0 0 Ⅰb 2 6 2 0 0 0 Ⅰc 0 2 7 0 0 0 Ⅱ0 0 2 9 1 0 Ⅲ0 0 0 0 6 0
Ⅳ0 0 0 0 0 5 3.讨论
3.1子宫正常的MRI表现
在组织学中子宫体壁包含三层,分别是浆膜、内膜与肌层。
MRI上子宫肌层一共有两层,即结合带/JZ、外部的肌层(OM) ,对于子宫内膜癌的MRI分期的肌层浸润程度判断,结合带与外部的肌层都有重要作用。
外部的肌层属于子宫肌层最内层,同属于子宫内膜癌的基层浸润前沿的结构[1]。
3.2在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诊断中应用MRI 的价值
子宫内膜癌属于女性常见生殖系统的疾病,在治疗之前若准确判断出淋巴结的转移程度、分期与肌层浸润的深度,可以个治疗方案选择与预后判断提供关键性依据。
Ⅰ与Ⅱ期的子宫内膜癌主要治疗方案就是先进行手术,然后按照术后病理的情况,选用其他治疗的方式;Ⅲ与Ⅳ期的子宫内膜癌主要进行化疗与放疗,然后按照效果选择临床的手术。
Ⅰ期与Ⅱ期的子宫内膜癌具体手术路径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Ⅰ期患者首先采取经腹膜的外路径,而Ⅱ期则是采取经腹膜腔的路径,可以看出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检查中应用MRI检查,主要包含增强序列、DWI、T1WI以及T2WI[2]。
1其中,T1WI 可以准确判断子宫位置,同时显示出淋巴的增大情况,T2WI可以对子宫肌层、子宫内膜、宫腔进行区分,其肿瘤信号的显示比T1WI好。
DWI 测定子宫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并且无创,能够将子宫内膜癌的病灶范围、位置清楚显示出来。
在静脉注射增强MRI的Gd-DTPA类对比剂以后,内膜典型增强不均匀,同时信号比较低。
因此,在术前MRI可以准确分期,对盆腔侵犯范围与肿瘤基层的浸润深度进行准确判断。
3.3子宫内膜癌的基层进入程度分析中对于MRI的应用
本次研究显示,在50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中,在子宫肌层的浸犯深度判断方面,Ⅰa期MRI高估了1例;Ⅰb期患者高估2例、低估2例;Ⅰc期患者低估2例;Ⅱ期患者高估2例、低估1例;Ⅲ期、Ⅳ期和病理的分期相符,通过MRI分期的准确率为80.00%。
导致高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在绝经以后女性子宫会逐渐变小,并且肌层会渐渐变薄,导致结合带无法清晰显示。
第二,信号强度与结合带的厚度会伴随月经周期变化发生改变,在黄体期和经期。
信号会渐渐增强、结合带则会变宽,和浅肌层的浸润比较相似,若没有准确了解患者没有绝经时月经周期情况,就会导致MRI的分期高估。
而低估原因一般和息肉状肿瘤、等信号结合带以及刮宫后内膜等有着密切关系。
此外,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容易并发子宫的先天异常、子宫肌瘤以及宫腔内膜的息肉等病变,会影响了各个解剖带的显示,进而影响到MRI的诊断[3]。
3.4鉴别与诊断
通常需要和子宫内膜癌进行鉴别的主要是血凝块、子宫的内膜炎以及息肉等病症。
其中,子宫的内膜炎容易并发盆腔炎,但子宫体积不会增大,在腔内弥漫着长度不等的T1长T2的信号影。
在临床上,子宫内膜的增生部分患者伴有雌激素的替代治疗史,其内膜会不断增厚,并且和子宫内膜癌子宫的增厚不对称。
相关资料显示,在内膜息肉的患者中,将近 3.5%的患者会演变成内膜癌,在MRI 诊断中不容易和子宫内膜癌进行区分,所以必要时需要应用活检方式。
综上,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中应用MRI,可以准确分期,清楚判断宫颈浸润的深度与子宫内膜癌的肌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媛,赵丽君,王志启.阴道超声、MRI及宫腔镜检查测量子宫内膜癌病灶大小的临床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14(01):32-33.
[2]张莉.MRI对子宫内膜癌浸润、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受累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21(03):546.
[3]窦斌,李兆蕾.CT联合MRI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价值分析与效果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04):53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