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模型在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_王星
- 格式:pdf
- 大小:292.87 KB
- 文档页数:3
2016年第46期(总第310期)N一、概念模型的简述在生物学中,概念模型是利用图形、符号和文字组合而成的流程图对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等进行分类,描述和揭示。
概念图的本质是一种概念模型,利用构建概念图学习概念是模型方法的具体运用。
例如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图解,通过生动直观、简洁通俗的图示对事物的相关特征和本质进行揭示。
作为表现概念知识、系统结构以及思维过程的图形,概念圈的绘制也是初中生所必须了解与掌握的。
在绘制时要把握好点、线、层次和相关连接词,一般都把主要概念放在图形的中间或顶部,分层次地进行辐射式扩散,利用线条将不同的概念进行连接,并以连接词来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概念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初中生物教师来说,概念模型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在结合考虑课程标准、理念、目标及内容的前提下,利用概念图的绘制来明确教学重点,并在其指导下来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手段,确保对重要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教学。
除此之外,概念模型还是学生进行重要生物学概念学习的重要工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概念模型提出相关问题以“生态系统稳定性”一节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凯巴森林中,生态系统因人为干预导致失衡提出问题:“你能预测凯巴森林中鹿的数量可能呈现哪种趋势吗?”从而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思考的情境,让学生从模型分析中形成概念: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但是,人的不恰当干预,会破坏这种稳定性。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将故事中鹿群数量的变化提取出来,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资料获取有效信息,提取出数据,绘制折线图以表达鹿群数量的变化,分析曲线蕴含的生物学意义,得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间相互影响的动态变化规律,这种通过鹿群数量变化模型的构建让学生加强了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学习。
2.借助概念模型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动物器官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好学习任务,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来共同对人体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课程与教学KECHENGYUJIAOXUE核心概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 赵玉芬 【摘 要】学科教学过程中,核心概念的存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其对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对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基于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本文就核心概念的实际教学价值进行相应的分析探究。
【关键词】核心概念 初中生物教学 重要价值 核心概念的引入,能极大地满足现代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需求,能基于核心概念的逻辑思维串联,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学科思维体系,对于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内容,强化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核心概念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11年)》中,将核心概念的教学内容引入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作为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现代教育教学情形下,基于素质发展理念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入各个学科教学活动之中,新课程标准将核心概念纳入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必然结果,其极大地满足了现代学科教育教学的需求,极具现实意义。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核心概念并非独立存在的,不同内容的核心概念相互关联,共同组建成一个完整的学科知识内容体系。
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核心概念的建构是教学工作者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渗透,是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极具现代教育教学价值。
综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行业也随之得到了进步及发展。
在标准教学内容中引入核心概念,其在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中占据的地位越发凸显,逐渐成为学科教学内容中难以取代的组成部分。
二、核心概念有助于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基于我国人才市场的切实需求,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目标逐渐发展成学生生物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及提升,教师就核心概念的学科知识内容讲解,是引导学生探究学科知识内容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强化不同章节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形成较具条理性的学科知识内容教学体系,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生物学科知识内容记忆程度,还能较大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
例析概念模型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概念模型是指对于一些概念或者理论进行图像化、可视化的展示。
在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概念模型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概念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生物学中有很多抽象的
概念,比如细胞的结构、基因的功能等。
通过将这些抽象概念进行图像化
的展示,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这些抽象概念。
例如,在教授
细胞结构的时候,可以使用立体模型来展示细胞的各个组成部分,让学生
通过观察模型来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最后,概念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个
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概念模型可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
思考,构建和改进概念模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综上所述,概念模型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框架,理解抽象概念,进行知识整合和应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
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运用概念模型,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概念模型应用分析近年来,科学素养的提升也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话题。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人们在生物学入门水平上的学习过程,与此同时,也是初中生物学习素养提升的过程。
概念模型是概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生物课堂教学中概念模型的应用和探讨,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概念模型是各个科学课程中都有的概念,它是某一概念的总结和概括,可以把复杂的科学概念抽象出来,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现象。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模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如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尤其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这些都是学习生物基本知识必不可少的内容,使用概念模型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素养。
概念模型也可以用来扩展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
除了单一的概念模型,教师也可以引入交叉学科的概念模型,如流行病学和环境科学中的概念模型,以及各种关联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也可以发掘学生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自己构建联系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生物学这门学科。
概念模型还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在生物学课堂中独立合作学习和探究。
教师可以利用概念模型开展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活动,联系生物学实际,这是以实际为导向的创新课堂,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而不是仅仅听讲,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概念模型的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但是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在使用概念模型时,要保证概念模型的精准性,正确率要高,这样才能保证概念模型起到合理的作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地掌握概念模型的使用规范,以确保概念模型的效果;第三,教师要把握好概念模型使用的时机,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模型,以便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概念模型在生物教学中的使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科学的思维,加深他们对生物学的认识,扩展他们的学习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4小结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学视频,无论是教师的讲授时间和学生的实验操作时间都得到了大幅节约,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好评,且减少了有毒试剂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并降低了仪器损坏率,节约了实验成本。
学生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掌握了电泳实验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方法,并从教学视频中了解不同错误结果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为后续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1]张龙翔,张庭芳.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郭尧君.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刘艳,李帅,周毓麟,等.网络环境下大型仪器设备培训数字化资源建设浅谈.教育教学论坛,2015,50(12):7.[4]刘艳,张桂荣,孟威,等.在线教育发展下的微实验建设初探:以PAS反应微实验建设为例.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5,5(2):3.[5]逯家辉,孟庆繁,陈亚光,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67.[6]杨净.SDS-PAGE中向负极泳动的蛋白的性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7]王竹林,杨睿,刘联正,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的影响因素.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15.[8]何立中,王丽萍,郭世,等.SDS-聚丙烯酰胺凝胶pH对黄瓜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上海农业学报,2011,27(2):18.[9]郑学学,商娜,耿鑫,等.不同浓度和梯度的SDS-PAGE胶对双向电泳中蛋白分离的影响.生物技术通讯,2009,20(5):683.概念模型既能揭示事物的主要特征、本质,又直观形象、通俗易懂。
应用概念模型进行教学能够快捷高效地引导学生形成、理解重要概念,更好地应用重要概念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生物学问题。
浅析概念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作者:伊虹霖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46期摘要:概念并不等同于知识,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由许多事实、概念、原理、理论和模型等组成的。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凸显重要概念教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
本文就概念教学的具体实践谈及了几点建议,指出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前概念、形成概念教学的规范模式以及要重视概念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前概念概念教学概念应用近年来,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老师们都很重视生物学科中关于科学概念形成的教学,在高考试卷中也不难看到对各种生物学概念的灵活考查,因此,高度关注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在各主题中列出了重要的生物学概念,课标的教学建议中也写上了指导性意见,这都极大地促进了概念教学的尝试与探究[l]。
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各教育学者的研究报道,就如何具体在课堂落实概念教学谈谈我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重视学生的前科学概念1.什么是前科学概念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在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2] 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并不是头脑空白的走进课堂,而是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自己的看法,这种学生在接受正规的教育之前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来源于生活经验的知觉认识,被称为前科学概念。
如学生在学习《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这一节知识前就已经认定了酶就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前科学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顽固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仅靠一、两堂课灌输科学概念并不能使他们转变过来,如果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是正确的,那么它对学生的学习就有促进作用;如果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是错误的,片面的,那么它就成为学生接受科学概念的障碍。
模型建构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发布时间:2022-10-21T04:10:24.19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76期作者:蔡玉娟[导读] 教师就应该注重将生物模型建构引入到课堂当中,促使概念教学能够得到更为顺利地实施。
福建省平和县育才中学363700摘要:教师在对初中生物展开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对模型展开建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促使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从“建构物理模型、建构数学模型、建构概念模型”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教师如何将模型建构引入到初中生物的概念教学中,确保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关键词:模型建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基于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当中,应该促使学生对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展开深入的理解。
生物学概念是对生物学本质属性以及特征形式的反应,是构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此时,教师就应该注重将生物模型建构引入到课堂当中,促使概念教学能够得到更为顺利地实施。
一、建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主要是通过图画以及实物的形式,直观地对对象的特征模型进行表达。
将能够直接观察的过程变得更为简单化这便是物理模型思维的要点。
教师首先要促使学生能够对其主要特征进行把握,随后,再具体化这些特征。
在对初中生物展开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概念是对生物结构的直观反映,学生只要对其结构形象的再现能力进行具备,这样就会更便于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掌握了,这样构建物理模型才能够在生物教学当中得到更为良好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起生物实验室当中所配置的物质模型来。
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在课堂当中对其展开观察、组装、拆卸等等。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从外观上对心脏展开观看,并能够将心脏的前、后面进行区分开来,随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心脏模型展开拆分,并对四个腔的新壁厚度进行比较,学生可以对心脏的左右以及上下两边是否能够相通展开观看,并对动脉瓣和房室瓣的开口方向展开观察,以此来使得能够对心脏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
概念模型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应用作者:茅有金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04期摘要: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核心目标重要概念的达成、理解和应用。
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例子说明通过概念模型,归纳分析出简单概念的概念模型创建方法可用来创建形成重要概念的概念模型,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
关键词:概念模型;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模型是科学研究中复杂事物的简单描述方法。
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创建模型(包括数学模型、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有效地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文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初中生物学在课堂教学中概念模型教学方式的有效创建。
一、概念模型教学方式的界定概念模型是由抽象思维方法创建的模型。
它是由人们创建的模型,用于抽象地概括出生物原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包含中心概念、内涵和外延。
概念模型与概念图密切相关,与概念的教学分不开。
譬如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的相关概念,由相互连接的不同概念形成的概念图和流程图属于概念模型的种类。
二、概念模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初中生物学教科书包含丰富的概念模型建构材料。
利用这些材料,充分利用概念模型,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以下两种方法主要用于指导学生创建概念模型。
(1)初中生物概念模型的“归纳”构建。
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的概念大多是特定的概念。
通常,它们无法被定义。
它们的基本特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人们发现和总结。
学习事物识别属性由“原型模型”形成,其“扩展”是唯一的。
例如:两栖动物;哺乳动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社会行为;花的结构;血细胞;血液循环等。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提供感性材料,学生可以观察,科学思考,实验和探索,分析和概括,总结其共同的重要特征,构建概念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概括为:提供事实(典型例子)→激发思维、协同探究→总结、概括→构建概念模型。
例如,2012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呼吸”的教学过程提供事实:具体概念的形成必要得到丰富事实的支持,构建概念模型的最有效方式是直接感知事实。
浅谈生物学概念分布、类型及教学策略作者:王兆兴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13期摘要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要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同时还强调:“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熟知生物教材中的概念分布,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概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较好地完成《课程标准》所提出重要概念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生物学初中教学策略1生物学重要概念在教材体系中的分布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重要概念较多有21个,七年级下册有重要概念10个,八年级上册重要概念较少只有7个,八年级下册有重要概念12个,四册教材一共是50个。
这五十个重要概念在整个教材体系所构成的十大主题中又是这样分布的: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部分的有细胞、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系统,共5个概念;属于生物与环境部分的有生物圈、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共8个概念;属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胚、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受精、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有7个概念;属于生物圈中的人这一部分的有消化、合理营养、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体循环、肺循环、排泄、神经元、反射、反射弧,共11个概念;属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部分有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共2个概念;属于生物生殖发育与遗传部分有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受精、不完全变态发育、变态发育、遗传、变异、形状、基因、染色体、自然选择,共11个概念;属于生物的多样性部分有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变温动物、恒为动物,共4个概念;属于健康地生活部分有传染病、健康,共2个概念。
科学探究部分和生物技术部分暂时没有重要概念。
以上这些重要概念的分布,是由教学内容的编排决定的,因此在各大主题、各册教材、各个章节中的分布有多有少,有主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