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86 KB
- 文档页数:2
八下第三单元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此为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训练题库四个片段之四四、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第18——28段,解答下列题目。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咫.尺()筋.骨()裸.露()瞬.间()2、解释下列词语。
①浑然一体:②饶有兴趣:③沧海桑田:④绵延不绝:3、根据原文内容从下列选项中选取相应的字母填入横线上。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你会。
A.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B.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C.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4、句子“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运用的表达方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
5、句子“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中,把30年说成是瞬间,这合适吗?为什么?6、选文第一段引用大量数据的作用是:。
7、2003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请写出开头是“水”字的成语(不少于6条):8、指出下面一句话所包含的信息。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
”(至少写3条)①;②;③;④。
9、文章结尾“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0、对于“导致罗布泊的消逝这一悲剧的是人”这句话,你应该这样理解:参考答案:1、略 2、①融合成难以分割的整体②非常有兴趣③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一个世事变化很大。
④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3、CAB 4、抒情比喻、拟人赋予胡杨感情,写出了它们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也表现了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之情。
5、合适。
30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一瞬,从而突出了土地荒漠化的速度之快。
6、用大量的数据具体、确凿的说明了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地沙漠化速度之快,从而说明了人们盲目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是造成土地沙漠化的直接原因。
八下第三单元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此为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训练题库四个片段之三三、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第22——28段,解答下列题目。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2、第一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3、第四段中“这出悲剧”指的是:;句中用“又”是因为:;(这个句子独句成段的用意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感情:。
4、第五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5、文中画线句用了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
6、第六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7、请你设想:假如罗布泊有知,它会对人类说些什么?8、选文第五到第八段的中心句是:“”;这个中心句的表达方式是:;这个中心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9、为了说明“悲剧没有止住,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有:;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是:。
10、请你结合上下文揣摩“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说说“痛苦”的原因是:;“无奈”的原因是:。
11、句子“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中的“我们个个心情沉重”应这样理解:。
12、揣摩句子:“悲剧并没有止住。
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试分析它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表达作用。
13、选文列举“青海湖”和“月牙泉”的例子的用意是:。
14、用选文中的词语表述,罗布泊往昔的生机是:。
15、“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同样的悲剧”指的是:。
16、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悲剧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请你将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向人们发出保护环境的呼吁。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如果家没有了,那时我们还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吧,是创造,还是?当我们想盲目地砍伐参天大树时,,当我们时,停下手中那个巨大的吸水鬼,让理性回归。
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罗布泊的悲剧将不再重演。
参考答案:1、写罗布泊悲哀的现状,表达沉痛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刻反思,呼吁人们救救那些因人的活动而即将变成荒漠的地方 2、拟人作者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读后让人深感痛心 3、指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在我们眼中消失了表明人类不止一次地破坏自然、制造悲剧,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练习相信很多人都学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消逝了,成了荒漠。
接下来,为您带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练习”,更多精彩读后感尽在,欢迎大家的关注和阅读。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练习1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段,完成15-19题(8分)(2分)⑴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⑵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⑶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
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牛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⑷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夫面积死亡。
1958年,塔甲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
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小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下到84%。
“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⑸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
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
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⑹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⑺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
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
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
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⑻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知识精讲1.主题解说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文章用具体的数据,翔实的资料,揭示了人类对自然贪婪地掠夺和盲目索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呼吁人们开发时要克服盲目性,要认识并顺应自然规律,要保护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2.文体常识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新闻要求真实,文学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3.难点攻克请从写法上探究: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提示一:对比手法。
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昔日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
作者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做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提示二:拟人手法。
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而痛惜不已。
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提示三:排比手法。
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罗布泊.( ) 萧瑟.( ) 和煦.( ) 萎.缩( )干涸.( )庇.护( ) 吞噬.( )裸.露(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习题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
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30多年。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
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
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
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1、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四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四段中加粗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如何毒化地球毒化地球确非易事,因为地球总是努力地为自己除垢去污,恢复原貌。
新人教版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练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填空题(共4题)评卷人得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罗布__________________( ) 萧__________________( ) 和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缩( )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护( ) 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露( )【答案】pōsèxùwěi hébìshìluǒ难度:偏难知识点:字音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罗布泊,__________________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专题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7分 2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7分)死亡之湖——罗布泊①罗布泊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是中国第二大盐湖,又名罗布卓尔,古称黝泽、盐泽、蒲昌海、牢兰海、辅日海和洛普池等。
②公元前403~221年,《山海经》就有记载:“不周之山,东望黝泽,河水所潜也”。
《史记·大宛列传》载:“于田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
其东,水东流注盐泽”。
罗布泊卓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
在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东北部,塔里木地块东部。
长轴呈东—西方向延伸,长300.0千米,宽125.0千米,面积5350平方千米;它是一块神秘的土地,古今中外无数史地学者的探索,使这块土地充满着神秘感。
③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在其撰写的《河源纪略》卷九中记载:“罗布卓尔为西域巨泽,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十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④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H·M·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罗布泊地区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考察,一次是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新疆综合考察队,另一次是1980~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组织的罗布泊考察队。
取得了罗布泊洼地的形成和演变,湖区地貌、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土壤以及楼兰古城和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衰等的丰硕科研成果。
1980年5~7月彭加木同志为寻找水源,在考察途中于库木库都克地区遇难,为罗布泊地区的科研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⑥湖区集水面积144.0×104平方千米,补给系数为150.58。
主要入湖河流有孔雀河、塔里木河、米兰河、若羌河、瓦石峡河等,汇集高山冰雪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分界线甚不明显,常常发生相互袭夺,导致罗布泊的所谓“游移”和湖面萎缩。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练习题(2篇)阅读并回答问题: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
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
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
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
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
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
这声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
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
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
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
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方,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1.读准字音:罗布泊( ) 栖( )息 干涸( )吞噬( ) 裸露( ) 萧瑟( ) 和煦( ) 戈( )壁滩2.解释词语:萧瑟:干涸:吞噬:裸露:沧海桑田:3.思考①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②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作者情况及背景知识吴岗,博士,男,1976年10月生,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68米,面积约3006平方公里,其水源是塔里木河,后因塔里木河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并干涸。
本文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探索了罗布泊干涸的过程和给我们带来的反思。
在开发大西北的背景下,作者用历史的教训提醒人们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注重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2.体裁知识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和抒情性。
今日:神秘、沙漠——痛惜昔日:绿洲、仙湖——向往人为改变河道消亡 人口激增、需水量猛长 愤怒“四盲”吸水河抽干悲剧:青海湖、月牙泉——焦虑呼吁:悲剧未停止——急切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课前预习方案课堂学习方案学习目标第三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解析】全文的思路大体是这样的:开头是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
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
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湖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1.造成生态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解析】“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就是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答案(5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答案1阅读并回答问题: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
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
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
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
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
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
这声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
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
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
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答案
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段,完成15-19题(8分)(2分)
⑴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⑵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⑶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
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牛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⑷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夫面积死亡。
1958年,塔甲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
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小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下到84%。
“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⑸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
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
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⑹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⑺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
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
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
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⑻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⑼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⑽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
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
⑾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⑿悲剧并没有止住。
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⒀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问湖水下降米,平均每6年下降l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积从50年代的万半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十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⒁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5.概括选文第⑶—⑹段的主要内容。
(2分)
答:
16.选文第⒀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用原文句子作答)。
(2分)
17.选文中“这出悲剧”指的是 (1分)
18.品味“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和“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中“又”“也都”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19.请你写一句保护生态环境的广告语。
(1分)
答: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5.说明胡杨林在靠近罗布泊一带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2分)
16. 举例子,列数字(1分)“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 (1分)
17.罗布泊变成了戈壁滩。
(1分)
18.表明了作者对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痛心。
19.示例:前人种下一棵树,后人得到一片荫。
(1分)
这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答案”是由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