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国宝:大熊猫》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41.50 KB
- 文档页数:23
《大熊猫》课件一、概述大熊猫(学名:luropodamelanoleuca),是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中国国宝”。
大熊猫是一种熊科动物,生活在中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的高山森林中。
它们以竹子为主食,因此也被称为“竹熊”。
大熊猫的存在已有至少800万年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哺乳动物之一。
二、外貌特征大熊猫体型庞大,体长约1.2-1.8米,尾长约10-12厘米,体重约80-120公斤。
雄性个体通常比雌性个体大。
大熊猫的体色为黑白两色,四肢、耳朵和眼周为黑色,其余部分为白色。
它们的眼睛非常明亮,视力敏锐。
三、生活习性1.食性:大熊猫以竹子为主食,也吃一些果实、昆虫和小动物。
它们每天需要摄入约12-38公斤的竹子来维持生活。
2.栖息地:大熊猫生活在海拔1,200-3,300米的高山森林中,喜欢生活在水源丰富、竹子茂密的地方。
3.活动:大熊猫善于攀爬,行动敏捷。
它们通常在早晨和傍晚活动,白天休息。
在冬季,大熊猫会减少活动,进入冬眠状态。
4.社交:大熊猫是独居动物,通常独自生活。
它们在发情期会寻找配偶,但交配后立即分开。
四、繁殖大熊猫的繁殖能力较弱,雌性个体每年只在春季发情一次,孕期为95-160天。
通常每胎产1-2仔,刚出生的大熊猫体重只有100-200克,非常脆弱。
大熊猫幼仔在6个月左右断奶,2岁左右性成熟。
五、保护现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熊猫的栖息地不断减少,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目前,大熊猫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濒危”物种。
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大熊猫,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繁殖等。
近年来,大熊猫的数量有所增加,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六、保护意义大熊猫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大熊猫的保护不仅对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七、总结大熊猫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物种,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使得它们在自然界中生存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