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九 胸膜炎及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何吴赟)
- 格式:ppt
- 大小:7.38 MB
- 文档页数:78
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哎呀,一说起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我在护理岗位上这么多年,见过各种各样的情况,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
先来说说胸腔积液是咋回事吧。
咱就说有这么一位病人,老王,年纪也不算大,50 来岁。
本来身体还算硬朗,可突然就感觉胸闷、气短,到医院一查,发现是胸腔积液。
这胸腔积液啊,就像是胸腔里多了不该有的“水”,把肺挤得都没法好好工作了。
对于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首先得密切观察他们的症状。
像老王,刚住院那会,护士们每隔一会儿就去看看他的呼吸情况,是不是呼吸急促啦,脸色有没有不正常的发白或者发紫。
有一次,我正好在病房,看到老王的呼吸明显变得又快又浅,赶紧通知医生过来处理。
在护理过程中,体位护理也特别重要。
一般都要让病人半卧位或者坐位,这样能减轻胸水对肺和心脏的压迫。
我还记得有一回,帮着老王调整体位,那小心翼翼的劲儿,就怕弄疼了他。
一边调整一边问他感觉怎么样,直到他说舒服点了,我这心才踏实下来。
饮食护理也不能马虎。
得给病人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有个小细节,有次给老王送营养餐,他看着饭菜没啥胃口,我就跟他说:“老王啊,你得吃,这身体就像打仗的军队,得有充足的粮草才能打胜仗,把这病赶跑!”这么一说,他还真多吃了几口。
心理护理同样关键。
病人得了这病,心里肯定不好受,焦虑、害怕那是常有的。
就像老王,一开始整天愁眉苦脸的,我们护士就经常陪他聊天,给他讲一些治好的病例,让他树立信心。
引流护理更是重中之重。
做引流的时候,得严格无菌操作,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
有一次,引流管有点不通畅,可把我们紧张坏了,赶紧想办法处理,好在最后有惊无险。
再说说用药护理吧。
按时按量给病人用药,还得注意观察有没有不良反应。
有一回,老王用完药说有点头晕,我们赶紧查看,发现是药物的正常反应,安抚了他好久,他才放心。
总之啊,护理胸腔积液病人,每一个环节都得精心,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就像照顾娇嫩的花朵,得用心呵护,才能让他们早日康复。
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2、护理措施3、患者评估频率4、病情观察要点5、护理人员职责6、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内容7、潜在并发症及处理方法8、护理记录要求11 护理目标111 减少胸腔积液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缓解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112 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胸腔积液的吸收和消退。
11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12 护理措施121 体位护理1211 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利于呼吸和胸腔积液的引流。
1212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122 呼吸护理1221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以增强呼吸肌功能。
1222 给予患者吸氧,根据病情调整氧流量和吸氧方式。
123 胸腔穿刺护理1231 术前向患者解释穿刺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1232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配合医生进行穿刺操作。
1233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出血、气胸等并发症。
1234 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124 饮食护理1241 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1242 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加重水肿。
1243 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
125 心理护理1251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1252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13 患者评估频率131 每日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32 每班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如呼吸频率、深度、节律,有无呼吸困难加重。
133 每周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白蛋白水平等。
134 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必要时请心理医生会诊。
14 病情观察要点141 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有无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发绀等。
142 观察患者的胸痛症状,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有无变化。
143 观察胸腔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感染迹象。
胸腔积液的护理措施关键信息1、护理目标:缓解症状、促进积液吸收、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护理评估要点:患者生命体征、呼吸状况、胸腔积液量及性质、心理状态。
3、护理措施分类:一般护理、病情观察、胸腔穿刺护理、引流管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
4、潜在并发症:感染、气胸、肺水肿。
5、护理效果评估指标:症状改善情况、积液吸收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
11 一般护理111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20-22℃),湿度在 50%-60%。
112 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以利于呼吸和胸腔积液的引流。
113 限制患者的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12 病情观察121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4 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
122 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123 定期听诊肺部呼吸音,了解肺部情况。
124 观察胸腔积液的量和性质,如积液量增多、颜色改变、出现浑浊等,应及时报告医生。
13 胸腔穿刺护理131 穿刺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132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一般为坐位或半卧位,双臂抱于胸前。
133 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等,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
134 穿刺后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按压穿刺点 5-10 分钟,防止出血和渗液。
135 告知患者穿刺后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咳嗽,防止穿刺部位感染。
14 引流管护理141 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扭曲、受压、脱落。
142 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
143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准确记录。
144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引流袋。
145 当引流液减少、颜色变浅、患者症状改善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考虑拔除引流管。
15 心理护理151 关心、安慰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求。
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
2、评估患者胸痛、呼吸困难程度。
3、观察患者有无干咳、心力衰竭、肝区疼痛等伴随症状。
二、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减轻氧耗,大量胸腔积液时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积极排痰,大量胸水影响呼吸时按患者缺氧情况给予低、中流量持续吸氧,以弥补气体交换面积的不足,改善缺氧状态。
4、患者为减轻胸痛,常采取浅快的呼吸方式,可导致缺氧加重和肺不张。
因此。
需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必要时用宽胶带固定胸壁,以减少胸廓活动度,减轻疼痛或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5、胸腔抽液时,一般首次抽液不要超过 1000 毫升,在抽液过程中,如出现阵发性咳嗽,应立即停止抽水,并严密观察,做好记录。
6、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感染、滑脱,引流瓶及引流管始终低于置管切口,避免引流液倒流。
更换引流瓶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人为污染。
引流管长度适宜,并妥善固定,避免在翻身或活动时将引流管脱出。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胸腔穿刺引流的目的、方法和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与并发症,消除思想顾虑,征得家属的签字同意与患者的积极配合。
2、指导患者恢复期行呼吸功能锻炼,改善肺功能。
3、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4、在疾病恢复期,每天督导患者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经常进行呼吸锻炼可减少胸膜粘连的发生,提高通气量。
胸水消失后还需继续休养 3 个月,避免疲劳。
四、注意事项1、生活规律,戒烟酒,少到公共场合。
2、进行适当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复发,3、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
1.概述:胸膜腔是指在肺和胸壁之间的潜在腔隙。
胸膜腔内液体,简称胸液,其形成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任何原因使胸液形成过多或吸收过少时,均可导致胸液异常积聚,称为胸腔积液,简称胸水。
病因: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胸膜通透性增加;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损伤所致胸腔内出血;医源性
2.临床表现:
A.症状:呼吸困难,最常见,胸腔积液较多时;胸痛,积液较少时,多为单侧锐痛,随呼吸或咳嗽加重;伴随症状,结核性胸膜炎常有发热、干咳,恶性胸腔积液伴有消瘦或原发部位肿瘤的症状,炎性积液伴有咳嗽、咳痰和发热等。
B.体征:少量积液时体征不明显或可闻及胸膜摩擦音;中至大量积液时视诊肋间隙饱满,触诊语颤减弱或消失,局部叩诊呈浊音,听诊积液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A.X线检查
B.B超检查:灵敏度高,定位准确,临床用于估计胸腔积液量和深度,协助胸腔穿刺定位。
C.胸水检查等
3.护理诊断及措施:
A.气体交换受损:给氧;减少耗氧;促进呼吸功能,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胸腔抽液或引流,缓解胸痛等;病情观察。
B.体温过高
C.营养失调
D.疼痛。
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
2、评估患者胸痛、呼吸困难程度。
3、观察患者有无干咳、心力衰竭、肝区疼痛等伴随症状。
二、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减轻氧耗,大量胸腔积液时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积极排痰,大量胸水影响呼吸时按患者缺氧情况给予低、中流量持续吸氧,以弥补气体交换面积的不足,改善缺氧状态。
4、患者为减轻胸痛,常采取浅快的呼吸方式,可导致缺氧加重和肺不张。
因此。
需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必要时用宽胶带固定胸壁,以减少胸廓活动度,减轻疼痛或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5、胸腔抽液时,一般首次抽液不要超过1000毫升,在抽液过程中,如出现阵发性咳嗽,应立即停止抽水,并严密观察,做好记录。
6、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感染、滑脱,引流瓶及引流管始终低于置管切口,避免引流液倒流。
更换引流瓶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人为污染。
引流管长度适宜,并妥善固定,避免在翻身或活动时将引流管脱出。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胸腔穿刺引流的目的、方法和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与并发症,消除思想顾虑,征得家属的签字同意与患者的积极配合。
2、指导患者恢复期行呼吸功能锻炼,改善肺功能。
3、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4、在疾病恢复期,每天督导患者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经常进行呼吸锻炼可减少胸膜粘连的发生,提高通气量。
胸水消失后还需继续休养3个月,避免疲劳。
四、注意事项1、生活规律,戒烟酒,少到公共场合。
2、进行适当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复发,3、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