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循证医学在手术室建立感染控制流程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1.87 KB
- 文档页数:2
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工作职责一、引言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是负责手术室感染管理和质量控制的专业团队。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的工作职责,包括制定感染管理政策和程序、监测感染发生率、开展感染预防培训等方面。
二、制定感染管理政策和程序1. 分析和评估手术室感染管理现状,制定并更新感染管理政策和程序,确保其符合国家和地区相关法规和标准。
2. 确定手术室感染管理的目标和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3. 开展相关研究,采集和分析感染管理的相关数据,为政策和程序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 定期评估和审查感染管理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监测感染发生率1. 设计和实施感染监测系统,包括感染发生率的监测、感染病例的调查和报告等。
2. 采集和分析手术室感染的相关数据,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菌种等,并进行趋势分析和比较分析。
3.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疫情,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跟踪和评估措施的实施效果。
4. 向手术室相关人员提供感染监测结果和相关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提供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建议。
四、开展感染预防培训1. 制定并实施手术室感染预防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对象等。
2. 开展感染预防培训课程,包括手术室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识、操作规范、消毒灭菌技术等。
3. 提供培训材料和工具,如宣传册、培训视频等,以便手术室相关人员能够了解和掌握感染管理的要求和措施。
4. 定期评估培训效果,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培训效果和改进需要,并及时调整培训计划。
五、协调与沟通1. 与医院其他部门、感染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与手术室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解决方案。
3. 组织和参加相关会议和培训活动,与其他医院或者机构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推动感染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
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运用PDCA模式的效果评价目的探討该院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运用PDCA模式的效果,为提高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分别收集该院手术室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不同物品及不同手术患者手术切口等监测资料。
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院感管理的对照组,以及实施PDCA管理模式的观察组。
对照组I类切口85例,II类切口100例,III类切口96例;观察组I类切口105例,II类切口100例,III类切口110例;对照组和观察分别抽取各类监测样品:空气860份、物体表面860份、医护人员手600份、消毒液450份。
分析两组不同物品不合格率及不同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
结果观察组III类切口感染率为3.64%(4/110),低于对照组13.54%(1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气、物表、手和消毒液不合格率分别为0.58%(5/860)、0.81%(7/860)、1.33%(8/600)和0.67%(3/45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运用PDCA模式有助于降低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标签:手术室;医院感染;PDCA模式[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model in the infection control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ng room thus providing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infection control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on room. Methods The monitoring data of different articles and operation incisions of different operative patients in the operation room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 were collected randomly dvided into two groups,an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PDCA management model,and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85 cases with incision in type I,100 cases with incision in type II,96 cases with incision in type III,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re were 105 cases with incision in type,100 cases with incision in type II,110 cases with incision in type III,various monitoring sampl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extracted,including 860 pieces of air,860 pieces of article surface,600 pieces of hands of medical staff,450 pieces of disinfection,and the unqualified rate and incision infec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infection rate of incision in type II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64%(4/110)vs 13.54%(13/96)],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unqualified rates of air,article surface,hand and disinfection flui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0.58%(5/860),0.81%(7/860),1.33%(8/600),0.67%(3/450),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model in the infection control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ng room contributes to reducing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fection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d improving the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effect.[Key words] Operating room;Hospital infection;PDCA model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外科及其相关科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危重患者抢救的场所,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并经过手术易引起医院感染,因此手术室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院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关系着医院的声誉和临床治疗水平,且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从循证医学谈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循证护理学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分支,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原理,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护理措施,其核心是以最佳证据为基础开展护理工作,它的实践程序包括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应用及循证评价4个阶段。
笔者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100例切口感染患者实施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总结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对策,现介绍如下:1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手术切口感染包括:①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②深部切口引流出脓液或穿刺抽出脓液;③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又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T38℃,局部有压痛;④再次手术探查、组织病理写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的证据;⑤临床医师诊断的切口感染。
或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伴随病原学诊断依据,即分泌物培养阳性,即可确诊。
手术切口感染包括:表1/ 7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感染。
2 切口感染的原因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
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切口感染不但与生物性感染因素有关,也与非生物性因素密切关系。
2.1 生物性感染因素引起的切口感染循证支持:结合本院及各大医院调查资料,从分离到的病原菌来看,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位,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各种化脓性感染及败血症的重要病原体,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已经成为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同时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感染率有明显上升,革兰阴性杆菌目前在引起医院感染中有不断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的感染率才仅次于金葡萄,这与第一届全国呼吸病原学术会议纪要中结论相一致,应引起临床医院及检验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愈来愈高,且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使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增多。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加强对基层医院的指导作用,杜绝恶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发生。
进一步加强全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质控中心的作用,以先进带动后进、以点带面,把医院感染管理延伸到全省各市乃至县、区、乡各级、各类医院。
认真____,要求各级医院,狠抓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其他相关的技术规范,特别是侵入性操作,加强消毒灭菌、隔离措施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工作,做好医疗垃圾的全程管理,杜绝恶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的发生。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充分准备,沉着应对。
二、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继续做好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加强重点科室、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协助开展三乙医院的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使各级医院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各级医院特别应重视重点科室和部门(icu、血透室、内镜室、手术室、供应室、产婴室、烧伤病房、新生儿病房等)的医院感染管理。
各种侵入性操作如动静脉置管、内窥镜诊疗、人工呼吸机的应用、留置导尿、手术等都是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要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重视消毒灭菌质量管理以及无菌操作技术、隔离技术的应用,与相关部门配合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以及多重耐药菌株管理,限度控制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杜绝医院感染恶性事件的发生。
____年质控重点:开展目标性监测、手卫生、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测与控制、ssi的预防工作、vap的预防工作、icu的感染控制工作、新生儿感染的预防工作、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
我们将于上半年公布我们质控检查的项目,下半年完成督查与总结,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矗三、全面开展目标性监测与现患率调查,共创医院感染控制“零宽容”。
认真____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使我们的监测工作必须与预防、控制工作相结合,要求二甲以上医院均要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开展目标性监测与现患率调查。
如icu医院感染管理专率调查、外科部位感染专项调查、耐药菌株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等。
将浙医二院开展的目标性监测方法在省内继续推广,目标性监测的项目也将不断深入,为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打下科学的基础,并使我省的数据能与欧美国家进行标杆对比,使我们能运用循证医学的数据来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共同营造医院感染的“零宽容”。
循证感控的概念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循证感控这个事儿。
你说啥是循证感控呢?这就好比咱过日子,得有个靠谱的法子来应对各种情况。
循证感控就是要依据实实在在的证据来做好感染控制呀!就像你出门得看天气预报决定穿啥衣服,这就是根据证据来行动嘛。
想想看啊,医院里每天那么多人进进出出,要是没有循证感控,那不乱套啦?各种病菌就像小淘气,到处乱窜。
咱得用证据这个法宝把它们都给管住咯!怎么管呢?那就得靠科学的研究、实际的经验来找到最合适的办法。
比如说,洗手这件小事儿,大家都知道要洗手,可怎么洗才最有效呢?这就得靠循证啦!不能随便搓两下就完事儿,得按照证据告诉咱的方法认真洗。
这就好像做饭,你得知道放多少盐合适,不能瞎放不是?
再比如,医院里的消毒工作,那可不是随便喷点消毒剂就行的。
得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这就跟你挑鞋子一样,得合脚、得舒服,才能走得稳当。
咱可别小看了循证感控,它就像一个隐形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大家的健康呢!要是没有它,那医院里感染的风险不就大大增加啦?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
而且啊,循证感控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像时尚潮流会变,感控的方法也会随着新的研究、新的情况而不断改进。
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
老是抱着老一套不放呀!
你想想,要是咱都不重视循证感控,那生病住院都得提心吊胆的,多吓人啊!所以说呀,这可是个大事儿,咱都得重视起来。
大家都行动起来,按照循证的方法来做好每一个细节,让那些病菌无处可逃。
总之呢,循证感控就是咱健康的守护神,咱可得好好对待它,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保护我们每一个人!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大家都得牢记在心啊!。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与总结感染分为两种,医学上的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
心理上的感染是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
它实质上是情绪的传递与交流,在互动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本站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与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与总结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国家卫生部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标准不断提高,今年不仅要抓好日常感染管理工作,还力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向纵、深、高度发展。
经过深思熟虑,在新的一年里具体工作安排如下:1、每半年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反馈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指导临床工作。
2、每月要对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考评,并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反馈,制定整改措施,全面提高医院感染工作质量。
3、全年开展目标性监测,持续做好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及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调查,每月汇总,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和反馈。
通过深入、细致的监测而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的事件发生。
4、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现患率、漏报率的调查。
开展规范的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有发病率监测汇总,定期有总结、分析及反馈;10月份进行现患率调查,要有计划书、汇总、分析、总结和反馈;每季度漏报率调查,也要有汇总、分析、总结和反馈;通过感染病例的监测和调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的现状,认识到问题存在,制定改进措施,给予整改,步入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工程。
5、抓好全院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工作。
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质量是降低感染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全院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每月对全院重点科室进行手卫生、物体表面、消毒灭菌物品、消毒剂、透析液、各种内镜等进行微生物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紫外线灯管的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及反馈至医院感染委员会。
产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流程的建立与循证医学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应用于产科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建立的作用。
方法引用循证医学方法,建立产科监护室感染控制流程并应用。
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及职业暴露情况,比较建立流程前后有无差异性。
结果与采用循证方法流程管理前相比,医院感染率显著减少,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显著增加,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处置规范率显著增加。
结论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建立产科监护室感染控制流程,为产科监护室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循证医学;医院感染;工作流程;感染控制;产科产科监护室(m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也是重点的医院感染的监控区。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种遵循证据进行医学决策制定的方法学,即以证据为基础来制定工作规范及诊疗流程。
2010年以来,我院在新生儿监护室(nicu)应用循证医学的证据建立医院感染控制流程[2],使医院感染得到很好的控制。
2012年1月开始,我们在micu应用循证医学来管理,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12月,共收治重症孕产妇401例。
2012年1月,我们将循证医学的方法用于micu的管理,至2012年12月,共收治重症孕产妇486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及疾病种类等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将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之后收治的患者,即2012年全年收治的4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循证医学以前,即2011年全年收治的40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按照普通icu管理方法管理,不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管理过程中无特殊要求。
观察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管理。
具体方法参见文献[2]。
通过1年的实施,比较应用循证医学前后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卫生学监测(手、空气、呼吸机管道、雾化管道、氧气湿化瓶及深静脉置管)合格率及职业暴露情况。
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手术室护理是指基于循证医学原则进行的手术室护理,通过获取高质量的证据,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观,来指导并改进手术室护理实践。
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循证手术室护理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室的设备和环境安全。
通过对病房设备和手术室环境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清洁,可以有效预防交叉感染、病菌污染等问题,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循证手术室护理还可以指导手术室急诊患者的床位安排和空气流通系统的运行,优化手术室环境,提高手术室急诊患者的安全性。
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准备和术前准备工作。
通过收集和分析循证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及时更新和改进手术室患者的准备方案,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具备较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
循证手术室护理还可以指导手术室急诊患者的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术前禁食、术前药物使用、术前清洁消毒等,提高手术室急诊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成功率。
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室急诊患者的康复和术后随访工作。
通过对循证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和运用,可以为手术室急诊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和术后随访方案。
包括康复锻炼、饮食指导、药物使用、定期随访等方面,促进手术室急诊患者的快速康复和远期效果。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循证措施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切口感染,依据2010年卫生部指南要求和国内知名专家提出的循证感控依据,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拟定如下控制循证措施。
一、已经证实有很好效果的循证控制措施1、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手术器械的细菌污染是手术部位切口感染(SSI)外源性细菌的主要来源。
手术器械清洁消毒灭菌的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安全。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保证手术器械的灭菌质量,将有效降低SSI的发生。
2、抗菌药物的管理尽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SSI的发生风险,但长时间过度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则弊大于利。
2011年卫生部《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明确提出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不得超过30%,预防性抗生素应在术前30min-2h内使用;清洁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不超过24h;清洁-污染切口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时间不超过48h等措施。
3、手卫生外科手消毒的目的是清除参加手术人员指甲、手和手臂的污物和暂居菌,将常驻菌减少到最低程度,抑制细菌的快速繁殖,防止细菌从手术人员手上转移到手术切口。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选择合格的洗手剂、手消毒剂。
连台手术、术中手套破损等均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预防和控制的关键点1、开展SSI目标性监测,做好出院后SSI的监测随访。
2、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确保手术器械达到灭菌水平。
3、尽可能在手术当日进行皮肤准备,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剪毛,取消传统的剃毛方法。
4、对糖尿病及高血糖症患者,术前进行严格血糖控制使血糖<10.08mmol/L,术中每1小时监测1次并有记录,保持术中血糖在8-10mmol/L。
5、保持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36℃。
6、掌握良好的手术技巧,轻柔处理组织,尽量减少对组织的创伤,取出所有失活组织,尽可能消除手术死腔。
采用适当的皮肤闭合方法。
7、术者和患者均使用碘伏、碘酒、乙醇和氯己定等合格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