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阅读,让我们失去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电子阅读无法取代纸质阅读姓名:***学号:************班级:网络1402电子阅读无法取代纸质阅读当下,不管是在饭店里,还是在公交车上,我们随时可以看见身边低头把玩手机的“手机族”,手机与网络的结合,大大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你的手机可以是电视机、阅读器、聊天器等等,特别是手机的电子阅读功能让纸质书籍也黯然失色。
电子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它能够提供快速阅读,满足人们的快速收集信息功能,满足学习和阅读需求。
虽然纸质媒体和电子产品都能在传播信息的前提下提供阅读文字和浏览图片的功能,但是二者的产生过程和由它们各自特性带来的人们使用方式和阅读感受都有所不同。
从产生过程来说,电子阅读以网络资源为主要来源,其审核条件相对简单,自媒体等的存在给了人们言论自由的大平台,这的确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却不利于我们获取知识和资讯的严谨性和准确性的需要;而纸质书籍由于其出版过程复杂,资料采集,筛选,定稿,审稿,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核等等过程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问责机制,出版内容的权威性相比而言更大。
电子阅读产品更倾向满足人快节奏的需求,纸质书籍更倾向满足人准确与严谨的需求,优势互补,共同服务于人的不同需求。
从阅读方式来看,不少人在看书的时候,都有画线、做标注、写评语之类的习惯,做笔记和标注,是阅读的延伸。
但是,这个习惯在电子阅读时就很难坚持下去了,在电子阅读器上做笔记与标注实在是很不方便,而且电子阅读完全不支持画图功能。
对于很多书籍,我们需要用画图,或是以表格的方式来整理思路,这更能简明清晰地表示逻辑关系。
在阅读的时候,如果没有做一些必要笔记,这势必会影响到阅读的深度。
从阅读体验来看,手拿一本书或杂志,我们可以很快翻到感兴趣的篇章并反复翻阅。
但是在电子阅读器上,我们就很难获得这样的体验,用手指去触碰书页的感觉是电子阅读所无法替补的。
想象一下,闲暇之余,手捧一本好书,以一种舒适、闲散的方式去阅读,去品味,这种享受是电子阅读所无法媲美的。
2020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
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3分)一、(12分,每小题2分)(一)下面是一份“数字化阅读辩论赛”的辩论陈词,阅读后完成1-3题。
数字化阅读(虽然/即使)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但往往表现为一种“浅阅读”。
浅阅读容易使我们缺乏缜密细致的思考,导至看似读了很多,实则收获有限。
当我们在芜杂的信息中流恋忘返时,大脑就成了零散信息的跑马场。
所以,数字化阅读时代,我们依然拥有深阅读的权力。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深阅读呢选择成体系.有深度的作品和广为认可的经典著作,运用顺序渐进、(归根结底/创根问底)、探究(质疑/置疑)的方法去读。
我们(假如/即便)做不到像古人读书那样废寝忘食、皓首穷经,也应当在纷烦的信息中独具慧眼,不断提升阅读的品位和质量,提高与新时代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
综上所述,数字化阅读中,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门槛.(kǎn) 导至流恋忘返B.镇.密(zhēn) 芜杂顺序渐进C.零散.(sàn) 纷烦废寝忘食D.皓.首(hào) 敏捷独具慧眼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A.虽然归艰结底置疑即便B.即使创根司底质疑假如C.虽然刨根问底质疑即便D.即使归根结底置疑假如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
B.通过深阅读,我们能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
C.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精神富有的青年。
D.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精神富有的青年。
(二)学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素材精选----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作文一】吾爱读书,吾有其理。
人与书的关系,就像庄稼与泥土的关系。
如果没有肥沃的土地,庄稼将生长在哪里?而秋后的丰收又从何而来?书就是人的泥土,人的灵魂就是泥土上的庄稼。
灵魂是需要生长的,要想自己有一个有品位的灵魂、崇高的灵魂、伟大的灵魂,那就必须把书当成它的泥土。
人与书的关系,就像飞鸟与翅膀的关系。
如果没有羽毛丰满的翅膀,蓝天就不属于鸟儿,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就只能是一个幻梦。
如果你想像鸟儿一样,可以在追逐流云中享受欢乐,可以站在高高的树巅向高空引吭,那么,你就得把书当成自己的翅膀,在阅读中让自己的羽毛丰满起来,然后,志立高远,展翅高飞。
人与书的关系,也如琴与弦。
虽然世上有梧桐这样的制琴佳木,虽然世上有伯牙这样好的琴师,如果琴张而无弦,谁能听到高山流水般美妙的乐曲?如果你正是一把用上好佳木制成的好琴,请多读书吧,在自己的心灵上安上也是上好的琴弦。
于是,美妙的乐曲就会从你的心灵中流泻出来。
还需要更多爱读书的理解吗?人如果不爱读书,生命就会无处生根,灵魂就找不到归宿,犹如农夫,空把一筐种子播撒在贫瘠的土地,看似一生奔波忙碌,却总是看不到好的收成;人如果不爱读书,生命就会找不到方向,犹如一个越洋的航海者,手里没有一只罗盘,就会丢失目标,迷失在汪洋里...。
爱读书的人,心胸比天空还宽阔;爱读书的人,心灵比白雪还纯净;爱读书的人,情感比泰山还厚重;爱读书的人,思想的脚步无拘无束,理想的天空无边无际。
爱读书的人,灵魂的后院会有一个美丽的后花园,那里四季如春,奇花异草,佳木成荫,繁花似锦,果实飘香......当我们累了网了的时候,退到这里来,暂且远离红尘,可以听小说家讲故事,可以听诗人朗诵,也可以听散文家诉说衷情......在这里,每一朵鲜花都可以是一首诗,每一个果实都可以有故事,每一杯泥土,都可以酝酿出一个美丽的童话......生活很烦杂,灵魂很劳累。
浅阅读——我们失去了什么如今的生活,好似分秒不停的钟表,每一个齿轮转动着它的身躯,带着世界上亿万人飞速运转。
人们的步伐一刻不停歇的跟着时间的虚影紧追不舍,生活中的千千万万件琐事也恨不得被压缩成最简化。
就连往日里细细品味的文化,此时也已是“快餐”一般,被人们狼吞虎咽。
我们在紧随时间飞逝的同时,忘记捕捉文化留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味”,却亦只是将其匆匆掠过。
我们在“惜时如金”的同时,也在失去着什么弥足珍贵的东西。
“浅阅读”——我们拥有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这个追求高效率的时代,“快餐文化”屡见不鲜。
它为人们带来快捷与方便,它在让人们吸收文化的同时,也节约出大把大把的时间来处理其他的问题,同时在枯燥的阅读方式中,它体现着它独有的魅力,赋有个性与特点的方式,吸引无数人的追捧。
人们面对它的诱惑无法抗拒,它成为当今社会的新流行,是人们节约时间的新通道。
“浅阅读”即是这通道的其中一条。
人们开始追求一目十行的快捷,一览而过的省时,不求甚解的略读。
再也不用冥思苦想文字的深奥,再也不用细细斟酌字里行间吐露的千丝万缕深情,也不必推敲字句中蕴含的不同意义。
它愈来愈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
人们享受着读图的快捷与方便,一眼扫过,图中表露的千言万语已经净收眼底,不仅如此,色彩斑斓的画面效果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震撼,比起规规矩矩的文字,毫无生气的陈旧表达方式,人们总是一贯的喜新厌旧,面对活灵活现的图画以及各种线条曲折蜿蜒的新颖外表中的千姿万态,人们保持着他们对新事物的美好热爱与好奇心,在社会与生活的种种压力之下,抛弃了原本的“一丝不苟”,沉醉在文化快餐的诱人“香味”之中。
人们喜欢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获,享受捷径带给他们“不劳而获”的满足。
而这种表象完美无缺的方式,对于文化的领略,又该是怎样的挑战?回想悠悠读书声,只有沉浸于自在闲适的心境中才有如此的美好音律,若是一眼瞥过,又怎么拥有字字句句里的意味深长?在阳光与茶香漫溢的午后,领略书中的情绪,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喜与悲都涌入心底的领悟,如若是粗枝大叶的一扫而过,再多的言语,不都是一般映象,万语千言在心中都只能沦为轻描淡写。
六年级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汇总【材料一】2015 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 本,人均阅读电子书3.26 本,较2014 年略有增加,仍远低于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平均水平。
关于读书,很多人表示忙工作,忙家务,刷微博,读微信,赶饭局,打牌唱歌,很少看书。
为数不少的人读报看杂志,只为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
【材料二】“浅阅读,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近日,作家王蒙在上海图书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论坛上谈到网络阅读时指出。
王蒙所指出的“浅阅读”的确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互联网特别是微博的兴起,使人们的阅读变成了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
思维不连贯,思考不深入,有人因此调侃,网络使“知识分子”变成了“知道分子”。
【材料三】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度,免费书报厅遍布街头巷尾。
俄罗斯颁布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来促进群众阅读。
日本全年有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晨读运动”“读书周”“儿童读书周”“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等。
【材料四】有人说:“靠写段子是成不了作家的。
”同样,只有浅阅读的民族,不可能真正强大。
(1)材料一中的数字及“略”“远”说明了什么?(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什么是浅阅读?哪些现象属于浅阅读?(3)结合材料,给大家提一些建议或者给一些告诫。
二、关心天下事。
(2+1+2+2分)【新闻链接一】“圈子”是中国从来都不陌生的一个词,而“朋友圈”,无疑是许多圈子中最年轻最盛行的。
朋友圈,一般指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
【新闻链接二】掏出手机,打开锁屏,点开微信,手指不自觉地往左边一划。
一个图文并茂的世界任你浏览。
对于超过6亿的微信用户来说,这个手机中的世界真实存在,紧贴生活。
最早的时候,“朋友圈”饱受赞誉——相比于微博来说这个圈子,更私密,里面都是朋友,通过智能手机,大家聊聊家常,晒晒心得,谈谈人生……【新闻链接三】如今,朋友圈开始遭到口诛笔伐——人们发现嗯,这个曾经熟悉的圈子,里面逐渐被广告宣传、吃喝拉撒、海外代购等无聊的内容所代替。
中考作文题及满分作文佳作汇编:把______装进行囊(7篇)【真题回放】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请以“把______装进行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满分作文㈠】把音乐装进行囊音乐是什么?打开音乐的话匣,那一幅幅山水之画映入眼帘,如果说音乐是一个大花园,那一个个乐符便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苞。
春风拂面,皆为柔丽:一首首古典乐充实着我的生活,听,起初它低缓悠扬,似锦静静流淌的小溪,以低姿态进入人们的视角,紧接着,变得端庄雄浑,如浩荡黄河喷涌而出。
夏日当空,热风袭面;一曲曲流行音乐充满了生活的每个角落:曾记否,周杰伦的《青花瓷》?曾记否,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曾记否,江映蓉的《EVERY》?他们不都是活跃在音符间的精灵吗?流行音乐热情奔放,犹如一朵朵鲜艳的玫瑰,无比热烈。
初听流行音乐,就被其音调奔放,豪迈所吸引;在这个花的海洋里争芳斗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一排尿枫叶,秋风拂面,正如民族乐的品质,虽平凡,但内质却不平凡;仔细品来,别有一番趣味。
这正如花海里的绿叶和小草,是他们使这个花园里充满生机,是他们将那些娇嫩而又美丽的花儿托过自己的头顶,在这里,民族乐展现了自己迥然不同的风采。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是悠扬,舒缓的,正如那一首首的抒情之歌。
是否曾记道《梁祝》,那悠扬的旋律让人陶醉。
小提琴的清脆伴着大提琴的低沉,一个个音符在那里歌唱。
听,朦胧中传来一阵声音,噢原来是你——小提琴,是你演绎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也就只有你才能如痴如醉的诠释着,正如一碗热汤,使饥渴的人急于知道它的内容,但你却依旧——渺无声息的诉说着你的情感。
抒情曲演绎着你一段段迥乎不同的历史故事。
《灰娃的高地》读后感(通用23篇)《灰娃的高地》读后感(通用23篇)当读完一本名著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
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灰娃的高地》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灰娃的高地》读后感篇1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灰娃的高地》书,我从读书中获得愉悦。
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他叫灰娃,灰娃不是一个很机灵的孩子说话时,显得很费力,脸都憋红了,憋大了,才说出几句话来。
他坐在教室里听课,双眼倒是瞪得大大的看着黑板,但很明显,老师讲话只是像风一样在他耳边轻轻吹过,并没有往脑子里去。
镇上的孩子都不愿搭理他,其实也谈不上不搭理,在他们的感觉里,这小镇上就好像没有一个叫灰娃的人。
他只是他们脚底下的一块石板,他们天天在上面走,却又总不注意。
灰娃不在乎镇上的孩子们的态度。
他也有他的世界,他的世界就是这片坟地,那座坟就是他的家。
浅阅读只给我们带来一种愉悦,而深阅读带给我们两种愉悦,而无论这两种愉悦中的哪一种,都一定在质量上超越了浅阅读所给予的那一种愉悦。
《灰娃的高地》读后感篇2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灰娃的高地》,作者是曹文轩。
这本书由一个个精彩感人的故事组成,其中有个故事的名字就是《灰娃的高地》。
我读这本书,感到有许多地方为灰娃打抱不平的事情,激发起人的正义感和顽强不屈精神。
灰娃家有过很辉煌的过去,但现在只剩下一座茅屋,家徒四壁,到处都是裂缝。
他爸是个跛脚,也爱喝酒,老是喜欢夸赞自家的东西,喜欢告诉灰娃家族的辉煌历史。
很多孩子都不喜欢灰娃,甚至狗最后都不跟他走,所以他总是默默的,一个人坚强地生活着,并不停地自己找快乐。
灰娃家祖坟上有很多茅针,其他孩子看见了,都纷纷来寻找,一边找一边吃。
灰娃站在旁边很气愤,拿着一根木棒就要打,他一会儿往左冲,一会儿往右冲,但都不起作用。
随后灰娃就拿着瓦片瞎扔,不时传来被砸中孩子的尖叫声。
最后终于寡不敌众,那帮孩子又都重新上了坟头,取得了胜利。
“浅阅读”,让我们失去了什么?“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一直是古今学子们追求的最高学习境界,超人的阅读技能”一目十行“、天才的记忆能力”过目成诵“,是人们心中永远的梦想。
但时下的世风,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却成了很多人乐以称道的阅读方式。
他们或是以生活节奏快,无法慢慢品味、或是追求轻松简单、或是阅读个性化和多样化等为由对“浅阅读“加以推崇。
确实,我们可以在很多场合看到不同的”浅“族。
”浅“族中,有些可能是上班一族,坐交通车上班的途中,他们会用手机阅读当天的新闻及评论,如果遇到塞车等情形,他们可能还会再浏览一两个网上笑话的片断,这被他们认为是一种时尚;”浅“族中占人数最多的可能是在校的大中学生,平时热衷于类似”喜羊羊“版本的欣赏,一本厚达几百页的地理教材,可以在一个小时内从扉页”读“到附注页,但别人很快就发现,这些快读高手,除了能朦胧记得一些插图的片断之外,并不能用文字表达寒带与温带的概念;”浅“族中最可怕的是,有些还是担负重大科研任务的技术人员,他们热衷于从网上、从别人的著作中,随意的摘取一些带花边的知识,再加上简单的修补,便拿到单位去交差,拿到学术杂志或网上”晒“。
在网络的时代,在多维的阅读对象组成的世界里,动感的色彩、动感的图案甚至是3D视频,在听觉和视觉上确实冲击和改变着很多人的阅读习惯。
可是,当我们在抱怨城市塞车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城市规划本身的缺陷真正的根源:路网设计的数学、经济学、市政学知识的论证不足;当我们在面对期末考试试卷发呆的时候,可能课本的第一页就有最某个考点的是什么和为什么?当我们用摘抄或直接拷贝下来资料,佐证自己所谓的伟大观点和发现的时候,可能在地球的另一端,人体密码的破译技术或最尖端的应用技术正在进行严密的验算。
在竞争激烈的世界、激烈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惨烈的社会,对阅读、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走马观花的习惯和观念,人们会得到什么?一目十行啊,最后只能在强国面前、在强劲的对手面前,低头深思……浅阅读,我们可能得到感官上的满足,但我们在得到这些的同时,失去了很多很多。
全国高一高中语文高考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作文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
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职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
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选自《中国小记》,有删改)3.(60分)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
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浅阅读”,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一直是古今学子们追求的最高学习境界,超人的阅读技能”一目十行“、天才的记忆能力”过目成诵“,是人们心中永远的梦想。
但时下的世风,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却成了很多人乐以称道的阅读方式。
他们或是以生活节奏快,无法慢慢品味、或是追求轻松简单、或是阅读个性化和多样化等为由对“浅阅读“加以推崇。
确实,我们可以在很多场合看到不同的”浅“族。
”浅“族中,有些可能是上班一族,坐交通车上班的途中,他们会用手机阅读当天的新闻及评论,如果遇到塞车等情形,他们可能还会再浏览一两个网上笑话的片断,这被他们认为是一种时尚;
”浅“族中占人数最多的可能是在校的大中学生,平时热衷于类似”喜羊羊“版本的欣赏,一本厚达几百页的地理教材,可以在一个小时内从扉页”读“到附注页,但别人很快就发现,这些快读高手,除了能朦胧记得一些插图的片断之外,并不能用文字表达寒带与温带的概念;
”浅“族中最可怕的是,有些还是担负重大科研任务的技术人员,他们热衷于从网上、从别人的著作中,随意的摘取一些带花边的知识,再加上简单的修补,便拿到单位去交差,拿到学术杂志或网上”晒“。
在网络的时代,在多维的阅读对象组成的世界里,动感的色彩、动感的图案甚至是3D视频,在听觉和视觉上确实冲击和改变着很多人的阅读习惯。
可是,当我们在抱怨城市塞车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城市规划本身的缺陷真正的根源:路网设计的数学、经济学、市政学知识的论证不足;
当我们在面对期末考试试卷发呆的时候,可能课本的第一页就有最某个考点的是什么和为什么?
当我们用摘抄或直接拷贝下来资料,佐证自己所谓的伟大观点和发现的时候,可能在地球的另一端,人体密码的破译技术或最尖端的应用技术正在进行严密的验算。
在竞争激烈的世界、激烈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惨烈的社会,对阅读、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走马观花的习惯和观念,人们会得到什么?
一目十行啊,最后只能在强国面前、在强劲的对手面前,低头深思……
浅阅读,我们可能得到感官上的满足,但我们在得到这些的同时,失去了很多很多。
我们失去阅读求知的乐趣,失去了要超出常人百倍的钻研精神。
而我们所失去的,是无法让我们在书本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和对科学追求的执着。
剩下该是什么?曾经的时光、曾经的憧憬、曾经的回忆。
一目十行,将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痛。