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标点符号和病句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10
专题讲解小学语文i一.修辞专讲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成了宛如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5、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自问自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标点符号和辨析、修改病句一、考点解读标点符号和辨析、修改病句两个考点在2008年泰州市中考考纲中属于“表达应用”,能力层级为D级,要求“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辨析、修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类病句;《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⑴能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⑵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字顺;⑶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一)标点符号掌握和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具有许多特定的表意功能:表示语音停顿,显示语义关系,标志特殊用法,帮助区别语意,表示特定感情,体现特定语气等。
本考点要求考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在中考卷中,一般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
近年中考中,一是在第I卷中采用客观选择题,一般占2~3分;二是在第И卷作文中体现,要求能正确停顿、准确运用标点符号并能书写规范。
(二)辨析、修改病句“辨析、修改病句”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能力层级较高的考点,强调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六类语病,前四者为结构类,后两者为逻辑类。
这一考点,既考查对语病的辨析能力,也考查对语病的修改能力。
考查可以采用客观题进行,也可以采用主观题进行,还可能与其他考点的考查结合起来进行。
近几年中考,大多采用客观题形式考查辨析病句,一般占2~3分,对于采用主观题形式考查修改病句,在学生作文和其他省、市的中考卷中有所体现。
二、考点分析标点三、复习策略(一)课时安排:三课时(二)内容第一课时标点符号一、知识梳理(一)导语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
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和点号的连用,注意区分逗号与顿号、分号与逗号、引号与点号间的关系;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的标点能加以改正和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二)标点符号的相关内容复习1、标点符号的分类、作用、形状标点符号分标号和点号,共十六种点号有7种:句号。
标点符号的用法顿号1、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如: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开展,任务重、强度大、范围广。
如:任务重、强度大、范围广是并列性的补语,所以只能用顿号;2、带语气词的并列短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说啊、笑啊、哭啊中间的顿号应该为逗号,这是并列的谓语。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如: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十七、八岁,因为该处是表示约数,大约十七八岁,所以不能用顿号,但是表示确数时要用顿号。
5、表示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问号1、是否使用问号,关键是看句子是否有疑问语气,而不仅仅是看疑问词。
如:面对各种突发交通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连续问是每个问句后都用问号。
如: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3、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如:“都到齐了吗?同学们。
”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出发了。
”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使用方法。
如:你放着罢,祥林嫂!冒号1、用在总括号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如: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
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容忍不让,不针锋相对。
2、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3、使用“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语之前,用冒号,如:我说,“爸爸,你走吧。
”引号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且引号前用冒号。
如:雨果说:“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是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间。
病句和标点符号知识点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1)用词不当①感情色彩不当。
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①主谓搭配不当。
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
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
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① 缺主语。
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作用,所以,应删去。
)②缺宾语。
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
应加上“的情景”。
)(4) 语序不当① 逻辑语序不当。
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
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
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
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十二讲(全国通用)第03讲句子(病句辨识与修改、句子衔接与排序、标点符号)考点一:常见病句的类型 (1)考点二:辨识病句的方法 (3)考点三:修改病句的原则 (3)考点四:修改病句的步骤 (4)考点五:修改病句七个“不放过” (4)考点六:句子成份 (6)考点七: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7)考点八: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8)考点九:几种常用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12)考点十:标点符号易错类型 (13)考点一:常见病句的类型常见的语病类型有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表意不明、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1.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成分残缺主要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状语、缺介词、缺关联词等。
如:①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缺主语,多用了介词“通过”,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应去掉“通过”。
②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有”后缺宾语中心语,应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2)成分赘余成分赘余主要有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定语及定语中心语赘余、状语赘余、补语赘余等。
如:①刘绪晨的成长和发展,使他认识到平凡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主语中心语“成长”和“发展”意思相近,可去掉“和发展”。
②回到中国已经四个多月过去了。
谓语“已经四个多月了”,结构和意思都已完整,“过去”多余,要删去。
③走进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停下脚步”和“驻足”语义重复,应去掉一个。
2.语序不当语序是指句子中各种成分的排列顺序。
汉语中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是相对稳定的。
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
语序不当主要有: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分句成分顺序不当。
如:①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研究听取”颠倒了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②故宫博物院最近展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示了”后,并在“文物”前加“的”。
标点符号病句辨析与修改带专项训练题推荐文章初中修改病句练习答案热度:高考不合逻辑的病句及答案热度:病句专项训练及答案热度:高考经典病句习题及答案热度:病句修改练习选择题及答案热度:虽然病句以标点符号出错的例子很少见,但是有时在考试上也是有修改标点符号的病句练习的。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标点符号病句加答案,欢迎阅读标点符号病句加答案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 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自主广场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共同的语病是什么?请加以分析并修改。
(1)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2)雪碧、可乐、矿泉水等饮料,是家家户户深受欢迎的夏令饮品。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1)句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在主语后,故应把“如果”放在“人们”之后;(2)句应改为“是深受家家户户欢迎的……”;(3)句应改为“就陆续有人……”。
2.下面的句子存在“不合逻辑”的语病,请加以分析并修改。
与某些国家在监管上颇有建树,而在繁荣期对泡沫疏于防范的政策相比,中国的做法更好。
“好的做法”相比才能说更好,而某些国家“在繁荣期对泡沫疏于防范”的政策不能说是“好”的。
应把“更好”改为“要好得多”。
3.指出下面的两个句子有什么语病,并改正。
(1)全校师生请注意,进入校门,一律需要凭工作证和学生证。
S国总统夫妇应邀来我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工作访问。
表意不明。
“工作证”和“学生证”两者不可兼得,只要有其中之一就可进入校门,应将句中的“和”改为“或”。
(2)不合逻辑。
因为总统可以新当选,而总统夫人不可能新当选,应改为“新当选的S国总统偕夫人”。
4.请判断下面病句的病因,并改正。
(1)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
(2)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强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3)知识分子钻研业务、搞科研、写书,那时被看作自留地而加以禁止、取消。
(4)形成新医学的过程,必须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这三种力量在同时发展。
搭配不当。
“脸”与“晴雨表”才搭配,应将“脸上”的“上”去掉。
(2)成分残缺。
“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没有主语,可以加上主语“这些经验”,或者将“介绍了”的“了”改为“的”,让“学习方法”作主语。
(3)语意重复和搭配不当。
其中“钻研业务”与“搞科研、写书”语意重复;“自留地”是“事物”,主宾搭配不当。
语文常用标点符号用法及修改病句方法语文常用标点符号用法及修改病句方法句号一句末尾用句号,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作文断句莫忘掉。
基本用法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
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示例2:(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
2. 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示例1:请您稍等一下。
示例2:我不由地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也同样是很值得尊敬的。
常见错误1. 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2. 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
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
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
("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作逗号)问号有疑有问用问号,设问反问也需要。
遇它读出语调来,看书见它要思考。
基本用法1. 用于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
使用问句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示例2: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示例3:(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2. 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
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示例1: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示例2: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示例3: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示例4:但到底是称赞了我什么: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什么都敢画?抑或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我不得而知。
示例5:这一切都是由客观的条件造成的?还是由行为的惯性造成的?3. 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
第五讲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综合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中考对标点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①判断所给的几句或一段话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选出正确的一项;②选出几组句子中误用标点符号的一项;③根据表达的需要,为一段话中隐去标点符号的地方添加正确的标点符号;④在原句上修改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⑤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常用标点符号所起表达作用的正误,做出选择。
标点符号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初中阶段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做到:①准确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②在正确感知句意、段意的基础上,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便准确判断、合理使用标点符号;③认真审读题干,准确捕捉有关标点的考查信息,揣摩命题者的设计意图和规律;④平时要总结、积累标点符号使用的特点,并运用它们去解决相关的问题,还要注重在语境中准确把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
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
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
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
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例如:①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②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例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例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标点符号病句]标点符号病句及答案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标点符号病句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标点符号病句,欢迎阅读标点符号病句1(一)顿号1.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的姐姐、表哥、表妹、同学等。
(这里十七、八是约数,不应有顿号)(二)逗号1.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三)分号。
1.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前面分号改冒号)(四)冒号。
1.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去掉冒号)(五)问号。
1.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
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本句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用句号)(六)省略号。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表列举的省略号功能和等等等相同,只能保留其一)(七)破折号。
1.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此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即就是等意思,只能保留其一)(八)、引号。
1.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犯了少引的毛病,海尔波普彗星是一个完整的专名,如果加引号,应将其整体引起来,而不应只引海尔一波普)标点符号病句2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标点符号【考点导航】《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近年来,除了在作文评分标准中强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外,许多省市还将标点符号单独设题列入中考试卷。
常见考点有:1. 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即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七种常用点号和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五种常用标号的基本用法。
特别提示:1.顿号的运用:(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①他三十六七岁。
②距这里二三里。
③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④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2.点号运用的原则:(1)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问句只需标明一个问号。
疑问句、反问句都要用问号,但不要一见到有疑问词的句子就认为是疑问句而错用问号。
选择问句,问号要用在最后一个选项的后面;连续问句,则每个问句后都要用问号。
(2)将分号改成句号表示对各分句的强调。
(3)将句号改成叹号是为了加强句子的表达语气。
2. 辨识误用的标点,并加以选择或改正。
需要指出的是,标点符号的考查着眼于应用而不涉及名词术语,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用法的知识技能,试题大多难易适度,不少试题采用课文中的句子,这就暗示我们平时要认真阅读课文,注意标点的使用。
【复习指要】针对上述考点,提供以下应试方案:1. 识别标点符号使用的“常见病”及其“诊治方法”(1)非疑问句误用了问号例: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条路谁能走通”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问号。
)(2)句末点号,应放在句子的末尾,不能用在中间例:“今天能不能完成任务?同志。
”厂长严肃地说。
(引号中的句子是个疑问语气的倒装句,“任务”后的问号应改为逗号,“同志”后的句号应改为问号。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5.1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考点精讲2023高考一轮复习启航课 从三年高考真题探究命题规律基础课 句群复句单句句子主干句式任务一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任务二 辨析并修改病句任务三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任务四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任务五 语言表达的连贯任务六 句式运用与语段压缩任务七 句式变换及表达效果任务八 句式仿写与语句扩展任务九 图文转换01启航课 从三年高考真题探究命题规律02基础课 句群复句单句句子主干句式03任务一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04任务二 辨析并修改病句05任务三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06任务四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07任务五 语言表达的连贯08任务六 句式运用与语段压缩09任务七 句式变换及表达效果10任务八 句式仿写与语句扩展11任务九 图文转换标点符号是一套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
一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是针对句子内部结构层次的。
对于点号,要明确点号表示停顿的时间长短关系:顿号<逗号<分号<冒号<三个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
(一)顿号、逗号、分号顿号、逗号、分号表示句子内部大小、性质不同的由短到长的停顿。
1.顿号用 法内 涵例句(词)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为区分层次,大的并列结构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并列谓语和并列补语,中间不用去打顿并列性谓语之间和并列性补语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词语结构紧密,不能用顿号隔开来。
“中小学”“师生员工”中间不能用顿号。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用顿号。
语文知识点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点号、标号点号:句中点号(、,;:){停顿时间由长到短};句末点号(。
?!){表示不同语气}标号:(——...... “”() 《》)一、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1.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2.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3.集合词语是紧挨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
如:师生员工(期间不用顿号)4.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约数时不用顿号,但表示确数是用顿号。
5.并列词语之间有: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与“和”、“或”等词连用)。
多个并列词语最末两个之间用连词连接,不用顿号。
6.为了强调、突出,即使可用顿号,也应改为逗号(通过延长停顿来突出强调)。
7.并列成分已有问号和叹号等,不应再用顿号。
8.书名的并列不用顿号。
9.并列词中“啊”“呀”“啦”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用逗号,不用顿号。
二、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1.句子内部主语和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2.句子内部动词和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三、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关联词前面一般不用句号。
四、分号复句内部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1.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2.不是并列关系不能用分号。
3.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用分号。
五、冒号冒号的基本作用就是总结上文和提示下文。
1.冒号用在称呼语后,表示提起下文。
再“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示、宣布、指出、透露、依旧、如下”等词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2.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用冒号。
3.转述的话(间接引语)不能用冒号。
(人称发生变化)4.引文不能独立也不能用冒号。
5.说话人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用逗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
第5讲 标点符号与病句考试说明《201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虽然对标点符号的使用并没有做明确的要求,但题型示例中出现了标点符号的题型,因此不容忽视。
《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①规范书写标点符号;②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从近几年全国其他地市的中考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是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等11种标点符号,其中以引号、省略号、破折号、问号、分号的频率最高,并且其考查主要着眼于应用。
《201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对病句的要求:辨识并改正句子的常见语病。
从近几年的学业水平考试来看,主要有两种题型:①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辨析语病的能力;②以主观改错的形式出现。
1.标点符号(1)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及示例(注:标号中尚有括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专名号,分隔号使用较少,本表未予以列出。
)(2)标点符号使用注意事项A.位置①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②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③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
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
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④着重号、专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动。
B.注意事项①使用引号应注意:a.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号,则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b.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c.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作为句子内容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面。
d.如果只把别人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不用引号。
②使用分号应注意几点:a.单句排比,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b.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③使用冒号应注意:引语不是原话,而是转述他人的意思的,不用冒号。
若带有“××说”,“说”后用逗号不用冒号。
④“说”有三种情况:a.“说”在前,说的内容(原话)在后,“说”的后面用冒号加引号。
b.“说”在中间,说的内容在两头,两头的内容用引号,“说”用逗号。
c.“说”在后,说的内容在前,说的内容用引号,“说”后用句号。
⑤使用问号时,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有疑问词但是没有表示疑问意思的句子不用问号。
⑥使用省略号时,省略号后除引号外,一般不用别的标点符号。
2.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修改(1)病句类型A.搭配不当:即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的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①主谓搭配不当如: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舞姿”不能和“回响在我耳边”搭配。
)②动宾搭配不当如: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听到的”不能和“阅读时代”搭配。
)③主宾搭配不当如: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
)④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姹紫嫣红”不能修饰“梨花”。
)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如: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只要”和“才”搭配不当。
)B.成分残缺:即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如:阿姨出席了社区“五好家庭先进个人”。
此句缺宾语“的活动”。
C.重复啰嗦:即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
如: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此句中的“从来没有过”和“空前”意思一样,只用一个就可以了。
D.语序不当:即句子语序错乱。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这个句子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应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E.句式杂糅: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句子不通顺的现象。
如: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此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
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F.表意不明:即一个句子可以表达多种意思,使听者误解。
如:小明和小张的妈妈到商店去了。
去商店的是小张还是小张的妈妈?造成了歧义。
G.不合逻辑①自相矛盾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②主客颠倒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主体是人,客体是物,正确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人对物不陌生。
)③否定不当如:司机师傅要控制车速,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发生。
(“防止”的应该是“再次发生”,应该去掉“不要”。
)④两面失衡如:是否努力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前面是双方面,后面是单方面,应该在“取得”前面加上“能否”或去掉“是否”。
)(2)辨析病句的步骤、方法第一步:查关键词。
句中如果出现了以下关键词的,很有可能是病句,要特别注意。
①看到介词连用不放过:“通过(为了)……使(让、令、给等)”介词同时出现的句子往往缺主语,应把“通过(为了)”或“使(让、令、给等)”去掉。
如:经过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主语残缺。
②看到动词连用不放过:动词连续使用,有时导致语序混乱,先发生的动词在后,后发生的在前,这种情况应把两个动词的先后顺序互换。
如: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感触很多。
“讨论”与“阅读”两个动词连用,导致语序混乱,应该先“阅读”再“讨论”。
③看到否定词连用不放过:否定词连用容易导致句子不合逻辑。
遇到这种句子应先找出句中有几个否定词,单层否定表否定意义,双层否定表肯定意义。
如果不当就删去一个否定词。
审读否定词时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如: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等。
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余否定。
④看到否定词与反问词连用不放过:否定词与反问词连用,往往易出语病。
如果出现语病,只要删去一个否定词即可。
如: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此句的否定词有“否认”和“不”,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
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否定,从而将句意搞反了。
⑤看到肯定否定连用不放过: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
遇上这样的病句,只要调整到前后一致即可,是肯定就全肯定,是否定就全否定。
如: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句中“安全生产”与“质量的好坏”犯了一面对两面的毛病。
⑥看到关联词不放过:可能会出现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层次颠倒或强加关联词等毛病。
如果出现这样的语病则根据语意更换其中的一个。
如:不但他喜欢京剧脸谱,而且喜欢京剧的各种服饰。
此例两分句主语相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不但”应放在主语之后。
⑦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现照应不周的毛病。
遇上这样的病句只要把不搭配的内容删去即可。
如: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此句中的并列谓语“注视和倾听”中的“注视”不能与宾语“报告”搭配。
⑧看到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句中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常易与其他词语相矛盾。
遇上这样的病句只要把相矛盾的部分删去即可。
如: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1倍。
“减少”“下降”“贬值”之类的词语不能与倍数搭配,只能与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搭配。
⑨看到表感情色彩的词语不放过:句子的褒贬与使用的词感情色彩是否搭配。
如果是这类病句则要把这个误用感情色彩的词语换成与句义感情色彩相吻合的词语。
如: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加点词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可替换为“呕心沥血”。
⑩看到指示代词不放过:句中如果出现了指示代词,有可能出现指代不明的错误。
如: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
“她”有歧义,可指“三妹”,也可指其他人。
第二步:查主干。
句中如果没有出现以上关键词或关键词的使用没有错误,那么就使用“压缩句子,提取主干”法来辨别句子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搭配是否得当。
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此句主干为“生产不能自给”,很容易看出主语“生产”和谓语“自给”不能搭配。
第三步:查枝叶。
句中如果没有出现以上关键词或关键词的使用没有错误,检查主干也没有错误,就应检查定、状、补语是否恰当地修饰和说明中心语。
如: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船。
此句主干为“博物馆展出古船”没有任何毛病,再看修饰语,“宋朝时期”和“新出土”均为“古船”的定语,检查一下,就发现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新出土的宋朝时期的古船”。
(2013·曲靖)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学生‘中国梦’”书法赛。
B.群众的好干部陈家顺,以农民工身份应聘到企业打工,被称为“卧底局长”。
C.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中学生阅读》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对标点符号使用的辨析。
C项中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顿号一般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而“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几个词并不是同一类词,不能是并列关系。
【参考答案】C(2014·云南)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B.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C.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涉及的病句类型有:B项否定不当,将“都”换成“不”;C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可以删除“播出后”;动宾搭配不当,可以将“赞誉”改为“反响”;D项不合逻辑,手机不属于证件范畴。
应删除“手机”或“其他证件”。
【参考答案】A(2013·昆明)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①我常常望着山中的那些花儿,红的、白的、粉的、紫的……我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可它们总能让我慢下来,默默思考。
我想,这些花儿也许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居住在一个地方,专注于一件事情,经营着一种美丽。
②每当孤独痛苦的时候,我总是常常想起山径幽谷中的那些花儿,我想起与它们的对视,与它们的轻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